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区位于徐州市主城区东北部35千米,东部与江苏省邳州市交界,南部、西部和西北部与江苏省铜山县接壤,北部与山东省枣庄市为邻。东西相距39千米,南北相距27千米。总面积690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20平方千米。总人口48.6万人(2005年初)。
行政区划
贾汪区辖2个街道、7个镇:
街道:老矿街道、夏桥街道
镇:贾汪镇、青山泉镇、塔山镇、大吴镇、汴塘镇、江庄镇、紫庄镇
贾汪新建生态小区一角
历史沿革
贾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远在商周之前,就有人类在贾汪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丰实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明万历年间始有人迁徙至现城区中心地带居住,清咸丰九年(1859年)贾汪已成为集市。清光绪六年(1880年)夏,洪水剥蚀地面,贾汪境内初现煤苗,清光绪八年(1882年)胡恩燮遂在贾汪掘井建矿,由此揭开了贾汪百年煤田开采历史。贾汪因煤成矿,因矿建城。中华民国17年(1928年)贾汪建镇,属江苏省铜山县管辖。1948年11月8日,贾汪解放后,为铜山县人民政府驻地,贾汪为铜山县第一区。
1952年铜山县政府迁出,成立徐州市贾汪矿区。此后又历经徐州市郊区贾汪镇、徐州市贾汪镇、徐州市贾汪矿区几次改制,直至1965年11月始定名为徐州市贾汪区,沿称至今。其辖区范围几度更迭,错综复杂。1993年12月27日,区划调整后,贾汪区为全省最大的城区,199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贾汪区行使和享受县级经济管理职能和权限。
地理位置
贾汪区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 地处东经117°17~117°42,北纬34°17~34°32,位于徐州市东北苏鲁两省交界处。全区总面积690km2,耕地面积44万亩,其中山丘区耕地面积26.66万亩。北依齐鲁大地,南连淮北平原,西距“五省通衢”徐州38公里,东距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150公里,区位十分优越。贾汪四通八达,徐贾支线与京沪线、陇海线等铁路大动脉相接,“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区,沿岸港口20余个,年吞吐量800万吨,310、206国道在贾汪交汇,104国道从西侧穿过,大型民用观音机场距贾汪仅30公里,航空班机可直达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地,交通十分便捷。
自然地理
贾汪区南部系黄泛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北部为丘陵山区,有主要山峰55座,其中大洞山主峰海拔361米,为徐州市境内第一高峰。贾汪城区居于一马蹄形谷地中心。
贾汪有主要山峰55座,其中大洞山主峰海拔361米,为徐州市境内第一高峰。
区内有骨干河道8条,京杭大运河、不牢河横贯全区,另有屯头河、二八河、引龙河、淤泥河、排洪河等主要河流。
贾汪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淮河流域的特点,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无霜期280天,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802.4mm。
自然资源
贾汪区盛产小麦、水稻、山芋、大豆、花生、棉花、干鲜果、林木等,名优产品有大洞山石榴、宗庄鲜桃、汴塘西瓜等。矿产资源有煤、钛、铁、镁、铝、磷、石灰岩、大理石、白云岩、粘土等,其中煤炭、石灰岩、白云岩储量尤为丰富,居全省各县)前列。
贾汪区现有小型山区水库3座,塘坝70余座;大沟43条,中沟299条,小沟1500余条;小沟级以上建筑物5000余座,其中中沟级以上2070余座;机井275眼,轻型井800余眼;乡镇供水厂4处;固定机电排灌站319座,装机容量16692KW。
经济概况
经过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为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贾汪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丰硕成果,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林果、蔬菜和畜禽养殖成为全区三大特色富农产业,农民从事特色种植、养殖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这是贾汪区立足区情,着力打造外型观光高效农业所取得成绩的一个缩影。
贾汪区林果业主要分布在北部的贾汪镇、汴塘镇、青山泉镇等地,以石榴、桃、枣等品种为主,其中以宗庄万亩桃园、鹿楼万亩石榴园为代表。设施蔬菜生产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平原地区,以紫庄常庄村万亩蔬菜基地为代表,形成了沿大运河和不老河两岸的种植带。畜禽养殖的品种主要以三元猪、肉鸭、奶牛为主,目前已建立10个规模养殖小区,优质畜禽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同时依托现有规模养殖,“农字号龙头企业发展迅速,青山泉万隆肉鸭加工、汴塘兴荣肉制品和郑荣肉联加工等企业在农产品加工转化方面起到了较好的带动作用,从而出带动了周边群众的增收致富。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2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5.23亿元,增长18.4%。其中:工业增加值23.99亿元,增长 18.6%;第三产业增加值17.00亿元,增长10.7%。全区财政收入完成3.00亿元,增长 49.8%;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6.3%,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支柱产业支撑作用增强;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在“调整中发展”动态的、长远的经济运行格局逐渐形成。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喜获丰收。2004年,克服病虫草害、冻害、早衰等潜在威胁,农业生产获得丰收。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98亿元,增长12.6%。农作物播种面积69.10万亩;粮食总产量16.64万吨,比上年增长56.7%;棉花4252吨,增长64.4%;油料3834吨,下降28.0%;生猪出栏10.18万头,增长3.1%;生猪存栏8.56万头,增长4.4%;肉类1.49万吨,增长4.0%;家禽202.43万羽,增长5.4%;水产品6200吨,增长1.6%。水果8.17万吨,增长2.9%。全年农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贸餐饮等非农产业总产值153.20亿元,增长19.8%。
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04年,全区支农生产财政支出2538万元,比上年增长22.5%。年内,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0000亩;新建山区经济林果基地2000亩。新引进、示范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项,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0%;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用电量5.15亿千瓦时;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9.17万千瓦;节水排灌机械738台。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
工业生产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综合效益水平进一步提高。2004年,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3.99亿元,增长18.6%。其中: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3.27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0.03亿元,增长36.2%,实现利税4.15亿元,增长23.1%,其中:利润1.86亿元,增长33.9%。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发电量2.59亿KW·H,增长28.1%;水泥459.5吨,增长53.9%;生铁钢、槽钢16.90万吨,增长1.2%;机制纸及纸制品33.17万吨,增长74.9%;棉纱 2.60万吨,增长29.3%;化学纤维1.51万吨,增长132..0%;体育器材1.55万吨;柴油机水箱 67.4万个;橡胶内胎5260万只;配混合饲料3.12万吨;啤酒3.10万吨。
建筑业稳步增长。2004年,全区建筑施工企业实现总产值2.79亿元,比上年增长22.4%。施工面积29.9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3.10万平方米,竣工工程优良率60.0%。年末,建筑业从业人员3900人,全员劳动生产率26112元/人。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开发结构不断优化。
城区建设
1984年,徐州市“六五”规划将贾汪列为卫星城。20世纪90年代以来,贾汪城乡建设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相继建成了人民公园、桃花岛公园、文化大厦、供销大厦、人民商场、 广场小区、公安小区、世纪广场、客运中心楼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日益改善。与此同时,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吴镇、青山泉镇、汴塘镇中心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大吴、青山泉两镇通过省级小城镇验收。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区邮电业务收入4658万元;发送函件73.39万件,包件2.45万份;订销报刊234.96万份。全区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0.6万门;电话机拥有量9.0万部(不含小灵通),每百人拥有电话机(主线)15.4部,比上年增加1.5部。年末,中国移动累计投资1.40亿元,建立网络基站24个;小灵通用户达到1.65万户。
城乡消费品市场日趋繁荣。200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5亿元,增长8.3%。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1.15亿元,餐饮业零售额2.80亿元。6月6日,一期占地46亩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中安大市场正式开业迎宾。大型商贸设施进一步推动了全区商贸业态升级进程。
交通状况
贾汪交通便利,京杭大运河、不牢河横贯东西,为水运枢纽。铁路交通有贾汪至徐州专线,前亭至贾汪专线和夏桥、韩桥、旗山等煤运专线等。206国道、310国道纵横交错,正在建设的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区镇村公路密如蛛网,四通八达。2004年,全区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完成4.60万元,增长11.6%;占GDP比重9.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年末,拥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75辆;公交营运线路7条;客运量394万人;公交营运里程248.3公里;行驶里程533万公里。货物运输运量172.9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205万吨。年内,206国道改造工程竣工顺利通车;重庆鑫泰公司40辆出租汽车投入市场运营。
公路:贾汪区内有206国道、310国道交汇、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从境内通过并留有出入口,通过徐州东绕城高速公路可直接联通徐州机场高速、霍连高速、宁宿徐高速和京沪高速公路。区乡公路达到二级标准。
铁路: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在徐州交汇,徐州铁路列车编组站为全国第二大编组站。徐贾支线连接两大铁路干线,区内铁路里程126公里,并且有多处货运场站。贾汪区铁路运力达4000吨,并预留5000吨发展空间,届时与京沪铁路运力标准匹配。
港口:距连云港180公里,距青岛港380公里;京杭大运河在贾汪区横贯东西36公里,常年可通航5000吨船只,沿河建有16处货运码头,港口年吞吐量800万吨。
航空:贾汪距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通过高速公路仅半个小时车程。
人文历史
贾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远在商周之前,就有人类在贾汪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丰实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遗产丰富,有商周时期的小洪山、焦庄遗址等,汉唐时期的白集汉墓、皇姑墓、韭山寺遗址、大洞山上的穆桂英、孟良、焦赞安营扎寨---穆柯寨遗迹等。这些遗址现已成为开发价值很高的旅游景点,其中保存完整的白集汉墓中的汉画像石造型生动,气势宏大,雕刻技术亦非常成熟,勿庸置疑地提示出贾汪远在汉代就是一块人口密集、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热土。境内山头林立,河渠纵横,绵延不绝的九十九顶凤凰山,川流不息的京杭运河,风景优美的大洞山旅游开发区,风光宜人的农田林网,一望无限的万亩石榴园——构成了贾汪别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
贾汪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29年5月,中共贾汪煤矿特别支部成立。从此,贾汪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48年11月8日,在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中共地下党员、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张克侠、何基沣何基洋两将军在贾汪矿区率59军、77军的两万三千多人举行了著名的贾汪起义,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建了首功。
旅游资源
贾汪山川秀丽,境内名胜古迹颇多。有朱古山钓台子、泉旺头古土墩、焦庄等古文化遗址,有建圯桥等古建筑,有大洞山、青年林、马头山等风景名胜。贾汪区已经发现的大型古墓有10多处,普通汉墓群多处。其中白集汉墓构造精巧,工艺精湛,汉画像石精美,为贾汪两汉文化的杰出代表。 境内出土大量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和奴隶社会以来的陶器以及汉代以来的铜器、玉器等。徐州市汉画像石馆陈列的两块汉画像石珍品《泗水捞鼎图》、《纺织图》分别出土于贾汪区汴塘镇和青山泉镇。
风土人情
江庄乡境内,有座二郎山,山的由来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很久以前,天上出了九个太阳,天下被晒得江河干涸,土地龟裂,草木枯焦,老百姓度日艰难。玉皇大帝闻知此事即派杨二郎到人间驱赶太阳。
杨二郎不敢怠慢,急忙来到人间。他追赶到江庄地界,九个太阳被追赶得精疲力竭,其中一个远远地放哨站岗,另八个在一起休息。二郎趁它们不防备,突然把八个太阳压在山底下。这个山因是杨二郎担来的山,后来当地人们就把这座山叫二郎山。那个放哨的太阳,一看情况不妙,拔腿就跑。二郎紧追不舍。太阳被追得狼狈不堪,躲在一座大山直喘。二郎看见举枪就打,大山被砸两半,成为石坑山和小鱼山。太阳被打瘸了腿,躲到地下。可是蚯蚓嘴快,“太阳在这里,太阳在这里”地直叫。杨二郎听见,命天狗钻地捉拿,太阳被迫躲到一棵马齿苋下,避过了二郎的追杀。杨二郎寻不着太阳,忙到天庭交旨,玉帝赦免了这个太阳,太阳因是战败之将,每逢早晚,它总是羞答答地升起,羞答答地落下。马齿苋因救太阳有功,就是拔掉根也不会被太阳晒死。
当地特产
贾汪茶叶 茶叶,性凉,味甘苦,有清热除烦、消食化积、清利减肥、通利小便的作用。其醒脑提神、清利头目、消暑解渴的功效尤为显著。
贾汪板鸭 板鸭是将鸭育肥增膘后,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标准制作而成。成品板鸭外型平整如桃状,色泽白润,肉质细嫩。
贾汪莲子 莲子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为它味甘涩、性平,入心、脾、肾经,具有补脾益肾,养心安神的功效,还能收敛浮躁的心火,让人宁静且容易入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