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县位于河北省东部,滦河西岸,地处东经118°16′,北纬39°35′。西北距北京220千米,西南距天津136千米,西距唐山35千米,东距秦皇岛82千米。198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沿海地区开放县。全县辖12个镇,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陡河电厂座落在滦县境内。县政府驻滦州镇。
行政区划
滦县辖12个镇:滦州镇、响堂镇、东安各庄镇、雷庄镇、茨榆坨镇、榛子镇、杨柳庄镇、油榨镇、古马镇、小马庄镇、九百户镇、王店子镇
历史沿革
滦县历史悠久,早在2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已有人类在此生息。唐虞时,为冀州幽州地,商为孤竹,周近山戎,秦汉属右北平郡,隋属卢龙,唐设石城、马城二县地,辽天赞二年(923年)设州,历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诸代1935年沦为日伪统治区。
1948年11月29日,县城解放。1949年3月26日,滦西县并入滦县,1954年6月,滦南县并入滦县,1958年11月21日,滦县划入唐山市为滦州区,1959年6月23日复建滦县。
1983年,实行市管县制,滦县随隶于唐山市至今。
历史文化
滦县古称滦州。孕育着评剧、皮影两朵奇葩。滦州皮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本地曲艺的代表。1911年末爆发的辛亥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迷谷村,据传是“老马识途”典故的发生地。
自然气候
滦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和蒙古冷空气的影响,盛行偏北风;夏季受海洋气团和太平洋高压的影响,盛行偏南风。具有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闷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寒、冬季寒冷少雪的特点。全年平均气温10.5℃。全年平均日照2651.5小时。常年平均降水量714.5毫米。
地形地貌
滦县地势北高南低,沙河以西及白龙河、横河以东为山丘区,面积395.75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积为219.41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2%, 主要山脉有罗家岭、青龙山、魏峰山、风山、横山等。境内最高峰城山峰海拔高程535.7米,一般山丘海拔高程200—30米之间。中部平原区面积603.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0.4%,京山铁路以北,地面高程在海拔50米以上,局部有山丘出露,地势较为平坦,京山铁路以南地面高程一般在30—50米,由于受风沙影响及河流切割,沙丘沟谷出现较多。 本县地处滦河、沙河、陡河流域,境内有九条较大河流。其中滦河、沙河、管河为过境河流,横河、溯河、龙湾河、狗尿河、岳家河和小青龙河发源于境内,滦河、横河、沙河、管河、龙湾河属长年性河流。其余四条河属季节性河流,除汛期宣泄洪水外,平时基流甚少。东界滦河在本县境内总长40.29公里,京山铁路以北长25.2公里,属山间河道,京山铁路以南长15.09公里,属平原河道。1962年最大洪峰流量3.4万秒立方米。基流也较为丰富,本县利用滦河水灌溉较为困难。滦县滦州古城,文化圣地,复合型文化旅游产业。
矿产资源
目前,仅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就有20多种,其中铁矿储量33亿吨,优质石灰岩储量3.5亿吨,石英长石储量3亿吨,优质石英砂岩储量6000万吨,为中国耀华玻璃集团的原料基地,花岗岩储量约1亿吨,白云岩储量约1000万吨。另外还有伟晶岩矿、陶粒页岩矿和粘土等资源。拥有亚洲最大的单体矿山——司家营铁矿。
农牧经济
滦县现有耕地面积83.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50万亩,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高梁、水稻等。常年花生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量5万吨,为河北省最大的花生产区县,滦县花生产业化经营已形成一定规模。滦县果品主要有苹果、梨、桃、核桃和板栗,常年产量8万吨。滦县还是国家确定的优质桑蚕基地县,条桑面积3.5万亩。畜牧产品主要有瘦肉型猪及肉牛、肉鸡等,肉类总产量5万吨,是国家瘦肉型猪生产基地。
工业经济
滦县工业行业主要有:冶金、建材、化工、食品等。冶金产品包括小型钢材、无缝钢管、高频焊管、耐磨铸件。建筑材料包括:水泥、墙地砖、建筑空心砖、建筑用砂石料。化工产品有:塑料装饰板、塑料管材及管件、硅酸钠、碳酸钙。食品包括:白酒、啤酒、植物油、花生食品、土豆食品、巧克力、矿泉水等。
市场建设
全县现有各类商贸市场47个,形成了以冀东汽车、冀东农机、滦州果菜、滦州建材、滦州农资以及木材、粮油为主体的集散面广、功能齐全、交易规范的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
交通运输
滦县距天津港136公里、距秦皇岛港82公里、距京唐港76公里,均有铁路、公路与之连接。境内有京哈、京秦、京坨、卑水、滦港等五条铁路穿越,有十一个火车站点分布全县。205国道、102国道、平大省级干线公路以及京沈高速公路横贯全县。滦县火车站广场是全国县级最大的火车站广场。
电力通讯
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陡河电厂座落在滦县境内,县内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变电站7座,电力供应充足。滦县通讯设施完善,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国际互连网遍布城乡。
文化教育
滦县注重各类人才的培养,教育水平居河北省前列。县内有中小学校148所,各类专业技术学校7 所,每年向大专院校输送1500人左右。其中滦县一中连续几年本科上线率达90%以上。
投资环境
滦县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千年,滦县政府提出“投资到滦县,事事都好办”的口号,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硬功夫着力营造有利于商,有别于人的投资软环境,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免费为企业实行全程服务;在滦县招商合作局设立了“经济110”,全天24小时受理外来投资者投诉,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企业在滦县生存发展的社会成本。以开明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已成为滦县人的共识。
文物胜迹
夷齐庙是后人为纪念伯夷、叔齐二贤而建,原在永平府内,明景泰五年(1455)知府张茂迁改建于油榨镇境内滦河岸边小山平台上。南门楼上石匾横书“孤竹城”三个大字。庙门外左碑刻“忠臣孝子”,右碑题“到今称圣”。北面以楼代门,楼为“清风楼”,高约两丈,下临滔滔河水,其险 无比。夷齐庙地处滦河岸边,水山相连,风景奇美,建筑奇特,又有夷齐二贤故事,历来为人称道,解放后全部拆毁。
响水桥位于榛子镇村东,原名承流河桥。建于北魏。全桥结构严谨,别具一格。雕刻玲珑精致,艺术精湛。十年动乱中,桥上石雕补视为“四旧”大加破坏,后以水泥砂浆填充抹平。1976年大地震,石桥安然无恙。
滦河老铁桥俗称滦河大铁桥,该桥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五月开工兴建,光绪二十年(1894)十二月竣工,历时32个月。为著名工程师詹天佑以“压气沉箱法”修筑。工程耗银78.24万两。至1974年正式公路桥建成后,该桥停用。
杨三姐告状的滦县县衙,滦县县衙因杨三姐告状出名。
滦州八景
岩山虎踞:位于城南1.5公里,岩石裸露形如卧虎,气势可观。辽世宗耶律沅(947—951)时期,于山顶建塔,塔基以绵石砌成,上为青砖结构。塔高20米,分13层,三角形,面南背北。正面有石刻楷书“文峰塔”。左面刻“冲霄汉”,右刻“凌云梯”。塔各节角挂铜铃。清嘉庆十六年(1811),代理知州朱高樗思想迷信,以“岩山似虎踞,塔似虎角,若留此塔,于滦不利”为由,强行将塔拆掉。10年后,道光元年,黄克昌署滦州,认为“塔主一邑科第,去之则不祥”,重修此塔。百多年来,文人雅士,往来过客仰其名登山观瞻者颇多,其中有诗写道:“山峰虎踞不知年,选胜登临涉岭颠,万里山河归眼底,昂头直欲上青天”。1976年7月28日大地震,塔被毁,现只存一节塔基。2009年重建,今已重新屹立在研山上。
滦水龙翔:即滦河大桥北武山和榆山之间的一段滦河。西岸 山形对峙,滦河水倒流 峡蜿蜒南流,曲折萦纡,矫若翔龙。若河水涨发,倏忽之间,变态万状。解放后,滦河上游潘家口、大黑汀两水库建成和引滦入津入唐工程的竣工,河水流量已大大降低。武山、榆山均因矿藏的开采,其险峻程度亦无前景。
偏凉虚阁:位于城北3公里横山东麓偏凉汀。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皇帝东巡时所建。因其左倚峭壁,右俯滦河,远远望去云雾缭绕,若有若无,帮称“虚阁”。此阁为宫廷式建筑,内分正殿、配殿、更衣殿。室内雕龙凿凤,金碧辉煌,有“小金銮”之称。外有宫墙环绕。周围是清去亭、益香池、浮霞小楼和御碑亭,成众星捧月势。御碑亭藏有乾隆皇帝亲书御碑一块。清未民初历经兵焚,偏凉虚阁遭到严惩破坏,“文化大革命”中全部拆毁。
横井浮烟:位于城北3公里横山大觉寺前。此地原有天然石泉,深数丈。后人砌石为井,护以石栏。两峰夹峙,井居其间。凌晨,井上水气直上,形如烟雾飘渺,帮称横井浮烟。经过1958年“大跃进”的拆毁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当年风韵今已无存。
围山泉瀑:位于杨柳庄北部,罗家岭以南,为天然景色。罗家岭之泉水自西北环而汇之,上为大龙潭,下为小龙潭,南流急下,气势雄伟。小龙潭水库建成后,旧景换新颜。
天渠应候:与围山泉瀑一脉相承,围山泉水泻于泉子峪,因底部凹凸不平,形成众多水槽。渠水入槽,槽满自溢。据传说,每天上午南槽溢水北槽稳,下午北槽溢水南槽稳,应时而变,古来不爽。随小龙潭水库的建成,已无可观。
金泉渠月:位于城西1公里。明代建金泉亭。弘治元年(1488)开挖引水,种莲植柳。后又在亭西建别故亭。池水亭台,垂柳对莲,夜月映照,游人共赏。只因此处较多沙坨,水冲沙压,逐渐淤塞,民国初年改为农田。
龙溪地桥:位于城西南4公里。龙溪原为沂河上源,流经此地时,溪水潜伏入地,二里之外复出地面。昔人投糠验之,果为一水,故名地桥。年长日久,水流地上,“地桥”无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