【地区概况】
江门市,别称五邑、四邑,广东省辖地级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是大湾区通向粤西和大西南的枢纽门户、“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2023年,被评为三线城市,江门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岸城市中心,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佛山、云浮,南濒南海领域;北低西高,以低山丘陵为主;全市陆地面积9535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880.47平方千米;辖3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全市常住人口482.24万人。
元至正后期至明洪武初年(约1360-1370年),在肄水(西江)出口江门海西岸地域形成商贸墟集,称江门墟。民国十四年(1925年)11月26日,为省辖市。1970年,降为县级市,归佛山地区领导。1975年11月,复改为省辖地级市。江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五邑文化和侨乡文化独具魅力;530多万海内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侨胞分布在145个国家和地区,素有“中国侨都”美誉。江门是重要的广府人聚集地之一,亦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江门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古村落,让大文豪巴金先生为之陶醉的小鸟天堂,国家森林公园圭峰山,入选广东省“十大美丽海岛”的上下川岛,“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赤坎古镇,岭南乃至全国难得一见的古劳水乡等。
【行政区划】
江门市辖3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
蓬江区 面积320.53平方千米,人口71.91万。辖6个街道、3个镇。
江海区 面积110.53平方千米,人口25.43万。辖5个街道。
新会区 面积1387.02平方千米,人口84.91万。辖1个街道、10个镇。
台山市 面积3285.91平方千米,人口94.1万。辖1个街道、16个镇。
开平市 面积1658.59平方千米,人口69.73万。辖2个街道、13个镇。
鹤山市 面积1081.30平方千米,人口49.49万。辖1个街道、9个镇。
恩平市 面积1696.73平方千米,人口49.28万。辖2个街道、10镇。
【历史沿革】
江门,其地名最早见于明初《秫坡集》第五卷,由黎贞代朱二尹作的《江门送别图》序文上。
元明时期。元至正后期至明洪武初年(约1360~1370年),在肄水(西江)出口江门海西岸地域形成商贸墟集,称江门墟。
明万历年间,属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辖。
清朝。清沿明制。康熙年间,江门墟仍为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十五图辖地。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据《中英西江通商条约》,辟为外国船只停泊及货物上落站。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议定,江门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设立海关。时称江门埠。
中华民国。民国十四年(1925年)11月26日,为省辖市建置。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撤销省辖市建置,改为新会县第十二区辖镇。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3月,改属新会县第二联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至江门解放,为新会县第二区辖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23日,江门解放;10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对江门、新会实施军事管制。
1950年5月1日,设立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江门办事处,为县级建制,负责江门行政管理事务。
1951年1月12日,改为省辖地级市,归粤中专署辖;4月1日,成立江门市人民政府,同时撤销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江门办事处,结束军事管制。
1952年5月,改属粤西办事处领导;11月归粤中行署辖。
1958年4月11日,江门市改为县级市,归佛山专区辖;12月,归属江门专区。
1961年4月2日,改属肇庆专区。
1963年6月,再改隶佛山专区辖。
1966年初,复升为省辖地级市。
1967年3月31日,因“文革”而实行军事管制,设立江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取代市人委职权。
1968年4月12日,成立江门市革命委员会。
1970年,江门降为县级市建置,归佛山地区领导。
197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江门市复改为省辖地级市,受广东省和佛山地区双重管辖。
1979年11月24日,江门市革命委员会撤销,复设江门市人民政府。
1983年6月1日,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江门市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县;9月1日增辖阳江、阳春两县。
1984年7月,江门市区分设城区与郊区两个县级区。
1988年1月,阳江县、阳春县从江门市划出。
1992年4月至1994年2月,下辖的台山、新会、开平、鹤山、恩平五县先后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建制,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江门市代管。
2002年9月1日,江门市下辖新会市撤市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部,东部与佛山市顺德区、中山市、珠海市斗门区相邻,西部与阳江市阳东区、阳春市接壤,北部与云浮市新兴县、佛山市高明区和南海区相连,南部濒临南海,毗邻港澳。属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珠中江经济圈。
江门市总面积9506.92 平方千米。其中,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2886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414.8千米,约占全省1/10;海岛岸线长约400千米,约占全省1/6。东自新会区大鳌尾,西至恩平市那吉镇蛤坑尾,相距130.68千米;南自台山市下川镇围夹岛,北至鹤山市古劳镇丽水,相距142.2千米。
江门市共有大小海岛561个,数量居全省第二,海岛总面积249.971平方千米。其中,有居民海岛6个,无居民海岛555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130个,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海岛9个。
地形地貌
江门市地貌特征为北低西高,以低山丘陵为主;西南部及东南部较低,以河谷冲积平原和少数丘陵为主,地面标高在5~40米之间。江门市山地丘陵面积达4400多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46.8%。境内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约占总面积1.77%。800米以上山脉有9座,多为东北-西南走向。江门市最高山为西北部的天露山,海拔1250米。北部的婆髻顶、皂幕山,东部的镬盖尖和南部的笠帽山、凉帽顶,均山势陡峻,岩石嶙峋,“V”形谷发育。东南沿海的古兜山主峰海拔986米,俯瞰南海,气势雄伟。江门市河流冲积平原及三角洲平原面积4880多平方千米,占总面积51.90%,现多为良田。
气候环境
江门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是西南季风,春秋为转换季节。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雨量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在360天以上,全年无雪。区域气候分为山地温凉区,丘陵温暖区,沿海温热带三级。
江门市有海洋季风的调节,气候温和多雨,冬夏分明。太阳辐射较强,有丰富的热力资源。每年大于10℃的积温在8000℃以上,大于15℃的积温亦有6000多度。每年3月上旬可以稳定通过日平均气温12℃。气温年际变化不大。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22℃左右,上川岛略高。气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最冷月(一月)与最热月(七月)相差14℃-15℃。每年3月底至4月初,有南方暖湿气流加强并向北推进,气温明显回升,7月达到最高值。11月开始,北方寒冷干燥的冷空气不断南侵,本地受冷高压脊控制,气温显著下降。
水文条件
江门市河流属珠江水系和粤西沿海诸河两大水系,江门市集水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的河流共26条。境内河流纵横交错,除过境河西江外,其中4条直接入海。西江在西海水道断面通过的多年平均输沙量4180万吨。潭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0.11公斤。其他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0.10—0.25公斤之间。多属少沙河流。境内海岸带受海洋潮汐影响。在江河入海水域,呈现江水、海水互相顶托。每当雨季,洪潮混杂,水位多变。若遇台风掠境,往往产生暴潮。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全年高等教育(含成人高等教育)招生6.52万人,在校学生15.21万人,毕业生5.58万人。中等学校招生10.75万人,在校学生30.74万人,毕业生9.59万人。其中,中等学校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1.26万人,在校学生3.45万人,毕业生0.9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04万人,在校学生8.77万人,毕业生2.84万人;初中招生5.68万人,在校学生16.35万人,毕业生5.21万人。小学招生7.12万人,在校学生37.12万人,毕业生6.29万人。幼儿园入园儿童4.41万人,在园幼儿14.3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9.13%,高中升学率85.45%。
文化事业
全市拥有文化馆8间,文化站73个。拥有公共图书馆8间,公共图书馆藏书量500.51万册,图书馆全年流通546.64万人次,图书外借298.93万册次,图书馆阅览室座席6304个。拥有博物馆10个,博物馆藏品8.32万件,其中一级藏品6件。拥有广播电视台6个,广播电台节目7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
江门市文化场馆有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五邑图书馆、江门市文化馆等。
国家一级图书馆:江门市五邑图书馆、江门市蓬江区图书馆、江门市新会区景堂图书馆、台山市图书馆、开平市图书馆
医疗卫生
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含各类门诊,下同)1842个,其中医院60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27355张,其中医院床位20366张。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4652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0137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4499人,注册护士19080人,药师(士)2424人,技师(士)2173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961人。
【交通运输】
公路
国道:240国道、325国道
高速公路:沈海高速公路(G15)、深岑高速公路(G2518)、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G94)、高恩高速公路(S5)、广中江高速公路(S20)、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S32)、广佛江珠高速公路(S47)、新台高速公路(S49)
铁路
江门是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是广东第四大火车站。江门北站、江门南站、大槐站是货运站。
线路:广珠铁路、广珠城际铁路、江湛铁路
车站:江门站、江门东站、新会站、双水镇站、恩平站、开平南站、台山站
航运
江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建设,打造珠西物流枢纽中心。江门有江门港、新会港、台山港、恩平港等多个大型港口。
航空
江门规划或在建机场有恩平通用机场等。
【风景名胜】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境内,是广府建筑之一,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2017年12月,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2020年12月16日,拟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上下川岛
上下川岛-上川岛、下川岛隶属于广东省台山市,位于碧波荡漾的南海之中,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北纬22°,属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上下川岛总面积为225.5平方公里,旅游资源丰富,大小岛屿有20多个,海岸线长,滩涂多。
这两个美丽的岛屿,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浓郁的岭南民俗,绮丽的海洋风情、神秘的宝藏传说,闻名港、澳、台,享誉东南亚,是理想的海滨度假旅游胜地。
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北部、圭峰山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内,为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国家森林公园,公园面积35.5平方千米,境内最高峰云峰山脉,海拔545米。
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98%,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森林公园。始建于汉朝的岭南四大名寺之一——玉台寺。
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由圭峰叠翠、玉湖春晓、玉台晨钟、绿护桃源、牵线过脉、龙潭飞瀑、山顶景区、运动公园等八大景区组成。
2002年,广东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 AAAA 级风景名胜区”。
古劳水乡
古劳水乡又称围墩水乡,据史载,距今700多年历史。水乡地处西江岸边,明洪武二十七年,古劳人冯八秀奉旨兴建古劳围,从此,古劳便从滩涂泽国逐渐变成美丽的岭南,“围墩”是根据地理特点命名的,意即堤围下的一个个“墩”。拥有岭南地区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极具生态意义的桑基鱼塘,围墩人家人文风貌底蕴深厚,有“水桥山院人文物”等特色鲜明的优异资源。
2019年9月2日,华侨城集团接管运营鹤山古劳水乡景区。2020年10月1日,作为2020年广东省重点文旅建设项目之一古劳水乡一期首开区开放。
北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北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中国第一侨乡台山市的东南部,古兜山的崇山峻岭之中,紧连古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距广州市130公里、江门市58公里、台山市区12公里。
与有着“东方夏威夷”之称的上川飞沙滩省级旅游区合称为台山地区“一山一水”著名风景名胜区。
北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台山市东北部北峰山中部西坡。公园保存着大面积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专家誉为“珠江三角洲最南端不可多得的一片绿洲,北回归线南侧的动物基因库”。
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
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第一个以地热为主题命名的地热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授牌。
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中国温泉之乡”——广东省恩平市的西北部,面积约80平方公里,大体分布于那吉镇、大田镇和良西镇。
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重要的地质遗迹包括温泉景观、花岗岩及其花岗岩地貌、七彩石河谷地质地貌、捕虏体和石臼地质遗迹、构造破碎带和瀑布遗迹、巨型石英脉体遗迹、金山金矿遗迹、石头村遗迹、垌摩崖平瑶记、典型石英脉型钨矿等10大景观。
帝都温泉
帝都温泉,位于“中国温泉之乡”广东省恩平市,池水面积达3200平方米,有三十多处自喷温泉,日流量为6000立方米,其温泉水温高达73℃,水质晶莹幼滑,并含有偏硅酸、氟、氢、硫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元素,是世界少有的滑温泉。
2005年9月,被世界养生大会授予“世界温泉养生基地”,2009年6月被中国医师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授予“健康之都”,2010年5月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5A级温泉度假区”。
2018年,浙江佳源集团入主帝都温泉,将斥资62亿元对帝都温泉进行升级改造,力求将帝都温泉打造成为华南地区多元化、高科技的温泉水上乐园和温泉康养基地。
【历史文化】
文化遗产
据统计,江门市已核定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1770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9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50处、市(县)级184处。有非遗项目229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26项、市级92项、县(区)级103项。
统计,江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06项。其中国家“非遗”项目7项,省级“非遗”项目20项,其余为市级和县区级“非遗”项目。源于江门市新会区的新会葵艺,有着1600多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它有着高超的造型艺术和精湛的编织技巧,并融会了编织、绣花、绘画、印花等工艺于一炉。早于20世纪初便扬名国际。1915年,新会竹择葵扇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牌奖。2008年,新会葵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府文化
江门是重要的广府人聚集地之一,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江门市下辖的新会区、江海区、蓬江区、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鹤山市等县级市和区都具有深厚的广府文化。
新会是广府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台山是广府人出洋第一港,是广府文化发祥地之一,台山拥有着悠久的广府文化传统。开平的历史文化与广府文化同宗同源,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开平作为最著名的侨乡,有众多的华侨华人从这里走出国门,成为广府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力量。恩平是广府人聚居地,拥有悠久的广府文化。鹤山位于珠江三角洲,原居民大都属于广府民系,拥有深厚的广府文化。
广府人主要自唐宋时期迁入珠三角地区的中原与江南移民所形成,早在崖山海战前,南宋赵氏皇族支脉或因做官、或因迁徙,已在周边地区定居繁衍,于是便有了一个个皇族村。就有如今新会区古井镇的霞路村与慈溪村,台山市的浮石村。
史料记载,宋元间200多年里,珠玑巷有153个姓氏的居民陆续南迁,先后达130多次。这其中,南宋绍兴元年,罗贵率领的37姓97家从珠玑巷南迁至江门蓬江区良溪村,江门良溪古村是中原移民南迁南雄珠玑巷后,再度南迁珠三角各地以至海外诸国的第二个中转站,是名副其实的“后珠玑巷”。2008年9月,该村被省文联评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称号。2010年1月,良溪村入选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
镬耳屋
镬耳屋是广府建筑中的典型代表,有功名、有官位的家族才能建造。新会司前镇太平村一共建有12间锅耳屋,现在保存有11间,始建于清代中后期。新会沙堆镇独联村在清朝年间出了一个叫林绍德翰林大学士,才建设了镬耳祠堂。开平市马冈镇官堂村建有镬耳山墙的祠堂,由清代进士名人建造。恩平市沙湖镇高园村明清时期考取功名的有63人,保存有镬耳封广府民居特色的青砖房屋。
四水归堂式建筑
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是广府村落,明清两朝培养了670多位功名人土,九品至二品大小官员430多人,被誉为“举人村”。保存有青砖瓦房100多间。古屋建造呈典型的“四水归堂”格局。村中留存多间“樁墙屋”,墙体原料为就地取材的黄泥、沙和石灰的“三合土”,富裕人家还加上鸡蛋、黄糖拌和,放入模板槽内,用木槌打压樁实而成坚固的墙体。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是广府民居之一,1855年至1867年随着客家人的迁入,开平土地上爆发了一场本地人和客家人的恩怨斗争。当时开平本地人出海外经商、工作,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带着从海外积攒的财富回到家乡。这些财富也招来了土匪的惦记,甚至直接上门抢劫。这时,原本要买地建房、光宗耀祖的华人华侨大多将房屋建成了“碉楼”样式,保卫家族安全。其实碉楼原型在明朝就已出现,但兴盛起来则是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据统计当时开平就有超过千座碉楼,鼎盛时期超过3000座。
国母诞
国母诞被誉为“五邑第一诞”,受万民敬仰的“国母”就是南宋最后一位皇太后杨淑妃。崖山海战宋军战败,帝昺及杨太后投海殉国,南宋遂亡。杨太后表现出的忠贞节烈被世代传颂。每年清明节以及国母诞期间,附近村民、杨氏后人、各地赵氏宗亲、忠臣义士后人都会自发组织前来祭拜,怀念这位坚贞不屈的太后。
玉桥民间传统艺术节
玉桥民间传统艺术节(原名太尉诞),由公元1300年玉桥村开村算起,至今已有700余年的悠久历史了,可谓源远流长。艺术节原先是村民为纪念汉朝开国功臣,太尉陈平对玉桥开村的恩泽而来,以后演变成一年一度的太尉节。逢农历四月二十二日是陈平太尉诞辰,易氏族人莫不隆重庆祝以永世不忘。
岭南古琴
宋元崖门海战结束在新会,中原南迁的琴人、琴器、琴谱散落在民间。宋遗民在元代收集的宋室遗留古琴曲谱,称之《古冈遗谱》。始后岭南琴学昌盛,琴人辈出。明代大思想家、新会人陈献章,雅好古琴,由他再收集整理的《古冈遗谱》,传播岭南大地。清代中叶,广府地区终于逐渐形成了地域性的“岭南琴派”,成为中国古琴艺术一大流派。
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与江门五邑深有渊源,明末清初新会的高俨是广东的山水画大师,品行高尚,博学多才,工诗,能书, 擅画,时人称为“三绝”。岭南画派第二代、第三代传人很多都是江门五邑人,岭南画派的传承发展与江门五邑的人文历史密不可分。
醒狮
鹤山狮艺由冯庚长所创,他细心研究佛山狮艺的特点。回到鹤山之后,他将多年学习的心得总结归纳、推陈出新,创立了体系完整、特点突出的鹤山狮艺。从此,“鹤山狮”与“佛山狮”并称为南狮的两大派别。
飘色
飘色起源于中原地区的迎神赛会活动,属于社火表演艺术形式之一,直到现在依然是珠三角地区的重要艺术形式,是广府民俗艺术之一。台山浮石飘色始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粤剧
江门五邑地区拥有深厚的曲艺文化底蕴,台山、开平和新会北中国曲协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由清至民国初年,“没有四邑人就不成戏班”的定律为粤剧戏行内所公认,五邑地区粤剧人才辈出,享誉粤港澳,如粤剧复兴鼻祖邝新华,粤剧四大名旦、四大名丑,“”红派艺术“”开创者红线女,“芳腔”之芳艳芬等。
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广府方言区的传统丝竹乐种,台山的“八音班”是广东音乐的活动形式之一,明清之时,八音班主要演奏佛教音乐和民间小调。后来将乐曲演奏和戏曲演唱相结合,逐步走入成熟。目前全市有一百二十多个广东音乐活动组织,遍布城乡。
学派
江门学派,又称岭南学派,是由明代著名哲学家陈献章创立的心学思想派别,提倡以“虚明静一”之心为主,确立心的主体性,以避免程朱理学“徇外”和陆九渊心学“自欺”弊端。陈献章是明代心学的奠基者,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
桑基鱼塘
唐宋时期,随着中原移民迁入珠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了桑基鱼塘的农业模式,鹤山古劳水乡保存着岭南地区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桑基鱼塘。
北帝诞
北帝又称为玄武、真武等,是道教中司水之神,是广府人最崇拜的神祇之一,新会区三江镇、鹤山古劳水乡都保存着北帝诞的风俗。
洪圣诞
洪圣诞又称南海神诞、波罗诞,是珠三角民间为庆祝南海神祝融诞辰而举行的迎神赛会活动。蓬江区潮连洪圣庙会始于明代,每年的“洪圣诞”,大批群众在洪圣公园祈祷,成了潮连文化的生动写照。
龙舟
五邑地区龙舟竞渡风俗大都起源于明清时期。根据《广东礼乐龙舟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介绍,清朝康熙15年(1676年),在礼乐就已开始出现大规模的龙舟竞渡活动。而在鹤山古劳,根据乾隆十九年(1754年)纂修的《鹤山县志》等文献资料记载,最迟在乾隆年间古劳“三夹腾龙”传统民俗活动就已经存在。
舞龙
鹤山桃源镇的钱塘彩龙相传有近500年历史。传说浙江杭州钱塘江附近村民王成庵举家迁到桃源,并把舞龙习俗带到桃源,故称钱塘舞龙。旧传钱塘舞龙正值中秋,除了用来辟邪、镇恶外,主要意指“庆丰收”,祈祷国泰民安、人人安居乐业。后来每年的国庆、中秋期间(即农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连续3个晚上),钱塘村的村民、亲戚朋友欢聚一起舞龙。
荷塘纱龙起源于蓬江区荷塘镇篁湾村,明代篁湾举人李唐佐在本地草扎游龙的基础上模仿四川彩龙扎成纱龙灯,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改进,一直传承至今。
客家文化
鹤山的共和、鹤城,新会的部分山区,台山的赤溪、斗山,开平东北部的水井等地,是客家人聚居地方,使用客家方言。鹤山客家人是在康熙年间,从粤东惠州和潮州迁入。
山歌
鹤山客家山歌也逐步发扬光大,客家人善斗歌、对歌,几百年来,在客家人聚居的地方,一直保留着用客家方言演唱客家山歌的传统,男女歌手触景生情,即兴演唱,对答如流。但由于居住分散,鹤山各地的民歌都有不同的音调,唱法上也略有差异,如四堡山歌唱来较柔和,而鹤城山歌较粗犷。
鹤山客家人把“刘三姐”奉为歌仙,升入神格。据说,刘三姐在此地生活时曾教当地村民唱山歌。为了纪念刘三姐,他们在鹤城昆仑山大昆山顶建了一座刘三姐庙,立了一块歌仙石,每年正月十八从晚上八点开始,城西村周围16条村的客家人都会聚集在此,通宵达旦地唱山歌、对山歌,并供上贡品,在刘三姐庙前祈福,以求来年平平安安,五谷丰登,整个祈福仪式直至第二天早上八点才结束。
客家花炮会
鹤城客家花炮会即“抢花炮”,包括祭拜、还炮、抢炮、接炮等传统流程仪式,具有祈福、年庆、聚会、联谊等寓意。活动当天,全村男女老少,海内外乡亲欢聚一堂,共话乡情,祈愿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兴财旺,家庭幸福,福寿绵长。花炮会过程中,担箩箧、准备生熟猪、唱山歌等客家特色民俗处处彰显,具有独特的地方文化色彩。
疍家文化
大鳌咸水歌是疍家人自娱自乐的一种原始歌谣,在新会大鳌镇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水上居民日常生活、劳作,特别是在谈婚论嫁、丧葬等过程中,触景生情、随编随唱,以歌谣的形式描绘不同的情感。至今,在大鳌镇仍保留传统的唱法。
方言
江门方言即四邑话,也称五邑话,江门五邑话,属广东粤方言,是江门侨乡文化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在江门,大部分地方流行五邑话,还有一些地方流行广州话。江门各市区之间以及广播、电视等领域通用广州话,随着经济发展,人员交流增多,普通话成为较为通用的语言。各市区内均使用方言,江门方言属于汉语粤方言中的四邑话,四邑话与广州话基本相通。同属四邑话,但台山、开平、鹤山、恩平、新会等各市区之间的语音、声调、词汇等方面又有差异。鹤山的共和、鹤城,新会的部分山区,台山的赤溪、斗山,开平东北部的水井等地,是客家人聚居地方,使用客家方言。
江门市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众多,四邑话也在这些华侨华人聚居的社区流行,尤其是台山话在海外影响较大。
【地方特产】
柑、桔、橙
柑、桔、橙是江门市面上主要经济作物,著名品种有新会东甲甜橙(滑身仔),味甜,香味特浓。新会大红柑(茶枝柑),果汁丰富,要皮色红,是中药中的“陈皮”,有止咳化气的特殊功效。年桔一般在农历年上市,寓意吉祥而受人青睐,近年推广了新会甜桔(阳山桔),收获期在冬至左右,个头大,汁多,味甜,深受人们欢迎。
荔枝
江门市著名的早熟荔枝有麻园早果,在农历三月率先上市,以其上市早,果型大,肉脆、味甜而闻名全省。此外中迟熟种有锦壳槐枝,近年来大批引进糯米糍、桂味等优良品种。
香蕉、大蕉
主要品种有香味浓郁、肉质细腻的香蕉;果肉嫩滑、食味特短甜的过山香;果型稍大,甜中带酸的大蕉,全处皆有收获,但以秋季收获量最大。
西瓜
鹤山宅梧镇的西瓜最为有名,该镇土质适宜,农记引进优良的品种如大红宝等无籽西瓜。又爽又甜,消暑解渴,每年夏季大量上市。
果蔗
果蔗有紫皮和青皮两面三刀大品系,紫皮的有早熟种"三八"蔗,在农右八月收获,稍迟熟的有"黑皮蔗",这种蔗节间短,茎粗、纤维短,吃起来特来脆。青皮蔗以“滘头肉蔗”最负盛名,这种蔗节间长,皮青色,汁水清甜,每年从秋末到翌年清明都可上市。
粉葛
粉葛是块根蔬菜,春季种植冬季收获,含淀粉很多,江门人用以熬汤、做菜,提淀粉食用等。粉葛又有清凉降压的药用效果,右可作药膳。其中以市区石冲、新会崖南、鹤山云乡等地出产的粉葛品质特别好,以其含淀粉多、纤维少,味香而甜称著。
柿饼蒂苦
新会杜阮镇的柿饼蒂苦爪(又称雷公凿),果型短,蒂部宽园、果尖似凿子, 色绿如翡翠,肉厚脆口,一年三季种植,以秋季品质最好,出口港澳,只要亮出"杜阮秋
"的牌子,不少人慕名抢购。
金山火蒜
金山火蒜是开平市面上特产,种植在长沙、水口镇一带,蒜粒特园,肉肥衣薄,蒜味浓郁,每年十月种植,次年三月收获。收获后用火熏过,故称火蒜。现在开平除出品原粒蒜子外,还加工制成甜酸蒜头等产品。
鹤山红烟
鹤山红烟久负盛名,传统品种是牛舌烟,又名"金英钟",原产清远市源潭一带,后在鹤山推广,这种烟叶窄长似牛舌故名"牛舌烟"。叶面平整红致,叶肉肥厚,烟味郁香醇,是加工"生切烟丝"上乘原料。
亚佗霉姜
亚佗霉姜是新会市特产,由"大有"凉果厂生产,解放前已美名远播。它是用生姜作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成品是方形粒状,纸包成糖果型,入口辣中带甜,松化可口,是送礼的佳品。
新会葵扇
新会特产葵扇是用蒲葵叶加工而成。新会葵扇以形状特别端正见称,再加上精制加工,在明代就选作贡品。现在的葵扇除一般加工扇凉用外,成品已工艺品化,在扇面上有用电烙山水图画,用彩色丝剌绣动物、花鸟;在扇柄上有用竹、骨、象牙等镶嵌;扇边有单色单边的,也有彩色五
边的。
榴花牌白糖
榴花牌白糖是江门甘蔗化工厂产品,江门甘化厂是1958年建成并由周恩来意理命名的,该厂生产的榴花牌白糖,以品粒均匀洁白、质地优良著称,每年大量销往国内外。除原糖处,该厂生产"方糖",以适应食品市场的需求。
三桁瓦菜刀
三桁瓦菜刀是江门市区的传统产品,过去用人工锻造,以其钢质优良,加工工艺精湛而见称,如今已发展成大厂,除生产各种型号菜刀外,还生产不锈钢厨具系列等。
水口腐乳
水口腐乳是开平市水口镇特产,历史悠久。它是用豆腐作原料,经过发酵、加盐、加料等工序制成。特点是酥化、咸度适中,香味诱人,是佐餐的极好小菜,也可以作为烧菜佐料,使烧出来的菜味更加可口
剑花
鹤山雅瑶镇清溪乡是有名的剑花之乡。由于剑花有清热解暑、滋润的作用,可鲜食,可晒干,一般用来煲猪骨汤。每年七、八月是收花季节,大量供应上市。
荷塘冲菜
荷塘冲菜是江门市荷塘镇的著名特产,由于制作工艺独特,咸淡适度,味甘香甜,爽脆可口,价廉物美,大受市民欢迎,远销海内外。
韭黄
韭菜是江门白石管区的传统土特产,由于韭菜 黄技术非常讲究,生产出的韭菜鲜嫩金黄,每次上市都成抢手货,大受消费者欢迎。
马岗鹅
马岗鹅是开平马岗有名的土特产,已有百多年的饲养史。马岗 早熟易养,肉质鲜嫩,个体重达10多斤。
禾虫
不管你离家乡多久,一到 ,大概都没有忘记两样家乡菜--禾虫与田螺吧。 禾虫虽小,口口是肉,含有丰富蛋白质,而且风味奇特,清香鲜美,嫩滑可口,实是饮酒、吃饭一道好菜。它还有滋阴、健脾、暖身、去湿之功效。
禾虫产于珠江三角洲,新会、台山两县南部的围田区产量最多,禾虫每年只有五、八有份才出现几次,一般在红云细雨,天气变化异常的情况下,加上逢水头起(农历初一、十五涨潮高峰期)为多,一旦出现,密密麻麻,漂浮在河涌水面上。这时,捞禾虫的人真是捞之不尽,一个小时左右,用会起或用笼装,可获二、三百斤,用斗捞的也有十数斤之多,随着潮水的高涨,禾虫逐渐消失无影无踪,只好望河而叹!有捞禾虫经验的人,掌握禾虫出现的时机、地点,捞具好,加上眼利手快,就捞得多。禾虫
身于咸淡水交界处稻田的表土层里,以腐烂的禾根为食。其形体像小蜈蚣,长约三十至四十厘米。人们常说,蜈蚣的脚最多,可是禾虫和脚比蜈蚣的脚还要多,更有趣的是禾虫身上可随时交替变换着红、黄、绿、蓝、紫的颜色,并且十分鲜明。把它煮熟,就成纯是蛋黄颜色。禾虫蒸、炒、煲、炖
,样样皆宜,蒸禾虫加上姜、葱、油、盐 ,放在饭锅里蒸即可。炒和煲则要加上猪腩、粉丝之类的配料,不过比蒸好吃得多, 是将禾虫炖熟,用炭炕乾,味道甜中带香。还有咸禾虫,每年禾虫造,家家户户都卖几十斤,多的百余斤,用盐
了,吃时加点油、葱、姜蒸熟即可。
濑粉
中秋佳节,恩平县北部地区以濑粉为主食。濑粉,吃来易,做来难。从选料到制作,工序颇为复杂,而且必须合数户之人力始能制作,先是选用质量较好的十月米,舂粉晒干备用,制作时,将水煮沸,放进米粉煮熟(米粉与水之比例因粉质不同而异,一般以使米粉湿透为宜),拌以生粉,用力搓匀,
成柱状的粉团,搓好的粉团,以手指按之,按处下陷而四周不现裂痕,放手后随即弹起复回原状的为合格。合格粉团制作的粉条,无继粉,入口软、纫、爽、滑。不各格者,入口硬、涩、糊,失去濑粉的独特风味。
镇濠泥鸡
开增县水口镇联竹乡镇濠、茂竹两村制作泥鸡玩具,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每到农历年关,来自鹤山、台山、恩平、新会等地的商贩们便驾车来采购泥鸡,作年货销售。泥鸡外形古朴,价格便宜,深受人们的喜爱。大年初一是鸡日,大量泥鸡上市,一时泥鸡啼声四起,真有"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情趣,给人们带来喜悦与欢乐。
泥鸡在镇濠、茂竹两村,有一段传说:某财主雇用一小长工,是个孤儿。孤儿养了一只小公鸡,人鸡相伴,形影不离。一次,孤儿不小心把两半斗黑豆、黄豆混杂了,财主限他一个早上要拣开来。孤儿正在发愁,只见小公鸡喔喔地叫唤,全村的鸡都聚拢来了,公鸡拣黑豆,母鸡拣黄豆,不消一个时辰,孤儿便拣好了。又有一次,一伙强盗密谋洗劫村子,派出匪徒扮成奄鸡佬潜入村中作内应,约定三更时发出鸡叫声为号,外攻内应。谁料头更刚过,躲在财主后院的"奄鸡佬"惊动了小公鸡,小公鸡引劲长啼,霎时间满村公鸡啼叫响应。"奄鸡佬"连忙掐死小公鸡,点燃草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