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江海区,隶属于广东省江门市,地处江门市东南部,是江门中心城区之一,北接蓬江区,南面和西面与新会区相连,东与“世界灯饰之都”中山古镇隔江相望。辖区濒临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中江、江鹤、江珠三条高速公路在区内交汇,广珠城际轻轨穿境而过。2014年,辖外海、礼乐、江南等3个街道,总面积109.16平方千米 ,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5万,流动人口约10万。2013年6月17日,江门国家高新区与江海区合署办公,按照“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交叉任职”模式,设立13个副处级党政机构,形成了大经济、大建设、大规划、大卫生、大监管等大部门格局。
【行政区划】
江海区辖5个街道:外海街道、礼乐街道、江南街道、滘头街道、滘北街道
【历史沿革】
1994年8月,城区更名为江海区。
【人口民族】
人口 2004年末,江海区常住户数增加至50345户,常住总人口150786人,占江门市区人口11.33%。暂住人口39994人。常住户数比1994年增加11619户;常住人口增加18924人。
民族 境内人口以汉族为主。1964年前是纯汉族人口地区。据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只有礼乐登记壮族1名。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个数增加,但人口极少。其中礼乐有壮族、藏族、满族、瑶族各1人。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务工或干部调动,少数民族人口明显增长。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区有27个民族,其中汉族185279人,占全区人口的98.02%;有少数民族26个,共3745人,占1.98%。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海区地处北纬22°29′23″至22°36′23″、东经113°03′45″至113°10′50″之间,是西江下游出海口的要冲。陆路距广州101公里、香港265公里、澳门107公里;水路距广州106公里、香港95海里、澳门53海里。水陆交通纵横,十分方便。2003年,面积110.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02.3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3%;水域面积7.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水陆面积比例为1:13.36。
气候特征 江海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近临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常吹西南季风,冬季东北季风居多。全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长冬短,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常青。日平均气温21.8℃~23.2℃,年降雨量1600~2700毫米之间。
【经济概况】
江海区是江门市新兴的制造业基地,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广东省电子信息材料专业区,广东中小型电机产业基地。全区已形成电子信息、机电、化工等优势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0家,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有43家。一是摩托车及其零配件制造业。有整车生产企业和零部件生产企业30多家,具有年产100万辆摩托车整车和15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二是电子信息制造业。该行业共有企业100多家,主要产品有覆铜板、电路板、电子器件等。三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009年,实现产值50.31亿元,同比增长7.36%。四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2009年,该行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83%。以江晟电机为核心的工业园区,已聚集了20多家同类企业,该工业园区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约占广东省同行业的35%以上。五是现代物流业。位于礼乐的江门市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产业园区规划占地9660亩,按照“市区共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逐步开发建设,预期2015年建成。另外,我区还有中岸保税物流、广东德隆国际物流等较大规模的物流服务公司。
【社会事业】
教育 区教育局现有公办学校29所(小学23所、初级中学4所、完全中学2所),目前为止在校学生总人数22508人,(其中:小学14657人,初中5664人,高中2187人)。专任教师1066人,(其中:小学611人,初中322人,高中133人)。另外,我区现有民办学校1所,幼儿园所。我区现有等级学校10所。(其中:省一级学校1所,外海镇中心小学;市一级学校4所,外海中学、礼乐中学、礼乐中心小学、礼乐镇新民小学;区一级学校5所,华兴小学、滘头小学、外海镇沙清陈伯坛纪念学校、外海镇麻一小学、礼乐镇礼东小学)。
医疗卫生 截至2013年,江海区有医疗机构54个,其中直属综合门诊部5个,镇级医院2个,街道卫生院3个,农村卫生站30个,厂企医疗室5个,个体和社会医疗机构9个。全区卫生系统有从业人员45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01人,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44人。
【交通运输】
江海区是江门市的区域交通枢纽。交通四通八达,毗邻香港、澳门,交通便利。水路距澳门53海里,离香港96海里,有高速豪华客轮航班往返港澳,单程只需2个小时。附近有广州、深圳、珠海、澳门等大机场。区内的货运港口是国家级口岸,广东省第二大内河港、国家一级港口——新会港,距江海区仅12公里。江中、江鹤、江珠三条高速公路交汇于区内,年内通车的广珠城际轻轨穿境而过并在区内设有三个站点,江海区已成为江门的东大门。
【风景名胜】
茶庵古寺 茶庵寺又名六祖寺,坐落于江门市江海街道五马归槽山麓,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唐代高僧一行禅师,曾结庵小住,名曰“茶庵”。茶庵建成后,经过大小修缮不下十余次。历来供着六祖惠能大师、观音、伽蓝等塑像。寺前筑有“洗衲池”、“关刀池”、“拜佛亭”、“化字炉”以及一石门牌坊。牌坊前面刻有“小朱明洞”四字,后面刻有“佛境”二字,都出自清代名人手笔。茶庵寺后山,有辛亥革命四杰之一陈少白先生之墓。20世纪80年代初期,市政府十分重视这一文物古迹的保存,把茶庵风景区命名为“茶庵公园”,列为江门市风景区之一。1981年以来,江门市市政府、江海区政府不断拨出款项作修葺和扩建茶庵。经过几年的努力,原有的古迹已经修葺一新,且还新建了一批亭台楼阁,开设了茶厅餐馆,又开辟了一个可供划船玩乐的人工湖。
白水龙光 白水带旅游度假区有一溪、三泉、五山环抱,总面积有700余亩。一溪即麻溪,三泉即红桃泉、龙口泉、涤净泉。五山即大华山、锄头山、松仔山、红桃山、葫芦山。白水带旅游度假区有40余座山峰,风景区内有溪旁山麓、姻缘石及密密麻麻的鸭脚木、相思树、山松树等百年以上的老树,浓密遮天。江门市人民政府于1985年拨款新建混凝土公路,并竖起雄伟的前后门楼牌坊,增建了亭台石桥,还建起了一座有现代化设备的餐厅及抱翠画廊。景区除了原建有的水月宫、三圣庙、龙母庙、江天一览凉亭、青云桥、姻缘树、采莲船等遗址古迹,还增建了香港回归亭、澳门回归廊、龙光塔、餐厅等景点和旅游设施。
江南雅韵 江南文化广场位于东海路与江海路交叉口东侧,是江海区重要的文体设施建设项目之一。广场规划用地面积3.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该工程主要包括表演舞台、健身广场、活动场地、休闲步道及广场四周环路等,并配套路灯、园林景观、停车场、公厕、化妆间等设施。工程于2005年11月28日正式开工,2006年春节前完成并投入使用。
羽林春秋 江海区礼乐街道礼东主灌河沿岸遍种落羽杉,具有“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田园风光的现代生态旅游景观。全长4公里的主干河,将礼东分为东西两边,支长30公里,使礼东呈现河直、路直、基直、林带直的田园林网化新貌。早在1995年,礼东主灌河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人与大自然的最佳结合”。主灌河生态林带由3万多株杉树和少量蒲葵组成,株距不足0.5米,株高平均超过10米,组成了一道天然绿色屏障,抗击台风、龙卷风和暴潮的侵袭,保障当地农业生产。主灌河沿线,蔬菜新鲜,水产丰富,花木奇异,水果飘香,被广东省评为“省级农业生态示范区”
江海绿化广场 江海绿化广场。主灌河旁边,有丰泽园、桂花园、杨桃园、顺水楼、荷花世界、吉田美食等10多家田园美食企业连绵十里,成行成市。
绿海丹心 绿海丹心即江海绿化广场,位于东海路与金瓯路的交汇处,规划总面积262.65亩,交通便利,规划将设置中心广场、图书馆、会议中心、产品展示中心等配套设施。
五祠泽香 外海五大祠是外海陈氏宗亲的祖祠,建于赤岭山下,朝列莘隐陈公祠(始祖)、泉石祠(4世)、桃溪祠(5世)、定息祠(6世)、筠轩祠(3世),统称五大祠。五大祠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五大祠堂紧密相连,横列成排,面积约4100平方米。2000年9月25日,五大祠被市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27日,五大祠由江海区政府移交给外海镇管理(现为外海街道)。外海街道计划将五大祠内的朝列大夫祠作为陈氏的纪念馆;将桃溪祠建为外海发展史展馆;定息祠建为民俗风情馆;筠轩祠作为外海文化展览馆;泉石祠建为爱国主义教育展馆。
釜山明珠 釡山明珠即釜山公园,位于美丽的蓬江河东南岸,倚邻秀美的白水带风景区,从江门大桥至白水带公园入口处,规划面积为10.34公顷,是集生态、景观和休闲于一体的滨江公园。釜山公园建筑格调为开放式的休闲性公园,由釜山景观瀑布、景观平台、中心广场、航模基地、滨江大道及“七大星月”等组成。内设园林小景、滨江走廊、亲水平台、喷泉步道、景观廊、休息廊、花架等,配备了高级的音响和路灯灯饰。
少白故居 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由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陈少白自行设计。故居分两处,一桥(白桥)相隔。桥的一边是“白园”,另一边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居所。始建于1929年,1931年落成。自陈少白逝世后,其家人多旅居外地,楼宇日久失修。1991年春,外海镇政府(现外海街道)对“白园”和园内的“莎萝坪”、“粥锅亭”、“瞻云台”等建筑,以及“三合院”和院内的“亚字楼”等都进行了修复,并在故居内设立“陈少白事迹陈列馆”,陈列大量名人字画及历史文物,使故居还其原貌。
外海沿江海鲜食街 位于西江河岸,总用地面积230亩。上世纪90年代,以生猛河鲜作招徕,曾被海内外誉为外海的“柬埔寨”。据一位“老江海”回忆说,2000年时,如今的外海沿江海鲜食街所在之处还是一片荒地。2000年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导下,外海沿江海鲜食街逐渐形成,不仅越做越旺,更吸引了不少中山古镇的人到这里吃饭。政府已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完成了食街主干道路及下水道、绿化、街灯、休闲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计划兴建临江观景台6个,停车位1000多个,公共绿化休闲区15万平方米,发展海鲜酒楼、娱乐休闲中心13家。
江海路滘北食街 10多年前,因滘北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海鲜城酒家、南海渔村、顺德渔村、同乐酒家、江湾大酒店、黄鳝饭等10多家饮食企业便先后落户江海路沿线。经过10多年来的滚动发展,这些酒楼不断增加投资,扩大经营规模,南海渔村、顺德渔村、假日农庄、同乐酒家等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饮食企业,滘北也成为江门颇负盛名的饮食业聚集地。2005年,滘北又引入了三星级的江湾大酒店,建设了南粤酒店,江海路沿线的饮食服务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