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扎县,隶属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东北部绝大部分以黄河为界与化隆回族自治县相望,东南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接壤,西与贵德县相连,南与同仁市毗邻。县境南北长约87千米,东西宽约48千米,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4万人,藏族约占总人口的62%。全县辖3个镇、6个乡。行政区域面积1558平方千米,尖扎县户籍人口为62246人。
尖扎县宗教文化积淀深厚,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以红色砂砾构成的“丹霞”景色而著称,园内有南宗寺、尼姑寺、南宗扎寺三大寺院,是青海省唯一的一处僧、密、尼并存的宗教法地,是青海省继塔尔寺、青海湖之后的重要旅游景区。是中国赛艇、皮划艇高原水上训练基地,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行政区划】
尖扎县辖3个镇、6个乡:
镇:马克堂镇、康扬镇、坎布拉镇
乡:贾加乡、措周乡、昂拉乡、能科乡、当顺乡、尖扎滩乡
【建置沿革】
尖扎县在先秦和西汉初期为西羌地。 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为汉代设置的河关县(治贵德河阴)辖地。 西晋怀帝永嘉七年(公元313年),尖扎地区为吐谷浑活动地。 南北朝时,尖扎地区属后凉吕光所置的浇河郡(治贵德河阴镇)辖地。 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在今尖扎县设置达化县,治所在直岗拉卡一带,隶廓州,治今贵德河阴镇。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今尖扎属米川县,隶廓州,治化隆群科。 北宋时,曾为唃厮啰政权属地。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今尖扎又成为宋积石军(治贵德河阴镇)辖地。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又陷为金积石州(治贵德河阴镇)辖地。 元代今尖扎地区属贵德州辖地,隶河州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明代,今尖扎县属归德守御千户所管辖。隶河州卫。 清代,今尖扎地区为贵德厅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改厅为县,今尖扎为贵德县管辖。 1952年4月,中共青海省委决定,成立尖扎区工作委员会,以贵德第六区及昂拉地区为工作区域。 1953年6月2日,正式从贵德县析置尖扎县,直属青海省人民政府。同年12月22日,隶属于即日成立的黄南藏族自治区。 1955年5月,自治区改为自治州。贵德县现属海南藏族自治州。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尖扎县东北部绝大部分以黄河为界与化隆回族自治县相望,东南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接壤,西与贵德县相连,南与同仁毗邻。县境南北长约87千米,东西宽约48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558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 尖扎县全县地势西高东低,最低海拔1960米,最高海拔4614米,相对高差为2654米。河谷、低山丘陵和中高山地地域的垂直差异明显。境内山脉属西倾山余脉,西南到西北有折戈里山、戈尕山、色尖山、申宝山、扎马山等,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
气候 尖扎县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为青藏高原特殊型气候区,年平均温度7.8℃,年日照时数443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50-400毫米,无霜期186天。极端气温最高为34.1℃(1988年6月28日),极端气温最低为-19.8℃(1961年1月17日)。
【风景名胜】
阿琼南宗寺
阿琼南宗寺(藏语称桑额旦杰朗)位于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丹霞地貌中心景区,南宗沟5公里处,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是九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玛灭佛时期从西藏来此修行、传教的三位高僧居住过的古迹,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比塔尔寺还早600多年。峰北有一座形如藏文字母的石山,高耸入云,故名“阿琼南宗”作为佛教胜地,是一千多年来香火不绝、信徒们远近必拜的圣山之一。寺院东北面矗立着南宗峰,她的北面有一条唯一能够达到顶峰的石阶山径,大部分是从悬崖上开凿而成的,山径从悬崖上斜穿而过,有的地段几乎是从悬崖上直上直下。穿过寺院东北一条小溪,从石径登上顶峰,便可看到一座掩映在苍松之中的古刹。
智合寺
智合寺始建于元代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寺院智合寺,亦称“金刚崖寺”,被誉为“青藏高原莫高窟”。有关文献记载:唐会昌年间,吐蕃赞普达玛灭佛,从西藏逃来青海的“三贤哲”以及刺杀达玛后来此的贝吉多杰曾在此地山洞中居住修行,被后世佛教徒视为藏传佛教复兴圣地。金刚崖上的天然佛像,仪态万千,颇具神韵,既有宗教神秘感,又充满人间情趣,远远望去,一个诸神众佛的大千世界呈现在天地之间。智合寺规模最大的宗教活动是农历四月初九至十五日的祝愿法会,届时附近的信教群众聚集在寺院附近。
昂拉千户庄园
昂拉千户庄园始建于公元1947年,原为居住在尖扎地区昂拉千户的宅院。据历史记载,昂拉千户是吐蕃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为了守卫边界和征税,公元492年吐蕃王朝赤热巴坚大臣(译:征税者)贡叶西达杰到这一地区居住生活,成为尖扎两岸的头人。公元1657年清朝乾隆年间将他的后代之一祖多杰封为昂拉千户。项谦为第七代千户,这个庄园式项谦继位后新建的,是目前青海省诸多旧宅中保存较为完整的藏式庄园之一。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
尖扎县境内的青海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以奇特“丹霞”地貌、茂密的森林植被、古老的宗教文化、雄伟的电站大坝、绮丽的峡谷库区及独特的藏族风情所构成,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2022年6月,成功入选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地。
【历史文化】
尖扎县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是中原文化与羌藏文化的融合区,是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交汇地。特殊的地理环境,清晰的文化脉络,多种民族及宗教文化的交融互长,使得尖扎地区的文化形态呈现出典型的多元性。羌戎文化、鲜卑文化、汉文化、吐蕃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的更替交融,相辅相成,最终形成了流动的、开放的、符合性结构的地域文化。无论从地理、历史,还是从民族、人文的角度看,尖扎不愧是研究羌藏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天然博物馆。
传说尖扎是吐蕃王朝赞普时期的军队驻扎和对外引军之地,也是藏地三贤者和喇青贡巴绕赛大师为首的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勤劳勇敢而质朴的尖扎儿女在这里创造出别具一格、浓郁民族特色的尖扎射箭文化。在尖扎,射箭既是勇气和势力的权威,又是福气和生命的象征。虽然在安多地区的很多地方有民间射箭活动,但尖扎射箭于众不同,它从最初的狩猎工具演变兵器,发展成为集历史、宗教、民俗、体育、艺术于一体的“五彩神箭”文化,在灿烂绚丽的藏族文化中占具主导地位。射箭一般有祭祀诸神、练箭和箭技比赛以及最终的达顿宴会等组成,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箭技比赛和达顿宴会。
【荣誉称号】
2018年9月,尖扎县入选“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9年9月,尖扎县入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2021年1月,尖扎县入选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1年9月2日,尖扎县入选“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8日,尖扎县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2022年2月,尖扎县入选第二批青海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