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县,隶属青海省西宁市,位于青海湖东岸,日月山东麓,湟水河上游,总面积1545平方公里,辖7乡2镇,146个行政村,8个社区,有藏、回、蒙、土等13个少数民族。湟源县常住人口为109802人。
湟源县,是青海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藏文化与汉文化的结合部,青藏铁路、109和315国道穿境而过,素有“海藏通衢”和“海藏咽喉”之称。海拔在2470-4898米之间,2020年3月,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行政区划】
湟源县辖2个镇、7个乡:
镇:城关镇、大华镇
乡:东峡乡、日月藏族乡、和平乡、波航乡、申中乡、巴燕乡、寺寨乡
【建置沿革】
湟源,在三代(夏、商、西周)、春秋时,称“西戎氏地”。 秦初,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当时,陇西郡实际控制着包括今湟源在内的青海东部地区。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临羌县,湟源属临羌县地,归金城郡。 曹魏期间,因军事需要,县治移驻湟水北岸。湟水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汉书》谓“湟水出金城临羌塞外,东入河”。湟源即:“湟水源头”之意,从后来在湟源境内发掘的青铜时代遗存的卡约文化和湟水下游发现的“仰韶文化”,足以说明湟水流域同祖国的中原一样,具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 公元4年,王莽在高原明珠青海湖以东设西海郡(辖湟源地区)。公元23年王莽政权崩溃,西海郡随之废弃,羌人复占湟源。 三国(220--265年)曹魏政权时设立西平郡,依西平亭,增筑南、北、西三城,以为郡治,湟源复属临羌县地。 西晋时(265--420年)先后建立前凉、后凉、南凉等地方割据政权,控制了今湟源及其以东的湟水流域地区。 隋开皇五年(581年),在石堡山(今日月乡哈城村)修筑石堡城,设戍屯兵,吐蕃人称铁刃城。《读史方舆纪要》中写道:“石堡城(今指哈城)西三十里有山,山石皆赤。北接大山,南依雪山,号曰赤岭”(赤岭即今日月山)。日月山之所以驰名中外,一是它具有神奇瑰丽的迷人色彩,同时也因文成公主汉藏和亲成为汉藏人民友谊的象征,民族文化交流的见证; 唐(618--907)划全国为十道,废西平郡,置鄯州都督府,湟源为鄯城县地。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改为吐蕃属地,湟源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互市”,遂立碑于赤岭(日月山),以分唐与吐蕃界,从此,商贸交易频繁,成为中原通往牧区和西藏的要塞,有“日月山界限中外”之说,著名的“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因此得名。 湟源不仅是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要冲,同时也是经济文化的枢纽,名噪一时的“环海商都”就是今日的湟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沙州(今甘肃敦煌)汉人张义潮起义,恢复河西走廊,甘肃和青海东部又回到唐朝的管辖之下。五代十国(907--960年)期间吐蕃贵族失去对青海东部的控制,南宋、西夏期间湟源曾一度为金人和西夏所控制。 元(1227--1253年)宋理宗宝庆三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攻克西宁州,湟源属元西宁州地。 明(1368--1644年)洪武五年改西宁州为西宁卫,湟源为西宁卫地。明末,湟源属李自成农民军大顺政权西宁防御使管辖。 清雍正元年(1723年)蒙古亲王罗布藏丹津起事,曾以湟源为据点,进行反清活动,后经清抚远大将军年羹尧所奏,特准“以日月山为集,不准擅移”。 雍正五年(1727年)筑丹噶尔(湟源县城)城,乾隆九年(1744年)经西宁道佥事杨应琚以丹噶尔路通西藏,逼近青海,为汉、土、回、藏、蒙及蒙准噶尔往来交易之所为由,向清政府上奏,后特准“一切交易,俱在丹城,毫无他泄”,因此,湟源被誉为“小北京”。道光年间,因湟源海藏通商,中外咽喉,特设立丹噶尔厅,属西宁府。 民国(1912--1949年)二年,裁撤西宁府,设西宁道,丹噶尔厅改为湟源县。 [24]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从甘肃省分出,成立青海省政府,辖西宁、大通、湟源、循化、化隆七县及青海蒙藏地区。 1949年9月9日,湟源解放。1949年10月至1978年9月,湟源为省直属县。1978年10月9日,海东地区成立,辖湟源县。 1999年12月5日,湟源正式划归省会西宁市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湟源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的日月山下,湟水河上游。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宁格铁路、109国道、青新公路穿境而过,素有"海藏通衢"、"海藏咽喉"之称。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62公里,全县总面积1545平方公里。
气候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0℃,无霜期27-71天。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差大,春季多风,夏季凉爽,冬季干燥,冰雹、干旱频繁。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13.9℃,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气温为-10.5℃,全年平均积温大于或等于0℃的为2062.6℃,大于或等于5℃的为1878.1℃,大于或等于10℃的为1182.1℃,年均气温为3℃,气候冷凉。年平均降水量为408.9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交通运输】
铁路 青藏铁路贯穿湟源东西,在县内设有东峡、湟源、申中、巴燕4站。湟源火车站的旅客接待能力为每年10万人次,湟源铁路货运站占地近百亩,年货物吞吐能力为50万吨。大华工业区距湟源火车站(客站和货站)及申中火车站均为3公里。 西宁至格尔木之间铁路复线已经开工建设,计划建设大型铁路货运站一处,年铁路吞吐能力达400万吨,原材料输入和产品输出完全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公路 湟源东距西宁48公里,西湟高速、湟倒一级公路、109、315国道在此交汇,县乡村公路遍布全县。
【风景名胜】
赤岭日月山景区
日月山,初唐时名赤岭。位于湟源县西南,在青海湖东南,既是湟源、共和两县的交界处,又是青海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海拔3520米,是游人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
丹噶尔古城
丹噶尔古城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和军事重镇,也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布局严谨的建筑结构,经纬交织的幽幽街巷,结构独特的民居院落,气势恢宏的寺院庙宇,保存完整的“歇家”商号,乃至一片瓦、一块砖、一扇门、一合窗,无不承载着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展示着边塞古城发展的壮美。 丹噶尔古城是宗教胜地。古城得名于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尔。清顺治五年(1648年),东科尔寺从西藏迁至古城东百米处,成为青海和西藏声名远播的寺院。以后古城内又修建了城隍庙、金佛寺、火祖阁、玉皇庙、关帝庙、财神庙、北极山群庙、清真寺等。
【历史文化】
湟源排灯由来已久,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据传,当初街市商家为了在夜间招揽顾客,纷纷制作商号广告牌灯箱,在里面点燃蜡烛,挂在商号大门上,后来逐渐发展成有底座、图案,形式多样的广告牌灯。湟源排灯首次正式出现于道光九年(1829年)。
湟源排灯形式多样,有长方形、卧桥形、梅花形、扇子形、立柜形、椭圆形等,大都由四格组成。
【荣誉称号】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2018年10月,获得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2018年12月29日,被国家民委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2019年5月15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湟源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019年12月,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0年3月,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县榜”。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10月,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1年1月18日,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名单。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15日,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2年1月,选为省级精品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3年8月,被评为青海省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2023年10月,被评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