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滩古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地处酉阳县、彭水县和贵州省沿河县三县接合部,距离酉阳县城70千米,彭水县城60千米,贵州省沿河县70千米(水路)。
龚滩古镇景区主要包括龚滩古镇、乌江画廊、千年金丝楠木群等,是集自然山水、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旅游风景区。龚滩古镇现存有长约三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独具地方特色,是中国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
【自然资源】
乌江画廊指从龚滩至贵州沿河100余千米的乌江河段,是乌江流域景色最为壮丽的一段。船行其中,水碧山青如水墨长卷,有“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之感,因此有“千里乌江,百里画廊”之誉。
千年金丝楠木群位于距离古镇12千米处的两罾乡内口村楠木湾。楠木有“树中之王”“国木”“贡木”之称。其材质坚硬、色泽橙黄、纹理淡雅、质地柔和,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核心景区方圆1千米范围内有大小楠木1000多株,其中直径2米以上的20余株,今存8株古树(门神树、夫妻树、发财树、保爷树、送子树、状元树、平安树、千年金丝楠木王),树高超过50米,树冠各覆盖约500平方米的地面面积。最大一株的树干至少需要8个成人合抱,树龄在1500年以上。
【建筑格局】
龚滩古镇源自蜀汉,建置于唐,距今1800年的历史。古镇街道历代修葺,至2005年总长约3千米,皆以石板街、吊脚楼、坡屋面、小青瓦为风貌特征。其中老街长1.5千米,存寺庙、祠堂、古码头、古纤道、古梯道、古桥梁、古牌坊、古树、古井、古碑石等。青石板街将古镇按照不同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以商业业态形式布局为五段,以榨油、织布为特色的“油坊路”,以背夫脚夫文化为主题的“背夫路”,以西秦会馆为代表建筑的“西秦路”,展示纤夫文化的“纤夫路”,以盐商盐号为特色的“老盐路”。有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独具地方特色,是中国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
【主要景点】
吊脚楼
吊脚楼是源于古代的干栏式建筑,是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普遍使用的一种民居建筑形式,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土家吊脚楼多为木质结构,依山而建,凿石为基,垒石为础,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早先土司王严禁土民盖瓦,只许盖杉皮、茅草,叫“只许买马,不准盖瓦”。一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才兴盖瓦。一般为横排四扇三间,三柱六骑或五柱六骑,中间为堂屋,供历代祖先神龛,是家族祭祀的核心。根据地形,楼分半截吊、半边吊、双手推车两翼吊、吊钥匙头、曲尺吊、临水吊、跨峡过洞吊,富足人家雕梁画栋,檐角高翘,石阶盘绕,大有空中楼阁的诗画意境。
阿弥陀佛桥
阿弥陀佛桥是下街向上走的第一桥。桥跨大沟,弧形单拱,与石板街浑然一体,从侧面看才能看出是桥。桥边的围墙里有一尊石雕阿弥陀佛像。佛像建于清朝,大眼阔鼻,憨态可掬,五官精雕细琢而躯干简略。人们常来祭拜佛像,桥因此而得名。
杨家行
杨家行距离阿弥陀佛桥50米左右。清末民初,外地客商大量涌入,杨家便将房屋租赁给外地商人作为商铺。建筑为带有封火墙的主要为木质结构的住房,融合了徽派建筑和土家建筑风格。杨家行是民国年间声名远播的“大业盐号”,连当时的财政部部长宋子文也参有股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家行老建筑成为国营龚滩粮油转运组的办公地点。
太平缸
太平缸位于大业盐号门前,其作用主要是用来灭火。以前镇上的居民每隔90米就会修建这样的水缸,随着历史的变迁,古镇上原有的太平缸只剩这一个。缸前石砖上刻有宣统元年的字样。中间“洋洋得所”四个大字依稀可见。“洋洋得所”意为这里充溢的水能用得恰到好处。
半边仓
半边仓位于老盐路,为一座吊脚楼仓库。悬空25米,高两层,因为房子依崖傍势,一面临水,所以叫半边仓。半边仓是杨家盐商的盐仓库,为取盐时省时省力,在半边仓的右下角专门设计有一些大的横木板。整个建筑平面规整,筑台平街;入口宽敞,两入口成环路,方便进出,减少运输次数;柱梁结构,形式简洁,横向木板方便拆卸与防洪,地面架板防潮。
转角店
转角店也叫罗家店,与半边仓相对,是古镇上极少的一家门口正对长街、南北走向的店(龚滩几乎所有的门面都是东西朝向)。选址于繁华地段,是整条街线性空间节点,合理利用地形,转弯抹角,布局紧凑,刚好呈现完整的“之”字形方拐,因而得名转角店。建筑物筑台吊脚、悬挑支柱结合,地面平整,利于防潮;布局连贯,立面简洁,方便运送货物,充分考虑安全防护;地势高防灾,西面临江,采光良好,利用老街街道形成的风廊,通风良好,坡屋顶可遮阳。
永定成规碑
永定成规碑位于古镇小广场左上方,刻于清光绪年间。碑高155厘米,宽83厘米,剥蚀较为严重,能辨认50余字,意思完整。是为规范当时脚夫、力夫、夫头的力钱分配,盐夫、背夫登记造册进行管理所立。碑文内容说明龚滩镇是川盐入黔的重要中转站,所转运之盐称“客盐”。碑文还记载上下船搬运力价指定由何恒、郑昌信等人负责监督执行,每包盐上船舱的运费为5文钱,从船上卸下并抬至盐仓则每包加6文,还规定所有脚夫须由盐号验保并登记造册,以防止成规紊乱。石碑有“龚滩分司……凛之慎之,立碑成规毋违”等字样。
桥重桥
桥重桥位于老街至衙门口,小广场正上方。清乾隆元年(1736年),酉阳改直隶州,因龚滩属关隘要地,故设巡检衙门于此。此桥分上下两桥,同跨一沟,错落有致。上桥为通往衙门的必经之路,故俗称官桥;下桥为方便老百姓之过往,故称民桥。古镇上有“不知桥重桥,不是龚滩人”的说法。
冉家院子
冉家院子为冉土司的住宅,右邻西秦会馆,处于街道转折变化之处,是古镇主要的建筑之一。冉家院子是由土司冉三爷修建的,至今已有百多年历史,一直由冉姓土司家族居住。占地面积约为150平方米,总平面呈三合院。院子坐东朝西,侧面进入院子,临石板街的是吊脚楼的商铺。冉家院子的建筑结构与其他民居一样是穿斗结构,有三个开间,“五榨四挂”,青瓦屋面,室内花窗雕饰精美,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左右两侧为砖砌筑的封火墙。
西秦会馆
西秦会馆位于古镇中心地段,占地面积1046.87平方米。清光绪年间,陕西商人张朋久最先来龚滩开设盐号,并于1806年修建“西秦会馆”,作为同乡人的聚会之所。因会馆的建筑风格和一般寺观庙宇大致相同,红粉涂墙,所以当地人又称之为“红庙子”。会馆四周有封火墙,外壁朱红粉饰,馆内地面以石板铺就,大门临街西开。内设正殿、偏殿、耳房、戏楼,雕梁画栋,筒瓦覆顶,古朴雅致,是古镇面积最大的古建筑。2009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川主庙
川主庙位于古镇中部,修建于清代。建筑面积约580平方米,砖木结构,坐东朝西,四合院布局,分为正殿、偏殿、戏台等。川主庙是川渝地区特有的,李冰因为修建都江堰,善于治水,因此被人神化而奉为“川主”。乌江水急滩险,龚滩更是常有水患,修建川主庙是希望借李冰之神力变水患为水利。2009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董家祠堂
董家祠堂与川主庙一墙之隔,修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为董氏宗族合资修建的一所祠堂。很高的石门槛,里面为四合天井,正对面为正殿,均为古老木质框架。董家祠堂以前是董氏家族最高权威的凝聚地,比如是犯族规人的受罚地、商议大事的议事堂、历代族长的灵位供奉地。
鲤鱼跳龙门
离董家祠堂不远处的鲤鱼跳龙门是一块天然巨石,镶嵌于古墙之中,半边露出墙外,鱼的嘴、腮、鳍、尾都系天然形成,犹如一条正侧身跃龙门的鲤鱼。靠水而居的人们认为这是老天的恩赐,认为这条石鲤具有灵性。古镇流传:摸摸鲤鱼头,福气跟着走;拍拍鲤鱼背,长命又百岁;碰碰鲤鱼尾,好运长相随。很多要驾船出行的人都会到鲤鱼跳龙门处祈求一路顺风。
夏家院子
夏家院子位于靠近古镇南门处。台阶陡长,庭院深深,隐秘通幽。背山面水,坐东朝西,视野开阔。屋基高于院坝0.8米,比厢房高,显尊卑有序。门前曾悬大匾,赞夏家人才俊美。建筑整体风格朴素自然,是龚滩“院子”的典型代表。夏家有特色美食“夏家鲢鱼”,曾在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播出。
第一关
第一关位于油坊路路口,关门内侧有一硕大的刻石,上镌双钩阴刻楷书“第一关”三字,是明代万历癸丑年(1613年)李德谷所题。当地佐县衙门为了加强盐业的管理,打压私盐的流通,在险要的地方用条石垒砌两层石门,均设有厚大木门,白天凭牌出入,晚上有宵禁限时出入,在晚上只有更夫能自由进出。至今每天晚上,古镇仍有更夫来来回回地打更,提醒居民注意防火。
三抚庙
三抚庙修建于清代,是为祭祀酉阳土司冉守忠以及同样有德于民的思、播二州早先的田土司、杨土司而建。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小院,坐东朝西,留存有正殿、过厅、厢房。正殿为木结构,面阔三间10.5米、进深三间7.2米、通高6米;殿前踏道5级,悬山顶,抬梁式梁架。2010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
紧邻三抚庙的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中国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文昌帝君有两位陪祀神“天聋、地哑”,代表“天机不可泄露,文人须谦卑少言”。文昌阁系木结构的三层六角式建筑,穿斗烦琐缜密。有特色的是每层阁檐均有8条鲤鱼,总共24条,代表我国的二十四节气。靠水而居的龚滩人信奉鱼神,认为是鱼神的庇佑才有平顺、温饱的生活,鱼跃龙门也是寒门学子最大的期望。
蛮王洞
蛮王洞位于龚滩乌江对岸的悬崖峭壁上,菱形溶洞,洞口有两座古式木质建筑楼阁,一半在洞外,一半在洞内。仅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洞口,洞内一边楼阁依形贴壁而建。洞内有清末龚滩诗人杨芝田写的一首诗:“洞口森森树色青,洞中楼阁半藏形。楼下大江东逝水,浪花翻处白如银。”“蛮王”是古代巴国的一个部落酋长。公元前316年,秦将司马错灭掉巴国,巴子酋兄弟五人流入黔中。巴子酋率残部逆乌江而上,到达龚滩后,遭到当地土著的强烈抗击,巴子酋屡战屡败,被迫退守“蛮王洞”内,休养生息,并想方设法与土著接触,将先进的农耕技术传授给土著,巴子酋最终成为土家族的酋领。
【特产美食】
特产
龚滩香菌:龚滩夏季暴雨多,气候较湿润,一到夏季,山上的野生大脚菌疯长,大脚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营养价值高。
龚滩绿豆粉:纯天然无添加的绿色食品,主要原料为大米、绿豆、青菜,讲究泡、磨、烙、烫四道工艺。2016年,绿豆粉制作工序被列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龚滩红薯粉:传统手工制作,红薯粉晶莹剔透,口感好,易于保存,可炖菜、烫火锅。
酥食:是一种传统小糕点。把糯米和大米经炒制磨成粉放入特定的磨具中制作而成。成品需要放在青菜叶里,让其吸收青菜叶的香气,吃起来绵软不黏牙。
麻饼:类似于宫廷小吃沙琪玛,做法讲究,口感酥脆。先将糍粑切至条形晒干(这需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再翻炒核桃、花生、芝麻至香味溢出后盛起,将晒干的糍粑条用滚油炸酥,盛起备用,大火将锅烧干后加入适量的水,加入白糖翻炒,当锅中飘起阵阵糖香时加入糍粑条与炒好的核桃、花生、芝麻等反复翻炒,让糖均匀地裹住食材,然后盛起放入模具中成型,最后切片打包。
美食
土家八大碗:八碗菜是烧白、风萝卜猪蹄、乌江鱼、香菌丸子、粉蒸排骨、红薯粉炖土鸡、夹沙肉、灌海椒。以前土家人办酒席请客一般都是安排八人一桌,一桌八样菜,所有菜品均用大土碗盛装,土家八大碗由此得名。
乌江豆腐鱼:原料最初以乌江野生河鱼为主,后加入乌江豆腐。鱼肉鲜美清香,豆腐雪白滑嫩,久煮不老,食之无渣,入口即化。
特色卤豆干:是古镇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和售卖的豆干,制作需要九道工序。豆干口感绵密、软硬适中。
盐菜面:盐菜(将青菜加入盐后晾晒,晒干后放入土坛子密封好,可以存放一年,是佐菜佳品)加上臊子(猪肉制成,肥瘦比例搭配,加入作料炒制而成),调制成面汤汤底,是古镇比较经典的面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