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与南宫市、宁晋县等处相临,地处黑龙港流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人口16.7万人,辖2镇4乡,距省会石家庄100公里,邢台市120公里。县治驻新河镇,县城建成区面积近4平方公里,常住人员4万人。
行政区划
新河县辖2个镇、4个乡:
镇:新河镇、寻寨镇
乡:白神首乡、荆家庄乡、西流乡、仁让里乡
历史沿革
新河县在历代凡三变;汉至唐称堂阳县,以地处堂水之阳(河北为阳)为名;后晋更名蒲泽县,以地近漳滏、低湿产蒲而名;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升南宫县之新河镇为新河县(因漳河几经更迭,俗有“新河”之称,新河镇即以濒临新河而得名),即以镇名(治所)为县名(据《新河县志》)。
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8月创建成立,辖冀南区。此时,新河县为冀南区之十一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新河县改属冀南区四专区。1947年初,新河县改名振堂县(为纪念董振堂烈士),仍属冀南区四专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振堂县复名新河县,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河县仍为邢台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新河县划归石家庄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新河县并入宁晋县。1960年5月3日又撤销石家庄专区,新河县境即随宁晋县归石家庄市辖。1962年3月27日,复设新河县,还隶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称邢台地区,继辖新河县。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
自然资源
新河县域为太行山东麓冲击平原区,全境东西长、南北短,地势呈南高而北低,中间高而东西低,平均海拔25米。属华北地区东部季风气候,暖温带半干旱区,年均气温13.6℃,降水量442.6毫米,无霜期215天。县境内有滏阳河、滏东排河、滏阳新河、西沙河等四条季节性河流经过,总长79.78公里。全县有开采价值的浅层淡水面积为21.6平方公里,平水年139万立方米;深层淡水埋深一般在230-350米,单井出水量40-90立方米/时;有丰富的地热资源,1200米深井出水温度达46.5℃。
新河县农副土特产品众多,主要有红枣、皇冠梨、苹果、花生、蘑菇、乳鸽、冻兔等。红枣生产历史悠久,“新河婆枣”被评鉴为河北省“八大名枣”之一,是全国43个万亩红枣基地县之一。果树育苗已形成一定规模,被河北省果林研究所定为“科研基地”,已成为北方地区三大育苗基地之一。新河大棚姬菇已有近20年生产历史,远销到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地质地貌
新河县域为太行山东麓冲积平原与交接洼地,是河北平原的一部分,在构造体系上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二沉降带。进人中生代以后,特别是进至新生代以来,河北平原又经历了强烈的活动变化,地壳大幅度下降,接受了厚薄不等的第三纪和第四纪堆积物,而形成为今天的地层。新河县域内的厚度在450-530米之间。
从石家庄至济南有一条北西西向的横隆地带,这是地质史上新构造运动时期形成的横隆带。从中生代白垩纪晚白垩世(距今约9000万年以前)这个狭窄的横隆起内部又发育了一些北东向展布的凸起(地垒)和凹陷(地堑)。最西边的束鹿凹陷内最主要的断裂带为牛家桥一百尺口断裂带,新河县就位于这个断裂带以东。
从整个新河县域来看,这里古河道纵横交错,最古老的古河道尚能见到一些零星分散的沙丘、洼地等遗迹;近期河流故道痕迹则保存较完好。这些古河道的变迁表明了新河县13世纪以来地质变动的剧烈程度。
历史上新河县境内多河道。据《史记·河渠书》载:黄河“至于大陆(大陆泽)播为九河……入于渤海”。又据《地理通释》云:漳河水势湍悍,河徙无常,自周至清流经本域两千多年。境内到明清时代尚有可考故河道7条:即小漳河、葫芦河、绛水、湫河、堂阳渠、漳水、滹沱河。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受古黄河和子牙河水系的影响,洪泛频繁,交互淤积,逐渐孕育而成的地形大体是平坦的,但微地貌类型较多,沙丘(缓岗)、准缓岗、二坡地、河道决口冲成的槽状洼地,以及残存的故河道等皆有。全县总的地势是南高而北低,中间高而东西两端低。县南界的桃园、邢彦、南小寨黄海高程为26__27米;西部的荆家庄和东北部的挽庄为25米左右;中间的郎家屯、秋口、自神首、来远庄等地为26米左右;东、西县界边沿均在25米左右。
社会发展
县城交通便利,308国道穿越城区,神无、新辛两条干线也连通县城,已经建成的青银高速公路距县城不足4公里。县城建成区主要道路五横四纵。五横:堂阳路、新华路、振堂路、新东西路、南环路。四纵:迎宾街、富强街、裕华街、滏东街。已建成道路总长公里制宽度25-50米不等,路网格局基本合理,供、排、照等配套设施健全,路阅 良好。其中,新东西路、南环路正在建设。县城功能分区明确,工业区主要位于县城东部在建位于县城西南部 ;县城内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已有一定规模;文教卫生事业较发达,有中学五所,卫生学校、职业中学一所、小学若干所,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站、防疫站等单位。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均为两层以上楼房,建筑物造型优美,布局合理。
文物古迹
20世纪六十年代出土的西汉堂阳候错银铜虎符(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为西汉时期调兵之物,西周时期的烽火台遗迹;七十年代出土的汉朝双系罐、隋朝五嘴壶,制作工艺精妙,构思独具匠心,充分印证了新河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大皇庄净业庵的大铜钟、东关十方院的人头幢(现存于河北文物管理处)铸造雕刻工艺精湛,昭示了新河县古老的制造工艺相当发达。此外,境内出土的历代文物25件保存完好,均经考古学家鉴定。
光武台遗址:位于县城西4公里白神首村南侧,为汉光武帝刘秀的点将台。据史书记载,刘秀曾在这里筑台拜将,操练军马。元、明时期当地人在这里修庙,名“光武庙”,后人视光武庙为神首庙,将光武台改为神首台,附近8村亦改为神首村。
董氏墓: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西李家庄村北,系著名红军高级将领董振堂烈士祖茔墓碑,立于民国22年(1933年)。1967年开挖滏阳新河时,按设计路线需将董氏祖茔迁移。此事报至中央后,经毛主席、周总理特别批示,将河道向北绕行一里而过,使此墓地得以保存至今。
慈明寺:位于县城南四公里故现村西,原名慈明庵。据记载始建于隋朝时期。高僧(智者禅师)启建净宗道场(慈明庵),于隋开皇十四年归天台宗。后由唐代高僧(慧璿禅师)启建藏经阁,化银万余两,唐大中八年(854)。唐咸通八年(867)高僧(义玄禅师)建塔。宋代战乱毁藏经阁,后由清光绪十三年重建藏经阁,化银百余万两。元代大书法家赵孟俯游此寺时,曾赋诗一首:“慈明古刹气浩然,古柏丛林遮蔽天,大藏经楼观宇宙,令人一览不愿还”。明万历年间高僧(无边禅师)刺舌血写法华经七卷封石 中藏于藏经阁顶楼之中。至康熙年间,有高僧(达天禅师)就曾受康熙帝拜访。极盛时期香火旺盛,楼阁殿宇,亭台塔像数十,占地几百余亩。乾隆皇帝御赐《慈明寺》金匾一块。至后数百年亦高僧云集,道场庄严清静。摄化众生无数,响应海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