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湘桥区是广东省潮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地处韩江中下游,居闽粤交通要冲。因域内有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湘子桥”而得名。湘桥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 2013年湘桥区辖区面积为321平方公里, 总人口为50万人,实现生产总值133.02亿元。湘桥区旅游景点有湘子桥,凤凰塔、别峰古寺、松林古寺等。湘桥区在资源方面有几个小型泥炭土矿床,单个矿床储量在12万吨到30多万吨之间。
【行政区划】
湘桥区辖9个街道、4个镇:
街道:凤新街道、湘桥街道、西湖街道、金山街道、太平街道、南春街道、西新街道、桥东街道、城西街道
镇:意溪镇、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
【历史沿革】
湘桥区是潮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湘桥区域史称府城,曾为历朝郡、州、路、府之治所,素有“岭东首邑”、“岭海名邦”、“海滨邹鲁”之雅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在岭南置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3郡,潮地属南海郡。汉高祖三年(前204)赵佗建南越国,潮地归南越国。唐天宝元年(742),潮州改称潮阳郡。至唐乾元元年(758),复潮州。以后一直称潮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州为路,称潮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路为府,称潮州府。清承明制,仍称潮州府。雍正十一年(1733),置嘉应州。民国初,废潮州府,改置潮州安抚使,驻汕头;后改潮梅镇守使、潮循道、东江行政专员公署等,曾一度改驻潮州城;民国二十五年改设为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七年改为第六区;1949年4月析为第七(和第八)区,专署均驻潮州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潮汕临时专署、粤东办事处、粤东行政公署,均驻潮州城;1953年1月以潮安县城关镇设为潮安市,6月经政务院批准改称为潮州市,为省辖市;1958年11月撤销潮州市建制,其地域并入潮安县;1979年8月国务院批准以潮州镇以及下津、卧石、社光、黄金塘、六亩等5个村地域,恢复潮州市建制;1983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潮安县,其行政区域并入潮州市,潮州市为省辖县级市,委托汕头市代管;1988年12月省政府批准潮州市归省直接领导,享受市(地)一级管理权限;1989年12月,潮州市为副地级市。1991年12月7日,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原潮州市分设潮州市湘桥区和潮安县。
【人口特征】
人口 2013年,湘桥区人口为50万人。
语言 潮州方言,即潮州话,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它的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因而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潮州话。潮州人的方言,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对潮州人来说,潮州话是维系感情的纽带,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异域他乡。乡音相同,胜似“自己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湘桥区东邻饶平县,南接汕头市澄海区,西部和北部接壤潮安区。地处韩江中下游,居闽粤交通要冲。辖区面积为32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湘桥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部是丘陵山地,城区在中部至西南部,地势平坦。
气候特征 湘桥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常绿,四季宜耕。年平均气温21.4℃。
【经济概况】
2013年,湘桥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3.02亿元(2013年相关数据均未包含磷溪、官塘、铁铺三镇),比2012年同期增长8.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2012年分别增长4.8%、11.6%、6.0%,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1.33:45.95:52.72。2013年区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2388万元,比增16.33%,区级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67947万元,比2012年增17.02%;全区税收总收入(含开发区)198957万元,比2012年增长9.85%;国税税收收入93597万元,比2012年增长5.10%,地税税收收入105360万元,比2012年增长14.44%。2013年湘桥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5.22亿元,比2012年增长11.49%。
2013年,湘桥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不包副业)25281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长5.0%。全区共有9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2家流通企业。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2328万元,流通企业销售收入2365万元。全区有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社员总数1274人,带动农户4115户,带动农户增收117万元。
2013年,湘桥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87亿元,比2012年增长11.80%;工业总产值147.27亿元,比2012年增长10.30%。工业产销衔接较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7%。
2013年,湘桥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24亿元,比2012年增长30.28%。其中第二产业投资13.47亿元,比2012年增长24.72%;第三产业投资46.77亿元,比2012年增长31.97%。地产开发项目有海博熙泰、“恒大城”、腾瑞房地产、宏天广场、紫莲森林度假村等。8个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8.1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35.19%,固投与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均居全市第一。“三旧”改造建设步伐加快。湘桥区共申报改造总面积约11000亩。已获市政府批准的改造项目31个,面积4151.36亩,预计总投资额约31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907万平方米。2013年改造开工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8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额的143.6%。
【社会事业】
科技 2013年,湘桥区成功推荐潮州市庆发陶瓷有限公司申报广东省陶瓷中温快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推荐广东长兴科技保健品有限公司申报2013年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推荐潮州市金山塑胶有限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区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
教育 2013年,湘桥区整合建设湘桥区中心幼儿园和湘桥区第一幼儿园,开展筹办湘桥区第二实验学校,官塘中学和意溪中学新教学楼顺利竣工,意溪镇初级中学并入意溪中学工作顺利完成,高考上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意溪镇创建教育强镇通过潮州市的检查验收。
文化 2013年,湘桥区举办“以文盛城、和美湘桥”2013元宵文化活动周、丹青惠民行、文化走亲等文化活动;以弘扬文化、展示非遗、凝聚侨心为主题,协调指导王伉传统文化研究会办好2014潮州青龙庙会;开展“共筑中国梦”系列宣讲活动,推荐评选了一批市、区文明单位、文明村(社区)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参与“南国书香节”和“书香潮州”全民读书节,建成省级“书香校园”6所。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免费开放力度,12个街道(镇)文化站和58个村(社区)文化室装配了电子阅览室,区文化馆被评为第二届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先进单位。“潮州金银錾刻技艺”被列入省第五批非遗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湘桥区的旅游景点有凤凰洲公园、人民广场、滨江长廊、古大土庵、别峰古寺、松林古寺、泰佛殿、涵碧楼、葫芦山摩崖石刻、广济门城楼、凤凰塔、已略黄公祠、开元镇国禅寺、许驸马府、广济桥、红山森林公园、饶宗颐学术馆、北阁佛灯等。
【民俗风情】
潮州工夫茶 潮州工夫茶,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说法。广义上说,工夫茶指以乌龙茶类为冲泡茶种;狭义上说,指讲究水、火、茶叶、茶具、冲法和品尝的茶艺。从“茶道”上考究,潮州有一套独特的小巧工夫茶具,讲究“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一套冲泡手艺和谦恭礼让的茶礼。但这还是小工夫,大工夫则指那些除此以外的更加讲究的包含有哲理、宗教、思想修养和文学艺术等丰富内涵的茶道。因此,潮州工夫茶不论从源流,还是对茶道的研究上,都是具有独特的风味和格调,堪称“中国茶道”的集中体现者。
潮州花灯 元宵张灯风俗起源很上。潮州素有元宵闹花灯的民俗,纱灯(花灯)是节目里耀眼的明珠。纱灯分“企灯”和“活灯”企灯把人物、亭台数阁固定在灯屏上,活灯则安装上不同的机关,使人物的头与手能转动,以至全屏走动。纱灯的特色是:工艺细致,造型美观,比例准确,举手投足,极富舞蹈动感;物饰华丽,一折一皱,皆自然洒脱,栩栩如生。
潮州菜 在许多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的学者眼里,潮州菜在饮食王国之中,只是蕞尔小邦,一般只把它归入粤菜系统。但通行粤菜不能包括潮州菜的特点。地道的潮州菜,在客人入座后,宴席中间和结束之前,要上四五道茶。这是潮州菜的一大特色,粤菜所无。把潮州菜与粤菜放到一起比较,它的特色还是十分明显的。 其一,粤菜用料甚广,河海鱼鲜,禽畜野味,几乎无所不用;潮州菜用料虽然参差似之,但偏重鱼鲜,配以禽畜,野味常用者,蛙鳖而已。 其二,粤菜风味偏重清、鲜、滑、爽,潮菜也参差似之,而相比之下,潮菜风味,更加清淡鲜美。 其三,潮州菜注重佐食调料,调料的品种和使用的讲究,远远超过粤菜。 其四,潮菜筵席必用小吃配搭,这又与粤菜有别。
潮剧 潮剧从诞生历经明、清、民国和“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前夕各个不同时期的演变,以及解放后改革发展和各种运动的冲击,在曲折的道路上生存发展,既有繁荣的黄金时期,也有困难的年代。由于潮剧深深地植根于潮州这片文化沃土,因而得以顽强地生存,并成为有一定影响的地方戏曲剧种,后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潮剧的历史,是伴随着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和民俗活动需求而发展的,因而在长期的活动中形成二大功能,一是观赏性(娱乐性),是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形式,其内容对社会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是仪式性,是民俗活动中一项重要仪式,如游神赛会戏、喜庆祝福戏等,并产生了“五福连”、“六国封相”等一类剧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