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霞山区,隶属于广东省湛江市,湛江市中心城区。面积116.97平方公里。位于广东省西南雷州半岛,濒临南海。东隔麻斜海与坡头区相望,北与赤坎区接壤,西与麻章区毗邻,南拥湛江港与东海岛相连。
【行政区划】
霞山区辖12个街道:解放街道、爱国街道、工农街道、友谊街道、新兴街道、海滨街道、建设街道、东新街道、新园街道、海头街道、泉庄街道、乐华街道
【历史沿革】
隋至唐初,遂溪县域曾先后设置扇沙、椹川、铁杷三县。唐贞观元二年(628年),省扇沙、椹川并入铁杷县。唐天宝二年(743年),改铁杷县为遂溪县,霞山区自唐至清,一直为遂溪县所辖,属雷州府遂溪县二十二都。19世纪末,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麻斜海与周边原属吴川、遂溪的部分陆地划为租借地,称“广州湾”,租与法国。清宣统三年(1911年)改为西营市,即霞山区前身。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2月20日,日本侵占广州湾,西营沦为日本殖民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日在西营设立“广州湾自治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16日,湛江市政府在西营正式成立。
1949年12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营。1950年成立了湛江市西营区人民政府。1957年,撤销西营区人民政府,改设西营街道。1958年,西营街道改为霞山街道。1960年成立霞山人民公社。1967年,成立霞山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撤销霞山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霞山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撤销霞山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湛江市霞山区人民政府。1984年6月,霞山区成为市辖区。
【人口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霞山区总人口341249人,其中城区人口289792人,农村人口51457人。到2010年,霞山区人口数达41.6万人。
2000年居住民族32个,总人口341249人。其中汉族339375人,占全区普查人口的99.46%,少数民族人口1874人,占全区普查人口的0.54%。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11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60%,其次是满族、土家族、回族、苗族、蒙古族、布衣族和瑶族。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霞山区是湛江市中心城区,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濒临湛江港湾。地理坐标东经110°18′~110°30′,北纬21°01′-21°17′。东隔麻斜海与坡头区相望,东北以菉塘河为界与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接,北至楼下村与赤坎区文保、草苏村交界,西北至陈铁、西厅、东纯村与麻章区白水坡、厚礼、沙沟尾、江门坡村交界,西至三岭山森林公园与麻章区祝美村交界,西南至北月、木兰村与麻章区鹿绪、客路村交界,东南拥湛江港与东海岛经济试验区相连。全区由一块大陆和特呈岛组成,土地总面积116.9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霞山区由陆地和一个海岛构成,东西宽10.5公里,南北长12公里,除去海峡,陆地总面积116.97平方公里,其中特呈岛面积3.6平方公里。霞山区地势北部、西北部较高,逐渐向沿海倾斜,以滨海平原为主,局部为台地,间有丘陵,三者比例约为5:3:2。滨海平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台地、丘陵处于西北部。海拔高度:滨海平原在2-20米之间,台地在30~50米之间,最高点是三岭山,海拔高度108-165米。本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绝大部分地面坡度在10度以内。
气候特征 霞山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日照长,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分布不均,台风、干旱、海潮、雷电威胁较大。霞山属热带季风气候,热季时间较长,寒季时间短,7月气温最高,月均28.9℃。1月气温最低,月均15.8℃。年极端高温38.1℃(1958年5月9日),年极端低温2.8℃(1967年1月17日)。从热量条件看,无气象意义上的冬天。
水文 霞山区只有2条小河:南柳河,菉塘河。南柳河 属于浅短河,全长13.5公里。发源于三岭山,流经霞山区海头镇,于霞山区宝满村东注入湛江港湾。该河上中游常年枯水,下游成为城市排污河。菉塘河属于浅短河,全长6.2公里,发源于霞山区海头镇屋山村后塘岭。下游已成为城市排污沟。
【经济概况】
2012年,霞山区完成生产总值288.87亿元,比2011年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80.17亿元,比2011年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额3.82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4.7%。霞山的财政总收入73.5亿元,比2011年增长4.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亿元,比2011年增长15.4%。
2011年,霞山区完成农业总产值2.92亿元,比2010年增长3%。发放各类农业补贴2721万元。 [6] 2012年霞山区农业完成农业总产值3.59亿元,比2011年增长18%。政策性水稻种植保险参保率100%。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建成大型万村千乡农家店配送中心1个,改造镇级万村千乡农家店42家。
2012年霞山区工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36.3亿元,比2011年增长0.3%。其中属地工业总产值104.9亿元,比2011年增长5.8%。工业投资完成11.13亿元,比2011年增长39.3%。
2012年霞山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09亿元,比2011年增长10%,商品房销售面积43.1万平方米,比2011年增长44.3%,销售额28.8亿元,比2011年增长36.4%。接待游客409.6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10%。旅游总收入20.6亿元,比2011年增长19.8%。
【社会事业】
教育 2000年,霞山区各类学校144所,教职工4953人(其中专职教师3103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工1357人(其中专职教师1289人),被评聘为高级职称的129人、中教一级职称的526人、特级教师2人李。7位全国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劳动模范。小学教职工1923人(其中大专学历677人,占总数的40.5%,学历达标率为100%),被评聘为小教二级职称251人,小教一级职称641人,小学高级职称580人,特级教师2人。
医疗 2000年,霞山区属卫生系统医务人员有776人,私营诊所、药店有从业人员1430人。在区卫生系统医务人员中有副主任医师12人,主治医师62人,医师375人,医士161人,其他人员156人。到2010年,霞山区有医院9所。
【交通运输】
公路 霞山区位于湛江市区中部,濒临湛江港,陆路有三条市区大道与赤坎区、麻章区相连,并与207、325国道沟通,还有省道黄海线贯通吴川、雷州。2000年,茂湛高速公路建成,广湛高速公路全线贯通。霞山区货运服务中心下设28个服务代办站,有客运汽车222辆,座位2803个,年客运量965万人次。货运汽车662辆,吨位3254吨,年货运量703万吨。2000年,区属交通运输单位共有客运汽车110辆,座位640个。货运汽车1733辆,吨位5780吨。客运量15193万人次,货运量1184万吨,运输业增加值5806万元。
航运 2000年,湛江港务局已建成5个作业区,有码头泊位42个,码头岸线长7005米,年设计通过能力3482万吨。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通航,年进港船舶达2000多艘次。2000年,旅客进出港量为29.61万人次。货物吞吐量为2038.26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215.33万吨,占59.6%。集装箱吞吐量为7.48万标箱。全年营交收入4.93亿元,利润总额1213万元。
铁路 1996年霞山区新建站房面积19167平方米,铁路客运量215万人次,货运量597万吨。1997年客运量222万人次,货运量603万吨。1998年客运量222万人次,货运量553万吨。1999年客运量下降至212万人次,货运量下降至492万吨。2000年客运量227万人次,货运量591万吨。黎湛铁路通车后,2000年,霞山区有铁路专线16条,总长16858米。
航空 2000年,湛江机场占地200公顷。年旅客吞吐量可达130万人次,为4D级机场,具备24小时运行的保障能力。2000年,湛江机场通航航线18条,起降飞机7965架次,年旅客吞吐量30.97万人次,其中旅客发送量17万人次;货物吞吐量2985吨;机场保障各类航机安全航行73492架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