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开平,明置开平县,因县治在开平屯而得名。隶属于广东省江门市管辖,地处五邑侨乡中部,总面积约1659平方公里,人口约68万(2004年统计),下辖2个街道和13个镇,共有2个市集贸区,分别为三埠及长沙两条街道,面积约108平方公里,人口约21万。
因原开平县三埠镇被潭江分割为长沙、新昌和荻海三个区域,与武汉三镇有相似之处,故有“小武汉”之称。开平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华侨及香港、澳门、台湾胞,约有75万人,均分布在68个国家和地区。开平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建筑之乡、艺术之乡、广东省首个县级国家园林城市,更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
【行政区划】
开平市辖2个街道、13个镇:
街道:长沙街道、三埠街道
镇:月山镇、水口镇、赤水镇、金鸡镇、蚬冈镇、百合镇、赤坎镇、塘口镇、大沙镇、马冈镇、龙胜镇、苍城镇、沙塘镇
【历史沿革】
秦朝,秦始皇派兵攻取南越,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今开平地(以下简称开平)隶属南海郡番禺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天下分为13州,开平隶属交州合浦郡临允县。三国吴黄武五年(226),从交州分出南海、苍梧、郁林、高凉4郡设立广州,开平分属广州苍梧郡临允县、南海郡平夷县。唐贞观元年(627)设10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又分为15道,道下设州,开平分属岭南道新州新兴县,冈州新会、义宁县。五代(南汉),开平分属新州新兴县,兴王府新会、义宁县。宋太宗至道三年(997),设15道,开平分属广南东路新新州兴县、广州新会县。元朝,开平分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新州新兴县、广州路新会县。明洪武九年(1376),改行中书省为布政司,开平分属广东布政司肇庆府新兴县、恩平县,广州府新会县。南明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1649),开平立县,隶属肇庆府。民国初期,开平县仍按清制隶属肇庆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隶属粤中专区。1952年5月,划入粤西行政区。1956年1月,撤销粤西行政区,开平县划归佛山专区。1958年12月,改属江门专区。1961年2月,属肇庆专区。1963年9月,再次划归佛山专区(1968年1月改专区为地区)。1983年5月,改属江门市。1993年1月5日,撤销开平县,设立开平市。1999年6月21日,将开平市人民政府驻地由三埠街道长沙沿江东路135号迁至长沙街道长沙光华路1号。
【人口民族】
2009年末,开平市户籍总人口68.72万人,其中男性34.3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14人,非农业人口24.26万人,占总人口的35.3%。全年出生人数6867人,出生率10.01‰。死亡人口4907人,死亡率7.15‰。自然增长率2.86‰。
全市民族以汉族为主,占全市总人口98.18%(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其余为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布衣族、满族、瑶族、土家族、黎族、高山族。开平市是全国著名侨乡。至2009年底止,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共75万人,分布在世界上67个国家和地区。
开平县方言的分布,大体可分三个片:东北部的水井地区,属于客家话方言区;西北部大沙、龙胜等地因靠近新兴县,属于粤语方言区;其余地区基本上属于粤语方言四邑的一种次方言区。除水井地区外,其余两个片的方言由于地域不同、姓氏不同,在语音上也千差万别,但基本上能沟通。沿潭江北岸,从东到西,分别有泮村话、沙冈话、长沙话、赤坎话、蚬冈话;从县城向西北方向而去,则有沙塘、苍城、马冈、张桥等话,随后联接大沙、龙胜等粤语方言区。而潭江南岸的荻海地区则讲台山话,金鸡讲蚬冈话,赤水、东山接近赤坎话。由于赤坎镇位于开平县中部,研究开平方言的人士均以赤坎话为开平方言代表点。
【地理环境】
开平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面,毗邻港澳,北距广州市110公里,地跨东经112°13’~112°48’,北纬21°56’~22°39’,东北连新会,正北靠鹤山,东南近台山,西南接恩平,西北邻新兴。全市总面积1659平方公里,境内南北西部多低山丘陵,东、中部多丘陵平原,潭江自西向东横贯市腹,地势自南北两面向潭江河各地带倾斜,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占全市面积的69%,丘陵面积占29%,山地面积占2%。潭江、苍江相会,穿流而过,水深河宽,素有“小武汉”之称,历来是重要商埠和货物散集地。
开平市境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于亚热带植物的生长,植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全县共有乔、灌木315种,其中,裸子植物门有7科26种,被子植物门的双子叶植物纲分51科256种,单子叶植物纲分3科33种。
【经济概况】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6%,增幅创15年来新高,“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下同)11.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25%,增幅创2003年来新高,年均增长11.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9亿元,比上年增长29.26%,增幅创17年来新高,年均增长17.11%。加快重点项目建设,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06亿元,年均增长20.76%;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53亿美元,年均增长10.76%;实际利用民资13.59亿元,年均增长1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8亿元,年均增长16.14%;金融运行稳定,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21.41亿元和93.7亿元,年均增长8.91%和15.11%。加强对市直资产经营公司(集团)的绩效考核,不断完善公有资产监管营运体系,实现公有资产保值增值。“十一五”时期五大集团公司实现税利9亿元,上缴资产占用费1.26亿元。加快推进公有企业改制,完成了涤纶集团、嘉士利、平丰纺织、食品集团、潭江半岛酒店等一批重点企业的重组改制。全市共完成改制企业223家,改制率达90.28%。落实安置费用2.99亿元,妥善安置企业改制职工1.98万人。成立土地储备中心,积极盘活存量用地,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2011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0:51.8:38.2。先进制造业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三大传统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2010年化纤纺织、水暖卫浴和食品工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1.57亿元,是2005年的1.26倍。重振“建筑之乡”雄风工作初见成效。2010年实现建安产值42.53亿元,是2005年的2.8倍。援川工程汶川一中获中国建设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耀南公司获“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称号。
【社会事业】
教育 2009年,全市有中小学92所,其中普通完(高)中9所,职业中学4所,初中19所,小学5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电视大学1所。在校中小学生共123992人,其中小学生62832人,初中生36320人,高中阶段在校生24840人(普通高中生15249人,中职学生9591人)。幼儿园6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所,社会力量办幼儿园66所;在园幼儿22305人。
文化 2007年,全市有文化馆1间;文化站15个;博物馆1间;美术馆1间;图书馆6间,总藏书量28.3万册,其中镇图书馆藏书量15万册;粤剧团2个;市(镇)影剧院5座。
卫生 2009年,开平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79个,其中医院21所,专科防治所、站2个,疾控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妇幼保健院1个,门诊部、诊所、医疗室等机构共253个。全市拥有病床数1392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2.32张。全市卫生工作人员240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58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3.8人。二级甲等医院2所,一级甲等医院16所。全市设置农村卫生站181个,占应设总数的80%。乡村医生181人,平均每村0.8人。居民就近得到医疗、急救和基本卫生保健。居民人均期望寿命80.44岁。医疗设备日趋完备。全市共有核磁共振仪1台、全身CT3台、彩色B超8台等医疗器械设备,基本满足临床需要。
【交通运输】
开平市水陆交通方便,开阳高速,325国道横贯全境地,全市通车水泥公路800多公里,市区通各农村镇的道路全部水化。三埠港列为国家一级口岸,有客、货轮直抵香港、广州各沿海各地,其中2艘往返香港的豪华客轮,5小时可达目的地,出租车200辆,公交车线路1—10、13路。全市实现了城乡电话程控化。
【旅游名胜】
开平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区,年均气温21.5度,年降雨量1700-2400毫米,是旅游度假胜地。开平市的名胜古迹游览景点有开平碉楼、立园、赤坎欧陆风情街、南楼纪念公园、梁金山风景旅游区、孔雀湖旅游区、开元塔公园、风采堂、旅游购物街、加拿大村、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合山铁桥等。
2008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97.1万人次,同比增长35.72%;实现旅游总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37.02%。2009年,全市主要旅游景点有5个(立园、自力村碉楼群、马降龙碉楼群、赤坎影视城、南楼);星级旅游饭店5家、床位1100多张;酒店10多家,社会旅馆131家,餐馆200多家。经营旅游的企业共14家,其中旅行社5家,营业部9家。市区到各景点均设有专线车,2009年12月,开通开平碉楼——澳门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专线车。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8.82万人次,同比增长10.68%;实现旅游总收入17.53亿元,同比增长16.02%。
2010年,开平市以碉楼为中心整合旅游资源,组建广东开平碉楼旅游发展公司,基本建成碉楼文化展示区。加强旅游招商和展示工作,举办碉楼文化旅游节,开平市2010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是2005年的2.3倍和3倍。
【当地特产】
广合腐乳:开平广合腐乳采用优质黄豆为主要原料,再配以各种传统辅料腌制而成,既是家庭佐餐佳品,也是茶楼、酒家、饭店烹调的配料,具有色泽金黄、咸淡适口、鲜香嫩滑,入口即化等特点。产品曾多次获国家金奖,遍销全国各地,并出口至美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山火蒜:金山火蒜于清光绪年间首先在水口书厦的青龙里种植,后逐渐流传到寺前、新屋、金山大面积种植,成为开平主要出口农产品,由于在金山码头大量出口,所以称为“金山火蒜”。特点为肉质瓷白、厚实、含油量高,味道浓郁,胶质丰富,切面为珠样脉状体。
水口白菜:水口白菜是开平市水口镇著名传统特优产品,已有300多年历史,其特点是:矮脚、茎肥、菜叶呈匙羹状,茎白叶色深绿,形似花瓶、叶绿素、维生素含量丰富,清甜爽口。水口白菜干除内销外,还出口港澳及东南亚等地。水口白菜是是在变异的白菜中通过筛选、提纯,自留种子繁育的。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种易管,产量较高。
陂头桂味荔枝:陂头桂味荔枝产于马冈镇陂头嘴村,为加拿大华侨吴文玺于1915年由增城移植。特点为果肉厚脆,有桂花香味,近果肩有墨绿色斑块,故称为鸭头绿桂味。不少华侨,港、澳同胞都喜好组团到陂头嘴啖荔枝,陂头嘴桂味荔枝在省、港、澳一带均享有盛名。
联竹果蔗:联竹果蔗产于沙冈街道办事处联竹,是开平著名特产。联竹一带地临潭江,土质肥沃。百多年前,这里的乡民培植出一种外形修长,蔗节肥大,皮色浅黄的甘蔗品种,称为腊蔗。后因这种甘蔗极具水果鲜甜味道,又有清凉不上火的特点,所以被俗称为“果蔗”。果蔗一般每年2至3月份种,12月份收成,现联竹一带的村民几乎家家有蔗田,每户都要种植1—2亩果蔗。
金鸡番葛:原名土瓜,又名沙葛,因产干金鸡镇而得名,是开平名土特产。金鸡番葛自1891年起即有种植的历史,具有皮薄、色白、甜脆、汁足、口感滑爽等特点,既可生食也可熟食,以熟食味道最佳。其中以添田村和高西村一带产量最丰,且品质也较为出众。
龙胜杨桃:龙胜甜橘1969年即开始种植,特点为皮薄色好,香甜核少,富含维生素和果酸,品种有阳山橘、十月橘、年橘。而杨桃、番石榴、石番果则均引种台湾,其中杨桃果大肉嫩,清甜可口;番石榴原名芭手又称芭苯,清甜爽脆,品种有世纪芭、四季芭、珍珠芭、水晶芭、无子芭等;石番果则为饮料上的佐料,也可鲜食,果肉金黄且有一股清香。
嘉士利饼干:由开平市嘉士利饼业公司生产,其中多个饼干系列被评为全国优质产品。如鸳鸯夹心饼1994年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营养早餐饼、“B”字饼、花式威化饼等获1994年全省轻工业优秀“四新”产品奖,鲜葱梳打饼1997年获部优质产品奖。
味极鲜酱油:味极鲜酱油是由味事达(集团)调味品有限公司生产,曾于1991年获得“部优”产品奖,1994年又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该品选用优质黄豆和面粉为主要原料,经传统工艺并结合现代加工方法精制而成,其色泽光亮红润,豉香鲜美浓郁,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鑫鑫香蛋品:由开平市鑫鑫香蛋业公司生产,旗下的皮蛋、咸蛋等蛋类制品,选用本地优质鲜蛋源,从传统工艺中融入了现代化技术,因而成为了当今绿色菜谱的优秀选择。
东山蜂蜜:产于东山镇,该镇山林面积广,蜜源丰富,是酿造蜂蜜的绝佳之地。其所产的蜂蜜以在冬季酿成的“扫管仔”质量最好,且产量颇丰。现镇内专事养蜂的专业户就有近300家,占全镇所有农户的9%左右。
马冈鹅:广东省地方优良鹅种之一。种源于开平市马冈镇,故名“马冈鹅”,特点是:体型适中,头、嘴、脚皆乌黑色,羽毛灰黑色,头大颈粗、胸宽、脚高,皮薄,肉纹纤细,肉质好,脂肪适中,味道鲜美。另外,马冈鹅抗病力强,粗食早熟、易长,产蛋较多,畅销国内外。
潭碧冬瓜:产于苍城镇的潭碧冬瓜,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潭碧冬瓜的特点是:比一般冬瓜稍小,单瓜重约3千克,肉厚瓤少,肉质坚实,清甜爽脆,耐贮藏,久贮不失水,不霉烂,有清暑解热之功效。
猪仔薯:猪仔薯具有“清、补、凉”滋养强身的功效,蒸煮后外部微苦薯心清甜与红薯等相比较味道较淡。“鲜猪仔薯猪骨汤”,是四季皆宜的上汤品,用于祛湿热、清肠胃炎症,其功效特佳。“鲜猪仔薯焖腊肉”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式。猪仔薯切片晒干,加黑豆煲糖水,既清热,又润肺,口感上佳。其实,猪仔薯最大的功效是“祛除烟积”,对长期吸烟而引致的唠咳,比较有效;此外,经常熬夜、作息混乱而激发的心火旺盛、暗疮冒脸,也可通过饮食猪仔薯来调理身体,所以“猪仔薯”称得上是开平的地标特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