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河北区,隶属天津市,是天津的发祥地和中心城区之一。东部与东丽区接壤,西部以海河、北运河为界,与和平区、南开区、红桥区隔河相望。南部与河东区毗连,北部与北辰区相邻,总面积29.62平方千米。河北区下辖10个街道。河北区户籍人口64.04万人,常住人口62.94万人。区政府驻望海楼街道狮子林大街284号。
河北区,因地处海河之北而得名。1928年,天津改为特别市。1949年,区境分属二区、三区。1952年,二、三区市区部分合并,称三区;1956年,改称河北区。是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各具特色,有著名的佛教胜地大悲禅院,有孙中山、袁世凯、冯国璋、曹锟、梁启超、李叔同、李大钊等名人遗迹,有周恩来、邓颖超青年时代从事革命运动的觉悟社、女星社,还有一批欧式风格的小洋楼,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行政区划】
河北区辖个10街道:光复道街道、望海楼街道、鸿顺里街道、新开河街道、铁东路街道、建昌道街道、宁园街道、王串场街道、江都路街道、月牙河街道。
【历史沿革】
河北区为天津市区退海成陆最早地区之一,战国时期,已有先民足迹。
隋唐,有人定居。
元代,河北区属大都路漷州武清县管辖。延佑三年(1316年),于直沽设海津镇,河北区属海津镇管辖。
明永乐二年(1404年),于直沽设天津卫,卫城的东门外和北门外地区属顺天府武清县。
清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改天津卫为天津州,属河间府;九月,又改天津州为直隶州,管辖武清、青县、静海三县。河北区境属天津州或天津直隶州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河北区境属直隶省津海道天津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将天津改为特别市,河北区境内分属四区、特二区、特三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河北区境分属四区、五区、特二区、特三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河北区境分属四区、五区、十一区、十二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河北区境分属二区、三区、四区、特管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河北区境分属二区、三区、四区。
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河北区境分属二区、三区。
1952年10月,二区和三区的市区部分合并,称三区;农村部分划归郊区。
1956年1月,第三区改称河北区。
1966年9月,河北区改称卫东区。
1968年1月,卫东区恢复为河北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河北区,东部与东丽区接壤,西部以海河、北运河为界,与和平区、南开区、红桥区隔河相望。南部与河东区毗连,北部与北辰区相邻,总面积29.6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河北区,地貌属于天津东南部海积冲积平原区,地貌主要特点是地势低平,海拔均在5米以下,地面坡度平缓,主要由低平地、洼地、微高地、人工堤及坑塘等地貌类型构成。
气候特征
河北区,属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热同季等特征。年平均降水量为562.1毫米。实际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61.4小时。太阳高度角夏至日最大,为74°19’;冬至日最小,为27°45’。风向呈季节性更替,以西北为主。区内年平均风速为3米/秒。
水文水系
河北区境内的河流有海河、北运河、新开河、月牙河、北塘排水河等6条。其中,海河全长74千米(区境岸线长约4千米)、北运河全长168千米(区境岸线长5.05千米)、新开河全长13.2千米(区境岸线长5.7千米)、月牙河全长14.4千米(区境岸线长4.6千米)、北塘河全长32.7千米(区境岸线长2.45千米)。地下水主要包括松散地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地层中的岩溶裂隙水两种类型。
【交通运输】
铁路
津山铁路、津浦铁路、津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津秦高速铁路穿过河北区。
公共交通
天津地铁2号线、天津地铁3号线、天津地铁5号线、天津地铁6号线穿过河北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河北区驻有: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城市职业学院。
河北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85所。其中,中学17所(含市直属外大附校、民办校4所,其中完中校9所、高中校2所、初中校6所)、小学25所(含民办校1所)、幼儿园40所(含民办幼儿园18所、少年宫幼儿园1所、集体幼儿园2所、部队幼儿园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高等职业院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少年宫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共有在职教职工6687人(含民办学校、幼儿园教职工),在校(园)学生(幼儿)67128人。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图书馆:河北区图书馆、河北区少年儿童图书馆。
国家三级文化馆:天津市河北区文化馆。
医疗卫生
河北区共有卫生事业机构188个,其中二级医院2个,卫生机构床位756张:卫生技术人员3963人,其中执业医师2016人,注册护士1162人。
【风景名胜】
◆望海楼教堂
望海楼教堂,旧称圣母得胜堂,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狮子林大街西端北侧,斜对狮子林桥,以其旧址望海楼而得名。望海楼教堂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底建成,具有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是天主教传入天津后建造的第一座教堂。 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望海楼教堂曾在清同治九年(1870年)反洋教斗争和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两次被焚毁,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天津教案”发生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1976年,在地震中受损。1983年,修复。建筑正立面筑平顶塔楼3座,呈“山”字型,有哥特式建筑风格。
1988年1月13日,望海楼教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觉悟社旧址
觉悟社旧址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区宙纬路三戒里49号,是青色砖木结构的平房小院。觉悟社旧址占地面积4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60平方米。门首悬觉悟社旧址匾额。觉悟社于民国八年(1919年)9月16日成立,是周恩来领导的天津爱国学生的进步组织。
觉悟社研究新思潮,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积极参加革命斗争,成为当时天津反帝爱国运动的领导核心,在北方的革命社团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2019年10月7日,觉悟社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
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与自由道交汇处,形成于清光绪三十四至民国五年(1908~1916年),为原意大利租界建筑群。
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包括马可·波罗广场旧址、马可·波罗广场西南面楼(民族路46号楼、自由道25号楼)、马可·波罗广场西北面楼(民族路40号、42号、自由道40号)以及马可·波罗广场东北面楼(自由道38号)。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建筑为砖木结构,均为二层,带半地下室,其计6栋。每栋建筑占地分别在1至2亩之间、建筑面积300至500平方米之间、房间12至19间不等。该建筑群分三组,围绕圆形的马可波罗广场而建。各栋建筑格局基本一致。其主要区别在于塔楼的平顶凉亭,有平拱圆拱、尖拱之别。 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涵盖哥特、罗马、巴洛克等建筑特色,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2013年3月5日,马可·波罗广场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开河火车站旧址
新开河火车站旧址,位于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今为天津北站。
新开河火车站旧址站房的外观比较朴实,并没有太多的装饰,设施有候车室、行包房、售票厅等。有三座旅客站台,八条股道,其中一、二站台上还建有古朴典雅的钢制雨棚。新开河火车站是清末北洋新政的产物,是重要工业文化遗产,亦是中国现存较完好的早期车站。作为早期天津地区的交通枢纽,成为天津近代化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之一。
2019年10月,新开河火车站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启超旧居
梁启超旧居,位于当时的天津意租界的马可波罗路(今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4号-46号)。梁启超旧居又称梁启超故居,由两座楼组成,一座是梁启超全家定居天津的寓所,另一座是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梁启超晚年在该处著书立说。
梁启超旧居老楼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为两层,前后两幢,由过桥走廊相连。东部主要是书房,客厅和起居室。梁启超就在该处写作、会客。民国十三年(1924年)建成的“饮冰室”,是一栋意式风情二层小楼。进门大厅旁是书房、客厅、资料室和娱乐室。楼上是配备齐全的餐厅、卧室和客厅。书斋布局比老楼舒服。梁启超晚年的政治活动和写作都在该处,他的著名巨作《饮冰室合集》,其中大部分都在该处完成。
2006年5月25日,梁启超旧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运河河北区段
北运河,处于大运河的北端,曾称沽水、潞水、白河,至明代始称北运河。是贯穿天津市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大运河整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境内的大运河包括北运河和南运河两个区段,在三叉河口与海河相连通。天津境内的北运河自北向南流,流经武清区、北辰区、河北区和红桥区四个区。北运河沿岸遗产包括:福聚兴机器厂旧址、天妃宫遗址、窑洼炮台遗址、北洋大学旧址、大红桥、曾公祠旧址、三岔河口、西沽。河北区段大约有5000米。2019年10月,北运河河北区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路与滨海道交口处,总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由园林和故居两部分组成。园林部分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由太湖石假山、人工湖、纪念亭和凉亭等组成。故居部分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由四组院落、48间房屋组成,传统砖木结构,呈“田”字型格局份,基本陈列包括李叔同(弘一大师)生平图片展和专题展览等。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河北区共有各级文物10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6处、天津市文保单位35处、区级文保单位26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42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北区非遗项目共有51项,其中市级项目有15项,区级项目36项。河北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40名(已故3人),其中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1名(已故1人),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9名(己故2人)。
地名由来
河北区,因地处海河之北而得名。
【地方特产】
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全称”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天津老字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八街麻花,诞生于1927年,制作采用优质的小麦粉为主料,辅料更是讲究:桂花、冰糖、核桃仁、清水红绿丝、桔丝、花生、芝麻等。以其精湛的工艺、精良的制作、酥脆的口感、精美的包装,实现了从手艺到技术再到艺术的华丽转身,保留了传统特质与民族文化特色,成为天津的代表性美食。
杏仁茶
杏仁茶,是一样在老天津非常盛行的早点小吃,用新大米粉、甜杏仁粉熬制。关于其制法,民间有说先熬米粉再加杏仁粉的;也有说两种干粉面一同熬的。另外,米面有用大米粉的,也有用糯米粉的。除小食铺售卖之外,卖杏仁茶的小贩担挑一般在早晨串街招揽,挑子上有热锅,锅盖的一半可以掀盖,另一半是木盘,放着餐具等物。
【荣誉称号】
2011年,河北区入选第一批全国地名公共服务示范市。
2014年,河北区入选第三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2019年,河北区入选全国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2020年6月,河北区入选第五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20年10月,河北区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
2020年11月,河北区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0年12月,河北区入选无偿献血先进市。
2021年1月6日,河北区入选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15日,河北区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28日,河北区入选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21年4月,河北区入选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
2022年4月,河北区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
2023年5月,河北区入选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城市。
2023年8月,河北区入选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
2024年1月,河北区入选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