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环绕邢台市区。西邻山西省昔阳、和顺、左权三县,东界任县、南和县,北靠内邱县,南连沙河、武安两市。面积1983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县人民政府驻邢台市桥东区,距省会石家庄120公里。
行政区划
邢台县辖1个街道办事处、12个镇、7个乡:
街道:豫让桥街道
镇:东汪镇、南石门镇、羊范镇、晏家屯镇、王快镇、皇寺镇、祝村镇、西黄村镇、将军墓镇、浆水镇、路罗镇、会宁镇
乡:白岸乡、北小庄乡、太子井乡、城计头乡、冀家村乡、龙泉寺乡、宋家庄乡
文化底蕴
邢台县与邢台市市县同城,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两次定都。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周公四子姬苴为邢侯,置邢侯国。公元前661年,强狄犯邢,邢迁都于夷仪(今邢台县西浆水村附近),邢侯在此建行台一座。秦置信都县,汉设襄国县,隋朝改为龙岗县,宋宣和二年(1120年),即以此地原为邢国辖境且筑有檀台(行台),遂将龙冈县改名为邢台县。
这里是科学泰斗郭守敬的故里,也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曾经办学的地方。承接辐射带动强,南石门、会宁、晏家屯、祝村、羊范等镇和豫让桥办事处紧邻邢台市区,受市区经济辐射带动,与市区经济融为一体。信访稳控任务重,紧靠全市政治经济中心,肩负着为市委、市政府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政治大局责任重。
邢台县九龙峡
地理环境
邢台县是一个山区大县。山区面积大,七山一滩二分田,地势西高东低,从西到东呈梯次分布,分为深山区、浅山丘陵区和平原三种地形,其中山区128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7%。生态环境优,山场面积188万亩,宜林山场157万亩,牧用草坡19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44.7%,邢台县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太行明珠前南峪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荣获“环境保护全球500佳”提名奖。旅游景区多,全县有29个景区景点,目前前南峪、大峡谷、云梦山、九龙峡、紫金山、天梯山等12个景区对外开放,前南峪、九龙峡、天梯山被评为3A级景区,张角起义寨、明长城遗址、郭守敬故里等人文景观各具特色,闻名遐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已探明的矿种主要有菱镁、石英、蓝晶石、矿砂、石墨、石膏、煤、铁、石灰石等30余种,开采价值较高的有17种,蓝晶石储量200万吨(储量居全国首位),菱镁储量3390万吨(储量居全国第三)。矿山生产安全,原有矿山企业357家,经过集中整治后现有矿山企业64家,全县矿业开采秩序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局面得到巩固。相关产业配套,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钢铁、煤化工、建材等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原材料,培育壮大了德龙钢铁、旭阳焦化、海源玻璃等一批矿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经济发展
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5亿元,同比增长3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同比增长56.9%;农民人均纯收入4628元,同比增长12.8%;财政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3%;综合排位有望跨入全省30强,邢台率先、南厢领先、河北争先的目标初步实现。
农业特色明显,形成了林果、畜牧、蔬菜三大富民产业,优质干鲜果品基地发展到56万亩,总产达10.42万吨;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6.6万亩,总产达25.2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2.58万吨、2.32万吨和910吨;春雨谷朊粉、邢州枣业、志成食品、弘隆果品等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5个。“浆水”牌苹果先后被指定为十六大、十七大会议专用果品,“天力三宝”牌酸枣汁成为中国航天员特供饮品和“迎奥运”特制产品。
工业经济雄厚,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产业基地建设、中小企业壮大、改制企业振兴、旅游产业提升招商引资上项目,培育壮大了德龙钢铁、旭阳焦化、中煤旭阳煤化工、海源浮法玻璃、红星汽车制造、邢盛矿井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形成了钢铁、煤化工、装备制造和旅游“3+1”产业发展格局。2007年6月20日,河北省煤化工基地奠基,河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成立,确立了煤化工产业在全省的领军地位;2007年6月21日,邢台德龙机械轧辊公司成立,实现了钢铁业向冶金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跨越。2007年,钢铁、煤化工、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73亿元,上缴税金7.88亿元。
三产日益活跃,培育了豫让桥、义乌小商品城和乡镇商贸市场,运输、餐饮、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等服务业发展迅猛,第三产业占县域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层次,2007年9月21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县域经济发展论坛暨邢台县投资环境说明会,实现了走出河北、面向世界。旭阳、德龙、云山、春蕾等企业与中煤、金能和美国卡博特公司、俄罗斯耶夫拉兹钢铁公司、德国伍德等一批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实现了战略合作,全县合资企业发展到6家、上市公司1家;2007年涉外企业完成增加值26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7.4%;上缴税金6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0%。
新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正在崛起,坚持集约发展,谋划建设了德龙钢铁、旭阳煤化工、红星汽车三大产业基地和羊范科学发展示范区。目前,德龙、旭阳、红星三大产业基地产值分别达到88亿元、50亿元和30亿元;投入3亿多元,控制了羊范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内土地现状,完成了总长10公里的两条主干道路和展馆工程、规划布展等设施建设,聘请中规院修订提升了总体规划,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邢台云梦山风景区
基础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提高,山里人的需求也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他们在追求精神的完美,他们需要大山以外的信息和变化,追寻时代的节拍。为适应山区人民的需要,目前,国家、地方多方投资已修通邢和、邢左、邢昔、宜沙和北龙、皇羊等纵横山区的公路,并完成了村村通路面硬化工程,为山区群众出行和农副产品的销售畅通了渠道。
全县铺设光缆1580公里,使山区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80%的村实现了国内、国际直拨,绝大多数农户安装了电话。
广播电视业在山区迅速普及,该县建成了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差转台各一座,铺设有线电视干线网320公里,分支网300公里,用户分配网1500公里,使山区家家户户看上了电视,使山里人身居山沟,足不出户也能与外界沟通,接受新思想,了解新事物.
电力事业发展迅速,已建成110千伏变电站6座,35千伏变电站16座,35千伏线路157.73公里,10千伏线路1886.65公里,使山区村村户户通了电。
社会事业
为了提高健康水平,山里人也不再人畜同饮一河水,村村实现了自来水化;山区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合作医疗诊所,人人参加新农合,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小病不出村,大病治的起,解决了群众就医难,山区就医更难等问题。
教育事业更是山区建设的重点之一。随着教育投入的逐年增长,山区的孩子已彻底告别了“复式班”,山区建有中学10座,小学44座,教育设施配套齐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已引进山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到了100%。
为满足群众需要,村村建有村民活动中心和文化室、图书室,利用这些场所,不仅丰富村民的娱乐生活,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技术讲座,思想道德讲座,用社会主义的荣辱观进行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普遍开展了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生态文明村360多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社会发展
邢台县人民发扬科学泰斗郭守敬利用科学、造富于民和“抗大”艰苦奋斗、努力创业的精神,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了发展成果。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从2004年开始,在全县扎实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建成生态文明乡镇2个、文明生态村239个,涌现出了前南峪、南沟门等一批创建先进村,闯出了一条山区农村创建生态文明村的新路子,2006年我县被评为全省生态文明村创造先进单位,经验在全省推广。农民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建立村卫生所93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0个,消除了医疗“空白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广,全县30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1,为14.62万人次报销医药费1415.4万元,2006、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新农合工作先进单位。农民培训成效显著,县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实施“阳光培训”工程,2004年以来培训农民20万人次,转移输出劳动力4万余人,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首创了“信访超市”,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基层信访工作新路子,经验在全国推广。基层干部管理科学,出台了《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将全县农村干部的工资全部纳入县财政统一发放,让农村干部吃上了“皇粮”;对村干部实行双管理、双述职、双考评、双挂钩的“四双”管理模式,切实规范了农村干部行为,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双拥”工作实现了邢台市零的突破,2007年我县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
历史文物
名胜古迹有螭首造像碑、张角寨、北魏造像碑、透铃碑、刘秉忠墓、郭守敬墓等;邢台市七里河御路石桥、邢台县英谈石寨等古建筑8处;邢台市直隶第四初级师范学校旧址及侵华日军碉堡等近现化重要遗迹及代表性建筑3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