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拉萨市 | 日喀则市 | 山南市 | 林芝市 | 昌都市 | 那曲市 | 阿里地区
 
昌都市地图
昌都市地图
点击看大图

昌都市的景区景点
   

昌都市的风景图片
首页 >> 西藏 >> 昌都市
区号:0895
邮编:854000
面积:11万平方公里
人口:76万人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位置: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
政府驻地:卡若区
行政区划:1个市辖区、10个县
车牌代码:藏B
机 场:昌都邦达机场
火车站:昌都站
著名景点:卡若遗址、强巴林寺等文化遗址
 

地区概况

  昌都市,古称“康”或“客木”,别称康巴、藏东明珠,西藏自治区辖地级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总面积为10.983万平方千米。昌都市属高原亚温带亚湿润气候,西北部、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干湿分明。昌都市常住人口为760966人。昌都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市政府驻卡若区。

  唐代,昌都市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自古就是“藏东重镇”。昌都地处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素有“雪域之门”的盛誉。1960年初,设昌都地区行署。地区行署驻昌都镇。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复撤销昌都地区和昌都县,设立地级昌都市和卡若区,以原昌都地区的行政区域为昌都市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昌都市辖1个市辖区、10个县:

  卡若区 面积10800平方千米,人口148511,政府驻城关镇昌都中路259号,下辖3个镇、12个乡
  江达县 面积13150平方千米,人口92800,政府驻江达镇,下辖2个镇、11个乡
  贡觉县 面积6244平方千米,人口45588,政府驻莫洛镇,下辖1个镇、11个乡
  丁青县 面积12955平方千米,人口98677,政府驻丁青镇,下辖2个镇、11个乡
  察雅县 面积8413平方千米,人口57065,政府驻烟多镇,下辖3个镇、10个乡
  八宿县 面积12564.28平方千米,人口43538,政府驻白玛上街01号,下辖4个镇、10个乡
  左贡县 面积11707平方千米,人口46608,政府驻旺达镇,下辖3个镇、7个乡
  芒康县 面积11600平方千米,人口79001,政府驻嘎托镇,下辖2个镇、14个乡
  洛隆县 面积8108平方千米,人口60592,政府驻孜托镇,下辖4个镇、7个乡
  边坝县 面积8894平方千米,人口44021,政府驻草卡镇,下辖2个镇、9个乡
  类乌齐县 面积6147平方千米,人口58285,政府驻桑多镇,下辖2个镇、8个乡

历史沿革

  昌都市坐落在群山怀中,它被称作从四川和云南入藏的门户。昌都是藏语,其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汇为澜沧江,这也是昌都这一名称的由来。
  昌都古称“康”或“客木”,以区别于卫、藏、阿里等地区。昌都具有悠久的历史,1977年和1980年相继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昌都卡若遗址和昌都小恩达遗址表明,早在五千年以前,昌都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已形成了初级村落。当地的居民已开始种植易于生长的谷子,饲养适应性广泛的家畜猪,同时也以狩猎狐、青羊、马鹿等作为补充。昌都的察雅一带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中《桨巴》所记述的格萨尔与“炯巴”人为争夺食盐而发生交战的地区。按照藏族传统的地理概念,这里同时是“朵康六岗”中的察瓦岗,系有名的产盐之地。考古发现与实地调查,也可以发现不少当地居民传说是“炯巴”人留下来的石墙、石阶等建筑遗址。
  吐蕃时期(7—9世纪),昌都是“东女国”和苏毗王国的所在地。据《旧唐书》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蛮西南蛮传》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二行。有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中国藏学家任乃强先生考证也称,今昌都一带为东女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昌都还可以看到吐蕃东女国和苏毗王国文化的痕迹。
  13世纪,元朝将西藏归于中国版图后,在昌都和四川甘孜设置了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帅府。
  明朝时西藏佛教格鲁派兴起,其影响逐渐深入康区,在昌都形成若干呼图克图——大活佛转世系统。明朝政府在此设置了朵甘都指挥使司,委任各地的部落酋长和各大头人与寺庙的大喇嘛管理。明末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白利土司后,昌都也受固始汗的统治。
  清朝(1616—1911年),在这个地区封委了一些大活佛和土司各辖其地,受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的管理。清朝还在昌都设立了粮站,委派粮台、游击等文武官员驻守昌都,并从四川、云南派有制兵130名驻扎昌都,传递谕旨奏折,保护昌都寺大活佛和粮台。清末赵尔丰在昌都地区的一些地方实行改土归流,昌都地区改称川边。
  民国元年(1912年)以后,是西康省的一部分。
  民国七年(1918年),西藏地方政府将其改称为朵麦地区,设立了“朵麦基巧”,划昌都为25个宗。
  1950年10月19日,成立了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并下设3个管辖区,即昌都解放委员会直辖13个宗、三十九族地区第一办事处所辖10个宗和波密地区第二办事处所辖3个宗及盐井、察隅共28个宗,直属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管辖。
  1955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后,昌都地区则划规其管辖。
  1960年初,设昌都地区行署。地区行署驻昌都镇。
  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复撤销昌都地区和昌都县,设立地级昌都市和卡若区,以原昌都地区的行政区域为昌都市的行政区域。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昌都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东与四川省的德格、白玉、石渠、巴塘四县隔江相望,东南与云南省的德钦县接壤,西南与林芝市毗邻,西北与那曲市相连,北面与青海省的玉树州交界。总面积为10.983万平方千米,占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8.9%。

  地形地貌

  昌都市总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最高海拔为5460米,最低海拔约3100米,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不少山峰耸立于雪线以上,其中念青唐古拉山主峰高达7111米。
  昌都市西北部山体较完整,分水岭地区保存着宽广的高原面。东南部山体被切割成星罗棋布状。谷地由北向南逐步加深,岭谷栉比,河谷深切,仅有零星残存的高原面。高原主要分布在他念他翁山北段和宁静山,海拔在4000—4500米以上;在北纬30°以南,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河谷底海拔2500—3500米,最低处是芒康县的金沙江河谷,海拔仅2296米。
  昌都市山脉为南北走向,三条大江与三列山脉相间分布,平行骈走。从西向东依次是伯舒拉岭、怒江;他念他翁山、澜沧江;达玛拉山—宁静山、金沙江。山脉海拔多在4000—5000米左右,山脉之间有深邃的河谷,山岭与河谷的高差达1000—2000米。

  气候

  昌都市属高原亚温带亚湿润气候,西北部、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在7.6℃,年降雨量在400—600毫米,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原气候特征。

  水文

  都市水系属外流水系,主要河流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支流,是中国及亚洲东南部主要河流的上游集结区之一,河流众多。大小河流分属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水系。怒江为萨尔温江的上游,该流域属印度洋水系。澜沧江、金沙江两条大河属太平洋水系,其中金沙江为长江上游,最终注入东海;澜沧江为湄公河的上游,流经横断山脉地区,最后注入南海。位于昌都市西南部的然乌湖是帕隆藏布江的源头,属雅鲁藏布江水系,它最终流入印度洋。昌都市的水系格局受到地质构造和外营力因素的控制,但在各河的不同河段表现出明显的差别。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源自青藏高原腹地,它们进入昌都逐渐转变近南北走向,这3条亚洲南部最大的河流汇聚本区,形成了“三江并流”奇观。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昌都市有中等职业学校2所,学生数6197人。中学23所,其中高级中学6所,高中生数14178人;初级中学17所,初中生数32128人。小学204所,学生数81766人。幼儿园418所(含民办3所),在园幼儿2549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66人。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9%,初中毛入学率104.7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28%。“两基”覆盖率100%。

  文化事业

  昌都市共有群艺馆1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1个,33个县级文化活动场所,乡镇文化站138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1635个;专业文艺演出团体1个(市康巴文化艺术团),非专业文艺演出团体14个(11县民间艺术团、市三江茶马艺术团、三江少儿艺术团、三江寿星艺术团)。市及县级以上(含县级)广播电视转播台33座,乡级广播电视转播台3座(江达县、芒康县、八宿县),市及县级以上中波转播发射台4座,市广播电视台1座,县广播电视台10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9.26%和99.42%。

  医疗卫生

  昌都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11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市级医疗卫生机构5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8个,乡镇卫生院138个,民营医院13个、个体诊所129个、疾控中心12个、市级卫生监督所1个、村卫生室1085个。医疗机构开放床位数4099张,每千人拥有开放床数5.4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4302人,每千人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7人。农牧民参保率100%,僧尼健康体检经费标准200元/年。

交通运输

  公路
  昌都市已形成以川藏(南、北)、青藏、滇藏为骨架的公路网,国道317、318、214及省道303、302线横跨境内。通车里程6408.7千米,其中国道1634千米,省道671.2千米,县道4103.2千米。

  航空
  昌都市有可起降波音大型客机的邦达机场,辟有昌都至成都、昌都至拉萨航线,每周有五个班次往返三地。

旅游资源

  由于三江水系的切割作用,昌都市形成了多层次高原特征,有着复杂的地貌结构和不同的地形、气候类型及植物生长层次,在这里有水草肥美的辽阔牧场,麦浪起伏的千顷良田,一望无际的翠峰林海,丰富的矿藏、水利和光能资源,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也有桔柑满枝的亚热带风光。在这里,山、水、林、鸟、兽、虫、鱼、花、草同生共荣,绘织了昌都高原雄伟绮丽,多姿多彩,幽静原始而又瑰丽无比的自然景观。
  西藏东部重镇——昌都。唐代,昌都市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现为西藏自治区所属一个专区。昌都是西藏东部横断山脉中的一个镇,恰好是川藏公路的中心点。从川藏公路的西端拉萨或它的东端成都乘客车,都是五天左右便可抵达这里。
  昌都旧名察木多,在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谷地中。昌都市行署所在地,川藏公路经此。澜沧江上游支流杂曲、昂曲穿越其中,将县城分割成加惹坝、四川坝、云南坝、马草坝四个坝子(即台地)。加惹坝是老城区,四川坝设有医院,云南坝为行政机关驻地,马草坝是新建文化区。登马草坝东北坡,鸟瞰全城,古城犹如一个宝瓶,扎曲、昂曲、有如雄鹰展翅,景色壮丽。城镇发展迅速,现有煤炭、水泥、制革、缝纫、农机、电力、印刷、建材等小型工业近30个,加之邻近四川,商业活动繁忙,物资供应充裕。附近有卡若遗址、绛巴林寺等文化遗址。
  昌都作为康巴地区的腹心,有着亚洲第二大铜矿——玉龙铜矿和丰富的水能、森林资源;有着被人称为“香格里拉”的多民族、多宗教以及人与自然相处和谐的人文胜景,有着毗邻川、滇、青三省的独特区位优势和开发条件,青藏高原发育的大江大河如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经此地,经过横断山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孕育、不仅哺育了长江文明和东南亚文明,为未来的南水北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造就了三江并流的奇绝风景。

风景名胜

  强巴林寺

  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昂曲和杂曲两水交汇处,它巍峨地依附在横断山脉之之下,耸立在古冰河切割而成的红壤层上。强巴林寺内主佛为强巴(大慈)佛,故对该寺的起名为昌都强巴林寺。传说格鲁派宗师宗喀巴16岁时由青海到拉萨学经途中,路过这两水交汇的秀美之地时预言这里将是弘扬佛法之地.后在1444年由宗喀巴的晚年弟子西饶桑布在此历时八年建成。建寺时西饶桑布在一千户家去讲经化缘,该千户就将自己家的草场奉献了出来作建寺之址。

  然乌湖

  然乌湖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西南角,距离县城白马镇约90千米的然乌乡。面积为22平方千米,湖面的海拔高度为3850米,为藏东第一大湖!藏语意为“尸体堆积在一起的湖”,传说中湖里有头水牛,湖岸有头黄牛,他们互相较量角力,死后化为大山,两山相夹的便是然乌湖。成因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

  卡若文化遗址

  卡若文化遗址坐落在距离昌都镇以西约12千米处的一个水泥厂附近,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7年在水泥厂的施工中大量的石斧、石锛和陶罐等原始工具与文物惊现于世,1979年发掘工作正式开始。遗址占地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文物种类繁多,其中发现房屋遗迹31处,出土了上万件的石器、骨器和陶片等文物,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和粟米,经专家鉴定这些物品均出自4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维色寺

  维色寺位于芒康县城驻地嘎托镇城北200米,占地总面积为11817平方米,该寺现有僧众64人,民主改革前该寺僧众有195人。维色寺始建于1444年,由藏区十八呼图克图之一衮钦·江求崩巴创建,呼图克图这个称号是清朝授予蒙、藏地区藏传佛教上层大活佛的封号。“呼图克”为蒙语音译,其意为“寿”,“图”为“有”,合为“有寿之人”,即长生不老之意。凡册封“呼图克图”者,其名册皆载于理藩院档案中,其下一辈转世,须经清廷代表主持金瓶掣签仪式而加以承认。西藏地区这类活佛地位仅低于达赖和班禅,可出任摄政,维色寺的呼图克图现已经转世十五世。维色寺是芒康县城附近老百姓进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寺每年都举行跳神、酥油灯会等宗教活动,芒康县城附近百姓多前来参加。

  拉妥湿地

  拉妥湿地丘原交错,湖泊星罗棋布与草原并存。总面积约3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300米,是昌都市最好的湿地之一,拉妥湿地是澜沧江支流、马曲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不仅对整个金沙江水资源的调节起到关键作用,还对当地的气候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具有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拉妥湿地是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湿地境内的飞禽类就有100多类,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水禽;如:黑颈鹤、黑天鹅、赤麻鸭、胡秃鹫等,因此拉妥湿地又被称为“鸟类的乐园”。这里还有国家级保护的陆地动如盘羊、白唇鹿、藏原羚、猞猁、狐狸、獐等,还有丰富的鱼类资源。

  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在藏区称卡瓦格博雪山,“梅里”意思是药山,因为在梅里雪山区域盛产各种名贵药材而得名。同时它也是雍仲苯教圣地,又和阿里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尼玛卿山、青海的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滇藏边境第一神山,同时也是藏东第一神山,有“雪山之父”的美誉。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一说到梅里雪山,大家首先想到云南。其实大片雪山冰川在北面西藏境内。真正的梅里腹地现在鲜为人知,那里才是真正的秘境。梅里雪山是一个庞大的雪山群,全长有150千米,而梅里雪山的西面北段主要位于左贡县境内。景区主要覆盖碧土、龙西等5个行政村,约640平方千米,主要景观有:主峰、千年冰川、冰碛湖、原始森林、云杉、冷杉、红豆杉珍稀树种、玉曲河大拐弯、茶马古道遗迹等。

历史文化

  昌都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的藏族常以“康巴人”“康巴汉子”称谓。由于居住地域和社会交往的因素,自古以来,昌都康巴人就较早的接受了来自青海、甘肃等地的黄河文化,来自四川、重庆的巴蜀文化、长江文化和来自云南白族、彝族、纳西族、傈僳族等多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语言、服饰、宗教、民俗、民居建筑、民间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其明显区别于其他藏区地域文化的特殊表现。

  康巴汉子性格中的豪放粗犷、热情奔放、坚毅勇敢、忠诚信义与这种多元文化相融汇,逐渐形成了既有多方位、多民族文化复合、又有康区独特个性和凝重宗教色彩,具有丰富内涵和底蕴的康巴文化。

  昌都民居有农牧区之分。牧区一般住帐蓬,这种帐蓬多用牦牛绒线编织而成,并饰以传统图案,不仅美观大方,而且遮风挡雨,冬暖夏凉,搬迁便利,深得牧民喜爱。农区的房屋多为土木结构,一般为两层,下面一层放杂物,上面为经堂、厨房、寝室和存放粮食的库房,牧草和粮食则在阳台上晾晒。这种房屋也有高三、四层的,安排自然会更细致一些。

  昌都的康巴文化艺术、民俗风情,不仅古朴独特,而且多彩多姿,充满了神秘色彩。著名的热巴艺术多流传于昌都民间,有热巴铃鼓、热巴弦子、热巴杂技等,其中以丁青的热巴、芒康的弦子舞最为有名。除热巴杂技外,卓舞(俗称锅庄)则在昌都十分普及,每逢喜庆和节日,人们围成圆圈,脚踏舞步,挥臂高歌,无论城乡,到处都能见到这种最为大众化的歌舞。昌都还是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产生和流传的主要地区,有许多著名的说唱艺人和艺术大师。绘画雕塑艺术,昌都更是流派众多,各具特色。唐卡绘画艺术中,以昌都“嘎学噶志”画派最为著名;泥塑艺术以昌都、边坝、察雅、贡觉最具功力;石刻艺术则以昌都、察雅、芒康、江达令人叹服;江达县波罗古泽木刻经版闻名全藏,是名符其实的“木刻之乡”。这些地方民间艺术家们创作的艺术品,既是康巴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藏族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传统服饰
  昌都康巴人的传统服饰以裙袍为主。这种裙袍多用自制的氆氇和羊皮缝制而成,冬天则穿皮袍。旧时,贵族和富有人家多穿用虎皮、豹皮、水獭皮制成的皮袍,内着丝绸服装,或以丝绸镶边做为装饰。康巴人的藏装讲究,不仅华贵精美,而且颇具欣赏价值。康巴汉子多带有腰刀、护身盒等物品,并将用黑色或红色丝线与头发相辫的“英雄穗”盘结于头顶,显得刚武勇猛。康巴女子的服饰更以雍容华贵而著称,其内衣多用丝绸料,外衣讲究用水獭皮缝制,并拼合传统图案予以修饰。康巴女子都有头饰、胸饰、背饰、腰饰和其他饰物,这些饰物往往是代代相传的宝物,如用九眼石、玛瑙、翡翠、红珊瑚制作的项链、头饰,用绿松石、蜜腊石和纯银制做的各类饰物等,这些服饰价值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成为其家庭财富的标志。

  民间歌舞
  勤劳、勇敢、智慧的昌都群众,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刚毅豪放、质朴粗犷、豪爽乐观的性格,而康巴人这种性格在热巴、弦子、卓舞三大舞蹈品种上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昌都的这三大舞蹈品种,在西藏舞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丁青热巴舞:热巴舞是融说、唱、舞和杂技气功为一炉的综合性表演艺术,起源于昌都的琼布丁青,故丁青有“热巴之乡”的美称。
  在西藏众多的热巴流派中,历史最长、久负盛名的首推琼布丁青的窝托热巴。据说13世纪,在修建类乌齐查杰玛大殿时,曾特邀丁青窝托的7名热巴艺人前往献艺。
  窝托热巴的特点是技巧性很强,如爬杆技巧、腹上破石、夹刀旋转等,都是窝托热巴的绝技。康沙热巴是昌都境内至2014年活跃于舞台的重要热巴流派之一,这是一种典型的家族热巴,其传统节目有一点鼓、三点鼓、六点鼓、九点鼓,同时穿插一些弦子、卓舞以及男女对辩(相当于滑稽相声)。在昌都境内还有察雅热巴、色扎热巴、八宿谢安热巴、类乌齐嘎妥热巴、边坝国青热巴、洛隆雄男热巴、左贡察瓦龙等热巴流派。
  昌都卓舞:卓舞,俗称锅庄,是指藏族在远古创作的以脚的动作产生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它不受时间、地点、人数限制,广泛分布于昌都各县。昌都卓舞一般分为三大类,即农区(包括集镇)卓舞、牧区卓舞、寺庙卓舞。卓舞的音乐以淳朴明亮、奔放流畅为特点,歌词内容比较丰富。从动作上讲,一首卓舞是由序舞、慢板、快板卓舞构成的。快板卓舞最能体现康巴人粗犷奔放的性格特征,它时而舞成一团,时而撒开腾旋,时而快速腾挪,时而衣袖挥舞,豪放不羁,显示出一种力量的美,一种群体的气势。
  芒康弦子舞:芒康弦子,藏语叫“谐”,意为歌舞的意思,跳“谐”时,须由一名或数名男性领舞,边舞边拉牛角二胡弦子,故后人形象地称其为“弦子舞”。实际上,弦子只是其中的一种乐器而已。跳弦子舞时,男女分别列队绕圈而舞,男子拉弦子,女子舞长袖;男方领唱,女方复诵,舞姿优美舒展、刚柔兼备,旋律欢快流畅,节奏鲜明。除了流传在芒康、左贡等地的牛角弦子舞外,昌都还有丁青、类乌齐、察雅、八宿的热巴弦子舞以及芒康盐井的扎聂琴等弦子舞。
  绘画雕塑艺术:昌都一带有三大画派:“美宁”画派,主要流传在丁青、察雅、贡觉等地;“美莎”画派,主要分布在昌都县才维一带;“嘎学噶志”画派,主要流传在昌都县的噶玛乡和四川的德格等地。

  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洛萨”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从藏历十二月初,各家便忙碌着准备过年,包括准备过年时吃、穿、玩、用的东西,农民们在一个装满肥土(此土是从地里挖出的最好的肥土)的瓦盆里种上早已浸泡好的青稞、小麦种子,置于温度较高的地方,育出青苗。牧民们准备一个象征吉祥如意的羊头,并用酥油修饰装点。从藏历十二月下旬开始,各家准备酥油、青油、白面,并陆续油炸成果子,同时制做装“琪玛”(酥油、糌粑、糖拌成的粉)用的五谷斗。此斗从中间隔开,一半装“琪玛”,一半装炒好的小麦颗粒,上面再插上饱满的青稞和小麦穗头(祝愿来年丰收),象征吉祥。

  仲确节
  “仲确节”是类乌齐一带最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藏语中“仲”即“供奉”,“确”即“修习”的意思。从字面上解释,“仲确”即“修行仪轨节”,每年藏历六月十五日举行。1320年,噶举派的高僧乌金贡布亲自主持修建了达垅噶举派主寺“查杰玛”(意为光彩耀目)大殿,并于1326年竣工。为了酬谢当时修建“查杰玛”大殿的广大僧众、外来工匠和教徒,寺院选定藏历六月十五日为吉日,举行隆重的宗教颂赞仪式,从此这一天定名为“仲确节”。人们传说,谁要是能在“仲确节”期间拜佛许愿,则做买卖就能如愿以偿。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尤其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这个单一的宗教节日逐渐演变成为既有宗教仪式,又有现代民间物资交易的综合性节日。因此,如今也有人称“仲确节”为物资交易节。参加节日交易的除本县、本地区的个体商人外,还有来自西藏其他地方的商人。

地方特产

  昌都醉梨
  醉梨出产在西藏昌都市的八宿县及左贡县,怒江两岸的上林卡与下林卡区。醉梨醇香,食之不觉酒味,食后不久宛然如醉。醉梨传说是天神为了欢迎文成公主一行,代酒洗尘的宴品。这些地方数百年的老梨树,仍然满树盈果,倔强地生长。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叫虫草,是虫和草结合在一起长的一种奇特的东西,冬天是虫子,夏天从虫子里长出草来。虫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草是一种虫草真菌。夏季,虫子将卵产于草丛的花叶上,随叶片落到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便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土层里有一种虫草真菌的子囊孢子,它只侵袭那些肥壮、发育良好的幼虫。幼虫受到孢子侵袭后钻向地面浅层,孢子在幼虫体内生长,幼虫的内脏就慢慢消失了,体内变成充满菌丝的一个躯壳,埋藏在土层里。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菌丝开始生长,到夏天时长出地面,长成一根小草,这样,幼虫的躯壳与小草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

  雪莲
  雪莲属菊科,保护级别为3级,分布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地。雪莲是一种高山稀有的名贵药用植物,因此保护雪莲种质资源,无论在科学上或医药学上都有重要意义。

  贝母
  贝母生长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灌木丛和高山草地上。每年8、9月份采挖。贝母性微寒、味甘苦、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可同其它食物配合进补身体,属名贵中药材。

  氆氇
  氆氇为藏语音译,实为手工织成的毛呢,是做服装、鞋帽的主要材料。西藏不产棉花,而盛产羊毛,所以氆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地位就如内地的棉布一样重要而又普及。氆氇生产几乎遍及农区、半农半牧区,以扎朗、浪卡子、江孜、芒康等地产的最为著名,相传有2000多年的历史。

  藏毯
  藏毯分为三种:一是用牦牛绒毛线和羊毛线合织而成的,图案较鲜艳复杂,质地轻柔;二是用绵羊细毛线编织而成的,式样较简单素淡,但也有用彩线编织成花样较多的薄毯;三是“卡垫”,即垫子。用帆布或牛皮装着獐子毛、青稞秆或干草等,质地结实。

  藏香
  藏香:避鬼驱邪,雪域高原的神气香熏藏香是藏族民间不可缺少的日用品。一方面人们用它朝圣拜佛,避鬼驱邪,另一方面燃点由药材和香料制成的藏香,可以让空气清洁,心情舒畅。藏香的生产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它无时无刻地伴随着藏族人民的生活。

  藏腰刀
  藏腰刀是西藏传统手工业品,具有生产、生活、自卫、装饰四种效用。是当地群众的恃需用品。汉代就已开始生产。分长刀、短刀、小刀三种。长刀约长一米左右,作武器,短刀约长四十厘米。小刀长十多厘米,一般用于生活。腰刀分刀和鞘两部分。刀是用钢材锻制而成,晶光发亮,刀刃锋利。刀把用牛角、木料制成,、把两端用铜皮或铁皮加箍,并镶嵌银饰。刀鞘分两种:一是软刀鞘,用牛皮缝制,装小刀用;另一种是硬刀鞘,里面有两片薄木板,外面用铜皮或铁皮、牛皮包裹。鞘上一般有银饰,上刻有各种图案,有的并镶嵌各种宝石,精巧、美观。腰刀的主要产地是拉萨、当雄、拉孜、易贡等地。

  藏鞋
  藏族男女鞋,外观均像舞台上古装戏里穿的靴子一样,用牛皮做底,底高二寸,腰高至小腿之上,鞋面用红绿相间的毛呢装饰,鞋腰也有线条、花纹,鞋帮用各色丝线或各色皮革、氆氇、金丝缎制成。藏鞋大致分为三种,即“松巴鞋”、“嘎洛鞋”和“多扎鞋”。一般采用氇氆、毛呢、围裙做料子。松巴鞋以花纹美丽而著称;嘎洛鞋美观、结实;多札鞋产于昌都。

荣誉称号

  2019年11月14日,昌都市被生态环境部正式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2020年9月29日,昌都市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1年1月,昌都市入选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命名名单。
  2021年7月,昌都市入选“西藏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拟表彰对象。
  2022年2月,昌都市拟入选2021年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