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市属于河北省沧州市管辖的县级市。处于“环渤海、环京津”的“双环”枢纽地带和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国家跨世纪工程--神华工程的龙头项目黄骅港所在地。总面积1544.7平方公里,拥有65.8公里的海岸线。人口42.6万人,辖11个乡镇、331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城区面积2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8万(2008年)。
行政区划
黄骅市辖3个街道、4个镇、4个乡、3个民族乡:
街道:骅中街道、骅东街道、骅西街道
镇:黄骅镇、南排河镇、旧城镇、吕桥镇
乡:官庄乡、常郭乡、齐家务乡、滕庄子乡
民族乡:新村回族乡、羊三木回族乡、羊二庄回族乡
历史沿革
黄骅历史悠久,大约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今黄骅羊二庄乡置柳县。柳县是秦推行郡县制首批置县之一。秦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方士徐福为秦始皇求长生之药,率500名童男和500名童女渡海到蓬莱,入海前经柳县,在今羊二庄西建卯兮城。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改高成县为高城县,属渤海郡。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高城县治北迁至大留里,即今河北黄骅市旧城镇旧城村。属浮阳郡。公元598年(隋开皇十八年)隋文帝杨坚改高城县为盐山县。明洪武九年(1376)迁县治于东隅(香鱼书院,今盐山中学)。民国前期,省主席宋哲元回老家乐陵省亲,途经此地,遇匪。遂以盐山县二区(旧城)、三区(韩村)、四区(羊二庄)及沧县滨海地区组建了新海设置局。
1938年,日伪在新海设置局的基础上建立新海县,1943年由新海县与青城县合并为新青县。194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牺牲于县内的黄骅(原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烈士而易名黄骅县。1989年撤县建市。
气候环境
黄骅市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因为靠近渤海而略具海洋气候特征,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年降水量平均627毫米。全市耕地面积72.6万亩,湿地15万亩,盐碱荒地51万亩,滩涂36万亩,浅海(0-15米等深线)238.4万亩。
自然资源
黄骅市境内20条河流汇集九处入海,海域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有鱼、虾、蟹、贝、藻五大类上百种海产品,产量占河北省近一半,尤以东方对虾、渤海梭子蟹、快鱼、平鱼、目鱼最为名贵。
盐业资源:盐田总面积220万公亩,年产原盐150万吨,是全国海盐生产基地之一,名牌产品“长芦盐”享誉国内外。
农产品:黄骅市地处华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苹果、鸭梨、冬枣、金丝小枣等,尤其以冬枣为最优,黄骅冬枣口感脆嫩,皮薄,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与山东等非原产地冬枣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
黄骅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是大港油田的主产区,年产量60万吨。
黄骅市作为西煤东运的龙头,已成为沿海地区重要的煤炭集散地,年煤流转量近7千万吨。可满足煤化工产业的原料需求。
文化遗址
黄骅市境内现存文化遗址20多处,现存海上渔村、人民公园、博物馆等人文景观5处,野外的骅南淀、骅北淀、海滨浴场,是人们沐浴大自然、打猎、游玩、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秦代丱兮城遗址: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为求长生死生之药,派方士徐福带数千名童男童女去海上求仙寻不死之药,侨居的城池叫丱兮城。经多方考证,丱兮城遗址在黄骅市羊二庄镇西北2.5公里处。如今,丱兮城遗址历经朝代更嬗2200余年,依稀可辨的遗址面积12.3万平方米,并可采集到绳纹砖,绳纹方格印大瓦等文物。
武帝台古遗址:位于临港化工园区驻地偏北五公里,面积约1300平方米,在耕地以前基高约二十余米,并有小庙一座,可容数人睡觉,有泥塑像,据称系汉将刘猛之“奉礼”。
郛堤城遗址:位于黄骅市市区北部,在羊三木回族乡刘皮庄南2公里。该古城总面积为186813平方米,城址已风化残存,城内已辟为农田,城墙呈方形,东南西北各约一华里,四面城墙残存;采集物有绿釉残陶钵、夹砂红陶、三棱铜箭镞、古盔等。根据所采标本及文献记载初步定为汉——战国。据《盐山新志》记载。西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于此置合骑候国,称合骑城。《长芦盐法志》则称系为防狄卢而设屯兵之所,称伏狄城,当地讹称武帝城,今称郛堤城,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旧城西才元北齐墓:该墓位于黄骅市旧城镇旧城村东南约1500米,南距西才元村约500米。墓地原为高约1米之土台,东西27米,南北33米,墓室位于土台西侧。墓为砖砌单室墓,墓室略呈扁圆形,东西4.9米,南北6.2米,四壁外凸,壁高2.6米,厚0.7米,墓砖砌法为三横一竖,墓底铺砖,墓向南偏西10度。
海丰镇金元遗址:该遗址位于黄骅市羊二庄镇海丰镇村与杨庄村之间,南北约500米,东西约1000米,面积约超过50万平方米。从2000年开始,两次对海丰镇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出土遗物比较丰富,有瓷、陶、骨、石、蚌、玉、玻璃等几种。其中,以各种瓷器标为最多,就目前所知,瓷器中至少有定窑、井陉窑、磁州窑、耀州窑、钧州窑、龙泉、景德镇等几个窑口的产品,比较精美的有印花白瓷、井陉窑印花、双色釉点彩、磁州窑的划花、剔花、红绿彩、耀瓷中的印花等,还有一些制作工艺较高的绞胎、绞釉瓷、瓷塑人物、老虎枕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遗址丰富的内涵和金代高超的制瓷工艺。中国象棋、骨牌、围棋大量出土。遗迹方面大量瓷器的出土,证实海丰镇在金代时已经成为以瓷器为主的贸易集散地。同时较多的围棋子的出土亦表明早在800年前,海丰镇一带围棋风气之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发展状况。海丰镇遗址发掘是我国多年来宋元阶段考古少有的发掘项目,也是配合基建中的重要发现,它的丰富的遗物内涵以及所包含的相关的众多课题都对历史、地理、气候、商业、交通等方面的研究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
张宗禹墓:位于南大港管理区三分场孔庄子村南约50米处。1981年,孔庄子挖沟时遇张宗禹墓,将其遗骨挖出,后用木箱收敛埋于原地,并立碑铭记。张宗禹,安徽亳州雉河集人,捻军后期著名将领,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率捻军与太平军赖文光部联合,改步兵为骑兵。1868年4月,被李鸿章、左宗棠包围在北有碱河、南有黄河、西有运河、东有大海的狭窄地带里全歼。张宗禹乘夜突围而出,隐居于南大港管理区孔庄子,隐姓埋名,化名童子师,20年后病死。此间,他以行医看风水为生,临死时透露出真实姓名。
海丰镇发掘现场:即将开工建设的石黄高速公路将从黄骅市海丰镇村西南马鞍地穿过。这个古老的文化遗址又将面临着一次发掘。为配合工程施工,今年6月底7月初,省、市及黄骅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又对海丰镇古文化遗址进行了半个月的勘探。在公路要经过的杨庄村东,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处宋金时期的遗址,特别是几处墓葬,是前两次发掘所没有发现的文化遗存。考古人员期待着,期待着即将开始的发掘又有新发现,期待着有更多的证据来揭开海丰镇神秘的面纱,期待着能较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个曾经繁盛的古代滨海口岸。
地方特产
1、黄骅冬枣介绍:黄骅冬枣已有年三千年历史,可以上溯至秦汉之前,史载“燕赵千树枣”,“自古有鱼盐枣之饶”,“柳县章武(秦汉时黄骅域内置柳县、章武 )皆植枣,以此物当食,家酿半斛,殷实富足”。元世祖时,黄骅冬枣形成规模化种植,黄骅市齐家务聚馆村的冬枣林即由此时种植发展形成。如今,这里仍存有全世界面积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原始冬枣林,林中百年以上冬枣古树1067株,其中树龄600年以上者198株,这些古冬枣树虽饱经风霜,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2、渤海三疣梭子蟹介绍:是黄骅沿海最主要的海产品,3~5月和9~10月为生产旺季,渤海湾辽东半岛4~5月产量较多。也是我国最大的一种蟹类。善于游泳,也会掘泥沙,常潜伏海底或河口附近,性凶猛好斗,繁殖力强,生长快。3月末蟹群游向浅水区产卵,怀卵蟹最大个体达750克,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从第一幼蟹期到成熟期,一般需3年。近岸产卵场雌蟹占80%以上,外海则雄蟹较多,主要渔期在4月份;据老渔民反映,越冬期间的气温或越冬场的水温高低对梭子蟹的渔获量有较大影响。谷雨前后蟹体最丰满,虽然秋季也可捕到,但不肥满(但越冬前雄蟹特别丰满肥大,有“谷茬公蟹”之说),雄蟹俗称“尖脐”,未成熟雄蟹称“查脐子”,雌蟹俗称“圆脐”,以雌蟹为好,怀卵大蟹又叫“石榴黄”,雌雄蟹市场价格相差悬殊。蟹肉色洁白,肉多,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尤其是两钳状螯足之肉,呈丝状而带甜味,蟹黄色艳味香,食之别有风味,因而久负盛名,居海鲜之首。
3、黄骅水貂皮介绍: 产地:中国河北黄骅。 特点:皮毛弹性好,光泽明亮,针毛与绒毛比例恰到好处。覆盖率高,既保暖而不擀毡。
4、黄骅毛蚶介绍:产地:中国河北黄骅。 特点:早春或晚秋时毛蚶肉肥体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熟制清香可口易消化吸收,亦可晒干备用和制作罐头。
黄骅名士
原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革命烈士。
黄 骅(1911年—1943年6月) 原名黄金山,学名黄为有,湖北省阳新县木石港区凤凰乡良上村人。年幼时,父母和兄长相继去世,与嫂子相依为命,过着极为贫苦的生活。自五、六岁就从事打猪菜、挖野菜、拣干柴等劳动,7岁到地主家里放牛,受尽了打骂和欺凌。后来,跟江西瑞昌的木匠胡师傅做学徒,胡师傅常给他讲《岳飞传》、《三国演义》等故事,使他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激发了爱国救民的热情。
1926年9月,年仅15岁的他组织了凤凰乡儿童团,任团长。他肩扛红缨枪,站岗放哨,递送信件,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监视土豪劣绅。1928年5月,秘密参加了当地赤卫队,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抵达阳新、大冶地区,他参加了红军,历任司号员、勤务兵、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指导员、团参谋、团长等职。曾参加过粉碎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五次反革命“围剿”的英勇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漫长艰苦的斗争岁月,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他不怕牺牲,勇猛顽强,屡建功勋,由司号员逐级提拔为团职干部,成为一名智勇双全的优秀指挥员。1936年,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留红军大学工作,任干部二团政治委员。
1937年9月,被派到晋西南去创建抗日根据地,任晋西南游击支队队长。翌年8月,调到晋西南边区党委工作,任军事部长兼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又名晋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副支队长。期间,为创建晋西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勤恳工作,做出重要贡献。1940年4月,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三分区司令员。在他的领导下,鲁西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1941年4月,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一一五师教导六旅副旅长。当时,冀鲁边军区是对敌斗争环境最艰苦的地区之一,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灵活运用“集中优势兵力,打其一点”的方针,频频出击,不断取得反“扫荡”斗争的胜利。
1943年6月29日,他到达新海县羊二庄区许官管区的小赵村,准备召开边区侦察工作会议,布置秋季反“扫荡”任务。30日,会议正在大赵村学堂进行时,冀鲁边军区司令部手枪队长冯冠奎,骗过警卫,闯进会场,将他及参谋主任陆成道等5人杀害。 边区军民将他安葬在山东省无棣县第六区的一座山头(旧治:盐山县羊二庄区山后管区山后村,今:海兴县小山乡山后村)。为了表彰他的不朽功勋,1943年8月,山东军区在利津县镇海庙召开干部大会,将新海县命名为“黄骅县”以资纪念,沿用至今。1953年3月,他的遗骸移葬到济南市四里山(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