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木林县隶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东北部的一个县。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南北两面山峦起伏,南部有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原,中间有一条从北到南的蛇形狭窄“走廊”湘河流域。属高原性内陆干旱气候,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干湿季明显。全县总面积0.811万平方千米,辖1镇16乡146个行政村5个安置村。南木林县常住人口为83531人。
县内风景名胜有梅日寺、德庆热布杰寺、铁索桥等,历史上的名人有八世达赖、八世班禅、六世班禅、五世班禅。
【行政区划】
南木林县辖1个镇、16个乡:
镇:南木林镇
乡:达那乡、卡孜乡、多曲乡、秋木乡、土布加乡、查尔乡、索金乡、达孜乡、奴玛乡、热当乡、拉布普乡、甲措乡、芒热乡、普当乡、仁堆乡、艾玛乡
【建置沿革】
吐蕃时期称扎西孜,后被称为湘巴(即后藏6个万户司之一)。 清朝初设南木林宗。 民主改革前,由嘎厦政府和班禅堪布会议厅联合管辖。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开京签定,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1959年民主改革前,南木林是由西藏噶厦政府的4个宗和后藏班禅堪布会议厅的7个溪卡合并组成,分别由西藏噶厦政府、班禅堪布厅管辖。收税纳贡,派差服役,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 1960年1月25日,成立了南木林县人民政府,隶属日喀则地区。 2014年7月,日喀则撤地设市,南木林县属于日喀则市,县政府驻南木林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木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的中西部,日喀则市东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北岸。东与拉萨市的尼木县交界,西与谢通门相邻,北与那曲市的申扎、班嘎两县接壤,南与日喀则市隔江相望。县境东西长98千米,南北宽110千米,总面积0.811万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木林县地处岗底斯山脉东段河谷地带,整个地形为东北高,西南低,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790—4952米之间,境内山峦起伏,由极高山、高山、中山、河谷、湖泊、冰川及砂丘等诸地貌单位组成,最高点在县境内东北部扛宗马山峰,海拔6043米,终年积雪不化;最低点为湘曲河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海拔3704米,相对高差2339米。山腰及河谷均沿南北走向延伸,南部山体褶皱强烈,基岩裸露,地表疏松,沟蚀严重,山麓坡前洪积扇与坡积裙广布,沿雅江一带多风地貌;北部高山耸峙,河谷深切,山顶冰川刃脊发育,冰蚀湖众多。
气候条件 县境内年平均气温5.9℃,极端最低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26.5℃,年日照时数为2917.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13毫米,年平均蒸发量2298.11毫米,年平均风速为3.7米/秒,最冷月1月,最热月8月。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大风频繁,年降水量偏小,季节分配不均,空气稀薄,气候干燥等特征,属于典型的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类型。
【风景名胜】
色结寺
色结寺,在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东、塔丁乡乃囊村东侧,距县城6千米。寺庙坐落在东日嘉山之巅,四面各有一眼清泉,山下有苯教色果查姆寺,是苯教祖师辛饶·米沃且后裔木辛氏族的住锡地,历来被视为“圣地”,海拔4125米。
德庆热布杰寺
德庆热布杰寺位于南木林县南木林镇嘎布村。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由六世班禅罗桑贝丹益西创建,属藏传佛教格鲁(黄教),主供佛为吉尊江木央佛,主要开展以“格鲁瓦”壮瓦司松为主要内容的8种念经佛事活动。该寺占地面积1588.49平方米。 德庆热布寺“晋热”活动旧时有5种类型,现存只有4种即:桑杰朋巴、恰多果吉、得确、顿故。在南木林镇、达那乡、秋木乡、卡孜乡、多角乡、热当乡(拉布)的信教群众都参加“晋热”活动。
铁索桥
南木林铁索桥是贯通湘河两岸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唐东杰布于15世纪主持修建的。相传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发明者,他以藏戏为募捐手段,修建了100多座铁索桥。南木林铁索桥现存南北岸边的桥头堡和横跨于河上的铁索桥。 南木林铁桥为西藏15世纪的铁索桥增添了地域范围,为研究西藏桥梁发展史,了解这段时期的历史和历史人物提供了重要资料。 1996年,南木林湘河铁索桥被评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色吾寺
色吾寺位于南木林县拉布普乡普村境内的色吾沟内,属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宁玛派属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此教派以传承弘扬旧密法为主,称为旧派。该派僧人均着红色衣冠,尊莲花生为祖师。色吾寺与山南地区“敏珠林”寺有母、分寺关系。距县城69千米,海拔4700米。该寺历史悠久,由果如白玛久耐创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该寺曾有1个大经堂,11个殿堂,主供莲花生大师,现供有莲花生师徒三尊塑像,还有空行母益西措杰的修行洞。
甘丹曲果林寺
甘典曲果林寺位于县城所在地南木林镇雪堆村境内,由吐蕃王朝十四绕迥(1462年)时期嘎玛巴五世的学徒洛追创建,后由五世达赖扩建,取名“甘典曲果林寺”,属格鲁派(黄教十三林之一),主供佛江白伟巴(江木央)佛,主要开展以“颂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嘉措”为主要内容的宗教活动,寺庙占地面积23800平方米。
【民族节日】
林卡节 藏语称林卡节为“赞林吉桑”节,意即大同世界共同欢乐,亦即所有人可以共度的一个节日。一般来说,林卡节大致在藏历五月一日至十五日的半个月中,根据日喀则的气候特征,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结合在一起,男女老少集中过林卡,有的县因季节、气温原因,可能往后拖些时日,但也不能拖进盛夏季节。
沐浴节 藏族沐浴节要进行五六天,在这些日子里,从五六岁的小孩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要下河去洗澡。节日期间,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农村还是牧区,人们携带帐篷和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纷纷来到年楚河畔、雅鲁藏布江边,来到青藏高原千江万湖之畔争相下水,尽情在水中嬉戏,游泳,洗净身子后,又把带来的藏被、藏装浸在水中洗刷一新。
望果节 望果节是藏族群众一年一度的祝愿农业丰收的古老节日,又叫丰收节,藏语叫“曲果”或“望果节”。“望”藏语的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为转圈,“望果”是译音,意为绕地头转圈,转庄稼地的节日。
【地方特产】
南木林藏族饮食的特点是糌粑、酥油、青稞酒、清茶、牛、羊肉在日常生活中为主食。同时还经常吃藏面(即当地面,把生小麦磨成面粉)和萝卜、白菜、土豆、油茶叶子及野生小菜等蔬菜。农牧民吃米、挂面、包子已较普及,还做一些炒菜,食物品种比较丰富,营养结构更趋合理。
糌粑:南木林藏族的主食,因其作工成分不同而分为乃糌(纯青稞糌粑)白山、(青豌混合糌粑)、山糌(纯青稞糌粑)。
酥油茶:除了进餐时用外,也是平时不缺少的主要饮料之一。日常生活中除富有家庭外,其他贫民百姓除早上或有客人时喝酥油茶外,平时只能喝清茶,其做法是把开水倒入陶质茶壶内,外加少许茶汁和盐巴后可以饮用。
青稞酒:除喝茶外,南木林藏族的饮料就是算青稞酒(藏族叫“枪”),喝青稞酒的习惯极为普遍,特别是农牧区和半农牧区更为流行,不管红白喜事青稞酒是最不可缺少的饮料,也是南木林藏族人民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接送友,必不可少。
肉类:南木林藏族也跟其他藏族一样,喜爱吃肉,其肉的吃法上主要有3种:一种是煮成块块吃;另一种是吃生肉;还有一种是风干后吃。这3种吃法当中风干肉最为有名,其做法是将牛肉切成条形,串挂在低温风的地方阴干,干肉肉质鲜红,无膻味,存放期长,不易腐霉,携带方便为称名。
除了日常食用的酥油、糌粑外,还有很多风味小吃,如:麻森、煺、帕扎麻古、卓玛麻古、萝卜拉布果等。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南木林县入选2020中国人际信用百佳县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