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兴宁,隶属梅州市,广东省财政省直管县、中央苏区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扼东江、韩江上游,地处粤东最大盆地兴宁盆地,东连梅州市梅县区,南邻丰顺县,西接五华县、龙川县,北界平远县、江西省寻乌县,总面积2104.85平方公里。 [2] 为粤、赣、闽陆路交通枢纽。长深高速(梅河高速)、汕昆高速(兴畲高速)、济广高速,广梅汕铁路、阜鹰汕铁路贯穿境内。
兴宁是华侨之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5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5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在泰国、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各国,侨居欧、美、澳等洲者亦有一定比例。兴宁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历来比较发达,县城曾被誉为“小南京”,外地则有“无兴不成市”之说。
【行政区划】
兴宁市辖3个街道、17个镇:
街道:兴田街道、福兴街道、宁新街道
镇:合水镇、龙田镇、大坪镇、叶塘镇、新陂镇、刁坊镇、径南镇、新圩镇、水口镇、石马镇、黄槐镇、罗浮镇、罗岗镇、宁中镇、坭陂镇、永和镇、黄陂镇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为百越地。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兴宁属南海郡。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境广跨古兴宁江(今五华河)、右别溪(今五华琴江)、左别溪(今宁江)流域,包括今兴宁、五华两县全境和龙川县东部、紫金县东北部地区,县名由兴宁江而得,县治所在地设在今五华县华城镇雷公墩。宋朝熙宁四年(1071年),从兴宁划出西南部地区设长乐县(今五华县),兴宁县治由雷公墩迁至洪塘坪。此后,兴宁县境相对稳定。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兴宁县治由洪塘坪迁至今兴城地。
1958年11月,平远县并入兴宁。1961年1月,兴、平分县。1994年6月8日,兴宁撤县设市,为县级市,由梅州市代管。
【人口民族】
兴宁县境,古为百越诸族居地。秦汉以后,中原汉族渐次南迁,与百越融合,成为岭南的主要居民。现居住在兴宁的客家人,大多数是元、明、清时期中原移民的后裔汉族客家民系。宋代《太平寰宇记》谓梅州宋时的民族是:“主为畲瑶,客为汉族”。到宋神宗时主户为5820户,客户为6548户,由此客家民系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壮大。兴宁人口绝大部分(占99%以上)是讲客家语的汉族居民,亦有为数不多(大多数是解放后随军政干部调动迁入)的壮、苗、蒙古、回、瑶等少数民族。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1130988人,其中农业人口904794人,占80%。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兴宁市位于广东省粤东地区,扼东江、韩江上游,地跨东经115°30′至116°,北纬23°50′至24°37′。北部与江西省寻邬县毗邻,东北部与梅州市平远县、梅县区相接,东部与梅州市梅县区交界,南部与梅州市丰顺县、梅县区相连,西北部与龙川县相邻,西南部与梅州市五华县接壤。全市总面积2104.85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其中重点规划30平方千米),至2013年底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28.6万。兴城距梅州市区(梅城)57公里,至广州377公里,至深圳347公里,至汕头185公里,至韶关407公里,至江西寻邬县128公里,至福建龙岩282公里。
地形地貌 兴宁处于粤东北山丘地带,受北东至南西走向的莲花山脉和罗浮山脉控制。最高峰阳天嶂海拔1017米,最低处水口圩镇海拔100米,高低差917米。地形地势总趋势是北西向南东逐渐下降,而南部则由南向北递降。南北狭长,北起阳天嶂,南至铁牛牯峰(海拔998米)直线距离100公里;东西最宽处,径心分水坳(海拔400米)至叶南筠竹坳(海拔300米)直线距离36公里。境内四周山岭绵亘,中部为300多平方公里的断陷盆地。整个市(县)境形似扁舟。
气候特征 兴宁属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年平均气温20.4℃。全市年平均气温21℃,降水量1540毫米。常年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达38.3℃;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11.4℃,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7至零下6.4℃。年平均降雨量1540.3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时数2009.8小时。风向比较稳定,以西北风频率最高,东南风次之。自然环境优越,无霜期长,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具有发展农、林、果、牧、渔等各业的有利气候条件。
水文 兴宁北部的罗浮镇属东江流域,镇内河溪均流入东江上游的渡田河。其余19个镇(街道)属韩江流域,镇内46条河溪水流入韩江上游的梅江。宁江(古称左别溪)贯穿兴宁南北,是流域面积最大的梅江支流,北起江西省寻乌县荷峰畲,南至水口圩汇合梅江,全长107公里,从合水至水口主干河道长57.5公里,沿途接纳32条山溪小河,流域面积1364.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5%。
【经济概况】
2014年,兴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4亿元,增长11.5%,连续九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居梅州各县(区)第二,完成年度计划的97.8%。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增幅居梅州各县(区)第一,完成年度计划的113.0%。全市三次产业比为26.2:29.0:44.8。
201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4.47亿元,比增5.7%。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投入强农惠农资金6025万元;粮食总产33.73万吨、比增3%。建成水稻配方示范区21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1个,梅州市桂丰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3.9%,农业机械化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3.9亿元,比增1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亿元,比增16.7%。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广东明珠流体机械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南丰电气“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项目获省科技二等奖,金雁电工“微细漆包线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4个项目获梅州市科技奖,水口镇被认定为省级工艺技术创新专业镇。全市专利申请量149件、专利授权量110件,分别比增61.7%、69.2%,科技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49.1%。
201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亿元,比增12.4%。进出口贸易总额1.01亿美元,比增15.2%。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高标准完成神光山生态旅游产业园、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详细规划;广东联康威尔思国际酒店、鸿源农业生态园(首期)、汇丰年文化旅游休闲基地(首期)建成营业。旅游总收入7.08亿元,比增31.8%。房地产业平稳发展,累计投资7.01亿元,比增3.8%。金融运行稳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73.5亿元、贷款余额64.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3.2%、15.1%,该市荣获省金融稳定奖。
【教育事业】
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中小学校346所,中小学生132997人,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88.6%,初中教育普及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91.8%;拥有国家级学校2所,省级学校6所,省级幼儿园1所,梅州市级幼儿园10所,普通高中优质学位90.2%;全市在职教职工1126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1098人,中级职称8121人,具有国家级荣誉教师6人,省级荣誉教师22人,梅州市级荣誉教师125人;高中、初中、小学老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1.8%、99%、100%;国家级骨干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21人;梅州市级骨干教师186人。全市中小学拥有卫星地面接收站8台,校园网26个,多媒体电教室267个,计算机室155个,电脑8486台。该市每年高考上重点线、本科线及专科线人数均居梅州市各县区之首。全市20个镇、街道办中有8个镇(街道办)已创建成“教育强镇”。
【交通运输】
兴宁是闽粤赣三省边际陆路交通枢纽:205国道,225、226省道,广梅汕铁路和阜鹰汕铁路(规划中)贯穿境内,火车客运、货运站距市区仅2公里。
梅河高速公路、兴畲高速公路(兴宁市兴城-梅县区畲江)、兴汕高速公路(在建)、济广高速公路在兴宁总共设有8个出入口,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143.7公里,排在广东省山区县市的首位。
【风景名胜】
兴宁市自然景观有神光山、合水水库、鸡鸣山、和山岩、径南黄蜂窝茶山、罗浮渡田河风景区、宝山村、铁山嶂、狮子岩、汤湖温泉、兴宁学宫、两海会馆、刘氏总祠、罗浮铜鼓寨等。合水水库已列入《中国名胜风光大辞典》。
人文景观景点有兴宁十大古民居、岭东围龙屋、大成殿、文峰塔、人民公园、明星公园、明珠文化广场、凤英长廊和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岭东文化研究大师罗香林、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地震学家李善邦、画家罗清桢等名人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