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普宁,广东省辖县级市,揭阳市代管。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位处潮汕空港经济和海港经济契合点,为粤东陆路交通之枢纽。服装和医药是当地两大支柱产业,中国最大的衬衣生产基地,华南最大的中药材基地,粤东最大的服装、烟草、茶叶、水果、纺织品等集散地,粤东的客运货运交通中转站。
普宁是闻名国内外的商贸名城,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中国中药名城,中国工业百强县,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普宁拥有粤东最大的陆路口岸,拥有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是广东省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城市。普宁是中国著名侨乡,全市有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约195万人,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行政区划】
普宁市辖7个街道、17个镇、1个乡:
街道:流沙东街道、流沙西街道、流沙南街道、流沙北街道、池尾街道、燎原街道、大南山街道
镇:占陇镇、里湖镇、洪阳镇、军埠镇、梅塘镇、大坝镇、南径镇、麒麟镇、南溪镇、广太镇、赤岗镇、梅林镇、云落镇、高埔镇、船埔镇、大坪镇、下架山镇
乡:后溪乡
【历史沿革】
普宁历史悠久,在三四千年前已有先民生息。先秦时中原各政权并没有对普宁一带有实际的控制,直至秦汉时期方纳为中原王朝疆土。汉时隶属南海郡,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隶属潮阳县。公元523年,隶东扬州,划入福建。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翌年,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 隋朝开皇十二年(西元592年),潮州划入福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全国罢州复郡,潮州复改为义安郡,隶东扬州,再次划入福建。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再次划入福建,隶属江南道福建经略史。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十几万福建莆田人移民到潮州汕头揭阳一带。迁来普宁揭阳一带的莆田人思念故乡,普宁可能取“莆田安宁宁谧”之意,莆同音普,普和莆同音,命名普宁。明代中期,因潮阳县下辖人口及范围日益扩大,朝廷决定置新县,并赐名普宁,“是潮之剖为普也”,县名沿用至今。
1949年7月1日,普宁县人民政府成立,定县城于流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隶属广东省潮汕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汕头地区、汕头市、揭阳市。1993年4月6日,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普宁县,设立普宁市(县级),由广东省直辖、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揭阳市代管。
【人口特征】
人口 全市户籍人口247.27万人(中国大陆人口第一大县级行政区),其中农业人口167.76万人,非农人口79.52万人,市区常住人口近百万人。
民族 主要民族为汉族,因婚姻和工作调动于市定居的少数民族有壮、朝鲜、瑶、黎等28个共400多人;在国内各地经商、工作等约40万人。
方言 普宁县境内通行潮州话(普宁片)和客家话两种方言。多数地区居民通行潮州话,使用人口约11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4.9%;南阳山区等乡镇通行客家话,使用人口约19.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普宁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西缘,东毗汕头市潮南区,南邻惠来县,西南连汕尾市陆丰、陆河县,西北接揭西县,东北界榕城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43′10″至116°21′02″,北纬23°05′40″至23°31′48″之间。北回归线从市境北部通过;市区距广州市400公里、深圳市300公里、汕头市金平区60公里、揭阳榕城区40公里。
地形地貌 诸山为阴那山脉向东南延伸的支脉。南部为大南山山地,西南部为峨嵋嶂山地和南阳山丘陵,东北部为铁山、洪山低矮丘陵,中部为平原,在平原与丘陵之间有台地分布。
气候特征 普宁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北回归线从市境北部穿过,年平均日照1958.10小时、气温21.50℃、降水量2101.50毫米。
水系 境内河流有榕江、练江和龙江出南海。
【经济概况】
普宁是闻名国内外的商贸名城,服装和医药是当地两大支柱产业,粤东最大的服装、中药材、纺织品、茶叶、烟草市场。“十一五”以来,全市经济发展迅猛,中心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区域辐射能力显著提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强市、商贸活市、城市更新、绿色家园、乡贤联动六大战略,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名城、快时尚服装名城、商贸物流名城,培育形成总部经济基地、金融服务基地、产业创新服务基地,全面建成区域次中心,进一步提升普宁在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5亿元,同比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3亿元,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461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3亿元,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3亿元,税收收入14.8亿元;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22.3亿元,增长16.8%;全市技改投资完成172.5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全市达到23家;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18.4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34.91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85所,其中幼儿园218所,小学473所,初中71所,高(完)中20所,中职3所;在校生477938人,其中幼儿77584人,小学生184858人,初中生105804人,高中生60402人,中职学生49290人;全市在职公办教职工19629人,民办学校4528人、幼儿园2404人。
文化 全市99.2%以上人口能收听、收看到3套以上的广播、电视节目,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市)”;有“八一馆”、“方方纪念馆”等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庄世平博物馆”被评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广东统一战线基地”,市文化馆、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区日益净化、绿化、美化,跻身“广东省卫生先进城市”行列。
卫生 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955家,政府办36家,其中市级综合医院2家,中医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卫生监督机构1家,慢性病防治中心1家,康复医院1家,无偿献血办公室1家,医疗急救(120)服务中心1家,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中心卫生院4家,乡镇卫生院14家;民营医疗卫生机构16家(其中医院11家,门诊部5家),个体诊所53家,村卫生室850家。
【交通运输】
普宁地处粤、闽、赣陆路交通枢纽,具有优越的投资环境,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市区“流沙”是粤东的汽车货运中心,汽车货运专线直达全国绝大部分地区。
公路线路长度2129.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0.37公里,国道45.1公里,省道101公里,县道189.4公里,乡镇村道1702.2公里,普宁大道21.9公里;全面实现市区到乡镇通二级以上公路水泥化,形成以市区为中心,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主轴,县道为基干,延伸到各乡镇场街道的四通八达交通网络;厦深高速铁路、潮惠高速、汕湛高速、国道G324线、国道G238线、省道S236线在市区交汇。
【风景名胜】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北回归线在此经过,并受海洋暖温气流调节,四季如春素有“水寨之乡”的美称,旅游资源和景点丰富,以山水风光、天然温泉、潮人文化、革命迹地、宗教寺庙等名胜古迹为特色,构成了普宁特有的自然、人文游景观。2006年,因城市自然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优美而独具生态特色魅力和生活特色魅力入选由世界著名品牌大会主办机构世界品牌组织评选的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二百强。
普宁市是广东省革命老区,境内分布有众多历史文物、古迹和革命文物遗址,经发掘管理,现查明普宁市有:古文化遗址13处、古墓葬8处、古建筑11处、名胜古迹7处、古碑刻18处、革命遗址39处、革命纪念建筑物5处、革命烈士墓6处、馆藏革命文献遗物200多件。
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90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国内游客890.1万人次,增长28.2%;国际游客10.2万人次,增长27.1%;在接待人数中,过夜旅游者397.0万人次,增长27.1%;一日游者503.3万人次,增长29.2%;旅游总收入56.3亿元,增长30.1%。
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了昆岗松韵、铁嶂兰芬、灵汇泉、钱湖渔艇、培风宝塔、华严寺、南岩古寺、云石樵径的“普宁八景”,这些胜迹都在古城洪阳的周围,八景中现只有灵汇泉、培风塔、南岩古寺、云石樵径尚存。
境内盘龙阁、西林古寺、七星洞天、马嘶岩、南岩古寺、云石岩、白水岩、浴龙岩、樟岗岩、圆通庵等古刹名寺,无不山清水秀、古木参天。
洪阳(普宁老县城),是国家城乡住房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确认的广东东部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保护核心区的普邑城隍庙和清代抗英禁毒、钦差大臣林则徐忠魂归宿之处——文昌阁,以及全国罕见的府第式巨型建筑组群德安里——提督府是保存完好的特大型清代建筑组群,建筑处处透着古雅庄重的古城氛围。
普宁有周恩来总理在流沙主持召开的南昌起义南下部队指挥部军事决策会议旧址——八一南昌起义会议旧址,彭湃烈士夫妇居住的“白马仔石屋”,徐向前元帅早年住过院的大南山红二、四师野战医院旧址,大诗人郭沫若题字“流沙人民公园”内的“红宫”。
此外,还有雅飘的铁山兰,烟雾飘渺的云石樵径,水天相连的大南山秀色,多处天然温泉。
【名优特产】
普宁豆干:普宁首先制作豆干的是广东省燎原街道光南村人,是元末明初,由陈友谅军师何野云(人称虱母仙)传授的。有“夜出万官”之称,今村民多有制作。选用优质大豆作主要原料,经过磨浆、除渣、煮浆、结晶、包块、压块、煮熟等一系列工序制成。
普宁豆酱:洪阳镇生产豆酱有150多年的历史,选用黄豆、面粉、食盐为原料,经过发酵、晒制、蒸气杀菌等生产流程制作而成。产品呈金黄色,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还原糖,香甜可口,是调味佳品。今洪阳酱油厂年产豆酱150吨,其中“培峰宝塔牌”豆酱1987年获广东省工业协会、食品协会联合举行的酱料行业产品质量评比优秀奖。产品销往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及香港特别行政区。
狮头油甘:油甘学名余甘,普宁各地均有产,普宁为主产区。狮头油甘是其中良种,其果大,形扁圆,状似狮头,果皮晶亮而略透明,肉厚核细,质脆味甘。油甘可鲜食,可盐渍,也可制成凉果,鲜食时先酸涩而后甘甜,食后齿颊余甘,回味无穷。
南糖:为大长陇陈广泰店创制,该号现衍传5户。制时精选花生仁,先用油炸,熟后加白猪肉丁于平盘上,后用麦芽糖、白糖加猪油熬“苷”,浇在花生仁和肉丁上。产品胶软不粘牙,香甜嫩滑且松脆,油而不腻,为潮汕饼食名产之一。
里湖凉果:里湖镇凉果生产有悠久的历史。该镇依靠本地资源和基础优势,致力发展凉果加工业。全镇有凉果企业100多家,1991年在产值超亿元的凉果专业村和平管区创办“凉果城”,以此为中轴,辐射全镇。每年在果品登场季节,厂家派出供销和专业人员近千名,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十多省区,就地收购、加工成半成品,再运回本地深加工制成产品。主要产品有梅制品、榄制品、李制品等20多个系列产品近100多个花式品种,年加工量超过6万吨,创产值2亿多元,其中出口产值近亿元,产品走俏日本、东南亚和港澳等地。该镇凉果业为适应市场竞争,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强化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全镇凉果业拥有注册商标49件,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88个,以及行业标签认证等。1996年该镇的凉果系列首次行销京、津、沪,走遍全国各地,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成为粤东地区凉果商品的集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