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西区是张家口市的发祥地,是张家口政治、文化中心,它北靠内蒙古大草原,南接华北平原,西连煤都大同,东屏京都大道,局京、冀、晋、蒙之要冲。古时曾是蒙汉人民进行“茶马互市”及其它产业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张库大道”的起点,史称“旱码头”、“皮都”。在近代革命史上是中国共产党夺取的第一座大城市,被称为“第二延安”、“东方文化城”。
桥西区辖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19个行政村、38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01.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2858人,城市居民20.2万人。桥西是民族宗教聚集区,除汉族,还有满、回、蒙古、藏等19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市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四大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全部设在桥西。
桥西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75061。行政区划代码:130703。区号:0313。
行政区划
桥西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市中心,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文化和商贸旅游服务中心。全区辖1个镇,东窑子镇,19个行政村。7个街道办事处,明德南街街道、大境门街道、明德北街街道、新华街街道、堡子里街道、南营坊街道、工人新村街道。38个居委会。
历史沿革
桥西区历史悠久。据《万全县志》载,张家口堡(今堡子里)建于明宣德四年( 1429 年),来远堡(今市圈)建于万历四十一年( 1613 年)。 1914 年,察哈尔特别区成立,都统府侨治桥西。 1928 年,国民党政府设察哈尔省,省政府驻地在明德北街。 1945 年 8 月 23 日张市首次解放及 1948 年 12 月 24 日第二次解放后,市人民政府设在桥西区。长青路是中共张家口地委、地区行署和中共张家口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中心。
地理环境
张家口市桥西区 , 位于河北省西北部 , 北靠内蒙古草原 . 南接华北粮油产区 , 西接煤都大同 , 东屏京、津 , 居京、冀、晋、蒙 , 地处北纬 41 度左右,东经 114 度左右,格林威治时间东八区,全区行政面积 101 平方公里,人口约 20.9 万,属中寒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桥西区地形独特,北边是燕山山脉西部大马群山的余脉,西部是太行山北部余脉,地处两山交汇处,所辖区域主要是山地与河谷地。桥西区是典型的中国地形的缩影,即:西北高,东南低。
经济发展
对外开放以来,桥西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在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21万勤勉、质朴、友善的桥西人民,立诚信之本,沐改革春风,得开放先机,以务实创新、率先发展为己任,按照“三产主导、强工优农、开放拉动、民营兴区”的思路,全面推进小康城区建设步伐,基本形成了以武城街为中心的中心商务区、以“大境门”为中心的旅游经济区、以西沟为中心的生态经济区以及以西坝岗为重点的特色餐饮经济带、以绿工科技产业基地为重点的平门路工贸经济带的“三区二带”科学发展格局,全区综合经济实力逐年提高。
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4.9亿元,同比增长17.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同比增长22.1%;引进外资5.5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22.7%;实际利用外资1985万美元,在全市居于首位,相当于该区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资总和的2.5倍;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88元,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0.6%。“金鼎国贸”、武城街精品服装市场、金凤大厦等一批商贸龙头项目建成运营,全区商贸物流规模和服务档次进一步提升。顺利实施了快速路西环线拆迁工程,完成拆迁投资约1.6亿元,圆满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通车”的目标。全年累计投资近800万元实施了大境门广场二期和东段长城修复工程。组织实施了市区绿化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群众植树活动,绿化街巷35条、植树10万余株,开展了取缔“大篷车”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220万元完成了元宝山至菜市、清河至菜市等10.6公里农村道路建设,投资240万元解决了南天门、永丰堡、虎头梁等7个村的安全饮水问题。中考成绩连续16年位居全市首位。
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1709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2.8%,比全市平均增速高出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87万元,较上年增长11.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0773万元,较上年增长1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3132万元,较上年增长12.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1.0:25.5:73.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848元,比上年增加2982元,同比增长25.1%。
交通发达
张家口市公路交通发展较早。桥西是市内交通的中心、市外公路运输的枢纽。早在 300 多年前的明末清初,就开辟了张库大道,沟通了北至外蒙库伦、南连天津的南北通道。 至清中叶,陆路交通又随着张库大道的兴盛,得到了极快的发展。1917 年一 1936 年由于经济贸易、生产流通和军事的需要, 先后出现了商办、官办和军办交通,在大车路的基础上扩修成公路。“ 七 · 七 ” 事变后, 日军侵占期间,公路失修,建国前仅有劣质公路 800 多公里。 1939 年市内开通了由桥西大境门至火车站 ( 现北站 ) 的公共汽车。
1949 年后,公路运输事业逐年发展,形成了以桥西区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到 1988 年底, 由本区通向地区各县、省内外各地的长途客货运输线路 48 条,营运总里程 5812 公里。市内公共汽车 12 条营运线路中,有 11 条从本区始发或通过。共有 104 辆大小客车穿行在各主要街道及桥西区、桥东区、宣化区、下花园区和宣化县四区县之间。
教育事业
桥西区文教事业发展较早。培植学校和抡才书院分别创建于清同治五年 (1876 年 )和光绪四年 (1878年 ) ,这是张家口市文化史上最早的两座学府。民国期间,小学发展到了 1l 所,并创建了察哈尔特别区中学、张家口第一师范学校和张市女子师范学校。1937 年 “ 七.七 ” 事变至 1948 年 9 月,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期间,只把办学施教当做了政治点缀,教师待遇微薄、生活艰难,在饥饿线上挣扎。学生被异族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奴役,文教事业没有明显地发展。建国后,党和政府从长远大计出发,改善办学条件、改革教育制度、提高师资质量、增加教育经费、重视了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 文教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已基本普及,使该区中、小学教育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1988 年有区属中等学校 4 所、 68 个班、学生 3108 人:小学 17 所, 286 个班,学生 12554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的普及率和毕业率均达到 100 %;各类幼儿园 7 所、 120 个班,在园幼儿 5101 人,其中学前班幼儿 3503 人。在辖区内的大专院校有河北省张家口医学院,张家口市教育学院,张家口地区教育学院和张家口大学等四所;还有市警察学校、市劳动技校、地区财贸学校、地区卫生学校、市卫生学校、市第一职业学柠等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一所盲聋哑学校。近年来为了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地委党校、市委党校和区委党校都得到了加强,为各党政机关培养了大批干部。全区共有文化馆( 站 )11 个、藏书 5454 册, 仅 1988 年举办各种文艺活动 17074 次、 举办各种专业学习及训练班 37 届,参加学习、训练 1177 人次。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旅游资源
桥西地形多变,集高山、大川、平地于一体,一年四季,风花雪月,自然风光独特,旅游景点、文物古迹众多,其中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四大关”之一的大境门,是我市的标志性建筑;堡子里是张家口的发祥地,也是我国北方大中城市中保存较为完好的古街区之一,还有气势磅礴的明长城、随山就势的云泉寺、风格独特的水母宫、风景秀美的安家沟生态园,无一不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