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璧山区隶属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市西部、重庆大都市区内。璧山区下辖6个街道、9个镇,幅员面积914.55平方千米。全区常住人口756022人。唐至德二年设立建制,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璧”而得名。2014年撤县设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西部(重庆)科学城重要功能区、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重庆向西拓展“第一站”、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交通方便快捷,“1机场2普铁3城际4高铁6轨道8高速”四通八达、通江达
被世人盛赞为“黛山秀湖”,词坛泰斗庄奴心中的“小城故事”,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伊莎白笔下的“兴隆场”。古有“双状元”“ 六翰林”,重庆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文庙。素有“巴渝名邑”美誉,璧山兔、来凤鱼、正则绣、璧山微雕等特产。

秀湖公园、枫香湖儿童公园、古道湾公园等36座公园星罗密布,人口连续10年保持净增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卫生区等20余张“国字号”名片。
【行政区划】
璧山区辖6个街道、9个镇;
街道;璧城街道、璧泉街道、青杠街道、来凤街道、丁家街道、大路街道
镇;大兴镇、正兴镇、八塘镇、七塘镇、河边镇、福禄镇、广普镇、三合镇、健龙镇。

【历史沿革】
璧山,春秋战国时,区境为巴国地。
东周,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秦置巴郡江州县,区境为江州县属地。秦汉、魏晋南北朝,循周朝制。隋朝,璧山区境为巴、江津二县地。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析巴县及江津、万寿县地置壁山县,因境内有一孤山西北险峻东南稍平号重壁山而得名,隶属于渝州,区境包括今璧山区、永川市、沙坪坝区含谷镇、北碚区澄江镇。大历十一年(776年),分壁山西南地置永川县。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渝州改名恭州,壁山隶属川峡四路之一的夔州路(治今奉节)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壁山属之。
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壁山因“地广人稀”并入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巴县。
明代,成化十九年(1483年),复置壁山县,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庆府。
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以“户口尚少,停壁山县铨,以永并治之”(即由永川县代管)。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壁山县,隶属四川省重庆府。至乾隆年间,“壁山”改为“璧山”。
民国三年(1914年),璧山属川东道。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四川省下设行政督察区,璧山属四川第三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将川渝、渝黔公路两侧重庆周围80千米的范围,划为重庆卫戍区和陪都迁建区,璧山属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璧山属川东行署区巴县行政专员公署管辖。1949年12月20日,巴县行政专员公署改驻璧山,更名璧山行政专员公署,辖璧山、江津、永川、大足、合川、荣昌、铜梁、潼南8县。1951年4月,璧山专署迁至江津,1952年撤销四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制。1960年专署又迁往永川。
1968年,江津专区更名江津地区,1981年,又更名为永川地区,璧山先后属江津、永川地区,地区隶四川省。
1983年4月1日,永川地区并入四川省重庆市。
1997年6月18日,重庆成立中央直辖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从四川省划归重庆市管辖。璧山直属重庆管辖。
2014年5月2日,重庆市撤销璧山县,设立重庆市璧山区,以原璧山县的行政区域为璧山区的行政区域。
2014年7月15日,璧山区正式挂牌运行。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璧山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大都市区内,紧邻重庆主城区。璧山区东连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南接江津区,西临永川区、大足区,北靠铜梁区、合川区、北碚区,有“重庆西大门”之称。面积为914.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璧山区地貌的总轮廓是“两山夹一谷”即两个背斜山(东山、西山)中间夹一个向斜谷。东山,北段称缙云山,中段称金剑山、南段称龙隐山。海拔500~810米,绵延61千米,山势磅礴,北高南低。西山,北起八塘镇仰天高,南止永川区云谷关,海拔500~885米,其中燃灯寺峰高885米,为区境最高点。西山插旗山以南,受构造控制分为两支,构成背斜核部的高山入铜梁县区为东山,构成背斜翼部的低山延至花果山。璧山区境内地貌,按其海拔高度和分布位置,可分为低山、丘陵、宽谷。低山海拔500-885米,分布于境内东西两山,山间嘉陵江灰岩溶蚀成槽谷。低山占璧山区总面积的17.6%。丘陵海拔240-500米。按海拔高度梯次及丘陵形态可分为坪状高丘、桌状高丘、山麓状深丘、单斜深丘、桌状中丘、馒头状中丘、单斜中丘。丘陵占璧山区总面积的43.6%。宽谷海拔240米左右,分布于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流域广大地区,宽谷占璧山区总面积38.8%。
气候特征
璧山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旱、夏涝、秋凉、冬暖、无霜期长、湿度大、日照少、云雾阴雨多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0°C,极端最高气温42.2°C,极端最低气温-3°C。年平均降雨量1064.7毫米,年最多降雨量1493.7毫米,年最少降雨量724.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051.0小时,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平均蒸发量1026.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雷暴日数32.4天,年平均雾日数39.6天,年平均无霜期338天。共出现大暴雨9次,暴雨69次。
河流水系
璧山区主要河流有璧南河、璧北河和梅江河等。璧南河发源于大路街道大竹村一带,由江津区油溪镇注入长江,在区境内的流域面积为442.05平方千米,河道长73.1千米,平均坡降为2.65‰;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为16355.85万立方米;其有长5千米以上的支流9条, 5千米以下的支流29条。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璧山区拥有各类学校203所,其中普通中学17所、小学38所、幼儿园145所、中职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91704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7687人,小学在校生41777人,幼儿园在校生19378人,特殊教育学生117人,中职生2745人。全区各类学校招生人数25059人,其中普通中学招生9212人,小学招生6355人,幼儿园招生8332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27人,中职学校招生1133人。全区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6540人,其中专任教师5506人。在专任教师中,普通中学1975人,小学2254人,幼儿园1124人,特殊教育学校29人,中职学校124人。高校录取专科及以上璧山户籍考生3506人,其中本科1986人。
文化事业
璧山区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2个,镇街文化服务中心15个,电影发行公司5个,歌舞娱乐场所43家,综合性体育中心1个,体育馆1个,承办各类比赛40场次。
2022年5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发布,该区被纳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规划范围。
医疗卫生
璧山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1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4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私人诊所154个、卫生所(医务室)14个、村卫生室291个、门诊部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个。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床位4909张。卫生技术人员4486人。全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56人,注册护士2229人。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交通运输】
璧山紧邻重庆主城区,城市与主城都市融合,不仅能方便地与主城共享各种交通资源,而且是主城西出的必经之路,因此交通极为便捷。
公路
璧山境内有已建成的成渝高速、遂渝高速、渝蓉高速东西过境,共开设互通6个,和在建的九永高速公路东西过境,开设互通2个。南北纵贯璧山全境的合璧津高速公路已启动前期建设工作,将在璧山境内开设互通多达5个。"十三五"期内还将启动渝遂支线高速公路建设,届时璧山将拥有6条高速公路,多达十几个高速路互通遍布境内各地。此外,重庆绕城高速与璧山城区也只有一隧之隔。
高铁
璧山区有成渝高铁横贯东西,在璧山境内设有璧山站。
地铁
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璧山段全长5.6公里,其中地下线3.5公里、高架线1.9公里、路基段0.2公里。
城际铁路
重庆第一条市郊城际铁路璧铜线已正式开工建设,璧铜线是重庆市东西向大都市圈市域轨道快线,全长37.5公里,9座车站。
航空
璧山区距离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约半小时车程。
【风景名胜】
青龙湖国家森林公园
青龙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璧山区境内,面积5236公顷。园内九女峰、天马山、鸡公岭、狮子岩峰峦叠嶂,怪石嶙峋,青龙湖碧波荡漾,玉女潭水质清澈,溪涧、泉水蜿蜒甘甜,古老寨、铁围寨、天台寺遗址、宝田寺遗址、青龙宝塔显示出青龙湖的历史文化沉积。青龙湖国家森林公园黛山秀水、野趣盎然,享有“川东小九寨”的美誉。
林木葱郁青翠,色彩斑斓,湖水清澈泛绿,蜿蜒曲折,配以古战场等一批历史文化沉积,融自然秀色和历史文化景观为一体。主要景点有:青龙戏水、九女出浴、金坛虎啸、五虎闹山、三江峡谷、青龙宝塔、老鹰岩、青龙洞、月亮石、古老寨、铁围寨、金田寺、天堂庵等。
水天池
水天池旅游区位于位于重庆市璧山区和大学城之间的金剑山,既是一处风光绚丽的景点,更是璧山区佛教文化很有代表性的地方。代表了佛教文化的龙桂寺耸立在这里,已有800年历史,是一道优美的风景错落在天池湖畔。
水天池保存良好的原生态自然旅游资源及优越的人文旅游资源。优越的旅游资源,便捷的交通区位条件,是一座以城市有机更新为主导;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创意产业为基础;以提升生活品质为目标的生态小镇。规划上注重“E”的纯美:“以绿为基,以人为本,以水为魂” 不破坏原生树木,保持自然生态特征,合理调节生态结构;充分发挥地块山水交融的天然优势,以水为纽带,山为背景,营造山明水秀的环境;结合地势特征,因地制宜,让建筑与山、水相容相生,使人产生对自然的归属感。深化“镇”的意象,塑造一座理想小镇;顺应自然地形,依据城市细胞生长的理念,营造不同特色的发展组团;在“天人合一”自然境界的引导下,让人与自然、人与建筑、人与岛群、人与小镇、人与人实现真正的和谐统一。
观音塘国家湿地公园
重庆观音塘湿地公园位于重庆市璧山区城南部,占地40.5公顷,水域面积12.1公顷,陆地28.4公顷,2013年批准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2014年获批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气候主要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重庆市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该湿地公园具有水面宽广、形态自然、水流平缓、动植物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特色突出等特点。
重庆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建造仿古建筑11栋、仿古亭8个、草亭7个,建筑凸显明清风格,亭台楼阁以古代"璧山八景"命名,东林阁、茅莱轩、虎峰楼、凉伞亭等5200平方米的仿古建筑,再现了古代建筑巧于变化、精于组合的博大精深。整个公园形成了"亭台到处皆临水,楼阁虽多不碍山"的独特意境。
云雾山国家湿地公园
云雾山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重庆市璧山区云雾山湿地生态带核心地区,地处该区大路镇、七塘镇境内,占地面积6000亩。璧山的云雾山湿地生态带,包含了青龙湖、三江水库等二十余个水库,形成了天然的湿地生态。经专家调研发现,云雾山湿地占地94平方公里。
璧山将利用自身资源,建成渝西云雾山湿地生态公园。届时,它将是西南地区的国家湿地公园。其包括青龙湖公园、中华养生园、凤湖仙山湿地生态大世界项目及湿地生态公园的打造。预计8年内将建成大型综合旅游产区。
璧山文庙
璧山文庙位于重庆市璧山区凤凰坡(今陵园坡)东麓,区中心大成广场旁。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嘉泰四年(1204年)落成,是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唯一的文庙建筑群,也是该市境内保存较好、档次较高、规模较大的文庙建筑群。
璧山文庙背后的凤凰坡(今陵园坡),是璧山城区的制高点。拾级而上,可见路边的岩壁上,嵌砌着数十尊石雕的宗教佛像、吉祥瑞兽、古代人物雕像以及十多通历代碑刻。这些都是璧山区文物部门经过近20年的工作在区内各地收集抢救而来的,据称其最古老的石刻出自宋代。漫步其间,仿佛进入了一个民间石刻艺术的长廊,它们与古老的文庙一起,见证着这块土地上星火相传的文脉。
古老寨
古老寨位于重庆市璧山区大路街道,是重庆市继合川钓鱼城之后的又一处大型古战场遗址。山寨中尚存有南宋抗元时修建的城墙、哨楼、炮台、栈道、宋大师府、女儿营、宋街遗址等多处古迹。古老寨风景区林木葱郁,空气清新,森林植被覆盖率85%。
古老寨风景区常年林木葱郁、绿水清幽、山峦叠翠、花果飘香,无污染、无嗓音,空气清新,富含负离子,素有“天然氧吧”之美誉,森林植被覆盖率约为85%,常见植物有180科900多种。景区原生态森林区、古老寨旅游区、植物观赏区、黑色食品深加工区、茶园及花卉园区、果树观光采摘区肯定能让您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荣誉称号】
2006年6月,璧山供销社获得“全国县级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称号,是重庆市2个获此殊荣的单位之一。
2010年11月,在由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国家农业部等单位组成的评审专家组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活动中,璧山被评为“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成为重庆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
2011年5月,在重庆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2010年度考核中,璧山领导班子获得市先进领导集体称号,县委书记范明文、县长吴道藩被评为优秀等次。
2011年8月,璧山荣获“2010年度重庆工业进步奖区县”称号,也是重庆市所有区县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
2014年1月,璧山区顺利通过2013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荣获“2013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2016年12月,璧山区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2018年3月,璧山区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
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全国百强区。
2020年3月,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2020年11月,被评为重庆市第七届双拥模范城(县)。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12月,入选拟授牌命名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名单公示。
2022年2月,被评为2021年度全国健康促进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