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绵阳市东南部,北纬30°至32°之间,东经104°至105°。东与盐亭、梓潼交界,南与射洪、大英县相邻,西与中江县接壤,北与游仙、涪城区相连,距绵阳市中区57公里,距成都市153公里。境域南北长 81.1 公里,东西宽 56.2 公里,状若艾叶,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现有人口 147 万,为四川百万以上人口的农业大县,人口密度553人/平方公里,有汉、回、藏、羌、彝、满、白 、土、维吾尔、蒙古、苗等11个民族。境内沿江平川、浅丘绵延、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行政区划
三台县辖41个镇、22个乡:
镇:潼川镇、北坝镇、芦溪镇、景福镇、富顺镇、刘营镇、西平镇、安居镇、塔山镇、乐安镇、金石镇、观桥镇、新生镇、古井镇、中太镇、中新镇、石安镇、秋林镇、建设镇、三元镇、万安镇、妻江镇、龙树镇、鲁班镇、紫河镇、建平镇、新鲁镇、立新镇、灵兴镇、八洞镇、凯河镇、花园镇、东塔镇、光辉镇、百顷镇、前锋镇、柳池镇、永明镇、新德镇、永新镇、黎曙镇
乡:乐加乡、幸福乡、老马乡、金鼓乡、里程乡、菊河乡、建中乡、断石乡、下新乡、争胜乡、双胜乡、双乐乡、忠孝乡、高堰乡、进都乡、宝泉乡、曙光乡、云同乡、上新乡、广利乡、协和乡、玉林乡
历史沿革
三台县以县西三台山得名。
三台历史悠久。三台古为郪县、涪城县地,以县西三台山得名。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有郪县,南朝萧梁时置涪城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涪城县并入郪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县入潼川州直辖,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三台县,迄今共历2198年。
民国元年废府留县,以县西三台山得名而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辉煌
宋咸平四年(1001年)朝廷把四川设为川峡四路,其中之一就是梓州路[三台]. 梓州是四川与成都齐名的川北重镇,八世纪的梓州,作为四川的第二大城市,城郭雄伟,交通发达,在川北重要交通要道的涪江、凯江上,来往船只川流不息,这里有川北最大的码头。在这些码头上,曾旅居这里近两年的大诗人杜甫多次送往迎来,吟诗作赋。且看:“无数涪江筏,鸣桡总发时”(《奉送崔都水翁下峡》)反映了交通枢纽梓州段涪江的繁忙;而梓州城美丽的夜色从“夜深露气轻,江月满江城”(《玩月呈汉中王》)中可见一斑;梓州城的布局“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望牛头山亭子》)何等的规范。从这些诗句中,一幅中世纪恬静美丽的都市图画展现在了我们面前。作为当时省一级行政机构---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所,梓州城的规模很大,城墙很高,城楼更高大,在杜甫留下的诗中,还有很多登梓州城楼的诗篇,如《九日登梓州城》,《春日梓州登楼二首》,《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楼》等等,这些诗歌和其它登高诗歌一样,除了抒发自己苦闷的心情外,更多的是对梓州山河的无尽赞美。可以想见几百年前这里是如何的繁华,时过境迁,现在的成都已是我国西南最大的都市,而我们却只能从这样的残破门楼中去寻觅和回味它当时的盛景了。
地理环境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海拔高度307米至672米。北临中国科技城绵阳58公里,西离省会成都130公里,东距重庆300多公里。属川中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质地貌
三台县地处四川盆地中西北部,大地构造分区为扬子准台之四川中台拗、川中台拱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川中褶皱带旋扭构造。境内地质构造简单,全部由褶皱构造组成。土地承载能力在2.5—2.8kg/cm之间,无地质断层。
根据土壤内部水、热、气、肥与作物生长的协调程度,三台可划分为五个地貌类型区:东部高丘中窄谷区、中部中丘中宽谷区、西部底丘宽谷区、沿江陡壁宽谷台地区。其中沿江平坝河谷区,分布于涪江、凯江、梓江、郪江两岸,包括现代河漫滩在内的Ⅰ、Ⅱ级阶地,呈宽窄不一的条带状冲积坝。试验示范区属于径流缓慢,径流系数0.22,排水容易,年冲刷土壤量120683.6吨,流失氮、磷、钾养分10.59吨/年,土壤沙至中壤,土壤母质来源广,成分复杂,光、热、水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
自然资源
三台县资源丰富,农业生态环境优越。粮食、蚕茧、油料、生猪、水果、水产、药材等主要农产品总产量名列全省前茅,瘦肉型猪、麦冬、蚕茧、油橄榄、棉花皆为全国商品生产基地。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膨润土、盐井、石灰石、沙金、石英石、石油、天然气等,极具规模开采价值。
经济概况
三台县历来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苕、棉花、花生、油菜籽等。民间饲养猪、牛、羊、鸡、鸭、兔。栽桑养蚕,从事土纺、土织,成为民间农户的主要家庭副业。2000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6868万元,农业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74元,粮食总产量达到74583.6万公斤,棉花总产量达1267.6万公斤,花生总产量1288.5万公斤,油菜籽总产量5235.7万公斤。党和政府重视林业生产的发展,领导群众积极植树造林。1998年全县实现了“全面绿化”,长防林工程竣工达标,绿化率达到99.3%,森林覆盖率达到33.9%。由于农业、林业的发展,促进畜牧业和水产业的发展。农副土特名优产品主要有涪城坝的麦冬、建设巫家沟大蒜、永新镇崭山米枣、富顺金光的“东山板栗”、菊河土烟、萋江“大红袍”红桔、芦溪早熟“团圆果”柚桃等,各地正加速发展。先后被列为四川省和全国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柑桔、麻类、油橄榄、麦冬等的生产基地县,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分别排名全省20强和全国100强县之列。
三台有耕地面积124.5万亩,林地119.68万亩,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一、二型水库98座,可养鱼总水面7万多亩,宜于发展粮食和棉花、油料、桑、麻、糖料、水果、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中国麦冬之乡,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列全省20强和全国100强,灌溉水、土壤符合DB51/3361-2003标准。年产小麦15.67万吨,大麦2万吨、花生和油菜籽9.47万吨、玉米17万吨、红薯11万吨、棉花1.26万吨、水果5.82万吨、水产品1.1万吨、麦冬6000吨、蚕茧420万公斤、原竹20万吨,年出栏生猪186万头、家禽2180万只,胡萝卜、番茄、辣椒、大蒜、榨菜、土豆等蔬菜品种繁多,种植面积较大,并可根据需要调整种养结构,扩大种植面积和产量。这些农副产品,为大规模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优质、稳定的原材料。
2007年12月8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命名三台县为“中国米枣之乡”。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06年第73号公告,批准三台县“涪城麦冬”实施地理标志保护。
三台县域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剑南”牌水泵、“峨眉”牌扳手、“潼川”豆豉、凯河面粉厂“魔芋挂面”、酿造厂的“香辣酱”、“万寿大曲酒”、“新渡大曲酒”等7个企业产品获国家部优产品,“潼川”牌大曲酒、“梓州板鸭”、“紫糯米酒”在全国“七五”科技星火成果博览会获金奖。西平、城郊丝绸厂的西蜀牌真丝系列和电力纺、七彩被面曾获曼谷博览会金奖,生丝出口日本、西欧、东南亚。形成了电力、茧丝绸、五金机械、轻化工、食品为骨干,门类众多的工业生产格局,有30多种产品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7年工业产值2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比达6:4。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有力支撑,工业产值己超过农业产量。 三台现已初步形成了纺织丝绸、食品加工、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四大产业集群。这些产业和产业集群纵向和横向延伸配套空间很大。台虎钳、扳手、车圈、水泵、黄磷、棉纱、丝绸、生活用纸、水晶电子等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远销西欧、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基础设施
三台城市功能完备,商贸繁荣,名胜古迹众多。市政设施配套完善,现在城区常住人口20余万;各类商贸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已形成开放式新型流通体系;一系列古迹文物、旅游景点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品位,食、宿、行、游、购、玩的一条龙旅游服务到位,这里已成为都市人娱乐、休憩的后花园。 三台城是省级卫生县城,这里街道宽阔,市容整洁,高楼林立,夜景流光溢彩,分外迷人。三台人民热情好客,朴实勤劳。三台交通发达,近几年建成绵三、三射一级公路,三中、三盐二级公路,县城有通往五十多个镇乡的柏油公路,三台紧靠绵阳、德阳、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省道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镇享有路四通八达。信息通道已开通国际程控电话、图文传真、移动电话、国际互联网与计算机局域网。水、电、气供给充裕。省级四川三台工业经济开发区、民营经济发展区已具规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各类服务日趋都市化。投资软、硬环境优越,具有良好的投资开发前景。成绵高速公路的贯通,绵阳南郊机场、铁路口岸的启用,更为三台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台是川西北交通枢纽,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已通车的三(台)大(英)路、三(台)绵(阳)路、三(台)射(洪)路、三(台)中(江)路、三(台)盐(亭)路均为一、二级公路,并与成(都)绵(阳)、绵(阳)广(元)高速公路相连,绵(阳)重(庆)高速公路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并从县城通过,镇乡公路四通八达。
三台历为川西北物资中药集散地,武昌馆、凤凰山、西门、北门大型批发市场和各镇乡集市,形成了开放式新型物流体系。梓州国际酒店、三台大酒店等众多星级酒店遍布县城,正在兴建的滨江半岛假日酒店将是全县档次最高,设施最全,服务最优的大酒店。
县城新老街道宽敞整洁,空气质量优良,城市绿化率达27%,人居环境优越。
三台县梓州公园
旅游观光
三台历史悠久,古称梓州,历为州、府、路治所。县城在唐宋时与成都齐名,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是四川历史文化名城。
三台自古就是蜀中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昔日六景,闻名遐迩,今日名胜,独具特色。工部草堂、东林晚钟、奎阁迎辉、三台滴翠、琴泉余韵、蟠龙大佛、典雅灵峰享誉巴蜀。先秦时期的古.郪国遗址和.郪江汉墓、灵兴崖墓神秘而悠远,四川第二大道教胜地云台观虽历经百年沧桑,仍保存完好;而今,雄伟壮丽的鲁班湖主坝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湖面水天一色,美不胜收,被称为“小西湖”的团结水库,波平如镜,千娇百媚,淡妆浓抹总相宜。经过多年的着力打造,形成了“汉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唐宋文化”、“乡村旅游文化”、“生态旅游文化”五大品牌优势,神秘的古郪国、仙境云台观、生态鲁班湖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到此一游,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1992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亦是旅游胜地。县南的郪江流域为古郪国所在地;金钟山汉墓群为全国四大汉墓群之一;云台观有清帝敕赐,乃四川第二大道观 ;县城保留有两道古城楼和千余米城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鲁班水库、团结水库;融古典建筑和现代园林于一体的牛头山杜甫草堂、风景秀丽、素有“小西湖”之称的“翠湖”;有省级凤凰山森林公园和东山公园、蟠龙山大佛宝刹、灵峰寺古刹,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历为州、郡、府、路治所,唐宋时就与成都齐名,被誉为“西南大都”既是交通“襟喉之地”,又是商品集散地及经济文化中心,现在是四川历史文化名城。
凤凰山森林公园占地约520亩,地势呈北高南低、东北一西南走向,最高海拔455.7米,最低海拔378.8米、高差76.9米。园中林木参天,枝叶交错,绿波荡漾。绿化覆盖率95.7%,森林郁闭度0.9,森林植被有50科80种,可谓良木嘉树,郁郁葱葱。山间小溪、石下清泉、流水潺潺。道路纵横,蜿蜒通幽,翠羽穿梭,百鸟争鸣。整个山林绿方霭霭,瑞气蔚然,恰似一只展翅巨凤。于凤顶俯瞰梓州胜景、气象万千:凯涪江浩荡东去,千幢楼星罗棋布,使人心旷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