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海丰县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海丰取义于“南海物丰”,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为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全国13块红色根据地之一镇。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建县。清雍正九年(1731年)划出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陆丰县。1988年3月成立汕尾市,海丰划出沿海7镇为市城区。全县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和3个农林场,总人口80多万人。海丰又是著名的侨乡。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47万人。
【行政区划】
海丰县辖16个镇:海城镇、梅陇镇、附城镇、联安镇、陶河镇、可塘镇、赤坑镇、公平镇、城东镇、黄羌镇、平东镇、鹅埠镇、赤石镇、鮜门镇、小漠镇、大湖镇
【历史沿革】
海丰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东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证,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渔猎种植,生息繁衍。《禹贡》有九州之说,时海丰属九州中的扬州南境;《周礼·夏官·职方》称为藩服之地;春秋战国属南越;战国入楚称百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统一岭南,岭南地区设立三个郡: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象郡(治所在今广西凭祥市)。唐高祖武德五年(622),龙川郡复为循州,海丰划东部置安陆县(今陆丰县)。北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因避太子趟祯之讳改祯州为惠州,海丰县属广南东路惠州。元代海丰县属江西中书省广东道惠州路。明代海丰属广东布政司惠州府。嘉靖三年(1524)海丰划出龙溪都合置惠来县。清代属广东省惠州府。民国2年(1913)属广东潮循道。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2年1月属东江专区,1952年1月至1956年2月属粤东地区,1956年3月至1959年3月属惠阳专区,1959年3月至1983年8月属汕头专区,1983年9月至1988年2月属惠阳专区。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原海丰、陆丰两县的行政区域上设置地级汕尾市,并析海丰县南部沿海的汕尾、红草、马宫、东涌、田墘、捷胜、遮浪7镇建置城区;设陆丰县北部山区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护、南万、东坑等8个镇设置陆河县。汕尾市管辖城区、海丰县、陆丰县、陆河县。
【人口民族】
2014年末户籍人口83934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11173人,男性436771人,女性402573人。全县常住人口为81.37万人,增长6.8‰,城镇化率为62.49%。据计生部门统计年报显示,全年出生人口9305人,出生率为12.07‰;死亡人口4275人,死亡率5.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2‰ 。
海丰是广东侨乡之一。早在宋朝、明朝,海丰就有居民移居海外,清初移民人数逐步增加,清末民初形成高潮,民国时期仍络绎不绝。时至今日,居住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丰属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约有53.7万人,相当于国内本县总人口的60%。华侨、华人、归侨、港澳台同胞及其眷属在海丰人民的经济及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他们为发展海丰文化教育事业,振兴海丰经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华人华侨组织有:惠州十属公会、香港海陆丰同乡会、澳门海陆丰同乡会、新加坡惠州会馆、槟城惠州会馆、苏里南中华会馆、香港海丰商会、印尼棉兰惠州会馆、新加坡海陆丰会馆、森美兰海陆会馆。
海丰历史上就是属于广东惠州府的大家庭,是惠州十属,海丰人属于广义上的“惠州人”,海外的海丰华人一般加入当地的惠州会馆,认为自己就是惠州府海丰县人。当今海丰传统活动中仍然保留惠州府的文化身份认同,比如,在祭祀时会说自己是惠州府海丰县哪个乡里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丰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沿海,东与陆丰县毗邻,西北与惠东县、紫金县接壤,北倚莲花山脉,南临南海。地理坐标在东经114°54′~115°37′,北纬22°37′~23°14′之间。县治在海城镇。公路,从县城至广州290公里,至深圳197公里,至汕头177公里,至香港227公里;水道,从汕尾港出海至香港81海里(150公里),至广州179海里(332公里)。
气候 海丰县地处北回归线南缘,属南亚热带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常年气温宜和、雨量丰沛、光能热量充足。夏季长,温高雨多且湿度大,多盛行西南风,常有雨涝、台风等气象灾害出现;冬季短,稍冷,雨少且较干燥,无雪少霜;夏前秋末气温适中,宜于作物生长。一年四季,绿叶常青。
【经济概况】
2016年,海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5.0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9亿元,增长3.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第二产业增加值 104.0亿元,增长7.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9%;第三产业增加值109.2亿元,增长8.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7.3%。三次产业结构为13.0:42.4:44.6。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606元,增长7.6%。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税收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18.3%。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6.9亿元,同比下降1.6%。
2016年,海丰县累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31.4亿元,增长3.2%;林业产值1.5亿元,增长8.4%;牧业产值6.5亿元,下降0.9%;渔业产值10.7亿元,增长4.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1亿元,增长9.3%。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646.6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07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7380.1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46338吨,下降5.9%;水稻产量129497吨,下降6.7%;油料产量5987吨,增长0.6%;蔬菜产量473545吨,增长4.6%;水果产量70463吨,增长5.3%。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39.3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5.8亿元,增长11.2%,占全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去年76.1%上升为81.0%。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94.7亿元,增长7.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2亿元,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7亿元,增长21.3%。亏损企业亏损总额648.6万元,下降56.8%。资产贡献率13.4%,资产负债率52.0%,流动资产周转率7.79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1.65%,产品销售率97.0%。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6.7%。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8个,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922.4万元。
2016年,海丰县累计完成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8.4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批发业6.4亿元,同比增长10.9%;零售业156.3亿元,同比增长9.3%;住宿业0.7亿元,同比增长10.7%;餐饮业25.1亿元,同比增长10.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5.8亿元,同比增长9.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7亿元,同比增长9.0%。
【社会事业】
教育 2016年,海丰县各级各类教育招生37572人,比上年增长3.8%;在校学生131183人,下降1.2%;毕业生37378人,下降4.5%。其中,小学招生13736人,增长0.4%;小学在校生73764人,增长5.2%;小学毕业生9939人,增长6.2%。初中招生9700人,增长4.7%;初中在校生27567人,增长1.0%;初中毕业生9048人,下降10.8%。高中招生5257人,下降6.9%;高中在校生17042人,下降9.9%;高中毕业生7037人,下降1.2%。初中招生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0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99%。
文化 2016年,海丰县共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各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县共有图书馆藏量12万册(件)。
卫生 2016年,海丰县拥有医院、卫生院27个,医院、卫生院床位3063张;卫生技术人员284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56人,注册护士946人。全县共有乡镇卫生院17个,乡镇卫生院床位678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003人。
【交通运输】
如今,该县一条条水泥路进村到户,农产品货畅其流;红城大道、二环公路、三环公路、梅陇西环公路、海丽大道、莲花大道、四环北路和海丰连结紫金的S242省道等各条主干道路宽阔畅通,如巨龙盘踞、星罗棋布;国道S324线海丰段在升级维修中焕然一新;一条条通往县外的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深汕高铁在境内飞架而过,道路交通发展如巨轮扬帆起航。
该县以服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为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纵深推进“城乡发展、平安出行”主战略的实施。沈海高速和潮惠高速穿境而过,走沈海高速到深圳中心区域只需2个小时,到广州天河站只需4个小时,去年12月开通的潮惠高速公路拉近了海丰到惠州和潮州的距离……这些,均归入广深、潮汕等沿海城市4小时交通圈,实现了国道S324线海丰段与高速互通的区域优势互补战略发展效应。
为破除交通瓶颈制约,该县积极主动向上级争取了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提升海丰核心竞争力的交通项目:继续完善县乡道网规划调整工作,确定调整的县道1118.572公里、乡道1138.922公里、村道265.603公里。建成通车的梅陇西环路缓解了当地的交通压力,破解了海丰向西部发展的交通瓶颈,助推城镇扩容提质。该公路全长6.88公里,工程总投资1.08亿元,设计时速为每小时80公里,主路面宽度为25.5米。莲花大道扩建工程起于二环路与海银路交界处,终于莲花山度假村,全长约10公里,设计时速为每小时60公里,双向六车道,达到一级公路兼城市道路功能标准,工程总投资约为4.5亿元。目前,莲花大道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年底可建成通车。
该县迅速启动“公交便民”工程,在县城地区全面投放新能源汽车,并加紧建设候车亭,让老百姓安全便捷舒适出行。同时,努力实现城市公交转入农村运行,实现0至50公里公交化,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此外,对客运站场、客运车辆进行全面整治,禁止“脏、乱、差”车辆上线出站,确保站场干净整洁,运营车辆外观靓丽。
【名胜古迹】
方饭亭 位于海丰县城北面的五坡岭上(编者注:彭湃中学后面),坐西北向东南,占地960平方米。前面分五层34级台阶,台阶上面是一幅长20米、宽13米的月台,中心建一重檐攒尖顶,通高9米。亭内后侧再置一庑殿顶小石亭,高3.9米,内竖一碑,高2.7米,宽0.9米,刻文天祥画像。该亭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方饭五坡岭时不幸被捕而建,故取名“方饭亭”。
红宫红场 红场始建于洪武十二年(1379),坐北朝南,现保存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和东西庑等建筑,大成殿建筑面积240.7平方米。1927年10月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海陆丰人民举行第三次起义,夺取了政权。11月18~21日在学宫大成殿召开了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311名,中共中央委员彭湃同志在大会上作了政治报告,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师长董朗、党代表颜昌颐等在大会上发表演说。会议通过了“没收土地案”等8项政治纲领,宣布成立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当时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刷成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此诞生,因此把学宫改称“红宫”。
莲花山森林公园 莲花山位于海丰县北部的莲花镇内,莲花山脉是岭南四大山脉之一,这里是山脉主峰,海拔1377m。主峰方圆5000多公顷。莲花山主峰高耸,云雾缭绕,旁有银屏山,形成山峦连绵,峡谷陡峻,飞瀑泻潭,松林葱翠,有“雄”、“奇”、“秀”、“幽”特色。
鸡鸣寺 海丰鸡鸣寺俗称“半岭庵”。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北部莲花山森林管理区,距海丰县城14公里,在莲花与银瓶两山环抱的鸡心山上。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高僧印真和尚向合邑缙绅商户募款所创建,原址在寺对面5里之莲花山下,因破晓时慈任常闻鸡心山有公鸡啼鸣,认为灵瑞而迁于今址。寺后群峰叠起,翠秀异常。沿山门踏阶而上,径旁松杉交翠,郁郁葱葱,凉风习习。周围有“如来盘石”、“猕猴奇石”、“犀牛望月”、“玉龙喷须”、“三井回音”等自然景观;并有开山祖师印真和尚墓塔、明末天然奇石弥勒佛像、东洋古银币等文物古迹;还有生长于山上500多年的长叶竹柏和6.5米仙茶古树、土沉香、巴戟天等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故鸡鸣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游览的著名景区。鸡鸣寺历代均有高僧住持。清光绪年间,著名诗人、书法家江逢辰与该寺方丈唯心法师相善,在寺中品尝仙茶“龙头凤尾”之后,赞不绝口;题诗曰:“寄语山僧好持券,每年须寄数斤尝。”莲花山茶遂遐迩闻名。
云莲寺 云莲寺,位于汕尾市海丰县莲花山主峰东侧海拔800米处,峰峦叠翠,云雾缭绕,茂林修竹,泉水潺潺,风景优美。初名云莲宫,始建于明末(1644年)。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扩建,易名云莲寺。1934年,毁于战火。1993年冬,经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重建并登记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陆续修建了圆通宝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塔、外山门、拜亭、斋茶馆、僧舍、莲花池、放生池、人工湖等。全寺占地27万平方米。
【历史文化】
语言 海丰县有人口近90万,其中,除西南部的鹅埠岭居住着几十户畲族居民以外,其余全部都是汉族居民,汉族居民中包括居住在沿海地区的2万多名疍民。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与汉人交际时,用当地的汉语方言“尖米语”、“客家话”。疍民通用汉语和汉字。白话疍民讲白话(即粤方言)的仅有定居在汕尾和马宫两渔港的七八千深水渔民,他们大都是近百年来从粤西陆续迁来的,他们讲的白话同广州、香港的白话有不少差异。瓯船疍民讲“福佬话”,与沿海居民讲的“福佬话”,除了个别语词和语调上稍有差别,几乎没有两样。
饮食 海丰古代饮食为“饭稻羹鱼”;明末以后,番薯逐渐成为主食海丰故有“番薯县”之称;改革开放以来,主食大米,兼食面粉等一日三餐,农忙时或加两餐点心;早餐吃粥,午餐、晚餐吃干饭,或午餐吃粥,早餐、晚餐吃干饭,各地不一。受省港习俗影响,民国以后,汕尾等城镇饮早茶之风渐兴,改革开放以后更浓。夜间劳作者常结伴到大排档“宵夜”。 居家食俗较为随便、节约,菜肴多是时菜、鱼肉,俭约者佐以咸菜、 菜脯、榨菜等。节日食俗和礼仪食俗则丰盛、铺张,俗称“食排场”或“食九簋”;为讲义气和体面,戚友交往,常备家宴款待,故有谚谓“头好做人客,二好过年节”。饮食口味清淡、浓醇并重,生脆、爽口为佳。喜吃蚝鲑、虾鲑、鱼鲑等,传统菜式有大三仙(猪脚、墨脯、鸡)、小三仙(猪肉、鳗鱼、蚝)、大粒参、甜扣玻璃肉、鳗鱼咸菜汤、蛤仔汤、三鲜汤、鱼丸、肉丸、蒸膏蟹;蒸龙虾、蒸排骨、炒鱿鱼、炒鲜蚝、炒丝蚶、白斩鸡、反沙芋、冬瓜盅等等。 海丰小吃,甜、咸各有许多款式,常见的有油麻糊、豆花、豆浆白果羹、地豆羹、三豆汤、蛤春丸、狗毛糕、草粿、鱼粥、虾粥、肉粥、甜酒糟、饺子、牛肉饼、冬节蛤、小米(薯粉饺)、扁食(云吞)、甜丸、咸丸、猪肠粿、重糕粿、菜包粿、扎头粿(碗仔 )、印桃粿、菜头丸、水糍、油糍、鼎客仔、甜粿、发粿、松粿、凉粉粽、牛脚粽、三角粽、炒米方、豆方、油条、油角、煎堆、薄饼、月饼、剪酥、豆酥、纸牌糕、麻宝、蛋糕、蛋卷和各类包点等。 妇女传统日常饮料是“牙钵茶”,把茶叶、薄荷放于茶钵内,擂至成糊状,放些适量的盐,将开水冲下即可;或用菝仔叶、芒果叶、苦刺心等代茶叶均可。稍高级的叫“炒米茶”、“油麻茶”,即于“牙钵茶”上撒以芝麻、炒米、花生。“菜茶”过去于每年元宵节才品尝,步入21世纪,一般人家闲时也做菜茶,以猪肉、鲜虾、鱿鱼、鱼脯、菠菜等为料,置于碗中,撒上花生、炒米,淋上淡茶或猪骨汤,再以胡椒粉调味,便成喷香可口的菜茶。公平等地还盛行“饭茶”,即菜茶中加有米饭。也有饮“功夫茶”的习俗,但不如潮汕地区那样讲究和普遍。家中遇有值得庆喜的事情,如婴儿出生、病人出院、喜迁新居等等,泡茶请亲邻戚友; “食茶”成了一种沟通邻里亲友感情的好方式。
小吃 海丰是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海丰人所做出来的小吃也极尽地方特色,其传统小吃品种众多且家喻户晓、远近闻名,比如小米(饺子)、牛肉饼、菜粿(菜包粿)、韭菜饺、冬节鸽、猪肠粉、层糕粿、菜茶、咸茶、扁食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