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青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地处那曲市东北部,东靠昌都市丁青县,南傍比如县、索县,西接聂荣县,北邻青海省杂多县,全县行政区域面积9811平方千米。巴青县常住人口为56200人。巴青县地势北高南低,地处怒江上游,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有长江、怒江两大水系。巴青县辖3个镇、7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拉西镇。
【行政区划】
巴青县辖3个镇、7个乡:
镇:拉西镇、杂色镇、雅安镇
乡:江绵乡、玛如乡、阿秀乡、贡日乡、岗切乡、巴青乡、本塔乡
【建置沿革】
吐蕃时,称松比东布琼。 元代,霍尔王领有。 明属四川。 清光绪年间划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 民国三十年(1941年),西藏地方政府始建巴青宗。 1954年,属昌都地区。 1959年,巴青县成立,县址益塔区。 1960年,归那曲地区管辖。 1964年,县址迁至达尔塘。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巴青县地处那曲市东北部,东靠昌都市丁青县,南傍比如县、索县,西接聂荣县,北邻青海省杂多县,全县行政区域面积981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巴青县地处怒江上游,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境内主要山峰东有布加山,北有瓦马拉山、珠洛山,西北有仓来山、曲如拉山、吾尔膏拉山。唐古拉山从巴青县中部穿过,将巴青县分为唐北和唐南两大部分,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与唐古拉山南麓相接,北部地形平坦开阔,东西部属河谷地带。
气候 巴青县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冬寒夏凉,无霜期短。东西部属河谷地带,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境内年均降水量为500~600毫米。最大日降水量为47.1毫米。年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平均日照时数达2359小时。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为-1℃。气候干湿分明,多夜雨,年降雪日数约150天。冬春气候干燥多大风,气压低氧气含量少,特大风主要在冬季,风速一般为5至7米/秒,最大风速为18至20米/秒,其余季节平均风速2.3米/秒。每年11月到次年的4月为冰冻期,10月至次年4月为干燥风季,一般以西风为主,5~9月为农作物生长期。
水文 巴青县境内有长江、怒江两大水系。长江水系在巴青县境内称为当曲河,流向由东向西、再转向北,经巴青县的满塔、列来、岗切、典帮等地。怒江水系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安多县境内,流经那曲县、比如县,经巴青县的索曲、彭曲、良曲、前曲、热玛曲和松曲等河流,经过20多个乡域,然后,又流经西藏的多个县(区),进入云南省内,最终汇入印度洋的安达罗海。
【交通运输】
巴青已逐步发展成为连接那曲与昌都、昌都与拉萨、西藏与青海部分地区的桥梁和纽带。特别是青藏铁路的开通和那曲物流中心的建成,以及317国道路面改造。 巴青县有317国道贯穿而过,境内乡乡(镇)通公路,各村公路基本可以到达。
【风景名胜】
麦莫溶洞
麦莫溶洞位于巴青县本塔乡境内,距乡政府约11千米。从远处看门莫扎嘎山犹如一幢圆顶殿宇上插着的白海螺,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似银质的曼扎上堆着白米,又像用哈达装扮的白色牦牛,山色极为壮观雄伟。这里的奇观就是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天然溶洞,其中最大的叫仙女大殿,代表息、增、怀、伏四业的四大溶洞。溶洞内有许多景观,较为奇特的是叫门莫巴空或仙女秘室的溶洞。人们所看到的只是溶洞口附近的景观:主要有白岩形成的石阶;洞口左右各立有一人高的石柱,俨若警戒严密的卫士时刻守护着这神秘的净室;洞口不远处有一用石头垒就的祭烟灶台,在洞口上方有一个自成的藏文“啊”字(白色);洞口内有一叫"守门白狮”动物形体的岩石;洞口附近还看到众多小岩洞,再往里进去,眼前所现的竟是下垂的冰柱,冰柱滴着晶莹的水珠,滴声清脆悦耳,滴水处结成各种形状的冰块,简直是个冰的世界。在靠洞口处有三座形似人体的岩石,人称阎罗法王和他的黑白两个助手。还有一红色溶洞,人称中阴光,另外还有两处岩洞,人称阎罗阴洞、阳洞。洞深不见底,阴森恐怖。洞中间有多座形似佛像的岩石,据说是莲花生8尊,再往里全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世界。据民间传言,此洞的一头直通到索县亚拉山的某个叫库如昌的地方,以此而言,这个溶洞的长度达100多千米。而另一头却通到200多千米开外的娘麦仲吾松多的某卧像似的大山山麓。
巴青县温泉
巴青县现有温泉数量达50多处,较为出名的有扎色高口温泉、阿秀乡8村温泉、雅安镇政府所在地温泉和玛如乡温泉。其中以玛如乡温泉出水量最大,出水如涌;雅安温泉较为舒适,感觉轻松;阿秀温泉较为刺激。
雅安4村乡村风景
雅安镇4村位于317国道旁,因自然条件的限制,一直保留着较为原始的生活习惯。布加冰川从这里向北连绵延续数百千米,该处有较为淳朴的藏家风情,有西藏从未能有探险者涉足的冰川,有德措宗神湖,还有500多年历史的陈房古灶。
鲁布寺
鲁布寺位于巴青县巴青乡,是那曲地区规模最大的苯教寺庙,据传说历史已有千年。2011年,鲁布寺有147名僧人,数万名信众。
罗坡寺
罗坡寺位于巴青县巴青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雍仲苯教寺院。罗坡寺历史悠久,寺院规模也比较大。寺院建成于清乾隆十一年(1732年),建立者为乾隆皇帝亲自下旨授封的第十二任霍尔部落总管本热赤加活佛(活佛仁增东炯土钦的转世)。寺院周围雪山环绕,草地上河流交错,冬虫夏草等众多名贵草药以及其他珍贵矿物资源丰富。花草绿地上生活着被持明占巴南喀和才旺仁增大士、班玛迥乃师徒三人加被过的圣山,它外观似宝瓶,其上有天然的修行洞和文字、泉水、祖辈上师留下的脚印以及神像、经文、塔等,其丰富的文物古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朝圣者的心。罗坡寺就坐落在这一圣山的前面。第四世活佛丹增旺智时期,罗坡寺被提升为本教众多主寺中首要的位置。到第九世活佛为止,共有活佛和僧人500多人先后在此讲经、习法修炼,弘扬本教教业。
【历史文化】
牧民群众的主要饮食有楷粑、牛肉、酥油茶、牛奶及奶制品。 牧民居所一般是帐篷,并过着游牧民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牧民逐步转向定居生活,帐篷只用于各放牧点。 丧葬主要以火葬“供日”,也有天葬形式。火葬仪式所需供品种类很多。尸体在家里停留49天,期间一直请喇嘛诵经。 传统节日有藏历十二月过小年、藏历一月过大年,每年8月份有赛马节。还有宗教与民族风俗相连的各种节日。
【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被表彰为西藏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