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隶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地处祁连山中段,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总面积13919.98平方千米。祁连县总人口5.26万人。祁连县辖3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八宝镇人民路。
祁连县因地处祁连山中段腹地而得名。祁连素有青海“北大门”之称,宁张公路、湟嘉公路穿境而过,具有北接河西走廊、南连环青海湖两大国际知名旅游线路过境通道的区位优势,是西北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的分界线,也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藏区和汉族聚居区的地理分界带。境内祁连山草原因“交融之美”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祁连风光”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卓尔山•阿咪东索景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阿咪东索景区被评定为国家5A级景区。
【行政区划】
祁连县辖3个镇、4个乡:
镇:八宝镇、峨堡镇、默勒镇
乡:阿柔乡、扎麻什乡、野牛沟乡、央隆乡
【建置沿革】
汉代以前,祁连为羌人牧地。 魏晋南北朝,先后成为前秦、前凉、后凉、南凉、西秦、北凉等地方割据政权和吐谷浑属地。 隋朝,隋炀帝西征击败吐谷浑,置西海郡,祁连地区属西海郡辖。 唐朝、五代,为吐蕃属地,之后为吐蕃、西夏和宋王朝交替统治。 元代,置西宁、贵德两州及吐蕃朵甘思地。 明代,改西宁州为西宁卫,祁连地区为西宁卫属阿吉第十三族牧地,明末为西海蒙古麦力干所据。 清清雍正二年(1724年),设大通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卫为县,祁连东部地区属大通县,余地隶于西宁办事大臣。 民国十七年(1929年),青海建省,祁连属门源县管辖。民国二十七年(1939年),由门源县析置祁连设治局。 1949年11月22日,祁连解放,暂由门源县代管。 1951年9月,将祁连设治局改为祁连区人民行政委员会,由省直辖。 1953年1月23日,成立祁连县人民政府,隶属海北藏族自治州。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地处祁连山中段。东以景阳岭与门源回族自治县接壤,南与刚察县、海晏县相连,西南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为邻,西北及北与甘肃省酒泉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乐县、山丹县为界。南北宽约185千米,东西长约280千米。总面积13919.9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祁连县地处祁连山中段腹地,境内平均海拔3169米,县城海拔2787米。祁连山为昆仑秦岭地槽褶皱系的一个典型加里东地槽,褶皱迥返于陆相泥盆系磨拉石建造之前。北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见中、下泥盆统不整合于下古生界(如武威杀木寺)及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如九条岭南马良沟等)之上;拉脊山见中、下泥盆统不整合于中、上奥陶统之上;南祁连山乌兰大坂见上泥盆统不整合于下志留统之上,代表祁连山主要于加里东晚期褶皱成山,基本由地槽变为地台发展阶段,故晚古生代一中、新生代均为地台盖层沉积。
气候 祁连县年平均气温1℃,年降水量约在420毫米之间,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 1、地势高峻空气稀薄、干洁、透明度大,日照时数多,太阳总辐射强。 2、地形和海拔高度对温度的作用大于纬度对温度的影响,使县境内各地区气温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3、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快,冷空气维持时间长,造成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凉爽。 4、地形复杂,冬夏所受气团控制不一,使降水地区分布差异显著,季节变化大,降水日数多、量级小,多雷暴、冰雹,盆地以外多夜雨。 5、春季受强大西北气流影响,空气干燥,多大风。
水文 祁连县境内共有两大水系,即黄河水系的默勒河和内陆水系之一的黑河、八宝河。默勒河在祁连县境内长165.6千米,流经默勒、多隆两个乡,集水面积2767.22平方千米。黑河在县境内分两大支流:托勒河、黑河,分别流入甘肃省酒泉、张掖北部后汇合,统称黑河。八宝河源于景阳岭,自东向西流经峨堡、阿柔、八宝3地,至狼舌头与黑河汇合,流程108.5千米,集水面积2508平方千米。
【交通运输】
祁连县素有青海“北大门”之称,扁门高速、宁张公路、湟嘉公路、峨祁公路、肃祁公路、盘大公路、祁大公路穿境而过,海北祁连机场建成通航。
【风景名胜】
阿咪东索景区
阿咪东索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祁连县境内,距祁连县城9公里,海拔高度在2800~3500米之间。景区主要由高原牧场、草原花海体验基地、林海露营体验基地、盆景湾、万佛崖、经幡祈愿台等观景点组成,可开展写生、徒步、露营、探险、动植物观赏、生态科普等活动。景区内景色宜人、气候凉爽,流水潺潺、云蒸雾蔚,苍松翠柏、绿野如荫,野生动植物众多,原始生态保存完整,是一处天然的原生态旅游地。2020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祁连风光旅游景区
祁连风光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涵盖祁连县全域,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核心区域为卓尔山风景区。拥有古老的宗教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奇石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集雪山、峡谷、丹霞、石林、草原、林海、温泉、田园、村庄于一体。境内有卓尔山、阿咪东索、祁连山草原、黑河的源头、祁连鹿场、八一冰川、黑河大峡谷、龙鳞大白杨等旅游资源。
峨堡古城遗址公园景区(含丝路舞马城)
峨堡古城遗址公园景区(含丝路舞马城),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青海通往河西走廊的首要通道,是丝绸南路上的重要节点,茶马互市及军事要塞,如今亦是祁连北出甘肃,东至门源、西宁的必经之地,素有“青海北大门”之称。城内有隍庙遗址,城外有烽燧遗址。丝路舞马城以藏族传统马术和藏族歌舞表演为主,为游客提供骑马、骑牦牛、喂羔羊、挤牛奶、打酥油、做酸奶、射箭、跳锅庄等体验项目。
祁连鹿场
祁连鹿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油葫芦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距祁连县城40公里处。祁连鹿场由养殖草场、观景楼(近鹿楼)、特色雕塑、白塔、休闲娱乐区、生活区等组成,是集观光、休闲、娱乐、科教等于一体的场所。祁连鹿场拥有可利用天然优良草场6万亩,2000头左右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马鹿、白唇鹿、梅花鹿,还有1500只牦牛及藏系羊。
祁华锦秀峨堡古城驿站
祁华锦秀峨堡古城驿站,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地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峨堡镇东,位于祁连山脉南麓“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的祁连山草原腹地,东接省会西宁,南临青海湖,北通河西走廊,距祁连机场30公里,G0611张汶高速和国道227线直通景区,是西北旅游线路“青甘大环线”的必经之地和重要站点。2022年,景区被评为青海省5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设有骑马、射箭、篝火晚会、民族锅庄舞、挤牛奶、酸奶糌粑制做、体验放牧等各类民俗体验项目和星空木屋、特色蒙古包、房车露营等特色住宿服务以及烤全羊、藏式土火锅、青海特色老八盘、牦牛酸奶、奶茶、糌粑等特色美食。
【荣誉称号】
2019年5月18日,祁连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19年9月,祁连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7月,祁连县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祁连县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1年1月18日,祁连县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名单。 2021年5月27日,祁连县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 2021年9月1日,祁连县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示范期为5年。 2021年9月8日,祁连县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2月,祁连县被国家民委评选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2年1月,祁连县选为2021年省级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2年11月,祁连县入选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