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位于江苏省中南部苏中平原的最南端,处在沪宁长江水道的中心点,隶属于泰州市。是上海都市圈的组成部分。面积673平方公里,辖9个镇,人口66.5万人。在长江“龙头”、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带动下,靖江因优越的区位条件、优厚的经济基础、优良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被越来越多的中外客商青睐和关注,成为长江“龙颈”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靖江三面环江,沿江岸线52.3公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行政区划
靖江市辖1个街道、8个镇:
街道:靖城街道
镇:新桥镇、东兴镇、斜桥镇、西来镇、季市镇、孤山镇、生祠镇、马桥镇
历史沿革
靖江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建县,至今已有539年的历史。东汉未年,靖江尚未形成陆地,只有滔滔江水中突现出一座独峙的山,名叫孤山。后来由于江潮的冲刷,在孤山脚下渐渐隆起一块块沙洲。沙洲又连成片,成了陆地,对这片陆地,后来人们称之为“马驮沙”。在明成化七年建县之初,马驮沙隶属江阴,由江阴知县代管。晋太康二年(281年),属毗陵郡暨阳县(今江阴市)。明清两朝,靖江隶常州府。1913~1927年隶苏常道。1928年隶江苏省政府;1933年隶省第八行政督察区(区署设于泰州),1934~1938年隶省第四行政督察区(区署设于南通)。1937年12月8日,日军占领靖江。1938年2月~1945年8月,靖江县伪政权隶伪省政府。1940年8月,建立靖江县抗日民主政府;11月,隶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194 1年4月,县抗日民主政府隶苏中三专区。
1942年5月,共产党解放靖江并建立靖江政府,1944年随着共产党部队南进,重庆一带的国民党部队进驻靖江并成立临时政府。1945年12月,隶苏皖边区一专区。1946年1月,国民党县政府隶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47年8月~1949年5月,苏皖边区一专区将泰兴县之广陵、曲霞、蒋华3个区与靖江合并建靖泰县。1949年1月28日,靖江解放。同年5月,撤销靖泰县,恢复靖江县原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隶扬州、泰州两专署。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体制,由扬州市代管。1993年7月14日,靖江撤县建市。1996年,改由地级泰州市代管。
自然地理
靖江市地处江苏省苏中平原南端,位于北纬31°56′~3 2°08′,东经120°01′~120°33′。东南西三面临江,隔江与张家港、江阴、武进等市区相望,东北至西北与如皋、泰兴两市毗连。全境系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惟有孤山耸立于该市中部。水资源丰富,东南西三面临江。
靖江地处东亚季风盛行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性和过渡性气候特点。
靖江地处长江下游,自然条件优越,有“苏中小江南”的美誉。水资源总量约7.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以引长江水为主,计2.2亿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为发展水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长江有刀鱼、鲥鱼、鮰鱼、河豚等稀少鱼种,内河有青、草、鲤、鲫、鳊等多种鱼类。地下水源约5.1亿立方米,水质优良,八圩镇地下蕴藏的优质矿泉水,日开采量可达1200吨。矿产有煤,集中于孤山周围,已探明储量800万吨,长江内有适宜建筑用的江砂,其资源有待合理开发利用。全市土地分耕地、林园地、非耕地等,其中以耕地为主,利用率100%。稻、麦、油菜、大豆为主要农作物。野生植物、栽培植物种类繁多,粮食、蔬菜、花草、瓜果、药材丰富,另有银杏、杜仲、皂荚等珍贵稀有树木。
经济概况
靖江市2010年预计完成GDP436亿元,财政总收入90.0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6.89亿元。靖江人均GDP9658美元,已接近1万美元的中等经济发达水平。2010年靖江在全国百强县排名36名。实力位居苏南第二方阵前列。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6.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1%,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7.09亿元、253.78亿元和165.16亿元,比上年增长4.5%、16.1%和15.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2:58.9:36.9调整为3.9:58.2:37.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地方财力持续增强。全年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含江阴园区)36.89亿元,比上年增长36.0%,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比重达84.7%,比去年提高2.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8.5%,提高1.1%。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32.57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其中改善民生、促进转型类支出增长较快。
农村经济
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全年新增高效农业1.8万亩,全市高效农业总面积达11.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6.8%;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600亩。全市新建高效农业规模项目49个,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
传统农业保持稳定。粮食实现连续7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33.14万吨,同比略增。夏粮总产完成12.89万吨,秋粮总产20.25万吨。养殖业生产总体平稳,渔业精养面积稳步扩大,全年水产品总量达到9230吨,同比增长1.4%。畜牧业生产,全年生猪出栏33.6万头、存栏24.8万头,分别下降1.9%、1.3%;家禽饲养量257万只。
生态农业成效明显。扎实开展绿化造林。全年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12万亩。抓好农产品质量建设,认定无公害农产品31个、绿色食品3个;修制定省级农业地方标准3项,一个技术操作规程获得省质监局立项。农产品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97.4%。
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疏浚整治县级河道1条、乡级河道14条,长42.03公里,完成土方70万方;建设排灌站39个、桥梁涵洞10座、机耕路26.5千米、衬砌渠道40.63千米,埋设管道1.18千米,新建农田林网700亩。累计推广新型农机具624台(套)。
工业经济
经济总量稳步扩大。全部工业实现产值1716.17亿元、销售收入1537.56亿元、利税186.42亿元、利润131.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31.7%、30.9%、26.1%,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高速增长,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年均分别增长40.6%、42.4%、53.0%、66.9%。
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随着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及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工业生产由重工业开始向轻工业方面倾斜。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167.34亿元和998.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5%和23.7%,轻重工业比由去年同期的1:9.23调整为今年的1:5.96,产业结构逐趋合理。
规模企业发展加速。649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165.38亿元、销售收入1110.21亿元、利税155.31亿元、利润117.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3%、28.9%、29.2%、23.5%;全市产值过亿元企业达126家,比上年增加16家,亿元企业合计完成产值987.9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4.8%。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也由上年的15家增加到19家。
国内贸易
三大消费品强势增长。汽车、石油、家电三大类商品增势强劲。三大类商品共实现零售额10.08亿元,同比增长32.6%,比全市零售额增幅高15个百分点。
商品市场供需两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2.79亿元,同比增长17.6%。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89.59亿元,同比增长25.8%;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8.01亿元,同比增长23.1%。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85亿元。
固定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张。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69亿元,同比增长36.5%,其中城乡规模以上投资项目共完成185.04亿元(不含房地产),同比增长40.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93亿元,同比增长45.3%;城乡规模以下项目完成投资33.39亿元,同比增长33.8%。
工业投资占据主导。全市工业投资为180.85亿元,同比增长74.0%,占投资总额的比重为68.1%,比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全社会投资总额中:第一产业投资1.25亿元,同比下降29.9%;第二产业投资180.85亿元,同比增长7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为142.77亿元,同比增长48.5%,第三产业投资为83.60亿元。
亿元项目拉动增强。全市规模以上施工项目为242个,同比增长3.4%,其中新开工项目201个,同比增长8.7%,投资额超亿元以上的项目40个,同比增长25.0%,亿元以上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29.81亿元,同比增长58.9%,占规模以上项目投资的比重为70.2%,同比上升8.3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量高价升。全市房地产累计投资30.93亿元,同比增长45.3%。施工各类房屋面积243.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0.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96.16万平米,增长60.2%;销售各类房面积87.90万平方米,增长30.5%,其中住宅销售80.02万平方米,增长45.7%;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0.10亿元,增长49.6%,其中住宅销售额43.85亿元,增长83.2%。
开放经济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市拥有私营企业8123户,增长15.8%,个体经营户2.35万户,与上年持平。全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232.72亿元,户均注册资本286万元,分别增长44.4%和24.7%;个体经营户注册资本21.96亿元,户均注册资本9.34万元,分别增长11.6%和11.7%。民营企业经营规模继续壮大,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作用日益提升,全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30.36亿元,同比增长27.0%,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56.9%,其中国税实现民营经济税收15.37亿元,增长16.4%,地税实现民营经济税收14.99亿元,同比增长40.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民间投资156.34亿元,同比增长71.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8.8%,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112.54亿元,同比增长41.8%。
对外贸易恢复增长。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8.84亿美元,同比增长47.7%,其中进口额7.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3.8%;自营出口额21.60亿美元,同比增长30.5%。全市对外贸易呈现出外贸产品结构优、规模企业占比强、进口额增长高的特点。
利用外资量质并举。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3家,增资项目7个,注册协议利用外资8.87亿美元(其中江阴园区1.54亿美元),同比增长36.5%;实际利用外资3.66亿美元(其中江阴园区2.01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利用外资表现为外资占比提高、重大项目到账快、园区载体功能增强的三大特点。
外经业务领域扩展。全市新签外经合同额6760万美元,同比增57.6%;完成外经营业额4329万美元,同比增长7.6%。
交通邮电
港口建设卓有成效。十一五期间靖江市委提出“以港兴市,港城相依”的主体战略,靖江港实现了飞速发展,建成万吨级泊位39个,其中生产性泊位22个,2010年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139万吨,同比增长58.0%。
交通运能继续放大。全年交通基础设施投入29.09亿元。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300万吨,货物周转量143000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106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9858万人公里。水上货物运输量395万吨,货物周转量107800万吨公里。2010年公路总里程1212.2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4公里。年末全市汽车拥有量4.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30.3%,其中私人汽车3.24万辆,增长40.7%。
邮电通讯日趋完善。全年邮电业务收入实现6.44亿元,同比增长10.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22.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 67.43万户,增长28.0%,互联网宽带用户达9.97万户。
基础设施
靖江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2004年,规划体系逐步健全。成立了市规划管理委员会,设置了市规划局;高起点编制城市概念规划、园区分区规划、9号地块详规等9项规划;新城区概念规划面向国际招标,中标方案已修编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提速。重点项目快步推进,9号地块全面动拆,渔婆南路拆迁安置工程启动。城市交通体系逐步形成,江安路、骥阳路等7条“丁字路”、“断头路”改造竣工,开发区“8路4桥”建成使用,天妃宫桥拓宽改造已完成基础工程浇筑;新汽车站如期竣工,新长铁路靖江站开通运行。电力、通信设施建设加快,虹桥、八圩等7个输变电工程顺利实施,新增电话用户4.3万户。城市水环境得到改善,疏浚驳砌真武河、城区横港西段等12条城区河道,新建提排站3座;建设污水收集系统,铺设污水管网5300米。实施横港中段、人民中路等一批绿化景点项目,新增城市绿地5.5万平方米。城市管理得到加强。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抓手,着力整治城市秩序、环境卫生,市容市貌明显改观。落实环卫长效管理,健全“分级负责、划块包干”的管理机制,新建一批环卫设施;集中治理交通违章,完善交通、地名标识;加大市场整合力度,商店、摊点经营行为逐步规范;拆除违章建筑114起,面积2.1万平方米。强化城区烟尘、噪音控制和水体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城市经营迈出新步。与江阴阳光集团达成协议,联合开发建设滨江新城区;严格城市土地使用权公开竞价出让,出让土地22宗、224.9亩,成交价1.4亿元;市行政中心顺利搬迁过渡,促进了原地块连片开发。小城镇建设加快,集镇建设投入8.2亿元,新增道路38.8万平方米、商品房18.9万平方米。靖江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长江之畔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民俗风情
弦八弹 靖江民间为婚庆渲染气氛的小型丝竹乐队,常用乐曲有《八段景》、《诵腔》、《浪淘沙》、《梅花三弄》等。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群众的需要,现今弦八弹在保留传统曲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流行歌曲的演奏。
讲经 元末明初传入靖江,经过民间艺人长期口头加工,至清末达到定型阶段。由于讲经具有可贵的原始性、独特的地方性和鲜明的艺术性,深受海内外专家的重视。他们称靖江讲经为“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
腰鼓 兴于解放初的群众文艺活动,后因曲艺和戏剧的普及,腰鼓活动逐渐沉寂。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尤其是中老年人将其作为娱乐健身活动。如今靖江的腰鼓队遍及各个社区,不仅阵容强大,而且演技高超,成为群众文化艺术的一大亮点。
孤山泥狗子 靖江传统民间工艺品,已有数百年历史。该工艺品由孤山风化的岩粉烧制而成,中空,首腹部有孔,可吹出蛐蛐之声,是儿童喜爱的玩具。除了制成泥狗,还可制成鸡、猪、老虎等动物形状。
孤山庙会 靖江历史上曾是多庙之县,凡是大庙均有庙会。孤山寺历史悠久,名闻遐迩,每年三月初三的庙会更是规模宏大。是日,庙里的僧侣举行佛事,善男信女朝山进香,而山下则有数以万计的群众从事各种贸易活动,其场面十分壮观。
小狮子舞 极富靖江特色的民间舞蹈。其特点是舞狮人模拟小狮子的各种姿态,一边腾挪扑逗,一边变换队形,将小狮子威武、健壮、憨厚、活泼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该舞蹈曾多次在省内比赛中获奖。
荡湖船 普及全国的民间舞蹈,但靖江的荡湖船自有特色。外地荡湖船为“船娘”、“艄公”2人配档,而靖江荡湖船多为“艄公”、“船婆”、“撑兄”、“船娘”4人配档,并有乐队、伴唱队伴唱。
打莲湘 新世纪靖江再度兴起的民间舞蹈。舞蹈者一边敲击莲湘,一边表演各种舞蹈动作,在清脆而有节奏的响声中不断变换队形。舞蹈者可以自舞自唱,也可由合唱队伴唱。
秧歌舞 靖江秧歌舞兴于解放初,后被更具表演性的民族舞和现代舞所取代。20世纪末,在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中,群众性的秧歌舞再度兴起。现今的秧歌舞既有传统特色,又融入了民族舞和现代舞的表演技巧,令人耳目—新。
龙灯舞 靖江的龙灯舞富有特色,龙头、龙尾、龙珠制作都很讲究。表演时,随着锣鼓的伴奏,舞龙者耍出“二龙戏珠”、“金龙盘柱”、“叠罗汉”、“撬荷花”等各种招式,将龙的动态和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屋脊艺术 靖江房屋建筑的一大特色。匠人运用“堆灰”和“瓦花”工艺,在屋脊上制成“喜鹊登梅”、“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麒麟送子”等各种图案,使屋脊富丽堂皇、美不胜收。靖江的屋脊艺术早为民俗学家所重视,有些专家学者还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并有文章在报刊发表。 唱凤凰 流行于靖江农村的民间艺术。其道具是一只纸扎的造型优美、色彩斑斓的凤凰。凤凰是传说中的吉祥之乌,所以唱凤凰的艺人,大都在春节期间去各村各户演唱,以表示对主家的良好祝愿。唱词有的是先编后唱,也有的是现编现唱,并用锣鼓伴奏,渲染节日的喜庆气氛。
民间习俗
庙会习俗:靖江历史上是个多庙会的县,鼎盛时期,有大小庙宇160多座,还不包括村村皆有的土地庙在内。因为多庙,自然就有很多庙会。庙会也叫香期,即善男信女们集中进庙烧香的日子。各庙的香期都不同。靖江有“三月三,上孤山”的说法。而城隍庙的想起有四次:正月十五、清明节、七月半和十月初一。其他的庙也都有自己的香期。庙会是善男信女的神圣的节日。这一天,他们天不亮就起身,斋戒沐浴,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背着香袋向庙里走去。香袋是杏黄色的,上有“朝山进香”四个字,内装香烛纸马。
春节习俗:正月初一妇女不上灶烧早饭,忌污秽神明,让其带好孩童不致哭闹,图开头大吉。早餐吃米粉圆子,称“团圆”。对上门拜年者,款以花生、蚕豆、瓜子、糖果等,谓之“甜嘴”。午餐吃馄饨、团或除夕剩余之饭菜,意为“年年有余”。午后,三五结伴掷骰子、玩纸牌、搓麻将以消遣取乐,直至“落灯”(正月十八)洗手。整日间,“送财神”、调“苍龙”者(变相乞讨)走街串巷,调龙灯、舞狮子等民间文艺活动遍及城乡。将晚,各家呼孩童早睡,不点灯火,谓不干扰“鼠婚”。当晚各户将地扫净,初二不扫地,谓地生日。初二起,外出拜年。拜年之规,先近亲后远亲,一直延续到初七八日。俗说:“拜年拜到初七八,有酒剩点坛子脚”。初五敬财神,城镇商贾之家多以重礼祭祀。
靖江的元宵节,农家用米屑做成鸡、鱼、猪、鸭、棉花包、果品等模型,涂以彩色蒸熟,早晨供于佛前,焚香点烛,以祈“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靖城、季市等较大集镇还举行花灯活动。农村龙灯、花船亦云集于市。此日,各庙宇为自然香期,信者去寺庙烧香。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涌向街市看灯看戏。故农村称生下的女孩为“正月半上街的”。正月十三起,各家晚间在佛像前点烛掌灯,欢聚于灯前,有的约邻居聚于一堂,在佛前请“九姑娘”,卜问少女的愚、智;或请“田禾姑娘”、“灰堆姑娘”、“屎缸姑娘”等等,预卜当年年岁丰歉、人畜吉凶。如有患眼疾者,还许愿于来年灯期悬挂“天灯”。
靖江美食
1.靖江肉脯。当之无愧,第一名。有好几种牌子,最好吃、最贵的当数“双鱼”,是靖江人的保留项目,第一品牌,有单盒装和礼盒装两种。传说苏州、上海人也只认“双鱼”。由于技术外泄,导致现在市场上的肉脯种类很多。吃白粥的时候,加以碎的肉脯佐餐,实在逍遥至极。
2.长江三鲜:刀鱼、鲥鱼、河豚鱼。刀鱼比较有名,价格较高。鲥鱼已经绝种。河豚鱼,现在市面上的几乎都是养殖的,毒性小,肉质尚可。河豚鱼剧毒,吃的时候要厨师当面先尝,没事后才能动筷,但当年吃野生的时候,还是有人中毒,该鱼毒是神经麻痹,效果快,死亡率高。内脏血液和卵巢一般深埋的说。但由于味道鲜美,便有“拼死食河豚”一说。总之,“长江三鲜”已名存实亡。
3.蟹黄汤包:国宴之一。用靖江当地的说法:出了靖江,所有的汤包都是对汤包的亵渎。在南京中山路,中山大厦旁本来有一家,但不知什么原因,拆了。偶曾经有幸见过汤包的做法:皮要上等。蟹黄、蟹肉+肉汤煮成琼脂状,冷却后用皮裹住,要不留缝隙,否则在蒸的时候会露馅。吃汤包有句口决:轻轻提、快快移、先开窗、后吸汤。加以醋和姜丝,上乘美味,传说乾隆当年吃的时候把汤包当作包子吃,结果被滚烫的汤汁烫伤了龙嘴,但还是流连忘返。
4.羊肉:靖江人冬天吃羊肉的很多,靖江的羊肉和一江之隔的江阴的羊肉不一样,靖江人吃羊肉怕腥味(本人靖江人),不像江阴似乎越腥越好(有所耳闻)...比较有名的有十圩桥羊肉(海龙羊肉店 厨师名),太和羊肉,桑木桥羊肉,八圩港羊肉.前三种最为有名,各有特色.但大多都只是在冬季才开门做生意的.
5.籼子粥。比以上的要普及。。在这种季节,小的时候,坐着小板凳在院子里乘凉喝粥,加一个冒油的咸鸭蛋,无比惬意。ps:籼子粥不加碱的是白色,只有加碱的才会红。碱较多了会涩,而且很红,不好看。靖江有句土话:“籼子粥灌灌,养的像罐罐”。
6.季市大炉饼,远近闻名。
7.酵。靖江话读gao)烧饼。个大,飞碟状,褐色,有芝麻,有嚼劲儿。
8.马桥馄饨。馄饨馅很讲究,以猪肉青菜、韭菜和菠菜馅为主,基本每个馄饨里都有一只淡水虾,可不是虾米哦,味道鲜美,馄饨皮很薄,加葱、盐、味精、少许酱油和胡椒粉做汤,最好有猪板油。因最早出自马桥镇,而得名马桥馄饨,现已风靡靖江,走向全省。
9.老汁鸡。又一平民食品。老汁的秘方是特配的,偶不懂的说。靖江季市镇的最有名。
10.红烧蹄膀。各地有各地的烧法。一般讲究文火炖,甜而不腻。
11.团。通俗讲,就是糯米粉包馅,鸡蛋那么大,煮法同馄饨,逢年过节必备。有芝麻馅,肉馅、豆沙、还有菜的,比之宁波汤圆一个字:香。
12.蟛蜞。个体小的螃蟹。一般不食用。但如果配以腌菜烧煮伴食早晚稀饭,堪称难得的美食。童年的小孩大都最喜欢自己动手抓蟛蜞烧了吃,是难得的一种童真意趣。河边、江边俯拾皆是,亦可拿蟛蜞的螯和爪来炸,烧法同龙虾,肉嫩赛螃蟹,江南人爱吃.蟛蜞爪螯,每到夏秋农闲,靖江沿江农民常会批量捉取.蟛蜞,然后运往长江对岸的苏南城市,也能卖个好价钱。
13.竹笋。靖江曾经是竹器之乡,竹笋嫩的时候,易折断,回来炖咸肉。
14金波酒。金波酒为靖江百年传统名酒,靖江三宝之一。精心选用党参、当归、五味子、红山枝、杜仲等三十六味名贵中药,以传统秘方精制,常饮延年益寿、驻颜健体。自清同治年间从宫廷传入靖江民间以来,声名远扬。
15.香沙芋。香沙芋是冲积平原中特有的特产,其味道很香,粘而不腻,口感特好,老少皆宜,营养丰富。制作方法一种是干烧,即连皮煮,煮熟后去皮,蘸调料吃(此法靖江人叫“烧毛芋头);一种是烩芋头,将干烧好的芋头去皮冷却后,再用油烩,烩时加入少量的盐、味精、蒜叶味道更佳 ;一种是同鸡、猪肉、鳗鱼等一起红烧,做成菜肴。香沙芋还是赠送亲友的佳品,阴历八月半前后,是香沙芋收获季节,这时乡下人探亲,访友,往往送一些芋头作礼物。
16.黄桥烧饼。靖江很好吃的一种特色。脆、酥可口,是普通百姓常吃的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