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涪陵区是重庆市辖区之一,地处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地,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结合部,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是重庆主城都市区重要战略支点城市、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城市、成渝经济区东部中心城市。幅员面积2942.36平方公里,辖11个街道、14个镇、2个乡。涪陵区常住人口111.52万人。
涪陵二字取自“涪水之滨,巴王之陵”。春秋战国时曾为巴国国都,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置枳县。1997年3月,原四川省涪陵市、并入重庆直辖市。12月,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特产主要有涪陵榨菜、涪陵红心萝卜、涪陵油醪糟等;名胜景点主要有白鹤梁、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花谷、816地下核工程、美心红酒小镇等。
涪陵区以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白鹤梁和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而闻名。获评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行政区划】
涪陵区辖11个街道、14个镇、2个乡:
街道:敦仁街道、崇义街道、荔枝街道、江北街道、江东街道、李渡街道、龙桥街道、白涛街道、马鞍街道、蔺市街道、义和街道
镇:南沱镇、青羊镇、百胜镇、珍溪镇、清溪镇、焦石镇、马武镇、龙潭镇、新妙镇、石沱镇、同乐镇、大顺镇、增福镇、罗云镇
乡:大木乡、武陵山乡
【历史沿革】
夏商至春秋前期,区境为濮人居住地;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枳地,巴国先后在枳、江州、垫江(今合川)等地建都;战国中后期为楚国枳邑。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司马错攻楚,占黔中地,枳邑归秦。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置枳县,为区境置县之始。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枳县属巴郡(治江州县,今重庆江北区)。
东汉永元二年(90年),分枳县地置平都县(治今丰都名山街道)。
三国蜀汉延熙十二年(249年),分枳县地置汉平县(治今武隆鸭江镇),属涪陵郡(治涪陵县,今彭水)。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平蜀,因涪陵故郡毁于战乱,于巴郡枳县侨置涪郡(又名枳城郡),为区境置郡之始。元熙二年(420年),废枳城郡,枳县复隶巴郡,还涪陵郡治于涪陵县。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撤枳县入巴县。保定四年(564年),废涪陵县,徙涪陵郡治至汉平县;同年,于故枳县地置涪陵镇。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涪陵郡,徙汉平县治至涪陵镇;同年,存渝州废巴郡,汉平县改隶渝州。开皇十三年(594年),改汉平县为涪陵县。大业三年(607年),改渝州为巴郡,涪陵县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巴郡为渝州,又分渝州地置涪州,治涪陵县,辖涪陵县、乐温县(治今长寿东北)、武龙县(治今武隆羊角街道),属夔州都督府(治今奉节),后增辖隆化县(治今南川)、温山县(治今长寿西)。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依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涪州属山南道(治襄州,今襄阳)。景云二年(711年),因山南道所辖区域阔远,分山南道为山南东、山南西二道,涪州属山南西道(治梁州,今汉中)。天宝元年(742年),改州为郡﹐郡置太守,故置涪陵郡。上元二年(761年),改隶山南东道(治襄州)。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涪州。元和三年(808年),改隶黔中道(治黔州,今彭水郁山镇)。
北宋,置涪州,建制同唐,属夔州路(治今奉节)。熙宁三年(1070年),撤温山县入涪陵县。熙宁八年(1075年),隆化县改隶南平军。南宋,置涪州,仍属夔州路,辖涪陵县、乐温县、武龙县。
元代,置涪州,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重庆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省县入州,州治所在地不再设县,故废涪陵县;同年,撤乐温县入涪州。
明代,置涪州,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重庆府。洪武六年(1373年),分涪州地置长寿县,改隶重庆府辖。洪武十年(1377年),撤丰都县入涪州;同年,撤武龙县入彭水县,彭水县改隶涪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分涪州地复置酆都县,改隶忠州;同年,分彭水县地复置武隆县,仍隶涪州。
清代,置涪州,属重庆府,不领县。康熙元年(1662年),撤武隆县入涪州。
民国二年(1913年),改涪州为涪陵县,属四川省川东道(治巴县),次年改东川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东川道,涪陵县直属四川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隶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酉阳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因涪陵县第五区地广,划为武隆局。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武隆局自涪陵县分出,设武隆县。
1949年11月28日,涪陵解放。1950年1月,设涪陵专区,辖涪陵、南川、酆都、石砫、武隆、长寿、彭水七县,属川东行署区(行政公署驻北碚)。
1952年9月,川东行署区被撤,与川南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合并为四川省,涪陵专区改属四川省。12月,撤酉阳专区入涪陵专区。
1953年3月,原大竹专区垫江县划入涪陵专区,涪陵专区增辖酉阳、黔江、秀山、垫江四县。1952年11月、1953年1月,长寿县先划入重庆市,后复归涪陵专区。1959年4月,长寿县再次划入重庆市。
1968年9月,撤涪陵专区,改设涪陵地区。1983年9月,撤涪陵县,改设涪陵市(县级)。
1988年5月,划出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五县,设黔江地区;涪陵地区辖涪陵市、南川县、丰都县、垫江县和武隆县。1994年6月,撤南川县,设南川市(县级),由涪陵地区代管。
1996年1月,撤涪陵市(县级),设枳城区、李渡区。枳城区辖5街道6镇8乡,区政府驻敦仁街道;李渡区辖12镇6乡,区政府驻李渡镇。3月,撤涪陵地区,设地级涪陵市,辖枳城区、李渡区、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代管南川市。9月,涪陵市划归四川省计划单列市重庆市代管。
1997年3月14日,重庆直辖市成立,原四川省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并入重庆市。1997年12月20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区、李渡区的行政区域;原涪陵市所辖(代管)的南川市、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改归重庆市直接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涪陵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幅员面积2942.36平方公里。最东点为焦石镇白鸡堡,最西点为增福乡大茶园,最南点为同乐乡金家店,最北点为珍溪镇红墙院,全境东西宽74.5公里 ,南北长70.8公里。
在行政区划位置上,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区、南川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涪陵区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区境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沿长江西上120公里即达重庆朝天门,东下通联华中、华东各省;溯乌江而上可达武隆、彭水直至渝湘边界及黔北黔东各地。
地势地貌
涪陵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的“盆东平行岭谷区”与“巫山大娄山中山区”过渡地带,一般海拔在200-800米之间,最低处南沱镇三块石海拔138米,最高处武陵山主峰磨槽湾海拔2033米。境内地势多为河谷丘陵、低山,境内长江横贯东西77公里,乌江纵卧南北33公里。地势大致东南高而西北低,西北——东南断面呈向中部长江河谷倾斜的对称马鞍状。
境内地貌以丘陵、台地为主(共占54.4%),其次为低山(占31.1%)、中山(占13.3%)、平坝(仅占1.2%)。地貌格局形成条岭状的背斜低山与宽缓的向斜谷地相间有序排列,被长江、乌江河谷横断为江东、江北、江南三大片。
气候
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光照不足,季风影响突出,灾害性天气频繁,光、热、水资源同步等特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
常年平均气温18.1℃,年均降水量为1072毫米,无霜期317天,日照1248小时。
四季特点:春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秋短,凉爽而多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
水文
涪陵区水域面积209.27平方公里(不含水工建筑占地),占总幅员面积的7.1%。其中河流178.8平方公里、水库13.07平方公里、坑塘16.33平方公里、沟渠1.07平方公里,分别占水域面积的为85.44%、6.25%、7.80%、0.51%。据调查测算,涪陵区当地水资源总量24.9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量,不含长江和乌江过境水流量4023.7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内水资源84.57万立方米。
涪陵区境的溪河,总归长江水系。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市境北部,略成“W”形;乌江由南向北于涪陵城东汇入长江,略成“S”形。两江支流众多。按河道汇流关系分:直接汇入长江的一级支流有35条(含乌江),直接汇入乌江的一级支流有10条。按溪河流域面积大小分,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12条,大于50平方公里的有19条。
【社会事业】
教育
涪陵区有高等教育学校3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中学6所,普通中学46所(其中高中9所,初中37所),小学90所。专任教师9611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189人,高中2142人,初中2672人,职业中学616人,小学399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30人,在校学生258人。
涪陵区有幼儿园数210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25575人,其中公办在园幼儿16141人,公办在园幼儿占比为63.1%。
文化
涪陵区有文化馆(站)27个,剧场、影剧院9个。公共图书馆2个,其中少儿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28.58万册,其中少儿图书馆藏书52.69万册。在公共图书馆藏书中,电子藏书53.1万册。 有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97.38万卷。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7.6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7.22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97%,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9.14%。
2022年5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发布,涪陵区被纳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规划范围。
旅游
全区拥有国家A级景区12个,其中5A级1个(武陵山大裂谷);4A级4个(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花谷.林下花园、816地下核工程);有一家市级旅游度假区(武陵山旅游度假区);拥有星级饭店3家,星级饭店床位数达796张。有星级农家乐66家 。美心红酒小镇成为全市网红打卡新地标。
体育
涪陵区共有体育场8个,体育馆3个,游泳池(馆)35个,乡镇(街道)健身广场20个,全民健身登山步道59个。各类体育场地面积243平方米,万人拥有体育场地面积2.17平方米。
【交通运输】
涪陵区是重庆主城都市区连接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枢纽城市,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乌江流域通江达海的中转站。
高速公路
重庆三环高速公路(S0101)中,于2000年12月建成的长涪高速公路直通重庆主城区,南涪高速即南川至涪陵高速公路于2013年10月建成通车,支线白涛隧道即梓里至白涛高速公路于2020年8月建成通车。
石渝高速,即石柱—重庆高速公路(S5021),涪陵至丰都至石柱段于2013年11月建成通车,南岸至涪陵段于2013年12月建成通车。
南 南两高速,即南川—两江新区高速公路(G243),于2020年10月建成通车。
武两高速,即武隆—两江新区高速公路,武隆平桥至涪陵大顺段于2021年8月开工建设,预计建设工期4年。
铁路
渝怀铁路是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20千米/小时,于2005年末竣工并于2007年4月开通客运。增设二线中的重庆至涪陵段于2013年12月建成通车,涪陵至怀化段于2020年12月建成通车,全线提速至160千米/小时,并于2021年7月开通复兴号动车组列车。
南涪铁路是国铁Ⅱ级单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120千米/小时,于2012年9月建成并开通货运。
渝利铁路是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200千米/小时,于2013年12月建成通车。
渝万高速铁路,即沿江高速铁路重庆至万州段,设计时速350千米/小时,已于2020年11月开工建设,预计建设工期4.5年。
港口
涪陵港是5000吨级船舶和万吨级船队常年可抵达的长江最上游港口,是构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物流枢纽的三大枢纽港之一。涪陵港有23个港口,其中龙头港为重庆市第二大港口枢纽。
机场
距重庆江北国际机场80公里。
另有涪陵蔺市军民合用机场已于2020年12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完工。
【风景名胜】
白鹤梁
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的长江中一道与该段长江河道大致平行的天然石梁上。石梁东西长约1600米,南北宽约10~15米,与江水平行,被江水冲刷侵蚀为三段。石梁地势低矮,一般淹没在水下,只有冬春枯水时,才现“尊容”,为长江上游的水文古迹。
现仍存水下白鹤梁梁体上的题刻还有160则,可以辨识的文字约11000字,有行、楷、隶、篆、草各种字体的书法艺术,保存着唐宋以来各派书家作品其中以宋代题刻最多,元、明、清次之。每幅文字大的约2米见方,小的长、宽不到0.4米,被誉为中国罕见的“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对研究长江,上游枯水规律及农业生产、航运都有重大科学史料价值,也为长江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确实可靠的历史依据。
1988年1月13日,白鹤梁题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美心红酒小镇
红酒小镇位于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梨香溪西岸,美心红酒小镇位于长江之滨、美心统筹城乡示范区内,与蔺市古镇、梨香溪为邻,距主城60公里,是一座糅合中西方文化特征、以“闻名君子镇,浪漫梨香溪”为主题的旅游景区。
美心红酒小镇以红酒文化为主旋律的西欧风情小镇,建有香溪廊桥、红酒中心、特色民居等景点,并配套建有生态观光园和工业展示园,种植有上千亩葡萄园,是休闲、娱乐、观光的好去处。与美心红酒小镇相邻的梨香溪西岸鸡公山,分山上游乐和水上游乐两部分,山上游乐有双层豪华转马、自控飞机、海盗船等游乐设施,水上游乐有水中步行球、水上自行车、快艇、水上婚礼等项目。
2022年3月,入选第三批重庆市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点
。
周易园
周易园原名点易洞,位于长江北岸的涪陵区江北街道,与涪陵江南城区隔江相望。北宋程颐曾在此点注《周易》六载,写成理学代表作《易传》,程氏理学由此发祥,因而得名“点易洞”。周易园中心景点为一长400米、高20米的摩崖石刻,上有黄庭坚、朱熹、陆游、王士祯等人书法手迹80余幅。崖上有佛塔一座、佛龛若干。
此外,园中还有碧云亭、钩梁堂、致远亭、三畏斋、三仙楼、四贤堂、北岩书院等遗迹。
白鹤森林公园
涪陵白鹤森林公园位于重庆市涪陵江南片区,北接太极大道,西临区委,南纳森林公园。
涪陵白鹤森林公园以‘生态、休闲、健身’为主题,建成后将是集自然生态保护与涵养、康体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涪陵白鹤森林公园将种植香樟、天竺桂、桂花等百余种乔木,及多种时令开花植物,组成湿地植物、色叶林、针阔林混交林和开花植物等特色植物区。
816地下核工程
816地下核工程全名为“三线建设进洞的原子能反应堆及化学后处理工程”,坐落在涪陵区白涛街道的金子山山体内,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
1966年由中央军委、周恩来总理批准建设该工程(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历经急建、缓建、停建和转产4个阶段。从1967年2月起,以工程兵第54师所属的三个团为主,该工程先后投入6万多建设大军,打山洞用时8年,安装设备用时9年,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工程停建。停建时,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5%的安装工程。2002年4月,国防科工委同意对816地下核工程解密。2009年12月,被列入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大木花谷
大木花谷景区位于涪陵区大木乡境内,身处武陵山中,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气候宜人,属高山花卉主题公园,占地10000余亩,包含大木花谷、大木林下花园和大木岩上花园三大花卉主题公园。大木花谷从初春到深秋都有各色鲜花盛开,形成连天花海、山水相依的谷地花海景观。2015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
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涪陵区国有大木林场,景区核心面积16.33平方公里,分为6个大片区、30个景点、3个接待中心、5个游乐场所。景区内降水丰富,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达95.2%,海拔1015~1985米,年平均温度9.9℃,夏季平均气温20℃左右。2015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武陵山大裂谷
武陵山大裂谷,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东南约40千米的武陵乡境内,武陵山系西北尾端,乌江下游东岸。为剧烈的地壳运动造就的绝壁裂缝景观。大裂谷所属山脉为古老的武陵山,是苗岭分支,海拔在600~1980米。
武陵山大裂谷景区占地面积29.96平方千米,由众多峭壁、奇峰和地缝构成,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核心部分为一条长10千米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峡谷,集山、林、泉、洞、瀑、湖、潭、峡、坑、缝于一体,旅游资源丰富。十里大峡谷雄阔壮美,谷底奇石叠垒,溪流淙淙,天然绝壁绵延数里,著名的景观有铜墙铁壁、如来神掌、将军石、青天峡地缝等。
2015年7月,武陵山大裂谷获评“全国十佳生态文明景区”。2021年11月,武陵山大裂谷景区被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2024年2月,武陵山大裂谷景区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
涪陵榨菜的原料为青菜头,青菜头是在特殊的土壤和水质环境、气候中孕育出来的,主要产于丰都县高家镇至巴南区木洞镇附近200公里长江沿岸地带,其中涪陵为中心主产区。涪陵榨菜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涪陵也被誉为“中国榨菜之乡”。
涪陵红心萝卜
涪陵红心萝卜也称为胭脂萝卜,主产涪陵,周边地区亦有栽培。
涪陵油醪糟
涪陵油醪糟用猪油炒制,色泽乌黑,已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涪陵白茶
涪陵白茶于2013年被评为重庆市十大名茶,也是涪陵独获此殊荣的地方创新名茶。
【荣誉称号】
2021年1月6日,入选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区)命名名单。
2021年1月14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2021年4月30日,被国家禁毒委命名为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7月27日,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2021年11月18日,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2年8月11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
2022年11月,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