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为江苏省辖县级市,副地级市,由苏州市代管。简称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经120°33′-121°03′,北纬31°33′-31°50′。东邻太仓,距上海100千米;南接昆山、苏州;西接无锡、江阴;北濒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与张家港接壤。全境东西间最长距离49千米,南北间最长距离37千米。总面积1263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105.48万人(2006年底)。
市人民政府驻虞山镇。 邮政编码:215500 电话区号:0512
常熟市行政区划图
行政区划
常熟市辖10个镇:虞山镇、梅李镇、海虞镇、碧溪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
历史沿革
据1988年发掘的常熟境内最早原始文化遗址钱底巷新石器文化遗址证实,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常熟这方沃土聚居生息。
夏、商时期,常熟地域为扬州属地。东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越灭吴,常熟地域隶于越。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常熟地域属会稽郡吴县。西汉景帝前元时期(公元前156~前150年),常熟地域上首次设虞乡建置,仍隶于会稽郡吴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年),会稽郡浙江以西另设吴郡,虞乡隶于吴郡吴县。三国鼎立期间,虞乡、南沙乡同属东吴吴郡吴县。西晋太康四年(283年),隶于吴郡,此为常熟地域设县之始。南北朝时期,南齐永泰元年(498年),海虞县北境设海阳县,隶于晋陵郡。隋开皇九年(589),废晋陵郡,升常熟建常州。唐武德七年(624年),常熟县治移至海虞城即现之虞山镇,隶于吴郡。五代十国期间,常熟属吴越国,是吴越国的北方边界。宋代,常熟属平江府。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隶于平江路。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隶于苏州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常熟县东境置昭文县,两县治同城。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占常熟、昭文,两县同属苏福省。同治元年 (1862年),太平军退,两县仍隶于苏州府。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是年11月,常熟、昭文两县合并为常熟县。1949年4月27日,常熟解放。同年5月析常熟城区置常熟市,余为常熟县。1951年,常熟市隶于苏南行政区苏州专区。1954年11月,常熟市升为江苏省辖市。1958年4月撤常熟市,仍统一为常熟县。1983年3月撤县建市,以县境设常熟市。
城市荣誉
常熟以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又先后获 “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全国畅通工程模范管理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称号,成为中国获得该殊荣的第一个县级市;同时还获得“遗产管理”单项竞赛第一名等称号。2007年12月5日,常熟市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光荣称号。
人口民族
常熟人口以汉族为主,另有少数回、满、蒙、壮、白、高山、拉祜等民族。全市总户数为34万户。总人口为103.8万人,其中男性50.8万人,女性53.0万人。全市共有非农业人口50.8万人,农业人口53.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21人。人均期望寿命为77.1岁。此外,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外来人员增多,常年流动人口保持在35万人左右。全市人口城镇化程度为51.2%。
护城河岸风光
自然地理
常熟境内地势低平,海拔大都在3—7米间。境内山丘主要有虞山、顾山、福山等。其中以虞山为最,海拔261米,长6400米,东端蜿蜒入古城,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说。
境内水网交织,各河流湖荡均属太湖水系,其分布呈以城区为轴心向四乡辐射状,东南较密,西北较疏,河道较小,水流平稳。主要河流有望虞河、白茆塘、常浒河、元和塘、张家港、盐铁塘、耿泾塘等,湖泊有昆承湖、尚湖等。
常熟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一年中,冬季盛行大陆来的偏北风,以寒冷少雨天气为主;夏季盛行海洋来的东南风,以炎热多雨天气为主;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常出现冷暖、干湿多变的天气。年均总日照数2130.2小时,占可照时数48%;年平均气温15.4°C;年均降水量1054毫米。
资源丰富
常熟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有出自长江的鮠鱼、鲥鱼、刀鱼、海白虾等,出自内河的有鲫鱼、草鱼、鲢鱼、鳊鱼、青虾和阳澄湖大闸蟹等。野生植物资源有乔木、灌木、药材、草、蕈菌等5大类200多种。野生乔木主要有紫檀、柘树;野生灌木主要有山楂、金樱子;野生药材有何首乌、蒲公英等765种;草类繁多,有芦苇、野燕麦等20多种;蕈菌类有松树蕈等。境内人工栽培的树木有300多种。其中用材林有马尾松、黑松、刺槐、水杉等,竹类有燕竹、篾竹、象竹、毛竹等,果树有银杏、板栗、杨梅等,特种经济林有杞柳、桑树、茶和观赏性花木等。野生动物主要有哺乳类、鸟类800余种,近年来又有人工饲养的北极狐、水貂等。
境内地下水均以第四系孔隙水为主。由于埋深适中,地层稳定,分布面广,水量丰富,水质上乘,曾被广泛采用。近年来为防陆地沉降,已渐回填停用。虞山、福山等山丘地段,地下水常以下降泉形式出露,形成间歇性涧泉,如秦坡涧、桃源涧、玉蟹泉、焦尾泉、舜过泉等,流量较少,但水质优良,矿化度0.05—0.07千克/升,硬度一般小于50毫克/升,为极软水。
矿产资源有高岭土、黄沙、煤、泥炭、石英砂、天然气等,但储量极小。
桃源涧
经济发展
常熟市位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上海经济圈中心,东倚上海,南接苏州,西邻无锡,北枕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20年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15%以上,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近几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截至2003年10月,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732家,总投资133.5亿美元,注册外资50.2亿美元。
一、开发区成为外资投入的高度聚集区。全市现有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及一个省级开发区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和3个市级开发区。这些开发区基础配套设施完备,功能定位合理,区域特色明显,到2007年10月,已有332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注册外资32.5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65%。
二、已形成了以造纸、能源、建材、化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临江产业群体,吸引了国际上一批著名的跨国公司前来投资,总投资60多亿美元。如芬兰UPM,日本大金、住友、夏普,台湾长春化工、迦南电通,香港理文纸业,法国阿托菲纳。其中造纸业投资22亿美元,占全市总投资的16.5%,能源投资12.3亿美元,占全市9.2%,钢铁投资14.5亿美元,占全市10.9%,化工投资7亿美元,占5.2%。另外,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新型材料、高档轻纺、外向型农业为主导的产业正在兴起。
三、来常投资以亚洲、欧美的国家(地区)为主。来自台湾的投资数量居第一位,占全市的32%,新加坡居第二位,占17%,香港居第三位,占15%,芬兰居第四位,占14%,日本居第五位,占6%。
四、随着苏嘉杭、沿江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常熟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显现,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各项硬件设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投资成本同周边大城市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银行信贷、资产评估、涉外律 师、投资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比较健全。
常熟服装城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地处常熟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发挥家庭手工业的传统优势,因地制宜地在人流量密集的长途汽车站附近,设摊销售自产的服装针织品,自发形成了马路地摊市场。 1985年,地方政府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因势利导地兴建了全国第一家农民市场——常熟招商场。当时市场占地仅3亩,简易的玻璃钢顶棚内只有300多个水泥板搁置的摊位,但长三角经济圈的独特区位优势和常熟服装家纺的强大产业优势,却为商场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由此也形成了市场“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城招商”的发展模式。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发展,现如今,常熟招商城已华丽转身为“中国常熟服装城”,面积也已扩展到3.71平方公里,城内云集了35家专业市场、3万个商铺、10万经营人员,日均客流量30万人次、日资金流量旺季超12亿元、2010年交易额超650亿元。这里,玻璃钢简易大棚变成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商厦,经营业态也由传统的有形市场发展为有形与无形的无缝结合,连续三届位列“中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榜首,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服装市场”,最近又被国家劳动人事部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与此同时,常熟服装城还于2007年成功创建成为江苏唯一、全国第三家以“购物旅游”为主题的国家4A级景区,今年已累计接待游客280万人次。
交通状况
常熟拥有中国沿海同类城市中最发达的立体交通网。全市拥有一条城际铁路:沪通城际铁路,四条高速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疏港高速公路、锡太高速公路,一条国道:G204国道,四条省道:S227省道、S338省道、S342省道、S224省道。世界第一大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横卧大江南北。城区拥有全国同类城市中第一条开工且建设里程最长的环城高架快速化道路。本市城市轻轨、通苏嘉城际铁路、沿江城际铁路也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运营。
常熟的交通四通八达,全市公路里程385公里。现过境的干线公路有204国道、205省道(常熟——苏州)和323省道(常熟——无锡),离沪宁高速苏州出口仅30公里,无锡出口40公里。 建成57公里苏嘉杭和沿江两条高速公路常熟段,2002年动工兴建苏通长江大桥。市区到各镇的公路全部达二级以上标准,镇到中心村的公路基本达三级标准。
境内河道密布,水上交通便利,现有航道60条,通航里程533公里。有南北两大汽车站,其中招商城的客货联运中心,有1000多条线路通达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全市拥有汽车出租公司多家,出租车近千辆。近年来又新辟市内公交线路20多条,各主要景点均由双层观光巴士抵达。目前已形成以公路为主,内河航道为辅,依托常熟港连接海洋航运的交通集疏网络体系。
曾赵园·借景虞山
风景名胜
沙家浜风景区位于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交通便捷。全区以“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之独特的 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崛起于旅游市场。沙家浜风景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态湿地之一,已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区、水生植物观赏区、红石民俗文化村、芦苇水陆迷宫、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和竹林幽径、阡陌苇香、柳堤闻浪、隐湖问渔、双莲水暖等一批景点。
尚湖风景区位天常熟古城西,虞山之南,是国家级太湖风景旅游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建有荷香 洲、桔 香洲、桃花洲、枫林洲、鸣禽洲、渔乐洲、烟雨洲等7个景点。以其优良的生态环境于2010年入选“中国十大休闲湖泊”。
曾赵园常熟旧有虚廓园、水吾园两处私家园林,俗称曾园、赵园。后经修缮,两园合二为一,称曾赵园。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园内以水景见长,亭台楼榭布局错落,更借景虞山,风致卓绝。
虞山是全国闻名的常熟胜景,古称乌目山,因商末周太公次子虞仲让国南来建勾吴,去世后葬此山,遂改名为“虞山”。山高160丈,绵亘18里,周围46里,峰峦回环,林木葱郁,山间山麓遍布自然及人文景观。全区自然景观多崖、洞、泉、林。有剑门奇石、拂水晴岩、拂水双桥、常熟田、老石洞、小石洞、秦波涧、桃源涧、兴福桂栗林、宝岩杨梅林、桂香园桂林等。人文景观多寺、台、亭、墓。有齐梁兴福寺、南宋维摩寺(今扩建为维摩山庄)、梁昭明太子读书台、南宋辛峰亭。商周以来的名人冢墓,有商末仲雍墓、春秋言子墓、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墓、清代文坛宗师钱谦益墓及其妾才女柳如是墓、抗清名臣瞿式耜墓、“画圣”王石谷墓、两朝帝师翁同和墓、小说家曾朴墓等。名人墓众多,是常熟胜迹的一大特色,标志着常熟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与辉煌。
仲雍墓
文物古迹
仲雍墓:位于虞山东麓,是常熟有历史考证的最老古墓,距今约有3000余年,1956年10月18日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仲雍,又名虞仲,为殷末周族领袖古公旦父(周太王)次子,为避位与兄泰伯同奔南方(今无锡、常熟一带),并“断发纹身”,与民同耕,立为句吴,泰伯无子,由仲雍继位,成为吴君,殁后葬于常熟乌目山,乌目山因而改名为虞山。
言子墓:位于常熟虞山东麓。言子,名偃,字子游,常熟人,曾到鲁国就学于孔子,勤奋好学,以文学见长,学成南归,道启东南,被尊为“南方夫子”。言子墓初建于西汉,经历代修建,乃有今日宏大规模。墓门面对北门大街,墓道延伸至半山腰。自下而上有牌坊三道,均有匾额柱联,第三道牌坊为雍正江苏布政使额书“南方夫子”,墓道还有石亭三座、有康熙御书横额“文开吴会”等。1956年10月18日言子墓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辛峰亭:位于常熟虞山东岭之巅,为虞山上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南宋嘉泰初,名“望湖亭”,后更名为“极目亭”。明初废。嘉靖年重建,取名“达观亭”,又废。万历间再重建,因地处城之西,取名“辛峰亭”。现存亭形为重檐六面楼阁式,黄墙黛瓦,高耸于山岭之上,为虞山上著名景观,居高临下,山下景色尽收眼底,自古以来为游人登虞山远眺揽胜佳绝处。
破山寺:又称兴福寺,号称江南四大名刹(杭州灵隐寺、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常熟兴福寺)之一,位于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彩衣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辟为“翁同龢纪念馆”,位于城区,是翁氏故居及翁同龢纪念馆中主体建筑。始建于明代中晚期,初为本邑大族桑氏所有,堂名“森桂”,后易“丛桂”。隆庆万历间属邵武知府古琴家严澄居宅。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江西学政翁心存从仲姓处购得,更名为“彩衣堂”。其子翁同龢曾在此度过青少年时代。
方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教兴福寺塔,原名崇教宝塔,俗名方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 当时有僧文用提出“兹邑之居,右高左下,失宾主之辨,宜于苍龙左角,作浮图以胜之。”县令李之善其说,逐令建塔。
赵用贤宅:位于常熟市古城区西泾岸片区的南赵弄10号,是明代赵用贤及其子孙居住的宅第。赵用贤和儿子赵琦美都喜欢藏书,是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著名藏书家,宅中的书斋脉望馆与钱谦益的绛云楼、毛晋的汲古阁齐名,为中国古代藏书史上具有极高地位的江南著名藏书楼之一。
聚福塔:位于海虞镇殿山之巅,始建年代无考。相传最早的聚福塔系七级砖塔,内有石级可达塔顶。每块塔砖之一端,均有“聚福塔”三个正楷字。
聚沙塔:原称“聚沙百福宝塔”,坐落于梅李集镇东市梢,临常浒河。梅李原地处长江江滩,聚沙塔作为镇江之宝,镇潮水冲激,故取名“聚沙塔”。据史料记载,此塔为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邑人钱道者所建。八面七层,高20多米,系仿木塔楼阁式砖木结构。1995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塔檐、塔顶残毁,塔身逐渐破败倾斜。市、镇两级政府在1993年完成塔身纠偏扶正工程,1997年又完成全面修复工程,2000年基本完成建造塔苑工程。
兴福禅寺
民间艺术
在长达3000年的古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在多种艺术观点和演奏风格的琴人中间,称某些具有共同特点者为琴派。其共同特点一般取决于地方色彩、师承渊源和所据传谱。从唐代的“吴”、“蜀”声到“沈”、“祝”声,再到宋代的阁谱、江西谱,记录着琴派产生以前的发展历程,为形成琴派积累了日渐成熟的条件。由于琴派指的是一批琴人,所以早期的“声”或“谱’都还不是正式的琴派,只能说是它的雏形,历史上著名的琴派主要是浙派、虞山派和广陵派。元末明初,浙派名师,被琴界称为“徐门正传”的创始人徐天民之孙徐梦吉(号晓山中人),长期在江苏常熟讲学,故可以说,他为常熟出现虞山派准备了条件,而一代宗师,虞山派创始人严澄(字道澈,号天池)和徐上瀛(号青山)共同的老师—一著名琴师陈爱桐和子陈星源则为虞山派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常熟书法,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唐人张固的《幽闲鼓吹》中即记述有“书圣”之称的草书大家张旭与常熟老翁论书的故事。据《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统计,入选其中的常熟籍书法家就有近200人。如此众多的书法人才,在全国同类城市屈指可数。张旭虽不是常熟人,但其书法却因在任常熟县尉时,结识了一位擅书者才得于日臻精进,从而取得了极为突出的个人成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也为常熟开启了以书法陶冶素养的风气。至今城内留有醉尉街、洗砚池等张旭学书的古迹与传说。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画家迭出。据不完全统计至清末,即有画家一千余人之多,可谓群星璀璨,代有传人。其中尤以熔南北宗于一炉的“虞山画派”,流风遗韵,于今不衰。
常熟篆刻,自元代缪仲素始,至今印人辈出,不乏名家,且留下大批金石,为世瞩目。1976年在古里铁琴铜剑楼地下,即发掘得一批名家藏印,计564枚,其中铜印479枚,石印58枚,半残石印27枚,至为珍宝,现藏于市博物馆。
婚嫁风俗
所谓“两头蹲”的婚居模式,即男女结婚时,双方都准备新房,男方不出礼金,女方不办嫁妆,两边都办喜事,结婚以后两边居住,有了孩子两家共有,使用双方的姓氏,赡养双方的老人。
此种情况在江苏省的常熟市比较普遍,由于当地的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不愿意将女儿嫁出,因此发明了此种婚居模式。
从理论上讲,推广“两头蹲”的婚居模式,结婚以后两边居住,有了孩子两家共有,使用双方的姓氏,打破了男娶女嫁的旧框框。有利于打消人们重男轻女的陈规陋习,实现男女平等,有效缓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
但是实际情况下,此模式却导致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首先,男女双方两边置办婚房,本身就是一桩难以完成的任务。且不说置办两处婚房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加剧住房供求矛盾。众所周知,在当前高房价语境下,不谈房贷压力过大,普通工薪阶层购置婚房的首付款与装修都要花光自身积蓄,掏空双方父母的腰包。一处住房的首付与房贷都压得年轻夫妇喘不过气来,如果不是小两口家庭环境殷实,两处婚房连想都不敢想。
其次,两头居住将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果婆家娘家在同一座城市,或者彼此相距不远,“两头蹲”的矛盾或许不大。如果两家相距较远,工作、生活不方便,新夫妻岂不疲于奔命?如果以后有了孩子,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大难题。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考虑,孩子不大可能因为父母“两头蹲”,频繁转学,当候鸟。
再说孩子的姓氏问题。孩子使用父母双方的姓氏,看起来是个实现男女平等的好主意,实问题依然存在。就我的理解,使用双方的姓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孩子在父亲家里随父姓,在母亲家里随母姓。(在户籍制度不严格的过去,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可行性,在身份证、户籍早已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当下,势必给当事人带来诸多不便);二是孩子同时使用父母双方的姓氏,且不说同时使用两个人的姓氏存在谁先。
常熟特产
常熟花边:又称常熟雕绣,已有7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著名的手工雕绣抽纱制品之一;也是常熟传统的出口手工艺品。常熟花边精工细巧,色彩绚丽,雕绣结合,扣贴相配,素雅大方,花色繁多,既是生活用品,又是艺术装饰品。常熟花边曾荣获国家金质奖,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
红木雕刻:被誉为“红木之乡”的常熟,红木雕刻历史悠久,著名的雕刻技艺师众多,有明故宫建筑设计师蔡思诚,有以雕刻“苏东坡游赤壁图”核舟而闻名于世的王毅,有精于剔漆的杨士谦、顾思云。如今,常熟有红木雕刻厂10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
河豚鱼:常熟长江口区,除盛产鲥鱼、黄鱼、刀鱼等美味海产外,还能捕到一种形如滚筒、眼小肥实的河豚鱼。 此种海产品虽然鲜美无比,旧时有“吃了河豚百样无味”之说,但吃时千万要小心谨慎,切莫粗心大意。因为此鱼腹中有剧毒,其脊血、鳍尾、肝脏等处,都藏有毒汁,俗语有“拼死吃河豚”之戒。因此在食前,必须请有经验的老师傅将鱼腹内脏拣清,洗净,然后用油煮煎,再放入佐料反复烧煮,更烧得肉烂皮酥,方可食用。为了防止中毒,最好在吃鱼前烧煮一锅“芦根汤”以备解毒之用。总之,食用此鱼,必须特别小心,严防中毒事故发生。
鸭血糯:别名红莲糯、血糯、补血糯,是清康熙年间栽培稻中变异而来的一个籼型糯稻品种。鸭血糯粗蛋白含量为13.3%,并含有生物吡咯素,有强身补血之功能。它米皮紫红,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为滋养补品,曾列为皇宫内膳“御米”之一。民间常作产妇和体弱者粥食进补。
桂花栗子:原产于虞山支峰顶山,故以顶山栗子为贵,后遍布虞山。据1918年出版的《常熟指南》记载:“顶山之栗,质软而香囊,自古著名,其嫩时剥而食之,犹带有桂花香也”。桂花栗子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糖份,营养价值很高,既能生食,亦可煮熟吃。生食香甜脆嫩,熟吃甜糯细腻,满口桂香。
常熟美食
常熟支塘酒酿饼:是春天的时令食品,以当地的冬小麦和酒酿为主要原料。酒酿用以作药,可活血行经,散结消肿。支塘酒酿饼有荤、素之分,品种主要有玫瑰、豆沙、薄荷等味。酒酿饼以热食为佳,特点是甜肥软韧,色泽鲜艳,滋味分明,有浓郁的酒香味。
血糯米:为常熟特产,米粒殷红如血。莲子血糯饭制作时佐以桂花、蜜枣,衬以白糖莲芯。糯饭紫红,莲芯洁白,入口肥润香甜,且具补血功效。被列入《中国小吃——江苏风味》。
叫化鸡:又名“黄泥煨鸡”。相传,明末清初,常熟虞山之麓一叫化子偶得一只鸡,苦于无炊具、调料,欲食难烹,遂将鸡粗粗加工,连毛涂上泥巴,置火堆中煨烤成熟,食之,味不同寻常。此法后经厨师不断改进,风味更佳,名声不胫而走。此菜应选用头小体大、肥壮细嫩的三黄鸡(黄嘴、黄脚、黄毛)煨烤。
松树蕈油面:这种面是常熟的一个传统的特色面点,有“素中之王”之称,兴福蕈油面在常熟是出了名的。蕈,是一种野生菌,而松树蕈则是常熟虞山的一种特产。它生长在松树的根部,并不是每个季节都有,它的主要生长期是春秋两季,那个时候的蕈又嫩又鲜,可是新鲜采下来的蕈里有很多小虫子,先撕去表层膜衣、洗干净后必须用盐水浸泡三四个小时,然后才能下锅用素油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