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南京市 | 无锡市 | 徐州市 | 常州市 | 苏州市 | 南通市 | 连云港市 | 淮安市 | 盐城市 | 扬州市 | 镇江市 | 泰州市 | 宿迁市
  
江苏的相关信息
江苏旅游投诉电话
江苏旅游投诉电话:025-8341818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江苏最佳旅游时间
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特征,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16℃。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江苏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

江苏旅游特别提醒
暂无内容。

江苏娱乐指南
江苏省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由于经济较发达,人民生活富庶,所以文化娱乐活动也相应比较丰富。尤其是地方戏曲品种繁多,具有很高的价值。流传较广的有昆剧、淮剧、苏剧、扬剧、淮海剧、柳琴剧、滑稽戏、木偶戏、苏州弹词、苏州评话等。
昆曲又名“昆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对许多剧种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因为起源于昆山而得名。昆剧剧本有很强的文学性,表演风格优美,曲调细腻婉转,悠雅动人。
淮剧又称“江淮戏”,是由当地的民间小调和敬神的香火戏融合发展而成,唱腔脆滑爽朗,朴实浑厚,具有浓郁的苏北乡土气息。
苏州弹词是一种综合性说唱艺术,表演者用苏州方言自弹自唱,并辅以丰富的面部表情来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苏州方言素有吴侬软语之称,音调轻细柔软,令人回味无穷。
首页 >> 江苏 >> 宿迁市 >> 宿迁市宿豫区

  宿迁市宿豫区地处江苏省北部,是宿迁市主要城区。东接沭阳,南靠泗阳、泗洪,西邻睢宁,北隔沂河与新沂、邳州接壤。前身是县级宿迁市,隶属原淮阴市。1996年7月,国务院批准组建地级宿迁市,原县级宿迁市更名为宿豫县,隶属于宿迁市,2004年3月,撤县设区。宿豫区现辖17个乡镇,1个国营林场,区域总面积1256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场)和2个省级开发区、1个市级开发区。总人口数70万。区人民政府驻顺河镇。

行政区划

  宿豫区辖14个镇、3个乡:

  镇:顺河镇、皂河镇、大兴镇、来龙镇、蔡集镇、王官集镇、黄墩镇、晓店镇、陆集镇、仰化镇、丁嘴镇、关庙镇、新庄镇、侍岭镇

  乡:曹集乡、保安乡、井头乡

历史沿革

  宿豫区在历史上是钟吾诸侯国属地,秦时设下相县,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设宿豫宿豫城区——千鸟园广场郡,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为了避讳皇帝李豫改称宿迁县,一直沿袭至1987年撤县建市(县级)。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宿迁市,原县级宿迁市更名为宿豫县,隶属于宿迁市;2004年3月,宿豫撤县设区。

人文历史

  宿豫区具有3000多年文明史。境内皂河乾隆行宫为满清遗存,乾隆曾赞誉此地为“第一江山春好处”。古往今来,宿豫文化悠久,名人辈出。曾哺育出西楚霸王项羽、南宋的魏胜、明朝的刘江与晚清的杨泗洪,号称抗御外侮的“宿迁三杰”;解放军炮兵创始人朱瑞将军等。清朝为民请命而蒙冤入狱的宿迁诗人老秀才张忭;忧国忧时的现实主义女诗人倪瑞璇和曾当选江苏省第二届众议院议员的举人卢瀚荫等;中共宿迁县委党组织创建人马伦为革命英勇献身,给宿豫历史增添光荣篇章;刘少奇、陈毅、邓子恢、粟裕、张爱萍、张震、李一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该地领导革命,浴血奋战。舍己救人小英雄韩余娟诞生于该地,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为其题词:“向少年英雄韩余娟学习”。

宿豫区位图

区位交通

  宿豫区环抱宿迁市,与徐州、连云港、淮安三市相距均在100公里左右,水陆空交通便捷。公路方面:宁宿徐、徐宿淮盐、宿新(在建)等两条高速公路和宿新、宿沭两条一级公路穿境而过,东距京沪高速公路55公里,距南京260公里,离上海380公里。铁路方面:北距陇海铁路新沂站、东离新长铁路沭阳站均在50公里左右,淮(安)宿(迁)宿(州)铁路(在建中)。水运方面: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东距连云港港口120公里。空运方面:西距徐州观音机场60公里,北到连云港白塔埠机场110公里。

自然地貌

  宿豫大部分地区属于黄、淮、沂、沭平原,北部有鲁南丘陵的延伸部分(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2%),全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形成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趋势,平均高程38米左右。 宿豫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最高气温14.3℃,最低13.3℃。历年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最低气温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3.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城区建设

  宿豫区环抱地级宿迁市,是地级宿迁市“一体两翼”的东翼,被称为宿迁的“浦东”。宿豫区位优势明显,处于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和陇海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位于苏鲁豫皖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京沪高速、宁宿徐高速、徐宿淮盐高速所组成的高速公路主干网把宿豫区带入全国高速路网,综合京杭运河和铁路、航空的优势,拉近了宿豫与渤海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的距离。宿豫产业特色明显。工业上初步形成食品、纺织、建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丝绸、服装、制鞋、体育器材等出口创汇水平居苏北前列;农业上基本形成蚕桑、水产两大主导产业和畜禽、蔬菜两大优势产业。 宿豫经济开发区、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宿迁彩塑工业园区建设日新月异,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宿豫新区建设突飞猛进。行政办公区、商贸区、工业园区、教育园区、居住区建设初具规模,建成区规模达31平方公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逐渐确立。

  宿豫曾被国家和省授予全国产粮百强县、商品粮基地县、商品猪基地县、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县、低芥酸油菜生产基地县、平原绿化先进县、节水灌溉示范县及江苏省农业生产示范县、水稻肥床旱育稀植示范县、“基础教育先进县”、“全省科技先进县”和“省级初步卫生保健达标县”等先进称号。

经济概况

  宿豫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宿豫又是江苏著名的“杨树之乡”、“水产之乡”、“蚕桑之乡”。该区农业历史悠久,开发利用率高,自然植被多为人工栽培。主要栽培作物有三麦、水稻、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甘薯、高粱、芝麻、油菜、麻类等,蔬菜有菠菜、芹菜、白菜、韭菜、萝卜、黄瓜、辣椒、苋菜、花菜、蕃茄、马铃薯、山药、胡萝卜、金针菜等100多种,水果、干果有苹果、梨、山楂、桃、杏、板栗、银杏、枣、葡萄、刺梨等20多种。

  该区域乔木植物有桑、槐、柳、榆、杨、杉、楝、椿、乌桕、泡桐、梧桐、法桐等60多科200多种,灌木植物有杞柳、腊条、紫穗槐等,畜禽动物有猪、牛、羊、兔、驴、骡、鸡、鸭、鹅、狗等30多种,野生动物有野鸡、野兔、黄鼠狼、狸、鸟类等,水生动物有鲤、链、鲫、鲶、鳗、鳅、银鱼、蚌、鳖、龟等30多种,水生生物有藕、菱、芦苇等,作物害虫天敌有青蛙、蛇、瓢虫、蜘蛛、赤眼蜂等。

  2005年,该区实现列统工业增加值10.55亿元,增长23.7%;建成民营小区12个,发展私营企业631个;完成300万元以上技改贴息项目95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8个,新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2个,市级新产品11个,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200户、私营工业企业247家,全部消灭工业空白村,发展工业村95个,私营经济入库税收增长45%。二次产业比重达到53.2%。

旅游设施

  宿豫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色宜人。风光旖旎、烟波浩淼的骆马湖、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皂河乾隆行宫、省级嶂山森林公园和晓店湖滨浴场等重点旅游观光景区,是中外游客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

  龙王庙行宫位于宿豫区境内皂河镇西北20公里处,始建于公元1684(清康熙二十三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年间的多次修宿豫游览景点——龙王庙行宫复和扩建,形成了占地2.20公顷、三院九进的北方官式建筑群。系清代帝王为祈求龙王“安澜息波、消除水患”而建的祭祀建筑,故名“敕建安澜龙王庙”,后因乾隆帝6次下江南回銮途中,5次宿顿于此,并建亭立碑,故又称为“乾隆行宫”。

  千鸟园位于宿豫区江山大道西侧,韶山路南侧,西临湘江路,南临泰山路,占地面积12.67公顷。该园兴建于2000年6月,为进一步完善美化园区环境,2004年9月,区委、区政府聘请南京明宇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对千鸟园维修改建进行设计,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园区内供水、排水和照明系统,修建公厕两座,对园区内道路进行了修补,将园内喷泉改为旱喷,并矗立九柱以示宿豫人民誓当淮北领头雁之意。千鸟园是城区居民健身、休闲、观光、娱乐的首选之地。

  2002年,宿迁市人民政府将运河景观走廊的建设确定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并将城区段东岸工程交由宿豫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由宿迁市宿豫区水务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承建,建设完成后由宿迁市宿豫区中运河物业管理公司负责管理。

文物考古

  迁市北行,大约15公里有个晓店镇,此镇东北角1公里处,有个青墩村,境内有一块尚未开垦的文物处女地,属龙山文化带,据今已4000余年。被称为“青墩文化”。文化层近2米,上为汉代文化层,下为西周文化层。1963年,宿迁县人民政府就将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7月宿迁市人民政府为加强对这片文物处女地的保护,又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墩文化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300米,占地9万平方米。近年来,连续有陶罐、豆、簋、杯、瓶、盘、鬲、鼎……等陶器出土,其中有的属于炊器,有的属于酒器和贮藏器。更有青铜剑、戈、镞等出土面世。

  青墩,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从地下出土的大量陶器制品看,约4000到5000年前,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不仅发明了陶器而且大量生产和使用了陶器。一般来说,制陶工艺的出现,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从龙山文化的分布情况看,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安徽东北部、江苏北部均在龙山文化带范畴之内。龙山文化,是1928年我国的考古专家在山东省历城龙山镇城子崖发现的。龙山文化的年代处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末期,是继承仰韶文化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龙山文化不仅流行的范围很广泛,而且在陶器的制作技术等方面都比仰韶文化有了较大的进步。

节庆活动

  柳琴戏是宿豫区运西流行的一种民间戏剧,是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柳琴戏原名“拉魂腔”。建国后定名为柳琴戏。柳琴戏与淮海戏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是从“拉魂腔”发展而来。柳琴戏的音乐唱腔非常别致,地方特色尤为鲜明,男唱腔粗犷、爽朗、嘹亮。女唱腔婉转悠扬、丰富多彩、余味无穷。演唱者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创造,自由地变化。“怡心调”是本剧种的最大特点。此外,在唱腔的落音处,女腔常用小噪子翻高八度,男腔加入衬词拖后腔,也是其独特风格。节奏大多是有板无眼的1/4击拍,除了大部份是后半拍起唱处,还有连续切分的变节奏,给人以欢快、活泼、跳跃之感。由于唱腔旋律与地方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唱腔中的音程大跳经常出现,再加上频繁的转调,使人听起来既新奇多彩、又自然和谐。

  皂河龙王庙会,源于皂河龙王庙行宫(又称乾隆行宫),该行宫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宿豫区西北20公里处。该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后经雍正、乾隆、嘉庆年间的多次修复和扩建,形成了占地三十三亩,三院九进北方官式建筑群。该建筑系清代帝王为祈求龙王“安澜息波,消除水患”而建的祭祀建筑,故名“安澜龙王庙”。后因乾隆帝六下江南,五次宿顿于此,并建亭立碑,故又称为“乾隆行宫”。

地方特产

  丁庄金针菜 宿豫县种植黄花菜历史悠久。传说三国时当地流行血吸虫病,华佗前往为民治病,后人见黄花菜的形状恰似华佗治病的金针,遂将其称作金针菜。该菜名气最大的是产于丁嘴乡的“丁庄大菜”。它身条粗壮,嘴乌体亮,肉厚味美,健体安神,营养丰富。“丁庄大菜”先后参展于南洋劝业会、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国农业展览会和广州商品交易会等。“吉字”牌金针菜为省优质产品。

  白果 为宿迁一大特产。白果,即银杏。白果树亦称公孙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称。白果不仅是上好的食用佳品,还具有极佳的保健功能。银杏叶可提取黄酮素,可制各种保健食品,也是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和保健的良药。

美食文化

  饮食宿迁历史上为旱作物产区。居民以小麦、玉米、高梁、甘蔗等为主食,麦、玉米、高梁可磨为面粉,可磨成稀糊状烙煎饼。境内人以吃面食为主,并有吃煎饼的习惯。自大面积旱田改水田之后,逐渐改以吃大米为主。

  长期以来,城乡居民养成一天只吃两顿饭的习俗,城市居民吃早点,农民在夏季大忙时,增一顿午饭,即食随身携带的煎饼,城市居民逐渐养成一天吃3顿饭习惯,但早餐仍很简单。

  境内居民多喜食葱、蒜、辣椒。冬季到来之前,多习惯腌制大白菜、雪里蕻(俗称腊菜)、萝卜、大头菜等蔬菜以备冬天食用。宴请客人,农村中喜庆事常用8碟8碗,丧事用8大碗或10大碗。城市居民喜庆事,至建国初仍沿袭先上果碟子(即干果、水果、点心等),由客人带回。后果碟渐为香烟,洗衣粉,糖果乃至面食及其他实用物所替代。菜肴一般为4冷碟、4热碟、4大盘、1汤,俗称“8碟5簋”。后冷碟渐增为6个、8个、10个甚至12个。

  丧事宴客不用果碟,多为10大碗,后逐渐类同于喜事宴席。境内宴席习惯于认定某一碟菜全体集中吃,再集中吃另一碟,先集中吃冷碟,次吃热菜,后吃大盘,最后喝汤,主食为米干饭和面卷为主。民间正规的婚丧喜庆宴桌,以一圆桌坐11位客人为标准。官方设宴以一圆桌坐10位客人为标准。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