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瞿塘峡景区,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地处长江三峡西入口,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接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距奉节县城东10余千米。
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总面积4.7平方千米,主要由白帝城、瞿塘峡两大景区构成,名胜古迹众多,融自然与人文、诗情与战火为一体,是饱览长江三峡壮丽之美的起点。白帝城拥有多座城门,发现的有东门、小北门、大北门、皇殿台瓮城门(桑閤门)、小西门、西门等,白帝庙内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明清建筑。 瞿塘峡紧邻白帝城,全长8千米,集雄、奇、险、峻为一体,是三峡中最短、最窄、最险的一段峡谷。瞿塘峡内北岸赤甲山上有老关庙文化遗址、大溪文化遗址、巫山猿人遗址三大遗址和老关庙信号台、赤甲楼、古炮台、古栈道、风箱峡悬棺等景点;南岸白盐山有孟良梯古栈道遗迹、摩崖石刻、犀牛望月峰、猿人峰等景观,浓缩了中国200万年的人类发展史。
【自然景观】
瞿塘峡
瞿塘峡又名夔峡。古时称广溪峡、巴峡、西陵峡等,为长江三峡第一峡。瞿塘峡西起奉节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名胜古迹最为丰富。峡谷陡峭,两岸双峰欲合,断岩千尺,古木苍藤,好似绣幕高悬;峡中江水排山倒海,势如山崩,声震数里。2008年,三峡大坝蓄水至海拔175米后,瞿塘峡已是高峡平湖,两岸险峰峻石依旧,既有满山红叶似彩霞的绚丽多姿,又有碧水荡漾、烟波浩渺的静美壮阔。
夔门
夔门位于瞿塘峡西口,赤甲山雄踞江北,白盐山耸立江南,隔江对峙,绝壁如削,天开一线,峡张一门。江两岸则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这里的河宽只有百余米,杜甫诗赞“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高约千米的赤甲、白盐两山对峙,滚滚激流、滔滔浪花就从这门中争喧着挤进去。因其水大河窄,故汛期水位一日之间可陡涨20米,年水位的变幅甚至可相差50米。
赤甲山
古《奉节县志》[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版]记载:“赤甲山不生草木,土石皆赤,如人袒背,故曰赤甲。”每当斜阳西照,红色的岩石就像一堆熊熊燃烧的烈火,形成“赤甲晴晖”的美景。赤甲山海拔1388米,为三峡主峰,东迎朝阳,西送晚霞,气势恢宏。依据唐代大诗人杜甫“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的诗句,称此景观为“三峡之巅”。
犀牛望月
犀牛望月位于瞿塘峡南岸白盐山腰,有一兀立的巨石,宛若犀牛横卧,侧头东望,好像凝视夔门上面的月亮,故称此景为“犀牛望月”。
黄金洞
夔门白盐山壁有一洞穴,上是70米悬崖,下有200米深谷。据传西汉公孙述兵败前秘密将数年积蓄的金银珠宝藏于洞里,以备来日东山再起,故名“黄金洞”。2000年前,古代巴人集体在此洞消失,成为中国史学界的千古之谜。1998年8月25日,中国、英国、爱尔兰3个国家组成联合探险队,登上夔门绝壁,进入黄金洞,在洞中发现遗骨、岩画涂鸦、古代兵器、家用器皿等。
滟滪堆
滟滪堆原是横亘在瞿塘峡口、白帝山下的一座巨礁。长30米、宽20米、高40米,逆江而立,犹如一只凶猛的拦路虎,横截半个航道,自古以来撞沉无数船只。“滟滪回澜”以狂澜万卷、泡漩千重闻名遐迩。光绪《奉节县志·山川》载:“滟滪堆,屹立瞿塘峡口,中流之巨石也。邑人自古相传:滟滪堆下面有夔龙,夏天水涨,龙从西瀼河(今梅溪河)潜入龙潭沱,伏于龙王庙下;秋天水涸,又回滟滪。”如遇久旱水枯,滟滪可露大半,其下有三足如鼎,滟滪堆虽有覆舟危险的一面,但也有导航安全的一面。1959年冬,整治川江航道时,滟滪堆被炸掉。从此,瞿塘峡口变“天下至险”为“高峡平湖”。唐宋多位诗人以“滟滪堆”为名为题咏叹。
凤凰泉
凤凰泉是位于白盐山绝壁底段的一个宽敞的偏岩洞,洞前一大钟乳石,高8米,底部直径6米,内出清泉,其形酷似一只凤凰引颈伸入岩隙中吸饮清泉。“凤身”长满水麻柳树,恰如满身凤羽,头上天生一根小灌木,正像凤之顶冠,清风拂过,绿羽翩翩,栩栩如生,故名凤凰泉。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后,凤凰泉被淹没。
【人文景观】
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距奉节县城以东10千米。四面环水,踞水陆要津。西汉末年,公孙述割据四川,见此地险要,易守难攻,便修建城池,方圆约五里,并屯兵防守。当时城中有口古井,常常有白雾升腾,有人传言这是“白龙献瑞”,要出新天子之吉兆。于是公孙述“跃马称帝”,自号“白帝”,其所建城池得名“白帝城”。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汉光武帝刘秀派兵入川,公孙述战死成都。公孙述称帝12年,在其称帝期间,各地战乱频繁,唯白帝城一带较为安宁。他死后,当地百姓感念其恩,便在白帝山上修建一座庙宇,供公孙述像以做祭祀,为白帝庙。乾元二年(759年),唐代大诗人李白一首《早发白帝城》诗使白帝城蜚声海内外。2007年三峡大坝蓄水至海拔175米后,白帝城已成四面环水的孤岛。
忠义广场
忠义广场位于白帝山北侧,占地7000平方米。广场中央是一尊诸葛亮铸像,铸像总高7.9米,人像高5米。诸葛亮手握羽扇,衣襟飘拂。铸像后面是用汉白玉雕刻制作的《出师表》碑,碑长16米、高4米、厚2米,正面书前《出师表》,背面书后《出师表》。
白帝庙
白帝庙位于半岛最高处,总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91.2平方米。庙内有前殿(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白楼等古今建筑,有东碑林、西碑林、文物陈列室、悬棺陈列室等景点,白帝庙北侧有“三峡第一碑林——竹枝园”。史载:“述殁,国人于白帝城建庙祀之。”明正德八年(1513年),四川巡抚林俊以马援“子阳(公孙述字子阳)井底之蛙耳”为据,毁公孙述像,另祭祀江神、土地神和汉将马援(伏波)像,改称三公祠。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巡抚司朱廷立和按察司副使张俭取“先主武侯同门宫”之意,将三公祠更名为义正祠,祀蜀汉昭烈帝与丞相诸葛亮,并塑立雕像。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巡抚段锦又增塑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像,改义正祠为明良殿。至此,“白帝庙内无白帝,长祀蜀汉人物”的格局一直沿袭至今。清代先后整修过庙宇,格局基本形成。1974年至1976年进行全面维修,1977年春节开放。1992年,白帝城博物馆在白帝庙北侧修建“三峡第一碑林——竹枝园”,形成今格局。
白帝庙庙门
白帝庙庙门是白帝城的标志性建筑,重建于清代,沿袭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前为砖砌牌楼式石拱门洞,后为木结构单坡式门殿,牌楼两侧为“八字”照壁,东西两侧画降龙云气图案和宝瓶云气图案。门洞竖匾上三周为五龙围绕的浮雕图案,中间竖写隶体“白帝庙”名,用蓝点白瓷镶嵌。原宋人张珖隶书“白帝庙”因年代久远,字迹破损,1957年由当代书法家刘孟伉重书,已被列入《中华名匾》。大门两边墙上两只带有双喜图案的花瓶,右边插牡丹,左边插菊花,寓意富贵和吉祥。门柱对联由民国时期名人黄元澡题写,上联“万国衣冠拜冕旒,暨号称尊,岂容公孙跃马”,下联“三分割据纡筹策,托孤寄命,赖有诸葛卧龙”。
蜀汉堂
蜀汉堂在白帝庙内,正中为3尊青铜铸像,诸葛亮居左,刘备居右,二人隔案而坐,相谈甚欢,奉茶的小书童侍立于旁。蜀汉堂展现“隆中对”的历史场景。
伐吴堂
伐吴堂是白帝庙内展示“冲车”“木牛流马”“抛石机”“井阑”等三国时期的攻城武器,墙上的壁画勾勒“关张遇害”“刘备出征”“陆逊受封(大都督)”“火烧连营”“夷陵兵败”等几个历史片段,概述“夷陵之战”的历史。
八阵厅
八阵厅位于白帝庙内,是以一具地理模型和一幅铜质浮雕描绘诸葛亮“八阵图”困敌的传奇故事。
明良殿
明良殿正对庙门,处于整个白帝庙的中轴线上,是白帝庙的正殿,取“明君良臣”之意。殿内供奉蜀汉昭烈帝刘备、丞相诸葛亮、关羽、张飞像。清康熙十年(1671年),曾任夔州知府的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重修明良殿,并题“汉代明良”匾额,悬挂于明良殿正上方,后被录入《中华名匾》。
文臣厅
在明良殿右侧是文臣厅,供有10尊青铜塑像,为蜀汉10大名臣:邓芝、庞统、张松、糜竺、蒋琬、费祎、孙乾、李严、董和、法正。
武将厅
在明良殿左侧为武将厅,供有10尊青铜塑像,为蜀汉10大名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魏延、严颜、姜维、王平、向宠。
武侯祠
武侯祠位于明良殿西侧,殿内供有诸葛亮及其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塑像。祠内有对联:“三代英才千秋扼腕,蜀中相业百代留芳。”
托孤堂
托孤堂位于白帝庙前殿。为21尊仿真人高度的彩色玻璃钢塑像,再现“白帝城刘备托孤”历史。
忠武堂
忠武堂用壁画和木刻介绍诸葛亮的生平和主要事迹,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等。
观星亭
观星亭位于托孤堂西侧,为六角重檐亭。底层由12根木柱、上层由6根木柱支撑,飞檐翘角,造型考究,亭中有一古钟高悬。传说诸葛亮率军入川时,曾在此夜观星象,故名“观星亭”。
竹枝园
竹枝园位于白帝庙北侧,为纪念唐代诗人刘禹锡而建,于1995年竣工开放,占地面积8000余平方米。园内设碑廊、竹枝楼和展厅。碑廊镶嵌竹枝词书画石碑108通,其中竹枝词书法碑88通,历代竹枝画及金石篆刻碑20通。内立有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石像。刘禹锡,长庆二年(822年)至长庆四年(824年)任夔州刺史(监察官员)。在夔州期间,刘禹锡深入最底层广泛收集民歌,创作仿民歌诗体竹枝词,被后世誉为“诗之《国风》,辞之《九歌》”。
瞿塘峡古栈道
瞿塘峡古栈道位于瞿塘峡口至白果背一带,全长12千米,最宽处3米,最窄处1米,高2.5米。清道光三年(1823年)建白果背一段栈道,光绪十五年(1889年),夔州知府汪鉴筹款开凿风箱峡至西边峡口一段。在瞿塘峡内一段有4千米全是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来的槽形路基,施工时,“工匠无所凭借,对壁凿孔,层累而上”。栈道修成后,能行夔州知府的八人大轿。漫步栈道,上顶万丈悬崖,下临滔滔大江,仿佛凌空遨游。为了纪念这一千古壮举,后人在崖壁上刻“开壁奇功”和“天梯津棣”的赞词。三峡大坝蓄水后,瞿塘峡古栈道大部被淹没。2016年启动古栈道复建工程。
瞿塘峡摩崖石刻
瞿塘峡摩崖石刻原位于瞿塘峡南岸临江的崖壁之上,有南宋至近代的碑刻共13幅,总面积600平方米。题刻均为阴刻,字体包含楷、隶、草、篆诸体,内容涉及颂德、咏史、观景等。最著名的是南宋乾道年间赵公硕所书写的“皇宋中兴圣德颂”,共980字。此外,还有明代诗人沈庆的《赋瞿塘上峡》和清代张伯翔的“瞿塘”、刘心源的“夔门”,近代抗日爱国将领冯玉祥的“踏出夔巫,打走倭寇”,孙元良的“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等题刻。
风箱峡
风箱峡与巴人悬棺在瞿塘峡北岸中部,悬崖陡壁上的洞穴和缝隙中放着无数黄褐色的长形木匣,古时传说此地是木匠祖师爷鲁班放风箱的地方,故得名“风箱峡”。后经考证,这些长形木匣实为巴人悬棺,悬棺是古代巴人的一种葬仪,有的至今保存完好。
孟良梯
孟良梯位于瞿塘峡南岸粉壁墙一带的绝壁上。相传是北宋杨家将孟良为运回老令公杨继业的遗体所修,故称孟良梯。今存石孔61孔,自上而下呈“之”字排列,最上端距山顶约有30米,石孔呈方形,高26厘米、深34厘米,每孔相距1—3米。据考证是南宋抗元战争中通往杨口城的一条古栈道。三峡大坝蓄水后,孟良梯下半段沉入江底,上半段依存。
杜甫西阁
杜甫西阁原名观音洞,位于白帝山下。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祀观音神像于洞内,其侧有镇江阁,始建于元代。榕树群立,红墙绿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藤蔓布满岩石。洞前可纵观大江东去,俯瞰滟滪回澜,西看落日余晖、渔舟晚唱,是夏日避暑胜地。1984年,为纪念诗圣杜甫进行整修,更名西阁。新修的西阁,游廊朱柱碧瓦,楼阁斗拱飞檐,阁楼上嵌有《杜甫吟啸图》大型彩色瓷砖壁画,后在西阁入口处立有杜甫石像。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后,杜甫西阁沉入江底,杜甫石像迁往白帝城半山腰安放。
赤甲楼
赤甲楼位于长江北岸瞿塘峡口,因修建在赤甲山下而得名。赤甲楼匾额由书法家沈鹏题写。楼内外镶嵌历代名人咏三峡的诗、词、歌、赋,由中国书法家、被中央电视台誉为“中国第一刀”的陈复澄以刀代笔刻制而成。刻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刻有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赤甲楼临江平台处是古炮台遗址,安置有两门硕大的铁炮。
锁江铁柱
锁江铁柱又名铁锁关和夔关。位于瞿塘峡北岸,在长江和草堂河交汇处竖有两根铁柱,为瞿塘峡锁江铁柱遗迹。由南宋守关大将徐宗武所铸,为南宋抗元战争遗迹。铁柱用生铁铸造,高2.3米,直径0.4米,基座高0.27米,柱身有5节宝顶,上部有纹饰。2003年前,迁往夔门古象馆右侧陈列。
虞公洞
虞公洞位于赤甲山顶左下侧的一个长形偏岩洞,洞口刻有“岩居川观”4字,洞内设有石桌、石凳、石床,洞外有石臼和一眼清泉。明代知府虞有爵曾弃官隐居于此,故名虞公洞。
夔门古象馆
夔门古象馆于1998年5月8日开馆,馆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古人类学教授贾兰坡题写。夔门古象馆共有4个展厅,分别为夔门古象化石厅、大象进化展示厅、地下仿生厅和老关庙遗址文化展示厅。夔门古象化石在1990年9月出土于奉节县白帝镇瞿塘三社,被开挖水池的村民偶然发现。经测定,是一具距今200多万年的类象剑齿象化石。
三峡第一碑林
三峡第一碑林位于白帝庙红墙外,碑林内镶嵌有竹枝词书、画石碑百余通,书、画作品来自全国17个省市,包括各种流派各种书体,被誉为“三峡第一碑林”。原陈列于白帝庙东、西碑林内的著名碑刻“凤凰碑”“竹叶碑”“康熙六言诗碑”等也陈列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