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区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上海,西接南京,南依太湖,北靠长江,古来就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因滨湖镇在其区境人,故称滨湖区。滨湖区面积770平方千米。总人口78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河埒街道。邮编:214062。代码:320211。区号:0510。
行政区划
滨湖区辖11个街道、4个镇:
街道:河埒街道、荣巷街道、蠡湖街道、蠡园街道、太湖街道、华庄街道、滨湖街道、旺庄街道、南站街道、硕放街道、坊前街道
镇:梅村镇、鸿山镇、马山镇、胡埭镇
历史沿革
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马山区,将原马山区的行政区划和原县级锡山市的坊前、梅村、新安、华庄、东绛、雪浪、南泉、硕放、胡埭9个镇并入无锡市郊区;将无锡市郊区更名为滨湖区。区人民政府驻河埒镇。
2002年1月,滨湖区广益镇划归崇安区管辖,扬名镇划归南长区管辖,黄巷镇、山北镇划归北塘区管理,中桥街道、芦庄街道的行政管理归属南长区,刘潭街道的行政管理归属北塘区,南站镇的行政管理归属无锡市新区管理委员会,新安镇的周泾村、华光村划归旺庄镇管理。5月,华庄镇与新安镇合并建立华庄镇。2003年,东绛镇与雪浪镇合并设立太湖镇,镇政府驻方桥。2004年,滨湖区由8镇1乡6街道调整为5镇4街道。
2006年,根据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无锡市滨湖区太湖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太湖街道办事处,办事处管理3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同意撤销无锡市滨湖区华庄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华庄街道办事处,办事处管理3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同意撤销无锡市滨湖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滨湖街道办事处。办事处管理3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
气候河流
滨湖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气温,1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右。该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48毫米。雨季较长,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湿润地区。
太湖流域面积虽然小于鄱阳湖和洞庭湖,但这里气候温和,特产丰饶,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太湖水产丰富,盛产鱼虾,素有"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的说法。太湖水面烟波浩渺,水质清纯。湖中有大小岛屿48个,连同沿湖的山峰和半岛,号称七十二峰,构成了一幅山外有山,湖中有湖,山重水复,山环水抱的天然图画。沿湖各处,或山水交融,百态千姿;或园林典雅,诗情浓郁;或钟乳瑰丽,沿天奇异;或小桥流水,碧草繁花,无不透着一股精巧玲珑的秀气、灵气,形成了闻名中外的太湖风景区。
经济情况
滨湖区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有着坚实的发展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2001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409亿元,合同利用外资超过2亿元,自营出口总额1.1亿元,财政收入20.68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江苏省(市、区)排位中列第6。
滨湖区高新技术产业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为主。各经济开发区以及各乡镇经济发展园区,在项目引进、建设和企业投产等各方面实行快速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是投资置业的理想之地,园区重点发展电子、轻工、化工、医疗、机械等项目,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统一的扶持政策。
2003年上半年,全区工业经济完成纳税销售170.9亿元,同比增长30.97%。全区153家30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1至6月份共完成纳税销售近90亿元,其中15家企业销售额超亿元,雪浪初轧厂销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均顺利实现双过半。
1至10月全区已开工重大项目192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26%,开工率达98%;竣工项目65只,比去年同期增长150%,竣工率为33%。据统计,192只项目总投资92.09亿元,10个月完成投资42.43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达68%以上。年内,该区预计将有195只重大项目开工,开工率达100%;竣工142只,竣工率为73%。195只项目总投资约92.38亿元,当年完成投资近53个亿,占全社会投入比例达72%。
交通情况
无锡市滨湖区交通局地处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东邻京杭大运河、沪宁(铁路)线和沪宁高速公路,西邻锡宜高速公路,区内水陆交通运输四通八达,地理环境优越。
沪宁:海至南京高速公路江苏段(以下简称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是中国“八五”跨“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是江苏省第一条高速公路。该路东起上海,从昆山花桥进入江苏,西止于南京马群,连接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六个大中城市。江苏段主线全长248.21km,镇江联接线(支线)长10.25km。主线按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120km/h,设计车辆荷载为汽车—超20、挂—120,路基宽26m,中央分隔带宽3m,双向四车道,每车道宽3.75m,外侧设2.5m宽的紧急停车带。镇江支线按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3m,中央分隔带1.5m。全封闭控制出入,有较为完善的收费、监控、通信、照明、安全等交通工程和服务设施,初步设计概算为47.0亿元,调整概算为70.4亿元,工程决算为62.098亿元。 锡宜高速公路:全长69.6公里,2000年9月全线开工,按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有完善的收费、监控、通信、照明、安全、绿化等交通工程和管理设施。此公路建设吸收已建高速公路的经验,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质等因素,合理选择走向,重视科技创新,将“科技筑路”落到实处。此外,全线在省内首次采用GSM无线紧急电话系统,确保定位及通话的清晰准确,服务区、收费站等建筑充满浓郁的陶都风味。
旅游资源
无锡市滨湖区是2001年在原郊区、马山区以及锡山市的5个镇的基础上组建成的一个新区,辖10个镇(乡)、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江苏省无锡蠡园经济开发区、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区、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6个街道,总面积566.86平方公里,其中太湖水面积258.32平方公里,人口42.3万。滨湖区拥有百余公里的太湖湖岸线,山环水复,景色优美,犹如无锡这颗太湖明珠上的一道美丽的光环;。无锡旅游在滨湖,旅游业是滨湖区的支柱产业,也是滨湖区的特色所在,既有着雄厚的发展基础,又具备诱人的发展美景。
山清水秀,资源独特。滨湖区自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无锡市区境内沿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一一太湖之佳绝处皆为我区所辖,辖区内太湖湖岸线100余公里,山村丘谷50多平方公里,湖东十二渚、湖西—十八湾,山环水抱、山水偎依,透视着清幽秀丽的神韵;旅游文化底蕴积淀较为深厚,经历过历史风雨的洗礼和社会人文的变迁,保留了一批历史遗址和江南水乡特有的民情风俗,融合形成了丰富的吴地文化旅游、运河风情旅游和民族工商业发祥地文化旅游的资源。
几经营造,基础雄厚。从现代旅游的角度来审视,滨湖旅游的发展应该从荣氏家族私家花园一一梅园为起点,发展至上个世纪八—卜年代,滨湖区境内鼋头渚、蠡园、梅园、锡惠公园等景点成为华东线上的热点,再到九十年代,欧洲城、唐城、三国水浒城和灵山景区等相继建成并开放,再次把滨湖旅游特别是观光旅游推向了高潮。鼋头渚景区、灵山景区、影视城景区都是首批列入的国家4A级景区,象这些单个景区的年接待游客量在200万左右人次的旅游点在中国也不多见,不能不说是旅游业界的一项奇迹。
滨湖区已形成了较好的旅游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和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马山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太湖山水城旅游区为龙头的两大发展基地,开发建设了以88米高的神州第一大佛——灵山大佛为核心内容的灵山大佛景区、以中央电视台影视基地为主的华夏第一城——三国水浒城的影视文化旅游区、以太湖国际高尔夫球场、渔家乐、农家乐、跑马场、九龙湾森林公园、太湖花卉植物园为主的休闲度假项目以及以龙头渚、统一嘉园为代表的主题公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生命力强的旅游产品。
风土人情
无锡市滨湖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商朝末年,泰伯、仲雍千里寻梦最终在太湖流域一个叫梅里的地方画上了休止符。
梅里就是今天的滨湖区梅村镇。吴文化最盛大的久远奠基正是在这里开始的,吴泰伯将中原文化融入太湖母亲的生命中,太湖用她最丰沛的乳汁,孕育出了吴文化三千年灿烂文明。
位于梅村镇的泰伯庙香火鼎盛,每年国内外吴氏宗亲都要来此祭祖朝拜。
特色产品
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是人民喜爱的水产品。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
太湖银鱼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
太湖白鱼亦称“鲦”“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