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惠山区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腹地,南临万顷太湖,北靠万里长江,东接上海、苏州,西邻南京、常州。2000年12月21日,正式建立“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全区现有区域面积325平方公里,下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长安、堰桥、钱桥、前洲、玉祁5个街道和洛社、阳山2个建制镇,83个村民委员会,2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区总面积327平方公里。全区户籍人口41.17万人,常住人口58万人。 2005 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1‰,计划生育率达99.62% 。人口密度1189人/平方公里。是无锡特大城市规划蓝图中的副中心之一,“长三角”国际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板块。
行政区划
惠山区辖6个镇:堰桥镇、前洲镇、玉祁镇、洛社镇、钱桥镇、阳山镇
历史沿革
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锡山市,设立无锡市锡山区和惠山区。惠山区辖原县级锡山市的洛社、玉祁、前洲、西漳、堰桥、长安、石塘湾、钱桥、藕塘、杨市、阳山、陆区1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洛社镇。2001年,惠山区辖12个镇,132个行政村:长安镇、西漳镇、堰桥镇、前洲镇、玉祁镇、洛社镇、石塘湾镇、钱桥镇、藕塘镇、杨市镇、阳山镇、陆区镇。2002年9月,长安镇、西漳镇、堰桥镇合并设立堰桥镇。惠山区辖10个镇:堰桥镇、前洲镇、玉祁镇、洛社镇、石塘湾镇、钱桥镇、藕塘镇、杨市镇、阳山镇、陆区镇。2003年4月27日,民政部(民函[2003]76号)批准惠山区人民政府驻地由洛社镇迁至堰桥镇。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洛社镇、石塘湾镇、杨市镇合并设立洛社镇;钱桥镇与藕塘镇合并设立钱桥镇;阳山镇与陆区镇合并设立阳山镇。
经济发展
2005年,全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两个率先”,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2.08亿元,增长20.9% ,人均GDP 达到 7500美元;实现财政收入38.93亿元,增长36.5%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07亿元,增长4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34亿元,增长16.5% 。小康社会建设全面达标,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评选中荣获第7名。2009年全区完成GDP385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78.8亿元,增长12.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8.1亿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13255元,增长10%。连续四年荣获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6名。
农业共投入资金5007万元,农田亩均产出达到5097元。“四万一千”等都市农业项目的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都市农业格局基本形成。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34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4.77% ,绿化覆盖率达到25% 。特色经济增效显著,无锡阳山水蜜桃科技园区被批准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以重大工业项目为抓手,投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技改投入同比增长20% 以上,技改投入占工业总投入的比重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01.76亿元、销售收入696.82亿元,同比增长26.6% 、26.5%。实现工业增加值153.22亿元,增长24.3%。规模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6.8%。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67家,高新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23%。新增国家名牌产品1只,省级著名商标5件,省级名牌产品15只。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新增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703户,注册资本12.63亿元。
服务业增势强劲,完成增加值58.0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通江物流园区、润达物流、五洲国际装饰城等重点服务业项目的规划建设全面启动,服务业投入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提高了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项目施工面积329. 5万平方米,完成投入33.75亿元,增长6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4亿元,增长13.8%。来自服务业的地税收入达到2.17亿元,增长43.9% 。
全区协议注册外资7.56亿美元,增长13.4%,到位注册外资(商务部口径)1.5亿美元,增长15.4%,自营出口总额4.12亿美元,增长52.1%。有7家企业成功建办境外企业,个数和投资额度位居全市前列。开发区和重点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园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利用外资占全区的比重超过70% 。开发区完成投资41.3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完成惠山大道、南环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启动建设面积28.9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7亿元,建设道路39公里 ,建成标准厂房110万平方米,园区载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提升。
特色发展
惠山区的前身为名闻遐尔的“华夏第一县”——江苏省无锡县,是著名的中国古代吴文化发源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当代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
江苏省第一个亿元镇、第一个亿元村、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均诞生在惠山,三十年的创业,惠山创造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经济格局,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始终呈现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惠山是先进制造业的基地,惠山民营经济活跃,是中国企业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集聚了冶金、机械、纺织三大产业优势;形成了风电、光伏、汽车零部件、生命科技四大新兴产业,正大步向着高端化迈进。惠山是现代服务业的高地,惠山服务业后劲勃发,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信息技术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职业教育等新兴服务业不断崛起,无锡藕塘职教园、西站物流园区、无锡五洲国际装饰城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理念和水平的载体和项目正加快建设与开发。惠山是开放型经济的福地。惠山以开放的胸怀大步融入国际化浪潮,目前已有美国杜邦、日本神户制钢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投资。
浓厚的乡土风情特色,“江南佳绝地,尚有桃花源”,惠山区阳山镇,盛产水蜜桃,有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传统产桃区之一,被评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阳山水蜜桃1999年荣获“中国99昆明世博会唯一指定无公害水蜜桃”称号,享受永久冠名权,闻名遐迩,是惠山靓丽的乡土名片。创新的文化传承特色,3500年前,周文王之兄泰伯来这里斩荆拓荒,开创了吴文化,这种敢于开拓的文化,成为惠山发展的“文化基因”;100多年前,秉承开拓和创新,先后涌现了近代著名的经济学家薛暮桥、孙冶方和中国化学鼻祖、科学家徐寿等先贤名士,这里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20多年前,惠山人再次大胆突破,使这里成为中国乡镇工业的发祥地,并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各县(市)之首。
和谐的人文环境,惠山民风淳朴,群众生活安定,实现省社会安全区七连冠。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和普及率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98%;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率达100%。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得红红火火,创建为全国文化先进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惠山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生活环境舒适宜人。惠山以“绿色、环保”为理念,注重生产、生活、生态的同步发展,创建为国家生态区,全区镇镇创成省级卫生镇,村村都是省级卫生村。高效的服务环境,惠山区有诚信务实的政府,依法行政意识深入人心,对投资者服务周到,一切都为了企业,为了企业的一切。优势的发展环境,有便利的区位交通优势,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距上海仅128公里,京杭运河、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铁路、锡澄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区内道路交通便利;有充沛的人力资源优势,无锡职教园区落户惠山,10多家高校的进驻成为惠山人才的摇篮;有完备的基础设施优势,区内交通网、供水网、通讯网和能源网进一步和无锡城区接轨,惠山新城、洛社新城、平湖新城以及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惠山软件外包园、惠山风电科技产业园、无锡桃文化博览园等平台成功搭建。
城镇建设
城乡统筹力度加大,确立了二城三片区框架规划,进一步加快惠山新城、洛社新城和玉祁、钱桥、阳山三个片区建设,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三集中”步伐明显加快,完成了全区镇村布局规划和现代服务业规划,全年累计拆迁房屋90万平方米,拆迁民房4430户,归并20户以下小村庄57个;规划了19个420万平方米农民安置小区,竣工面积100.45万平方米,在建面积55. 9万平方米 。127家亩均产出30万元以下小企业完成搬迁,置换土地1150亩。城市路网骨架不断完善,沪宁高速公路惠山段拓宽和312国道改拓建工程全面竣工;惠山大道、凤翔路延伸段顺利通车。城市功能建设加快推进,惠山新城的顺驰、复地等房地产项目相继开盘,开工面积210万平方米;洛社新城控制性详规已经市规划局论证通过,进入土地招拍挂阶段;无锡藕塘职教园(一期)工程进展顺利,27.6万平方米 安居房全面封顶。城市创建工作成效明显,累计投入城创资金7700万元,前洲镇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玉祁镇、洛社镇分别通过全国示范镇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10个村获省级生态村称号,6个村获市级生态村称号。新创省级卫生村36个,省卫生村总数已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90% 。
社会事业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区科技创业中心全面建成,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深化,全区申请专利超1000件。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荣获省“基础教育先进区”称号,形成小初高相连、普职成教协调发展局面。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区文化中心开馆启用,陆定一故居和安阳书院的二期修复工程全部竣工。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区首届运动会,全力推进全民健身“八个一工程”。加强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建立了全省第一个食品市场检测网络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成功组织亚洲I型口蹄疫阻击战,切实加强猪链球菌病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的免疫和防控,全区未发生疫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惠山人民医院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面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1‰,计划生育率达99.62% 。创省二级档案馆通过验收。完成第七届村(居)委换届选举,堰桥17个村完成撤村建居。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加快矿山整治,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强土地集约利用,规范用地行为,保障经济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完成258条河道的综合整治任务,完成电镀行业和印染行业的专项整治,关停电镀、印染企业20家,搬迁10家,全区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78。
人民生活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3554元,增长18.8%;农民人均纯收入8552元,增长12.5%。银行各类存款余额达到195.44亿元,比年初增加35.81亿元。加快推进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提供城镇就业岗位2.1万个,新增就业人数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加快了基本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参保人数超6.5万人;基本实现了第三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人均筹资水平达111.6元;按照以土地换保障的思路,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投入资金1.29亿元,惠及6.3万人。建立了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全区28000多个老年农民将逐步享受到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强化民政救助工作,安排扶贫帮困资金2200万元,低保标准提高了20%,1033名贫困家庭学生得到资助,全区募集慈善基金4000万元,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