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东区位于张家口市区的东半部,因在清水河东侧而得名。位于北纬40°12'~40°48',东经114°52'~115°31'ˊ之间。南面与高新区接壤,西隔清水河与桥西区相望,区境东西宽约五公里,南北长约九公里,总面积33。1平方公里。桥东区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平缓倾斜,地势平坦。土壤分为褐土与钙栗土两大类。
全区总人口19.75万人,全区总面积34.35平方公里。全区辖5个办事处、一个行政村。
全区共有少数民族人口10064人,占全总人口的4.4%,其中回族8141人、满族1183人、蒙古族110人,其它少数民族131人。全区共有18个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满族、蒙古族。
桥东区平均海拔在500-600米之间,为温带与寒温带过度带,东西干旱呈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409.1毫米,平均气温在7℃~8℃之间,零度以上年积温3500℃左右,日照时数年均为2874小时,无霜期为144天。
全区信教群众1100多人,其中信仰天主教有400多人,信仰基督教的有200多人,信仰伊斯兰教400多人,信仰佛教有100多人。我区有清真寺一所,驻寺阿訇1人,海里凡4人,神甫1人。有回民小学和回民幼儿园各一所。
桥东区东南距首都北京180公里,西距煤都大同150公里,距呼和浩特380公里,交通、通讯极为便利。京张铁路和京包铁路纵贯全区,是京西北的交通枢纽。城区南接京张、丹拉高速公路,西邻张石高速公路,是名符其实的"三省通衢"。
1909年建设京张铁路,火车站定地址为桥东。火车通车后,张家口商业从当时的桥东向上堡下移,绕火车站新辟市场,逐渐形成桥东区貌。民国时期,桥东区归万全县第六区(当时张家口市区划分万全县第六区)管辖。1939年张家口置市,桥东编为第一区。1945年8月张家口市第一次解放,桥东分设一、二两个区。1948年第二次解放后,桥东仍置一、二两个区,1949年3月合并为一区。1956年定名为桥东区。1961年3月,因缩小建制,桥东又分为东安、花园两区。1963年6月又恢复桥东区至今。1949年有人口11234户、40278人,到1986年底发展为41563户、131958人。经2004年3月市区划调整,现全区人口数量为192559人。
桥东区形成历史较短,开发也晚。民国时期,桥东以商业为主,怡安街是桥东商业中心。解放前桥东是新型商业区,寓文化娱乐于商业之中、文化娱乐场所较多。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桥东区掀开了历史新一页,张家口第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都于1924年前诞生在桥东铁路工人之中。上世纪20~30年代,区境内的宝善街曾成为张家口政治活动中心。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李大钊、何孟雄等均在此驻足留迹。
建国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桥东区各方面都有了巨大发展,改革开放大大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十五"以来,特别是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桥东区以来,全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1.1亿元(在地统计数据),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06亿元,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道路、交通、邮电、餐饮、旅游、医疗、金融等基础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桥东区正在向"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的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