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巫溪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处大巴山东段南麓,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巫溪县地处渝陕鄂三省交界,东连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竹溪县,南接奉节县、巫山县,西临开州区、云阳县,北与城口县和陕西省镇坪县接壤。巫溪县总面积4030平方公里。巫溪县常住人口38.08万人。
“天地灵巫,融水汇溪”。巫溪由此得名,古称“上古盐都”,今誉“峡郡桃源”。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三峡库区移民县,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药材生产红旗县”等殊荣,为长江三峡“黄金三角”文旅协同发展示范区。
【行政区划】
巫溪县辖2个街道、19个镇、11个乡:
街道:柏杨街道、宁河街道
镇:城厢镇、凤凰镇、宁厂镇、上磺镇、古路镇、文峰镇、徐家镇、白鹿镇、尖山镇、下堡镇、峰灵镇、塘坊镇、朝阳镇、田坝镇、通城镇、土城镇、蒲莲镇、菱角镇、红池坝镇
乡:胜利乡、大河乡、天星乡、长桂乡、鱼鳞乡、乌龙乡、花台乡、兰英乡、双阳乡、中梁乡、天元乡
【历史沿革】
巫溪县自东汉建县以来,曾设县、郡、监、州的建制,名称先后为北井县、始宁郡、永昌郡、大宁监、大宁州、大宁县、巫溪县等。
先秦时期,巫溪县先后属巫咸国、巫臷国。夏商周属庸国鱼邑,鱼邑并于楚之后,归属巫郡。战国时期(公元前277年),秦取楚巫郡归于黔中郡,设立巫县,县域包括巫山、巫溪。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巫溪县属黔中郡巫县。
西汉,巫溪县属南郡巫县。东汉建安15年(公元210年),巫县分设北井县,县治在今巫溪县城厢镇;建安21年(公元216年),北井县归属固陵郡(今奉节县)。
三国时期,北井县先后属巴东郡(今奉节)、宜都郡(今宜昌)、建平郡(今巫山)管辖。
西晋,北井县先后属巴东郡、建平都尉、建平郡管辖;东晋,北井县建制未变。
南北朝时期,刘宋、南齐、梁朝、西魏时期,北井县建制未变。北周初(公元557年至公元566年),在北井县设始宁郡,后改称永昌郡,郡治在今巫溪县城厢镇。天和3年(公元568年),北井县并入大昌县。
隋朝沿袭郡县制。隋文帝开皇2年(公元582年),撤销永昌郡,大昌县属信州总管府和巴东郡。
唐朝改郡县制,增设道的建置,大昌县属山南东道所属夔州(今奉节)管辖。
五代十国时期,废置山南东道,于夔州设镇江军,后改成宁江军,大昌县属之。
北宋设路,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巫溪属夔州路大宁监。监治在今巫溪县城厢镇。南宋,县属关系未变,仍归大宁监。
元朝四川设行中书省(称四川行省)。至元20年(公元1283年),大宁监升为大宁州,辖大昌、洵阳、平利、石泉、隆化等县。元末(公元1361年),大宁州属大夏农民政权夔州路。
明朝改“路”设“府”,大宁州属重庆府。洪武9年(公元1376年),降大宁州为大宁县,属四川省承宣布政使司重庆府夔州路。洪武13年(公元1380年),改州为府,大宁县属夔州府,分大宁县复设大昌县。崇祯17年(公元1644年),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农民政权,大宁县属之。
清朝在府、州、县之上设“道”制。顺治3年(公元1646年),李自成遗部贺珍和其子伯宁占据大宁抗清。康熙2年(公元1663年),伯宁受降之后,大宁县始归顺清朝统治。康熙6年(公元1667年),撤大宁县并入奉节县。雍正7年(公元1729年),复设大宁县,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川东道夔州府管辖。
民国时,大宁县隶属川东道。民国3年(公元1914年),因县名与山西省大宁县同名,遂改名巫溪县。
民国七年(1918年)十月,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四川督军熊克武任颜为靖国军第七师师长,驻防达县。其时辖达县、宣汉、开江、万源、城口、开县、云阳、奉节、巫溪、渠县、营山、仪陇、蓬安、通江、南江、巴中、阆中、苍溪、南部、盐亭、昭化、广元、剑阁、梓橦二十四县。
民国6年至民国24年(公元1917年至公元1935年),巫溪县被军阀据为防区,先后属豫鄂靖国联军、川军、国民革命军20军和21军防区。民国24年(公元1935年),结束防区制,巫溪县属四川省第九行政督察区(今万州区)管辖。
1949年12月20日,巫溪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于西南行政区川东人民行政公署万县专区。1952年9月1日,恢复四川省建制,巫溪县属四川省万县专区。1968年6月,万县专区改称万县地区;1993年,万县地区改设万县市,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1997年3月,重庆直辖市成立,万县市改设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巫溪县随属。2000年7月,巫溪县由重庆市直接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巫溪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北部,在大巴山东段南麓。东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竹溪县,南临奉节县、巫山县,西与开州区、云阳县接壤,北连城口县和陕西省镇坪县。
地形地貌
巫溪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属于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境内山大坡陡,立体地貌明显,最低海拔139.4米,最高海拔2796.8米。
气候特征
巫溪县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低山河谷年平均气温18℃左右;山地年平均气温小于5℃。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均温下降0.65℃。气温最高在7、8月份,最低在1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30~1950毫米之间。降水量9月最多,1月最少。低山河谷年均霜日11天,槽坝年均霜日40天,高山年均霜日大于100天。低山区日照多年平均1589小时,中山区多年平均1568.7小时,高山区多年平均1378小时。
【社会事业】
教育
巫溪县共有普通高中教育学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普通初中16所,普通小学74所,幼儿园6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2%,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36%。
2020年5月19日,巫溪县入选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卫生
巫溪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2个,其中,县属医疗机构4个,民营医院9个,疾控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个,乡镇卫生院30个,村卫生室256个。个体诊所80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614张。其中,县属医疗机构床位数1268张,民营医院床位数421张,乡镇卫生院床位865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0张。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31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注册人数为1056人,注册护士注册人数为1048人。
文体
巫溪县共有博物馆2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32个,公共图书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8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8.8万册、件,书架总长度0.2万米。2023年末,全县体育场地1779个,体育场地总面积11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平方米。
【风景名胜】
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
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巫溪县西北角,距县城53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景区、市级风景名胜区、市级旅游度假区。
红池坝气候条件独特,天然景观瑰丽,是春观山花夏避暑、秋赏彩林冬戏雪的胜地。红池坝有三大核心景观:一是拥有全球最大的云中花海,其中核心构图花海景观1万余亩,高山野生杜鹃等天然花卉景观10万余亩。4至10月,高山杜鹃、马鞭草、百日草、假龙头等100余种高山花卉争相斗艳;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场,草场覆盖总面积16万亩,被誉为“中国的新西兰”;三是中国西南最大的观雪胜地,积雪时间长达120余天,万幸城、银厂坪等景区的积雪厚度达50-80cm,最深超过1米,可谓“南国第一雪原”。
宁厂古镇
宁厂古镇位于重庆巫溪县附近,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当虞夏之际,巫国以盐业兴",距今约5000年之久。天然盐卤泉自镇北宝源山洞流出,从先秦盐业兴盛以来,宁厂古镇因盐设立监、州、县,明清时成为中国十大盐都之一。
宁厂古镇是三峡地区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和摇篮,堪称世界的“上古盐都”和世界手工作坊的“鼻祖”。在古镇历史上,曾多次爆发灶夫的起义。而正德三年(1508)爆发在这里的盐场灶夫鄢本恕、廖慧起义,历时5年,义军达10万,席卷西南地区六省市,比欧洲最早的工人起义早100多年,更应是世界工人运动之源流。
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阴条岭自然保护区
阴条岭自然保护区是神农架原始森林的余脉。保护区面积达12万亩,其中原始森林8.7万亩,为重庆市唯一一片原始森林,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是重庆市最高点。植物种类达1500多种,有银杏、珙桐、腊梅、崖柏、 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5种,以及金雕、白熊、白狐、金钱豹、小熊猫等3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被称为"三峡第一园"。
2023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重庆巫溪阴条岭兽类及鸟类重要栖息地入选。
灵巫洞景区
灵巫洞景区是重庆市巫溪县为实施“旅游兴县”战略,高标准、大气魄开发包装的第一个旅游精品景区,位于大宁河风景名胜区上段。灵巫洞景区是大宁河除巫山小三峡外中上段景区的总称,是奉节-巫溪-巫山“金三角”的三条主轴线之一,以景点密集、可游性强和自然、人文、民俗的和谐统一著称,堪称“百里画廊”,有“天下第一溪”的美称。
2022年10月,被确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荆竹峡景区
荆竹峡景区位于大宁河上游荆竹峡内,全长7公里。先秦濮族岩棺群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存岩棺24具。"汉风神谷“占地28亩,园区利用壁画、雕塑、脸谱、声像展播等手段着力彰显远古巫文化形态和内涵,并再现蔡伦式造纸术。
景区“苍苍两崖间,阔窄容一苇”,两岸悬岩对峙,峭壁如削;岩上羊肠古道,盘折崎岖;四周高山荆竹满山,满目苍翠,宛如画屏。河西的重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竹坝先秦濮族岩棺群,现存岩棺24具,首尾相接,古人因何原因采用什么方式把这些整木剜造的木棺搁放到距河面300多米的岩缝中,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建于荆竹坝宽阔地带的“汉风神谷”,占地28亩,古朴宁静,曲水流觞,环境清奇素雅。园区利用壁画、雕塑、脸谱、声像展播等多种手段着力彰显远古巫文化形态和内涵,并再现蔡伦式造纸术。景区内吃、住、娱、购等要素配套,可以为游客提供全方位、高品位的服务。
【民俗风情】
饮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县境农村大部分地区,以玉米、红苕、马铃薯为主食,兼食荞麦,喜食干饭,间吃稀粥,习惯一日三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70-80年代,主要供应大米,面粉降为粗粮,产米区农民终年食米。中高山地区农民多换米过年过节,平时主食玉米,少数富裕者亦常年食米。县境内故老相传有手工制作咸菜的习惯,每家必作,多者达30余坛,少则3-5坛。
民居
巫溪土著民居最为常见的有钥匙头、穝箕口、走马转角楼、四合天井等。
出行
清末及民国时期,富人出行常坐轿、坐滑竿、骑马,一般人外出多步行。逢年过节,必走亲访友。同行时,客人走前,主人走后,长辈走前.晚辈走后,富者走前,穷者走后,男性走前,女性走后。聚餐时,长辈、富者上座,穷者、晚辈旁座,男左女右为尊。解放后,外出多为车船。凡步行,仍长者、客人在前,男女前后无分。宴席长者、客人首席,晚辈、主人次座。
民间娱乐
县境内男女老少历来喜爱娱乐活动。或观看各种文艺演出,或参加田径、球类、棋类竞赛,或组织龙舞、狮舞、彩船活动,或收听广播,看电影、电视、录像等。
生产习俗
主要有薅草锣鼓、栽秧酒、撕包谷、绞篊节等。
婚嫁
清末,巫溪县境婚姻多沿袭旧俗。男女婚嫁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民国时期,婚嫁习俗与清末无大异,但“婚姻自由”、“文明结婚”的新思想逐渐为人们接受。1953年颁布新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实行自由恋爱结婚,并提倡婚事新办。
丧葬
春秋战国时期,巫溪县境内实行岩棺葬和土葬;秦至两汉时代兴岩墓葬;北周以后多为土葬。清末及民国时期,死者入葬礼仪较繁。解放后,政府提倡厚养薄葬,城镇、机关单位,始实行火葬,有的火化后将骨灰盒葬于宁河两岸岩壁上,铭碑以记。农村仍实行土葬。普遍设灵堂,送花圈祭幛,守夜,开追悼会,纪念死者安慰生者。
诞辰
清末和民国时期,诞辰礼仪分大寿、小寿、童寿3种。解放后,提倡移风易俗,政府提倡不作寿辰庆祝。80年代祝寿之风渐起。特别突出的是重视童寿,凡小孩生日到来,均要购买生日蛋糕、玩具、衣物等以表庆贺。
【荣誉称号】
2004年4月,巫溪县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颁发的“绿色中药出口基地”称号。巫溪县是全国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县级单位。
2004年9月,巫溪县被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评为“全国魔芋种植重点基地县”。
2012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改革(2011)年会”上,巫溪县以“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先行者”,喜获“2011中国改革年度县”荣誉称号。
2013年1月,在海口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上,经评审委员会认定,巫溪县被授予“中国绿色生态马铃薯之乡”称号。
2013年5月,全国绿化委员会正式授予巫溪县为“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5月18日,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0年7月10日,入选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城市”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