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苑景区,或称赵苑公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北部,东临京广铁路,北靠联纺西路,南向岭南路,西据铁西北大街。为赵邯郸故城大北城西北区重要的文遗址遗,总占地1158.5亩,为京冀鲁豫四省交界最大的一处以历史文化,融生态境、人文景观与自然风貌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还是国家AAAA级景区。
赵苑景区包括插箭岭遗址在内,是赵邯郸故城大北城西北隅城垣数个建筑基址的统称,现存地面夯土台长约百余米,高3—8米,城墙附近属丘陵地带,包括梳妆楼遗址、皇姑庙遗址、铸箭炉遗址、灵山遗址、照眉池遗址、洪波台遗址、小城遗址以及王郎城址等多处文化遗存。
战国时期的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在这里带领将士苦练骑马射箭。是赵文化的重要载体。赵苑景区正是依托这些古遗址,并通过四文化氛围,展示古赵文化的独特魅力。
【人文景观】
北门景区
即赵苑的北大门,为一组仿秦汉风格的建筑,两侧是门阙。中间雕塑造型为当时名扬列国的赵国名宝“和氏璧”。据史书记载,此玉放在暗处自然有光,不沾灰尘,能避邪,放在身边,冬暖夏凉,百步之内,蚊蝇不人,有诸多神异之处,难怪秦王愿以十五座城池来换它,可想它的神奇和价值。和氏璧上面的八个篆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相传是秦朝丞相李斯所书。整个大门庄重典雅,气势恢宏。
九宫听香
位于北门景区右侧,它是一组秦汉风格的群雀式建筑,景观内容以赵氏得姓、立国以及迁都邯郸后八代国君158年的兴衰史为脉络,全方位深层次展示赵文化,体现邯郸历史上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光辉成就。
典故苑区
邯郸不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著名的“成语典故之都”,据统计,历史上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约有1600余条,这在中国是难得的。成语文化是赵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景区利用长辟画石雕等艺术表现手法,展示了58条直接来源于邯郸的成语故事,修建邯郸成语典故苑。精选自邯郸的成语典故“一言九鼎”、“毛遂自荐”、“黄粱美梦”、“锲而不舍”等58条,以碑刻、壁画、雕塑等形式加以展现。
铸箭炉景区
位曲典故苑南面的一座小山丘,叫台地。台地是文物部门的正式名称在是“铸箭炉”,又称“皇姑庵”。近代考古中,曾发现过箭头、半两钱范等物。紧邻其北的就是著名的铸箭炉古遗址,上面的三角箭头状的茅草亭叫铸箭亭,以前每当大雨之后,经雨水冲刷,就会有箭头裸露出来这些出土文物表明这里曾是一个大型的冶炼铸造场所。
妆台梳云景区
梳妆台分南、北两座,分别为北梳妆台、南梳妆台。“妆台梳云”是苑区的主景,地势最高,规划有梳妆楼、梳云亭和黛眉馆等建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建筑将会呈出世人面前。相传为赵王骑射之余带领宫女们休息宴乐、观赏歌舞的地方。登临其上,可眺望全苑景色。史书中记载两座台之间有复道相连,凤阁龙楼,巍峨华美,上接霄汉。
镜池照眉景区
位于赵苑公园的东侧、梳妆台下。台下碧水荡漾。在这片状如弯月的照眉池上是一组“宫女照眉”的雕塑,为当年赵王的宫人们在梳妆楼上梳洗完毕,迎着晨曦,来到池边画眉理妆之处。邯郸古来出美女。《古诗十九首》中就有“燕赵有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的嘉美之句。南梁刘孝绰《古意》中写道:“燕赵多佳丽,白日照红妆。”李白在《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一诗中写到:“妾本邯郸女,扬蛾入丹阙。自倚颜如花,宁知有凋歇?一辞玉阶下,去若朝云没。每忆邯郸城,深宫梦秋月。君王不可见,惆怅至明发。”诗中描写了一位邯郸美人被征选入宫,后被抛弃,嫁给下等差人的故事,间接地说明了邯郸多美女的事实。照眉池从战国到汉唐,多见于诗词典籍记载,曾煊赫一时,名扬列国。然而,其后二千年来,却经历着沧海桑田的变换。唐朝时,大诗人李白在此登临曾写下一首著名的诗:“清虚一鉴湛天光,曾照邯郸宫女妆,回首丛台尽荆棘,翠娥无影乱寒塘。”感叹虽然清亮如镜的照眉池水仍如往昔,但不见了照眉的翠娥宫女。
百花弄涧,水花激荡,飞珠溅玉,地势较高,依自然地势落差沿途曲折潆洄,跌宕而下,注入照眉池后,形成一片芦白风清、莲叶田田、水色天光相映生辉的风光。
【历史遗址】
插箭岭遗址
插箭岭是一座夯土筑成的夯土墙基。位于整个遗址的最南端,东北距梳妆楼300米。据民国二十二年版《邯郸县志》记载:“插箭岭,在灵山南弯环,高数丈,多卵石,夏月雨后耕牧时,常获铜镞,刃起三锋,赤质青斑,非近今物,岭得名以此。”经文物工作者调查,插箭岭为高出地面38.7米的夯土墙基,平“鸟”形,自东北向南曲折延伸,基部全长630米,一般宽20-40米,面积约3900平方米为赵武录王胡服骑射的靶场,经钻探,为大北城址的部分。基部车长170米(顶面110米),转角向南长140米(顶90米),又转角向130米顶100米,再转角向西南长190米;基宽20-40米取宽处140米的A13米,占地面积约19000平方米,表面普遍有战汉时期的遗物。
其中由东向南转角处内侧坡面上,日本人曾于1940年进行过小型试掘。1968年,在东北端南坡地表1米下发现有陶制排水槽。1973年,经省市勘探调查发现,地面台基两端均深入地表之下,南与王郎城相接,东北与梳妆楼相连,夯层厚57米。插箭岭内曾出土有战汉时期的三棱铜镞及绳纹陶片,实系赵邯郸故城大北城原墙体的一部分。插箭岭内侧还有一座地下小城,平面呈梯形,中部有东、西间隔墙,形成南、北两部分,南北长700米,北宽290米,南宽400米。
梳妆楼遗址
梳妆楼,位于照眉池西侧,夯土台基的俗称。地势也是最高,可眺望全园景色,上有梳妆楼、梳云亭和黛眉馆等建筑,相传为赵王骑射之余带领宫女们休息宴乐、观赏歌舞的地方。
现为两座南北相连、规模较大的夯土台基,南面的称“前楼”,北面的称“后楼”。前楼居南,面积较大,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不规则长方形,东西140米,南北100米,高约10米,台面东西62米,南北32米。北部东西130米,南北80米,高约9米,顶平,东西88米,南北38米,台上文化层厚0.40米,东北角可达1.50米,周围断崖处有夯迹不明显的混合杂花夯土;后楼居北,东西150米,南北80余米,高6.40米,台面略平,西南部渐低下,东西34米,南北14米,文化层不明显。整个台基表层多红烧土块及战汉时期绳纹筒、板瓦等残片。说明其上有高大的建筑,经过钻探,台基西侧边旁与赵邯郸故城大北城西垣地下墙基相连。1940年,日本人在梳妆楼北、中、南三个地点进行过发掘。整个台基表层多红烧土和战汉时期绳纹筒、板瓦等残片,说明其上有高大的建筑。
照眉池遗址
照眉池从战国到汉唐,多见于诗词典籍记载,曾煊赫一时,名扬列国。当年赵王的宫人们就是在梳妆楼上梳洗完毕,再来到池边画眉理妆。邯郸自古出美女,而这片湖水,不知曾照过多少邯郸美女的倩影。
皇姑庙遗址
皇姑庙,为一处夯土台基,南边与梳妆楼基址相接,西侧与赵邯郸故城大北城西垣地下墙基相连。台基基部东西100米,南北80米,高2—5米,台面北高南低,略平,分上、下两层,半坡一层宽13—12米,上层东西60米,南北34米。台面地表下0.5米是耕土,其下是层薄沙土,再下是夯土,不很坚硬,表层有绳纹筒、板瓦等残片。1981年,当时的北关大队在台基西北部平整土地时,将台顶土层挖掉约1米,露出形状不规则的一片红烧土,面积约20平方米。1983年春,在红烧土的范围内进行了小面积挖掘,清理面积近10平方米。皇姑庙遗址表层多红烧土和战汉时期绳纹筒、板瓦及陶器残片。
灵山遗址
坐落于大北城遗址北部,为一土台,现呈不规则三角形,面积1540平方米,经实际勘查,其为赵邯郸故城大北城西垣角处的地面墙址残段,两端均有地下夯土延伸。出土战国时期盆、罐、筒瓦、板瓦、排水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