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西宁市,古称青唐城、西平郡、鄯州、夏都,青海省辖地级市、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市下辖5个区、2个县,总面积7660平方千米,西宁市常住人口为248.1万人。
西宁市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青海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交通和通讯中心,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中央军委西宁联勤保障中心驻地。
西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取“西陲安宁”之意。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是“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行政区划】
西宁市辖5个区、2个县:
城中区 面积151平方千米,人口325813,政府驻总寨镇,下辖7个街道、1个镇
城东区 面积114.59平方千米,人口489372,政府驻东关大街街道,下辖7个街道、1个镇
城西区 面积52.98平方千米,人口326866,政府驻西关大街街道,下辖7个街道、1个镇
城北区 面积137.7平方千米,人口417701,政府驻朝阳街道,下辖4个街道、2个镇
湟中区 面积2444平方千米,人口47.9万,政府驻鲁沙尔镇,下辖1个街道、10个镇、5个乡
湟源县 面积1545平方千米,人口109802,政府驻城关镇,下辖2个镇、7个乡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面积3090平方千米,人口403368,政府驻桥头镇,下辖9个镇、11个乡
【历史沿革】
西宁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
古为先零羌游牧地。西汉设军事、邮传据点西平亭。神爵初,为临羌县地,隶金城郡。
东汉建安中,分金城郡置西平郡,分临羌县置西都县为郡治,隶雍州。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南凉一度迁都于此。北魏曾在此设鄯善镇,治西都县。孝昌二年(526年),改鄯善镇为鄯州,与西平郡同治西都县。旋因中原多故,吐谷浑强盛,鄯州移治乐都,改乐都县为西都县,为郡治。
唐仪凤三年(678年),由湟水县析置鄯城县,治所约在今西宁市曹家寨一带,属鄯州。上元二年(761年),地入吐蕃。
宋明道元年(1032年),吐蕃唃厮啰政权从邈川迁都于此,改称青唐城。元符二年(1099年),宋军入河湟,改青唐为鄯州,隶熙河兰湟路(后改熙河兰廓路)。崇宁三年(1104年),改鄯州为西宁州,西宁一名始于此时。
南宋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1131年),西宁州被金朝占据。南宋绍兴六年、西夏大德二年(1136年),西宁州被西夏占据。
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蒙古灭西夏,占领西宁州,为章吉驸马分地。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徒西夏中兴行省于甘州(今甘肃张掖),改称甘肃行省,西宁州为甘肃行省所辖七路二州中之一州。
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西宁州为西宁卫,先后隶于陕西都指挥使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宣德七年(1432年),升西宁卫为军民指挥使司。弘治元年(1488年),在西宁设兵备道。
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西宁卫为西宁府,新置西宁县为府治,隶甘肃省。同年,设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衙门(简称“青海办事大臣”)。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道,置蒙番宣慰使。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置西宁行政区,隶甘肃省。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治西宁县。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西宁县移治鲁沙尔。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成立西宁市,为首府。
1949年9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宁,同年9月8日成立市人民政府,为青海省辖市。1950年,西宁市为青海省人民政府驻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宁市地处青海省东部,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7660平方千米。总面积7660平方千米,市区面积47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西宁市呈东西向条带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群山怀抱,南有南山、北有北山。
气候
西宁市属大陆性高原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日照为1939.7小时,年平均气温7.6℃,最高气温34.6℃,最低气温零下18.9℃,属高原高山寒温性气候。夏季平均气温17~19℃,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水文
西宁市区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1363.6毫米,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汇合于市区,向东流经全市。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西宁市共有普通高校12所,在校学生9.52万人;普通中学143所,在校学生12.71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5所,在校学生3.11万人;小学136所,在校学生16.6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981人;幼儿园521所,在园幼儿7.44万人;西宁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5.1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4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3.27%。
文化事业
西宁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图书馆9个,博物馆14个。全市有广播电视台5座,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9.5%和99.7%。出版杂志53种,213.45万册;图书977种(包含教辅教材),1407.08万册。
医疗卫生
西宁市有各类医疗计生卫生机构1927所,其中,医院77所;卫生技术人员2825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836人;注册护士12841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2094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4.12人。
【交通运输】
公路
公路:京藏高速公路、兰西高速公路、平西高速公路、西湟一级公路、湟倒一级公路、西塔高速公路、宁大高速公路、西宁过境高速公路、张汶高速公路、西和高速公路、西丽高速公路、西互高速公路
国道:109国道、214国道、227国道、315国道
铁路
铁道线路:兰青铁路、青藏铁路、兰新高速铁路、西成高速铁路
火车站:西宁站、西宁西站
航空
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宁市东南方向的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距西宁市中心28千米,为4E级民用国际机场,是青藏高原重要交通枢纽和青海省主要对外口岸。
【风景名胜】
石峡清风
石峡清风位于西宁东15千米处。石峡,俗称小峡,在历史上是以险关危隘著称的。世治时,它是连通东西交通的要道;世乱时,它又是隔断两地的重门。宋代时修筑绥远关以控制要害地段,后于清代修筑了武定关和德安关。小峡也为人们留下了动人的传说:昔日此地重山环复、河道不通,有仙人投石击山,丘峦崩摧,湟水中通,形成了奇峻雄伟的小峡。而今的小峡,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飞架南北,公路平坦如砥,行人车辆川流不息,险关变通途。
金蛾晓日
金蛾晓日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娘娘山,又名金蛾山。山顶有一座天池,娘娘山上有一制高点,早晨在山上观日出,太阳从万山中喷薄而出,景象壮观,据说可与泰山观日出媲美。
文峰耸翠
提及这一景点,必然提及西宁南山的一个美丽传说。据说,人们曾经在南山修建一座阁楼,便有凤凰落到这儿,当地人视为祥瑞之兆。后来,也是为了企盼当地文风繁盛,人们就在山上修建了魁星阁。
凤台留云
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南凉时期,西宁古八景之一的“凤台留云”,成为西宁一胜景。南山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八年,是西宁现存保护较好的明建筑。如今山上的景点均为解放以后新建。由于南山的海拔比较高,所以凤台上经常云雾缭绕,自成景致。
龙池夜月
所谓“龙池”,指的是位于西宁西郊苏家河湾村西南的一眼泉水。由于这里曾经修建过不少庙宇,所以,历史上,这是一个香火旺盛的地方。这里的庙宇,始建于明代,后来屡建屡废,清末称作“五龙宫”,曾经盛极一时。
湟流春涨
所谓湟水,即指流经西宁城北的黄河重要支流——湟水河,又名西宁河。每当春夏之际,湟水上游冰雪消融,水源充足,流至西宁西郊河、北川河、南川河先后注入湟水,遂河水骤涨,波涛汹涌,故称“湟水春涨”,有五峰山六月六“花儿”会。
五峰飞瀑
五峰飞瀑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北沟脑,因山峰很像五个手指,故名五峰山。五峰山有三奇,即林、泉、洞。从龙宫泉拾级而上,便是五峰寺。五峰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主要建筑有菩萨殿、龙王阁、玉皇宫、香公楼、同乐亭。五峰山也是青海民歌演唱胜地,俗称“花儿”会,每年六月六,正是五峰山风光最美的季节,五峰山六月六“花儿”会也就闻名遐迩。
北山烟雨
北山以奇制胜,西宁北山,又名土楼山。土楼山上曾建土楼山神祠,在神祠的旧址又修建寺庙,旧称北禅寺,也叫永兴寺。北山的古迹不少,有佛寺、道观、砖塔、洞窟、壁画和露天大佛。经历代的扩建增修,在峭壁断崖间凿成洞窟,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九窟十八洞”。北山顶上那座有唐代建筑风格的宁寿塔。
青唐城遗址
青唐城遗址作为丝绸之路繁华的见证者,位于西宁南绕城快速路边,以一种静默的姿态,向来往的人们讲述着曾经的繁华。
老爷山
老爷山又名元朔山,位于西宁市北约40千米,大通县境内。山上有火烧台、老虎洞和古寺庙遗址。主峰西南皆为悬崖绝壁,北面与牦牛山相对。加上高原气候多变,有时浓云密布,有时天朗气清,登高眺望,云海苍茫,漫步林中,别有野趣,为西宁市旅游胜地之一。
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西宁市西南25千米处的湟中区城鲁沙尔镇。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步芳公馆
马步芳公馆始建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6月,耗资3000万大洋,次年6月建成,为军阀马步芳私邸,取名为“馨庐”。在马公馆里许多建筑的墙面镶有玉石,故人们亦称为“玉石公馆”。公馆由多个院落和不同形式的房舍以及花园组成,各个院落的房舍布置有序,结构严谨。构成了统一和谐的整体。位于公馆南端的后花园栽种了名贵的花卉和树木,还有亭榭,“晓泉”也在其内。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西宁市于西汉时置军事和邮传据点西平亭,神爵初属金城郡临羌县。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军西进湟水流域,汉将霍去病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之始。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为西宁州,至此“西宁”之称始于见史,取”西陲安宁“之意。
地域文化
西宁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是一个多民族城市,其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艺术三绝”,黄南州的热贡艺术和湟中农民画也较为出名。
曲艺
戏剧主要有眉户剧、平弦剧、藏戏、灯影戏、豫剧、秦腔。
曲艺主要有平弦、越弦、下弦、道情、贤孝。
歌舞音乐主要有汉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礼舞、藏族的锅庄舞以及藏传佛教寺院在祭祀、典礼、法会时演奏的寺庙音乐。
民歌
民歌主要有汉、回、土、撒拉族喜爱的"花儿"和藏族的"伊"等。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最美的“花儿”是用三江最纯净的源头之水浇灌的圣洁之花。居住在这里的汉、藏、回、土、撒拉等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漫上几句悠扬的“花儿”。可以说,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儿”、漫“少年”的金嗓子。青海农民唱起“花儿”,村里的张秀花、王富贵们就会泪水涟涟。花儿对青海人来说象每天的饮食一样普通。“花儿”是产生于青海,并流行于青、甘、宁、新等地区的一种山歌,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花儿”发源于临夏,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加之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
【特色小吃】
烤羊肉串,烤羊排,烤羊肠,烤腰子,手抓羊肉,甜醅,酿皮,梗皮,凉粉,熬饭,酸奶,焦奶,青稞,大豆(蚕豆),家常拉面,麦仁,尕面片,炮仗,干拌,炒二节,羊肠面,焜锅(一种类似馕的饼),黄焖羊肉,坑羊肉,牛骨头,粉汤,羊杂碎汤,牛杂碎汤,
烩面,烩饺,狗浇尿(糖面油饼),胡辣羊蹄,肉末羊筋,干煸羊肠,干煸“羊筏子”,牛肉面,干拉面,油香,炒面,油茶,锅贴,羊肉泡馍,青海八盘,牛肉干,清汤面片,炒面片,杂碎,米粉,麻辣烫,酸辣粉,砂锅,抓面……
著名的小吃街:
莫家街小吃一条街,推荐 马忠食府:酿皮、大串烤肉、油炸糖糕、抓面、马丽亚砂锅(各色砂锅种类丰富)等各色清真小吃。
水井巷小吃一条街,推荐 白吉馍夹肉馆:豆腐脑、白吉馍夹肉,各地小吃均匀分布。
新兴“口福”街 推荐 街口第一家的抓面。
华德美食广场 全国小吃均有,集中度较高。
本地特色食府 推荐 董董美食城 沙力海美食城 穆斯林大饭店 小圆门食府 穆斯林清香楼 汇丰楼(均有各种本地名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