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河,位于重庆市彭水县绍庆街道阿依河社区6组500号,苗家人把善良、美丽、聪慧的女子称为“娇阿依”,阿依河因此得名。阿依河景区融山、水、林、泉、峡于一体,集雄、奇、险、秀、幽于一身。
阿依河景区分为3个观光游览区(峡谷观光区、步游观光区、竹筏观光区)、2个休闲度假区(接待中心民族风情休闲度假区、牛角寨民族风情休闲度假区)、2个体验区(漂流体验区、户外体验区)、1个激情漂流区、1个特色商品服务区。对外开放的有8大游览项目:峡谷听音、竹筏放歌、碧潭戏水、浪遏飞舟、情定苗寨、青龙天梯、青龙洞和青龙谷等。
【自然景观】
青龙谷
青龙谷位于彭水县城西南18千米阿依河畔,峡谷高300米,长1600米,蜿蜒幽曲如巨大的青龙。谷口塑有两条青龙,叫作“双龙迎客”,一是岩壁浮雕,龙身摆舞,龙爪张扬;一是盘龙腾空座雕。谷岸两山逶迤交织,谷涧溪河蜿蜒穿洞,是典型的峡江峡谷风光。谷内两岸翠竹连绵,绿树成荫。峡谷内有一线天、黑洞等景观。
筛子岩
筛子岩位于阿依河景区观光电梯往竹板桥方向200米处,岩高20米,面积约30平方米,属小型喀斯特地貌。因岩形像圆月,内有诸多小孔,山林间有股泉水冲刷到岩壁上,岩壁就像农村筛五谷杂粮的筛子一样将山泉水过滤后分散发出而得名筛子岩。被筛过的泉水清澈透亮,从筛子底的各个孔里流出,飞驰而下,筛子底下有因上千年的水流冲击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石笋石柱。
七里塘峡谷
七里塘峡谷全长3.5千米,峡谷两岸由于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层次分明的阶梯岩层地质景观,两岸翠竹环绕,碧水清幽,有奇峰怪石及状若擎天的古老石笋,河塘两岸各类猴群嬉戏,溶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峡谷内有高台舞狮、水帘洞、猴子捞月、苗妹等情郎、双象饮水、绝壁苍狼、一线天等景点。
青龙洞
青龙洞位于牛角寨下行3.3千米处,溶洞环线总长1590米,有上下两个支洞,洞内温度宜人,常年恒温16摄氏度。青龙洞是石灰岩地区被地下水几十万年长期溶蚀而形成,洞内沉积物极其丰富,钟乳石、石花、石笋、石幔、石旗、边石坝等分布密集。沿途有汉白玉观音像、九子龙门、龙池、龙女彩帐、龙王戏水、擎天玉柱、步步生莲等景点与玻璃栈道、激光灯光融合的特色梦幻溶洞景观。在溶洞尽头有一幕两百多米高的银白瀑布,名洞天飞瀑,瀑布四壁呈圆锥形,指向高高的穹顶,声如雷鸣,雄伟壮观。
百宝洞
百宝洞位于竹板桥码头边。洞内冬暖夏凉,溪水清凉甘甜,生活着许多的保护动物。传说有神仙在洞里石化后便有人来拜祭许愿,自从有人拜祭,洞口就生长出一棵树,每当一个愿望实现,树上便生出一个枝丫,现在这棵大树的枝丫已变得纵横茂密。
鹦哥峡
鹦哥峡位于竹板桥前往牛角寨方向1.5千米处,全长500米,因流水的声音像鹦鹉唱歌一般动听而得名,特别是涨水后,河水更是叮咚作响,像鹦鹉欢叫,因苗家儿女把鹦鹉叫作鹦哥,便把峡谷命名为鹦哥峡。鹦哥峡两岸翠竹环绕,山高谷深,绝壁连绵。
虹潜溏
虹潜溏位于竹板桥前往牛角寨方向约2千米处。虹潜塘全长1.5千米,水深鱼多,因常有七彩虹桥出现,故名虹潜溏。
一线天
观光区里面七里塘最狭窄的地方,当地人称“一线天”。从这里看晴朗的天空就像织女织布的一根白线。相传,彭水苗家人的祖先蚩尤在中原和黄帝决战失败以后,躲进阿依河,进入七里塘暗河,英雄落难,大地为之动容,山神裂开了嘴巴,让正午的阳光照入谷底,为蚩尤大帝疗伤。
【人文景观】
情书长廊
阿依河情书文化长廊设立于景区入口,全长1.5千米,是中国第一条情书长廊。2013年开始建设,将全球收集来的108封模范情书展示在长廊内。2016年,情书文化长廊全面落成,在分享爱情故事的同时也展示彭水当地的民俗风情、古老的苗族爱情历史。
青龙桥
青龙桥位于景区接待中心服务区内,通过检票口步行5分钟可以到达,是景区户外项目,由长80米、宽0.8米的钢丝木板桥和长30米、宽1.5米的玻璃栈道组成,高200米,站在青龙桥可俯视整个峡谷,可体验走钢丝的感觉,惊险刺激。
青龙天梯
青龙天梯位于青龙桥旁边,总高度180米,运行高度148.8米,运行速度每秒2.5米,是景区内峡谷全户外观光电梯,高度位居亚洲第一。采用两台德国全进口三面观光电梯并列分体运行,每台每次最大额定载客量15人,耗时1分钟。
彩虹梯
彩虹梯位于青龙天梯左方,运用“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七色,让每一步楼梯都拥有自己的色彩,共有169步。阿依河被誉为“爱情治愈圣地”,是爱情生长的地方,1代表一心一意,6代表5+1是我和你,9代表天长地久。
千步梯
千步梯是进入景区到阿依河谷的一条河边步游通道,垂直高度220米,全长800米,蜿蜒曲折,有1033步石梯,所以得名千步梯。天梯是在山体上人工开凿出来的。由当地人彭国亮于20世纪20年代发起筑建,20世纪90年代又经彭云开筹资修缮而成。
巴山廊亭
巴山廊亭位于千步梯下、阿依河谷河边。廊道全长约300米,两端各有一个20平方米的六角亭。廊亭依岩而建,以山石为基,以原木为柱,青瓦层叠,古朴典雅。在廊亭内可以俯瞰母子溪大峡谷,也可鸟瞰对面的山势,每天清晨,廊亭一带云雾缭绕,如梦如幻。
竹板桥
竹板桥位于景区入口2千米处,从千步梯步行游览至竹板桥大约需要1小时,乘坐观光电梯10分钟。面积2000平方米,是阿依河景区漂流、竹筏游项目共同的起点。竹板桥名称的由来是先秦时期当地村民用竹子做桥方便大家过河,人们为了纪念造桥师傅们,便将此地命名为竹板桥。现建有吊脚楼、仿古廊坊、起漂台。
竹板桥造纸
竹板桥造纸为古法造纸。位于阿依河竹板桥码头的右岸台地上的朗溪乡田湾村竹板桥村落,有18户人家,家家有作坊,采用古法,利用河谷竹子制造草纸,被称为“藏在大山里的蔡伦部落”。古法造纸技艺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竹板桥码头下,河道右岸有清代遗留下来的造纸遗迹。
阿依河社区
阿依河社区位于绍庆街道,社区主体部分由阿依河风情小镇、胡家湾苗寨、黄家岭旅游新村、岩头坝移民新村4部分组成,面积约1.5平方千米,村民围绕景区开展接待服务,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何家盖苗寨
何家盖苗寨位于朗溪乡田湾村四组,属于山地民族村寨,直线距离阿依河竹板桥码头约2千米。村寨是全国传统村落,有33户148人,基本为苗族。森林覆盖率70%,百年以上古木逾百株。建有观景广场和休闲广场,有木质坡屋顶房屋110间。
瓦厂坝传统村落
瓦厂坝传统村落位于万足镇廖家村一、二组,由3个自然聚落组成,沿村级公路从半山腰至山脚分布,依山而建,呈V形。村落面积1.12平方千米,村落基本为木瓦房,今存传统建筑50余栋,其中上百年的房屋有10余栋,楠木园民居已有260余年历史。村落有43户375人,主要为周、黄二姓,尤以周氏为多数,都属于苗族。
牛角寨
牛角寨是阿依河景区漂流段的换乘站,位于阿依河景区中段,从接待中心步行至牛角寨需3小时,因岩壁上鬼斧神工的牛角图案而得名“牛角寨”。牛角寨占地3300平方米,是一座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临崖苗寨,是彭水经弹子岍、汪家山再沿郎溪河进入贵州的要津,早在明代就有人在此设店接待过往客商、力夫。20世纪50至70年代为彭水县林业局伐木站所在地。经复建拓展后,寨跨郎溪河两岸,寨子由吊脚楼、风情酒店、风雨桥、爱情长廊和猴子嬉戏场等景点组成,是集休闲、娱乐、观光、住宿于一体的特色山寨。山寨深藏谷底,临水而居,十分幽静,常有猕猴进寨玩耍。
接待中心风情小镇
接待中心风情小镇位于景区入口,经过接待中心风情小镇可到达游客接待中心。小镇占地14万平方米,以苗族、土家族建筑为主,是汉唐风格的苗族、土家族民居仿古建筑群。商业街有店铺56间,已引进各类商家入驻,主要经营特色餐饮、旅游纪念品、特色土特产、休闲服装等。
三江口电站
三江口电站位于牛角寨前往景区出口1.5千米处,是景区内的一座小型电站,1970年修建,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经景区改造,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500千瓦,主要供牛角寨生活保障用电所需。从电站侧面观看,水流像一挂瀑布,倾泻而出,水流湍急,蔚为壮观。
【民间习俗】
苗家风情
阿依河景区为苗族聚居区,苗族人口约占60%,主要是蚩尤九黎部落的后裔,属于湘西分支,主要由花苗组成。住吊脚楼、坐火铺,穿苗服、习苗礼、唱苗歌、跳苗舞;擅长苗绣、银饰制作,盛装被誉为穿戴在身上的历史和艺术品。特别擅长唱歌跳舞,出嫁有“哭嫁歌”,丧葬有“孝歌”,以《娇阿依》为代表的情歌、山歌更是别具一格。喜爱吃酸辣食品,炖腊肉、磨豆腐、打糍粑为待客所必备。有三月三“跳杆”、四月初八踏青等习俗,演变成为踩花山和蚩尤祭祀大典。
苗族服饰
由苗族服装和苗族饰品组成。苗族男女老少服装各不相同,主要分为常服、礼服和盛装。彭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采矿炼丹,人们用丹砂染布做衣,被学者称为红苗的发祥地,又因在衣服上用不同的色块、图案、花纹和银片进行装饰,被纳入湘西分支花苗系列。男装主要有对襟短衫、左衽长衫式样,大脚短裤,盛装加花边;青年包白布天帕或圈围帽,老年包青布头帕;腿缠裹脚(绑腿),脚穿布鞋。小孩戴缀有银佛像的帽子。女装上衣主要有开襟和右衽短衫,开襟细带,右衽钉布扣。常服一般不绣花,只在衣领、脚边、衽边上做简单装饰,用分别代表混沌、涿鹿、黄河、长江、洞庭湖的黑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布条拼接袖口,礼服则在上述部位绣花草,在前后衣襟上缝制代表吉祥如意的图案,盛装则要在各个部位刺绣,缝制花草、枫叶、蝴蝶、牛头、伏羲等代表族源图腾、祖先崇拜的图案,有的还要点缀不同图案的银片和色块,光彩夺目。女性下装一般为百褶裙和筒裤。百褶裙,盛装又分内裙和外裙,外裙由不同色块和花纹的布块拼接成条状,有的用不同的色块拼接缝制而成。裙子上的褶数代表这个苗族支系的迁徙历史,色块则代表经历的山川、河湖、城市、村寨等。女性筒裤也要绣脚边,脚穿色彩艳丽的绣花鞋。苗族女性尤其喜爱银饰,日常头插银簪,手戴银戒指、银手镯;出嫁或参加盛大节会则要头戴银帽,项挂银颈圈、银项圈、银锁等,银光闪闪,叮当作响。银饰上的不同图案与服装一样,记录了苗族的古老历史,因而称苗族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历史。
踏青盘歌
四月初八是苗家的踏青节,传说也是蚩尤的生日。这一天青年男女出门“踏青”,去山头唱“盘歌”。“盘歌”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表达心意、展示才艺的一种古老的对歌方式,今已成为阿依河民俗旅游体验活动。每年的三四月间,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阿依河春游踏青的人们在景区内竹板桥一带举行盛大的盘歌活动。
采笋习俗
阿依河两岸竹子繁多,有六七种不同的竹子,以慈竹为主,面积超过133公顷。竹子全部生长在陡峭的山崖上、土地贫瘠的岩缝里,青翠碧绿,生机盎然。以前,当地的村民上山采笋要祭拜山神,采笋间歇要对唱山歌。采笋歌极有特色,有男女对唱或一人领唱众人和唱等形式,唱词多是即兴创作,常常抒发向往美好生活、追求甜蜜欢爱之情。
喝油茶
阿依河的居民嗜好喝油茶。制作油茶时将腊猪油放到锅里熬至油香四溢时加入茶叶拌炒,再加入少量水和食盐,加盖微火慢熬,至茶叶软烂再以木瓢不断揉杵茶叶,将其制成膏状。如即食,掺水再煮熬少时即可食用。不即食,可将茶膏装瓶待用。煮油茶时常添加阴米、鸡蛋。油茶有提神的作用,俗称“干劲汤”。阿依河山里苗人以油茶待客,属于待客的尊贵礼仪。
端午节
苗家人称“端午节”为“过端阳”,阿依河周围以前都是以水为生的渔民,十分注重对屈原的祭奠。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挂菖蒲、艾蒿,名曰“蒲剑艾虎”;有吃粽子、采艾、喝雄黄酒的习俗。有的年间还要组织划龙船,进行龙船竞赛,热闹非凡。
传统刺绣
生活在山里的土家、苗家女人都会传统刺绣,青年女郎往往把绣有“天长地久”“同心”“鸳鸯戏水”等文字或图案的鞋垫、绣帕送给自己的心上人。改革开放以后,在文化部门的倡导下,通过培训、展览、交流学习和对外加工等形式,刺绣工艺得到传承和创新。传统刺绣代表人物李绍玉是苗家刺绣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传统编结
以竹、藤、棕、草等为原料,手工编结背篼、提篮、座椅、花伞、斗篷、蓑衣、床垫、扇子、草磴等工艺品,是苗族的特色产品,在阿依河一带均有传承和发扬。景区出口超市有一个苗家传统编结产品的展示区域。
【特产美食】
特产
阿依河景区特产有阿依河洞藏酒、大脚菌、农家腊肉、晶丝苕粉。
美食
阿依河花椒鸡:选用当地农家散养土仔鸡为主料,搭配花椒、青红小米椒等辅料烹制而成。味道麻辣咸香,回味悠长。
大脚菌炖鸡:大脚菌农家土鸡炖汤,味道鲜美,油而不腻。
风萝卜炖苗家老腊肉:苗家特色菜,选用风干的萝卜干和苗家秘制的腊肉炖制而成,保持色、香、味俱佳的特点,味道醇香,脆爽可口。
鲊海椒回锅肉:土家特色菜品,主料为鲊海椒、三线肉、蒜苗,炒制而成,是下饭菜品。
鸡豆花:鸡豆花是彭水苗家特有一道佳肴,流传已有1300多年历史,因其原料为鸡胸脯肉和蛋清,形、色均如豆花而得名。鸡豆花色泽晶莹,清香鲜嫩,入口即化,保留母鸡肉、蛋品的营养,具有开胃养胃的作用。
彭水米粉:原产于郁山古镇,当地称为“烙米粉”“绿豆粉”。用米面加绿豆面兑水调制成羹,然后微火将锅烧烫,抹以少量食油,将米羹成线状倒入锅中,烙制成为条状的另一种风格的米粉。可添加不同食材做成心肺米粉、臊子米粉、酸菜米粉、肥肠米粉、牛肉米粉、排骨米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