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戈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因境内的湖泊班戈错而得名,地处藏北西部,位于藏北高原的纳木错、色林错两大湖之间。东与色尼区为邻,西与申扎县搭界,南与拉萨市当雄县、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相邻,北与双湖县和安多县相接。行政区域面积30858平方千米。班戈县常住人口为39309人。旅游景点有孜日贡巴寺、恰多朗卡岛、纳木错、色林错等。
【行政区划】
班戈县辖4个镇、6个乡:
镇:普保镇、北拉镇、佳琼镇、德庆镇
乡:马前乡、门当乡、保吉乡、青龙乡、新吉乡、尼玛乡
【建置沿革】
那曲市明确见于史料最早的,便是古老的象雄政权,在汉文史籍中称之为羊同。今那曲市,大致属于中象雄和外象雄。 公元七世纪前后,那曲市的东部地域归属于苏毗部落统治。后来,吐蕃部落逐渐强盛,统一了全藏,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藏北也被纳入其统治之下。 宋朝(960—1279)以后,那曲和羊八井、帮仓(今当惹湖和昂则湖一带)、朗如(今班戈县一带)被称作北方四部落。 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初,今班戈一带属和硕特蒙古政权管辖。 清朝时,雍正六年(1728年),清政府在拉萨设驻藏大臣办事衙门。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王朝派兵平息了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并制定“善后章程十三条”,对西藏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行一种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今班戈一带属于西藏北方四部落中的朗如宗,归驻藏大臣管辖。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西藏政府在那曲设立羌基总管,并将朗如宗的江龙地方划出另设江龙宗。 1959年民主改革后,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对藏北的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黑河基巧办事处下辖九个县。1959年7月5日,成立了青龙县和班戈县。 1960年1月,国务院批准将西藏的“黑河地区”改名为“那曲地区”,班戈县自此隶属那曲地区。青龙县改称达木萨迪县。 1964年5月,达木萨迪县并归班戈县。 1978年,双湖办事处(今双湖县)成立,班戈县色瓦区划归双湖办事处(县级)管辖。 1987年,班戈县新吉区的统一乡划归申扎县。 2017年,国务院批复西藏那曲撤地设市,班戈县属那曲市管辖。
【地理环境】
区位境域 班戈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东西跨度为364千米,南北宽35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30858平方千米。 [4]县境属南羌塘高原湖盆地区,地处念青唐古拉山和唐古拉山之间以及藏北高原纳木错、色林错两大湖泊之间。自西向东分别与西藏自治区尼玛县、申扎县、南木林县、当雄县、那曲县、安多县相接。
地形地貌 班戈县境地貌受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控制,地势上呈现出南凹北凸,南部湖面地区的为海拔4530米,周围为冲积平原和较缓的残山;北边为深切高山,海拔为4640米,山顶有冰川发育,中部分布着海拔58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呈低山状。地质构造轮廓大致可分为:燕山皱褶系、侏罗系地层分布,近东西走向,基本属海上沉积,厚度大,火山岩体不发育。
气候 班戈县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四季不分明,冬长夏短,多风雪天气,年温差相对大于日温差。班戈县境由于群山隔断,印度洋潮湿空气难以进入,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空气稀薄,寒冷干燥,气候变幻无常,昼夜温差大,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气温零度左右,年日照时间为2850多小时,年最高气温21.9℃,最低气温-28.6℃。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7.1℃,七月份平均气温16.5℃,冻土深度3米。班戈县年降水量为289─390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年蒸发量为1993.4─2104.1毫米,为降水量的6.9─7.3倍,年相对湿度为41%,年径流量为59.6mm。
【社会事业】
教育 班戈县有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中石化援建小学1所、各乡镇小学9所。
医疗 班戈县有1所县人民医院、1所县防疫站、1所藏医院、10所乡级卫生所,共有医护人员142名、每千人拥有医生4.3人。
【交通运输】
西藏区(省)道203线:班戈县至日喀则市,全长504千米。
【风景名胜】
纳木错
纳木错位于西藏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后来纳木错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伸入湖心的扎西多半岛上的札西寺,香火旺盛。每当藏历羊年,成百上千的信徒前来朝圣”。
色林措
色林措是藏北草原仅次于纳木措的第二大咸水湖,位于申扎、尼玛、班戈三县的交界处。海拔4530米,湖泊东西长72千米,平均宽22.8千米,其中东部最宽达40千米,湖水面积1640平方千米,为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因为湖边沼泽地甚多,前往需注意安全。
孜日贡巴寺
孜日贡巴寺在班戈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北。当地意为“牛额头白点寺”,亦称“孜日棍巴”、“孜日寺”,为牧区一小寺庙。寺内藏有佛像和各类佛经。
恰多朗卡岛
在纳木错北面的恰多朗卡岛,崖壁上也有很多自然形成的图像和图案,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宗教的含意,看成是各种佛像及文字,当作圣迹。越来越多的修行者来到这里,在山崖上的开凿洞窟进行长年修行,后来的人们在修行圣地上建起了恰多寺,这是一座格鲁派寺院,约有370多年历史。
【历史文化】
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谐钦) 班戈“谐钦”源自一千多年前祖辈们到藏北驮盐时的盐歌、到藏南粮仓驮粮时的粮歌、剪羊毛时的剪羊毛歌、打酸奶时的奶桶歌、赞美山水的山歌、赞美牛羊肥壮的放牧歌等不同的歌曲当中提炼而自创出来的。
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鲁) 昌鲁(侠盗歌)是藏北民歌的基本之一,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历史悠久、蕴藏也极为丰富。具有歌腔自由舒展,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自娱自慰等基本特征,真切地反映出旧社会生活的情景,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表达了创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勇敢追求和对封建土地主的强烈反抗。
【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6日,班戈县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11月,班戈县被表彰为西藏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