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泽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东界安平县,西接无极县,南与辛集市、晋州市相邻,北与定州市、安国市六县市相连。总面积296.39平方千米。总人口25万人(2006年)。全县辖2个镇、4个乡。县政府驻深泽镇,在省会石家庄东北76千米处。地处滹沱河中游。滹沱河、磁河、木刀沟过境。年降水量777毫米,年均气温12.6℃。古迹有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北极台。是北方坠子发源地。
行政区划
深泽县辖2个镇、4个乡:
镇:深泽镇、铁杆镇
乡:白庄乡、留村乡、赵八乡、桥头乡
地理位置
深泽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部偏西,为石家庄地区东部边沿县,东界安平县,西接无极县,南与辛集市、晋州市相邻,北与定州市、安国市相连。
县境系海河滹沱河中下游地带,界于北纬38°7′~38°17′,东经115°4′~115°21′之间。东西宽27公里,南北长21公里,总面积296平方公里。深泽城位于正饶公路和安辛公路交汇处,西南距省会石家庄76公里,南距石德铁路3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250公里。
历史沿革
秦代,县境属巨鹿郡。汉高帝八年(前199年),深泽为侯国,属中山郡。为“深泽”地名载于史籍之始。景帝三年(前154年),中山郡改称中山国,辖深泽。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除深泽侯国,改为深泽县。西汉末,深泽改称南深泽县,隶涿郡。东汉时仍称南深泽,隶涿郡。建初四年(79年)改隶乐成国。延光元年(122年),乐成国改名安平国隶安平。延熹元年(158年)改安平为博陵郡,南深泽隶博陵。三国时,南深泽为魏地,隶博陵郡。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深泽县属河北省定县专署。1954年6月18日,定县专署撤销,深泽县划归为石家庄专署。1958年11月12日,撤销深泽县并入束鹿县。1961年5月5日原深泽从束鹿析出省入晋县。1962年1月1日从晋县析出,恢复深泽县治,仍属石家庄专署至今。
经济发展
深泽县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农业结构经过调整,基本形成了“两红、两黄、一绿、一白”(即红富士、红地球葡萄;黄金梨、黄冠梨;无公害绿色蔬菜;奶牛养殖)的产业化格局;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造纸、纺织、日用化工、机械配件、医药、建材等已成为其主导行业;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二十多个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和综合集贸市场遍布全县。
经过几年的建设,深泽县的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县城建设日新月异;城镇供电及给排水设施完善,通讯、金融、保险、商品物资供应和文化娱乐场所完备先进。
为进一步加快经济的发展,县委、县政府本着“平等互利、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对外来投资合作者提供最大限度的优惠和便利,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全方位推进对外开放。
环境优越
深泽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硬环境方面,县城建设日新月异。城镇供排水、供电设施配套齐全,县城街道宽阔平直,四通八达,通讯邮政快捷方便。今年,对境内的两条省道、两条县道全部拓宽改造。拆除临街建筑270余处。投资7000余万元新建2层以上高标准建筑250余栋,12.8万平方米,拆建面积相当于近10年来的总和。同时又投资2500万元建成五个大型的专业市场,新建一座11万电站,5座3.5万电站,乡村低压线路整改全部完成,使县域经济发展有可靠的动力保障。
县委、县政府大力度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根据县情,确定了“两红(红地球葡萄、红富士苹果),两黄(黄冠梨、黄金梨),一绿(无公害蔬菜),一白(奶牛养殖)”的发展方向,全面推广高档优质红富士苹果和红地球葡萄,种植面积均达到1万亩以上,被省命名为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县。黄冠梨、黄金梨改接面积分别达到7000亩和3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2万余亩,食用菌面积12万平方米,奶牛养殖发展到1800头,以200余座冷库为龙头的蒜苔产—储一销和大蒜产一储一加一销;以三鹿乳品集团(奶站)为龙头的奶业产一供一销;以河北天丰农产品公司为龙头的优质苹果产一销产业链已经和正在形成。
近几年深泽工业不断发展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产业,逐步形成了以造纸、机械配件、日用化工、纺织、医药、建筑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围绕建树特色,大力发展洗涤和纺织业。目前,全县洗涤业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纺织业年生产能力达到6800万米。今年洗涤业竣工及在建的有14条透明皂、1条水晶皂、1条香皂和4条甘油生产线,完成技改投资2300万元。围绕“国退民进”,动员扶持个体、私营企业上项目。今年以来,全县新增个体私营企业510家,其中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32个。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深泽工业产品一大批已出口到东南亚、欧美、日本、朝鲜、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县委、县政府致力于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众多的客商。今年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8亿元。一是实行“圈内”事你办、“圈外”事我办。二是规范完善“经济建设服务中心”。实行“办理一趟清,收费低标准”,切实提高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三是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等恶势力,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社会环境。
名企介绍
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原名河北省深泽县农机实验厂)位于河北深泽县正饶路,创建于1990年,靠借款3.6万元起家。农哈哈创业发展20年,由一个农机具行业的小字辈成长为今日的行业巨人——现有资产总额近亿元,员工1500余人,占地300余亩。 产品有播种机械、收获机械、耕整机械、采暖锅炉等4大系列60余个品种。主导产品播种机械自1996年以来连续14年全国产销量第一,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70%,1999年荣获“河北名牌”称号,2000年“农哈哈”商标荣获“著名商标”称号,2004年公司成为中国民营科技企业,2006年公司播种机系列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资格,2009年“农哈哈”商标获认中国驰名商标。 如今,农哈哈人正以一流的产品为中心,一流设备为基础,一流人才为动力,创造着中国农机跨世纪的骄人业绩。
近年来,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国家农机化发展规划为导向,以产业报国、造福农民为己任,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布局中,将人才、技术、资金向创新高效、节约、环保型农机全力倾斜,一批广泛采用先进的精密或免耕播种、节水灌溉、化肥深施、农药喷洒、摘穗收获和秸秆回收等技术的新型农机具,应运而生,在配套农机具行业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发展之路。
深泽北极台
北极台
位于于深泽县城北城墙正中,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为四棱台形巨型土台,环四周砖砌。其基座约2160平方米,顶台面积约1600平方米,台高14米,分三组,计45级台阶,台上建 真武大殿,供奉北极紫薇星大帝。正殿三间,侧殿东西各二间,殿前建有钟楼、鼓楼。
深泽城原只有东、南、西三门。北面无门。时嘉靖年间,大同人李承式做深泽令,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北城墙中部构筑土台,凡数月而成,因其位于城之北,又可登高观北极,准东西,故称此台为北极台。台高四丈余,台基围50余丈。此台建成,为深泽至高点,捡拾拎衣登台者络绎不绝,凭高远望,田畴辽阔,村落参差,四方万景无不在目。
土台修成,又在台上构木为阁,建真武庙(真武者,相传为北方之神,能真正越海飞空,威镇北国)。其庙朱梁绿瓦,檐牙高啄,使台上顿然生辉。 台下又凿池引泉,环植杨柳,使之成为一邑胜景。乡中父老称北极台系一邑之文明,关一县这科举。
到清代嘉庆六年(1801年),北极台已历时二百四十年,其间风吹雨打,洪涝侵蚀,台上台下多有残损。当时知县萧泗水遂命将北台修葺一新,把原土阶换为石阶,三组,共45级,层次叠起,观之甚伟。
清咸丰七年(1857年)。知县许忠见台上土木建筑已多破旧,胶漆寥落,遂出俸倡导,重修北极台,凡门、窗、椽、柱尽涂丹漆,同时又将台前辟为甬道,直通城内大街,并沿甬道设坊四座,其牌楼分书为“太和仙境”、“治世玄岳”、“北岳具瞻”、“玄武重镇”,四坊连影,南北相接,造成目上下建筑呼应衬托之势。台前甬道中部则辟为水塘,两旁开疏为渠,渠两侧翼以花樯朱栏,环渠补柳三百五十株,台上台下随得而增胜,三五之 夜,月影参差,柳月相照。更为游赏之盛。这里于是便成为深泽第一佳景--“北台柳月”。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又于北台再次整饬。去枯柳而植新株,并杂植桃李于其间,再疏渠道,跨渠增架木桥,于疏枝月影之中,又添小桥流水,更成一邑之绝胜处。北极台此种景观,至今大致保存,所以观赏者连年不衰。
抗日战争时毁于敌人手中,后依原样重建,建国后又多次修缮,现北极台辟为深泽县烈士纪念馆。
文庙--大成殿
深泽文庙始建于宋代元佑三年,此后曾多次增修或重建。据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深泽县志》载:当时庙制为大成殿五间,东西两房各七间,戟门三间,棂星门三间,泮池一区,左右学门各一间。大成殿北为崇圣祠三间,崇圣祠北为明伦堂三间,名宦祠、乡贤祠各三间在戟门外。现仅存文庙中心建筑——至圣大成殿,位于深泽城内东大街北侧(县卫生局北侧)。
大成殿共五间,殿顶黄绿相间,所用均为琉璃瓦构件;殿脊图案阳面为龙、阴面为凤,两山花图案东面为龙、西面为凤,后山亦有双龙圆形图案,建筑风格极为独特。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六世祖王鹏,字合甫,号杏圃,生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卒于咸丰七年(1857年),廪贡生,候选通判。例授承德郎,以子肇谦封文林郎,晋封奉政大夫、福建永春直隶州知州。从祀乡贤。王鹏生性宽厚,乐善好施,有穷人来借钱,他总尽力相助,从不拒绝。遇上饥荒年头,就拿钱千缗钱散给乡下人们,远近都称他为大善人。当时深泽县文庙年久失修,知县刘衡(道光二十三年任深泽知县)想进行修葺,邀请王鹏主持这件事,王鹏以不干预公事为由而推辞,刘衡知道王鹏贤德,非他主持不可。承担任务后,王鹏不辞劳苦,连续经营三年,直至竣工。
地方戏曲
深泽坠子戏是河北省特有的剧种之一,也是全国稀有的地方剧种之一。深泽县是坠子戏发展的中心,深泽坠子戏在曲艺河南坠子的基础上衍变而来,坠子戏唱腔独特,以真声唱字,口齿清楚,吐字清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委婉清新、优美动听,具有传统戏曲特征,是融歌舞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坠子戏发展史是一部草根艺人的奋斗史,是为农民所学所掌握的一种民间戏曲的艺术,具有很强的人民性。坠子戏艺术丰富多彩,具有多彩,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广泛影响,在地方剧种中占有较高地位。 坠子戏是一种稀有剧种,于20世纪40年代初起源于安徽萧县一带,后传入华北。在发展过程中,深泽坠子向京剧、河北梆子等多剧种借鉴,有生、旦、净、丑等行当;又吸收豫剧、河南曲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唱腔和板式结构,逐渐形成一独立的剧种。其主奏乐器为坠琴(也叫坠胡),音色悠扬动听,表现力极为丰富。深泽坠子戏唱腔委婉清新、优美动听。在几十年的演出中,其足迹涉及北京、天津、济南、太原、郑州、石家庄等大、中城市和广大农村,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2008年6月7日深泽坠子与安徽宿州坠子一起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