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黄南藏族自治州,首府驻同仁市,是青海的8个地级行政区之一,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因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地势南高北低,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州总面积1.82万平方千米,下辖1个市3个县。黄南藏族自治州总人口为281044人。
黄南藏族自治州是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主要自然和人文景观有:尖扎县坎布拉国家级森林公园、李家峡电站大坝和库区风光、同仁历史文化名城、热贡艺术和收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的大型卷轴画《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藏传佛教寺院隆务寺、南宗尼姑寺、麦秀原始森林风光、泽库和日石经墙、河南圣湖仙女洞及青南草原风光等。
【行政区划】
黄南藏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3个县:
同仁市 面积3275平方千米,人口10.1万,政府驻隆务镇,下辖3个镇、8个乡
尖扎县 面积1558平方千米,人口62246,政府驻马克唐镇,下辖3个镇、6个乡
泽库县 面积6650平方千米,人口75659,政府驻泽曲镇,下辖4个镇、3个乡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面积6700平方千米,人口40688,政府驻优干宁镇,下辖1个镇、4个乡
【历史沿革】
元属吐蕃等处宣慰司辖。
明洪武三年(1370年),设河州卫、改必里万户府为必里千户所,辖黄南南部游牧部落。洪武八年(1375年),改贵德为贵德守御千户所,下设10屯,辖区有其7。宣德元年(1426年),同仁、泽库地区遂由隆务寺夏日仓活佛─隆务囊索代而治之,逐渐形成热贡地区政教合一统治制度。万历年间(1537~1619年),黄南地区为蒙古土默特部洪萨巴图尔控制。
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驻西宁办事大臣,河南县由该办事大臣节制。同仁、尖扎、泽库地区先后属甘肃临洮府、西宁府、河州府、兰州府,分别由贵德厅、循化厅辖治。
1914年设立西宁道。
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由甘肃省析置青海省,由循化县析置同仁县,河南县由省直辖。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省在隆务镇设第七专员公署,辖同仁同德两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同仁、泽库两县的大部分地区,隶属青海省第七督察专员公署。河南地区仍沿袭清代旧制,由蒙古族亲王统辖,尖扎地区属贵德县管辖。
1949年,黄南地区解放。9月22日,成立同仁县人民政府。
1952年3月17日,成立同仁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7月改为县)7月3日,由贵德县析置尖扎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7月改为县),由同仁县析置泽库县。
1953年9月30日,政务院批准设立黄南藏族自治区(地级),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同仁县隆务寺,辖尖扎、同仁、泽库3县。12月22日,正式成立。
1954年10月,成立河南蒙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6月改称自治县)。
1955年5月22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区据宪法规定改为黄南藏族自治州。
195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原由省直辖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由黄南州代管。
1962年12月,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又恢复省直属地位。
1964年,原由省直辖、委托黄南藏族自治州代管的河南蒙族自治县更名为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九曲黄河第一弯,因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东北部与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为邻;东南部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碌曲、玛曲三县接壤;西北西南部分别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贵南、同德三县以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相接。州境东西宽175千米,南北长235.3千米,总面积为1.82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2.61%。
地形地貌
黄南藏族自治州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泽库、河南两县属于青南牧区,海拔在3500米以上,气候高寒,是自治州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基地;北部为尖扎县、同仁市,海拔在1900~4118米之间。
气候
黄南藏族自治州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点:雨热同季,干湿季差别明显;热量不足,无霜期短,降水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冷季漫长干冷,暖季短促润凉;多灾害天气。年平均气温6.6℃~8.5℃;南部气温偏高幅度较大,年平均气温-0.9℃~0.3℃。全州年平均气温-0.9℃~8.5℃。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率大,逐渐呈增加趋势,平均降水量分别为尖扎县308.4毫米,河南县549.4毫米;同仁市409.1毫米,泽库县492.4毫米。全州年平均降水量329.0~505.0毫米。全州日照时数为2506.1~2688.2小时。无霜期14~173天,其中北部温暖区147~173天;南部低温区14~21天。年蒸发量1231.6~1697.0毫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68所,在校学生69975人,其中:小学77所,在校生31346人;中学17所,在校生19329人;幼儿园172所,在校学生14877人, 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08人。年内中等专业学校招生1415人,毕业生1245人,在校学生 4315人;普通中学招生6612人,毕业生6107人,在校学生19329人;小学招生5445人,毕业生4679人,在校学生31346人。
文化事业
有艺术表演团体18个,其中:民间艺术表演团体17个,艺术专业团体1个。文化馆5个,文化站33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3个,档案馆5个。
医疗卫生
有医疗卫生机构349个,其中,综合医院 4 个;民族医院 4 个;专科疾病防治院 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 个;卫生监督所 5 个;采血机构 1个;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5 个;乡镇卫生院 37 个;村卫生室 287 个。年末实有病床数2057张,卫生职工人数2659人(含临聘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73人(含临聘人员)。
【交通运输】
黄南地形复杂,交通方式较为单一,没有航空和铁路交通,唯一进出黄南的交通方式是公路。黄南州内交通以州府同仁县隆务镇以及黄南所辖的泽库、尖扎、河南三县县城为中心,分别有隆(务)黄(乃亥)公路、隆(务)兰(采)公路、隆(务)加(吾)公路、马(克唐)措(周)公路、马(克唐)康(扬)公路、夏(德日)宁(秀)公路、夏(德日)和(日)公路、多(福屯)恰(力曲)公路、多(禾茂)大(久塘)公路以及泽(库)同(德)公路等州内公路干线相连接,州府同仁长途汽车站每天有数趟发往州内及周边县市的班车,青海省内可达西宁、湟中区、互助等城市,省外可到甘肃临夏、夏河等地。此外,州府同仁还有通往李家峡、甘肃夏河的旅游专用公路。
【风景名胜】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
青海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境内,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公园东距青海省西宁市131公里,西邻尖扎县城50公里。
景区面积1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最高海拔3100米,最低海拔2300米,年平均气温为摄氏20℃,最低气温为摄氏-11℃,年均温度-6℃-2.9℃,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是丹霞”地貌,森林植被、宗教文化、电站大坝、峡谷库区及藏族风情所构成,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
隆务寺
隆务寺,藏语全称“隆务德钦琼科尔林”,意为“隆务大乐法轮洲”,位于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四合吉村的西山脚下,创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创建者是三旦仁钦。全寺占地面积380亩。
隆务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和时轮三大学院。其属寺有年都乎寺、郭麻日寺、吾屯上寺和吾土下寺,是青海较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也是青南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隆务寺是一座集建筑、雕塑、绘画艺术为一体的辉煌殿堂,热贡艺术发源于此。也是同仁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6年11月20日,隆务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宗尼姑寺
南宗尼姑寺,藏语称“南宗静虑兴旺洲”。位于坎布拉乡南宗沟阿琼南宗寺(桑俄合丹杰林)北,为宁玛派尼姑寺院,传由古浪仓始建于元代。1958年前,该寺建筑总面积约40亩,有经堂、佛堂各1座,尼姑房50院150间,耕地50亩,尼姑25户55人,其中活佛1人,其香火来源主要为直岗拉卡等村。1958年后,保留有少数尼姑房。现有尼姑近百人(公布数为70人),寺主古嘉赛,具体寺务由寺管会主任仁增昂毛负责。
圣湖仙女洞
圣湖仙女洞位于黄南州河南县,是青藏高原上的喀斯特自然景观,仙女洞洞口低矮,进洞20米,有一处可容数百人的大洞。
这里有一处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的沼泽湖泊,源中有3眼泉水不断喷涌,晶莹透亮,清澈如玉,四周绿草如茵,当地蒙古族群众称之为“圣湖”。在圣湖的西北面有一外天然的大岩洞,此洞幽深奇特,神秘莫测,又与圣湖相连,故称“仙女洞”。洞室内流水潺潺,峭壁迂回,怪石嶙峋,一簇簇钟乳石像吊挂的宫灯、拔地而起的石笋犹如华丽的摆设。最奇妙的莫过于被称为“仙女舞厅”的洞室,在上面来回踱步,会发出美妙的声响,游人在洞内独唱,犹如悦耳动听的合唱。
【历史文化】
热贡文化是一种多元的文化载体。从宗教的角度看,有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儒家文化、伊斯兰等多宗教文化;从地域角度看,有雪域文化、河湟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等地域文化。各文化之间兼容并蓄、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热贡是青海乃至西北地区非物质文化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其文化结构具有多层次性,文化内涵具有多样性,文化主体具有多民族性。每年从正月到腊月,这里将相继举办正月祈愿大法会、文化旅游节、热贡六月会、那达慕大会、五彩神箭杯国际射箭邀请赛、唐卡大赛、花儿会、八月草原盛会、土族於菟节等民俗活动。
黄南藏族自自治州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热贡艺术、黄南藏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热贡艺术、热贡六月会、黄南藏戏、土族於菟、和日石刻技艺、同仁刻版印刷技艺),省级非遗项目11项,共有13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6人。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1日,2020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12月25日,入选“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