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大埔县是广东省梅州市下辖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位于北纬24°01′~24°41′,东经116°18′~116°56′,东北紧靠福建省平和县、永定县,东南连接潮州市饶平县,西依梅州市梅县区、梅江区,南邻丰顺县。截至2013年,大埔县总人口553945人,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之誉,被认定为中央苏区县。大埔县总面积2470平方千米,辖14个镇。2016年,大埔县地方生产总值80.99亿元。
大埔县有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翁万达墓,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三河古城墙,韩江源等景点。大埔县先后荣获“中国蜜柚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被评为“中国绿色生态蜜柚示范县”和“2011、2014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 、“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西岩乌龙茶和大埔蜜柚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行政区划】
大埔县辖14个镇:湖寮镇、茶阳镇、西河镇、百侯镇、枫朗镇、光德镇、桃源镇 、高陂镇、大麻镇、三河镇、大东镇、洲瑞镇、银江镇、青溪镇
【历史沿革】
大埔历史悠久,已先后发现多处属于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和商墓群,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人群聚居。远自夏商周3代,大埔为扬州南裔地,秦汉时属揭阳。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立义招县,隶属义安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义招县为万川县,隶属潮州,义招、万川县治均设在湖寮(古城)。唐武德四年(621年),废万川县,县境并入潮州海阳县(今潮安)。此后,历宋元及明前期,均为潮州海阳县光德乡。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立饶平县,大埔为潮州府饶平县地。明嘉靖五年(1526年)析饶平县之清远、滦州二都重置县,改名大埔县,县治在茶阳镇,属潮州府。清乾隆三年(1738年)分出白芒畲、箭竹洋、下畲子、塘子腹、风吹[石示]、青麻园等6处新设丰顺县。民国3年(1914年)隶潮循道,民国25年(1936年)属广东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1958年撤丰顺县,划潭江、黄金、留隍、大龙华等4个公社归大埔县。1960年复设丰顺县,上述四个公社归还丰顺。1961年春,县治由茶阳迁至湖寮镇五虎山麓。1965年隶属梅县专区,1983年属梅县地区。 1988年归属梅州市。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大埔县总人口553945人,县内居民主要为汉族的客家人,此外,有少量蒙古、回、壮、满、瑶、土家、黎等少数民族居民。
县境语言属客家次方言。全县大致可分5个方言区:其一是百侯、湖寮;其二是岩上、西河、茶阳、青溪、长治;其三是三河、大麻、英雅、银江;其四是高陂、古野、洲瑞;其五是桃源、光德、平原、枫朗、双溪、大东。除光德镇九社、古野乡蒲田分别在内部兼讲漳州、潮州话外,全县通行客家话。但由于受邻县方言的影响,县内各地之间的方言声调又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如“包车”一词,湖寮人念“bāochā”。高陂人念“bàochā”,枫朗人念“báochà”,又如“看望(或拜访)你”,湖寮人说作“捞吾(lāo )”,百侯人说作“捞衡(lāo hén)”,茶阳、西河、大麻等处人说作“喇吾(lá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中上游,地处北纬24°01′~24°41′、东经116°18′~116°56′之间,东北紧靠福建省平和县、永定县,东南连接潮州市饶平县,西依梅州市梅县区、梅江区,南邻丰顺县。全县总面积246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大埔县县境山脉为北南走向,四周高,中间低,层峦起伏,千岩万壑,纵横交错,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处,均散布于四周边陲,最高峰为西南部的明山嶂银窿顶,海拔1357米,最低处是高陂黄竹居的韩江岸,海拔26米。中部丘陵广布,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约占10%,海拔100~500米之间的高中丘约占80%,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小盆地约占10%。
气候特征 大埔地处亚热带,在季风交替影响下,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即四季温和、雨热共季、夏长冬短。同时,季风和地形、地势作用,使县境具有山间盆地的气候特征:风力微弱(年平均风速小于1米/秒);秋、冬、春多雾(全年各月相对湿度变化小,仅±5%);年雨量偏少(80%保证率为1131.6毫米),年际变化大,雨、旱季明显,季节分布不均;还有春寒(多阴霾)、夏热(多酷暑)、秋凉(温差大)、冬冷(有霜冻)等现象。
水文 大埔县境内梅江,汀江汇合成韩江。梅江发源于陆河和紫金交界的乌突山,叮江发源于福建境内的武夷山,两江在大埔县三河坝汇合后称韩江,为广东省四大河流之一。流经大埔境内的梅潭河,全长83公里多。该河发源于福建省平和县的葛竹山麓,流经大埔县的大东、枫朗、百侯等镇,流域集雨面积1603平方公里。
【经济概况】
2015年,大埔县地方生产总值71.81亿元,是2010年的1.61倍,年均增长11.93%;人均生产总值18849元,是2010年的1.59倍,年均增长11.6%。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8.19亿元,是2010年的2.69倍,年均增长21.89%。固定资产投资69.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7亿元、外贸出口总额2.54亿美元,分别是2010年的3.33倍、1.62倍和2.97倍,年均分别增长27.2%、10.11%和24.35%。
截至2015年,梅州金柚、茶叶面积达20.73万亩和10.02万亩,分别是2010年的2倍和1.53倍,年均分别增长14.8%和8.9%。先后荣获“中国蜜柚之乡”、“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被评为“中国绿色生态蜜柚示范县”和“2011、2014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 、“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西岩乌龙茶和大埔蜜柚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投入1.58亿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11.4万亩。农业总产值29.13亿元,是2010年的1.53倍,年均增长8.91%。
截至2015年,大埔县工业总产值67.9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22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18倍和1.74倍,年均分别增长16.9%和27.66%。五年共完成技改投资53.31亿元,年均增长81.82%。电力、陶瓷、矿业、药业、食品工业等“五业”经济效益提升,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68.2万千瓦;陶瓷生产总值31.2亿元、税收1.35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5倍和2.74倍,年均分别增长20.1%和22.3%。
截至2015年,大埔县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广东省旅游强县,百侯、茶阳、三河被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和百侯名镇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达到7个,新增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三星级4家,全县接待游客4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9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6.84倍和7.03倍,年均分别增长46.9%和47.7%。
【教育事业】
基础建设 截至2015年,大埔县交通基础设施累计投入56.63亿元,公路通车里程273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10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12.4%。梅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标准完成S333线三河至县城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和沥青路面铺筑。完成66.3公里县道沙土路改造、175.2公里路面大修工程、437.1公里乡村公路硬底化改造,新建大桥22座、改造危桥30座。
医疗卫生 大埔县有大埔县人民医院、大埔县妇幼保健院、大埔县中医医院、大埔县慢性病防治院、大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埔县精神病医院等医疗机构。截至2014年,大埔县完成县妇幼保健院二期工程建设,县120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正式联网运行,为每个乡镇卫生院配置“五个一”医疗设备。
文体事业 截至2014年,大埔县“建成县级多厅数字影院,完成光德、桃源、大麻3个镇和24个行政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任务。 截至2014年,大埔县完成县体育中心足球场标准化改造升级工程和西河、三河2个省级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成茶阳镇和县城梅河社区体育公园。
【交通运输】
大埔的交通事业,向来以水运为主,三河为水路交通要冲。民国17年(1928),县公署设公路局,曾动工兴建多条公路,均未完成。开通的只有埔城至小靖7公里公路,行驶过汽车,抗日战争期间停业,公路荒废。
建国后,成立交通机构,多方筹集资金发展交通运输事业。1956年开筑第一条公路,至1988年,建成公路28条,总长435.5公里。总投资1386.64万元(其中省市1036.64万元、部门110万元、华侨捐资156万元、地方自筹84万元)。全县20个乡(镇)、1个林场和58.7%的行政村已通公路。有各种客、货汽车621辆(其中大客车70辆、货车317辆),每天有客班车通往县内各乡镇及广州、深圳、梅州、兴宁、汕头、潮州、饶平,福建省的龙岩、漳州、南靖、永定等地也有客班车往返;水上交通有梅江、汀江、韩江等航道104公里,有各类船舶353艘(其中机动船占76.9%)。每天有客货轮通往县内各港口及潮州、汕头、松口。运输事业已由国营、集体、个体、联办多层次经营。
【风景名胜】
泰安楼 泰安楼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它建立于清乾隆28年(1764年),其座东北向西南,砖石木结构。楼呈正方形,长49米,宽52.6米,占地面积2577平方米,建筑面积5136平方米。楼高三层,共有房200间,因楼的外墙为石墙,故俗称石楼。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其四周有天井。三层楼房把平房环抱在中间,形成楼中有屋的格局,楼两侧各有一座书斋,为读书求学的场所。 该楼于2002年8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翰第—李光耀祖居 李光耀故居中翰第位于高陂镇塘溪村中翰第建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是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公建造,属“下山虎”式客家民居建筑,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3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在李光耀祖居中翰第内,我们可以看到题为《塘溪骄子,世界巨人》的图片展览。中厅是李光耀家族世系图。据《李氏族谱》记载,唐溪村李氏的上祖是福建上杭稔田乡李火德的后裔李淳笃移居广东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传至13代李衍白公,后定居唐溪村,传7子、49孙、120个曾孙,李光耀系李衍白公传下第9代孙。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于1864年到新加坡谋生,后发迹成为巨商,回乡建造了“中翰第”。
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位于县城西北部,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客家民俗风情博览馆泰安楼融为一体,与田家炳实验中学相邻。兴建西湖公园占地总面积580亩,分三期实施。首期为公园主体部分,占地334亩,总投资4800多万元,于2004年6月开始兴建,2004年12月底建成,2005年元旦向市民正式开放。公园分陆地、水域两部分。建成中心、文化、湖岸、溪流、古楼、牌坊等6个功能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