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县位于湖南省南部。地理标为东?10°42′-~112°27′,北纬25°11′-26°08′。南北长104.7千米,东西宽52.2千米,县人民政府驻舜陵镇。毗邻两广,处湖南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现辖17个乡镇,4个国有林场,面积2,508平方千米,其中县城面积32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489,390万元(2008),总人口为77.8 万人(2002年),其中城镇人口9.52万人,乡村人口68.28万人。
舜帝陵
宁远,中华民族始祖“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南巡至此,开启教化,并葬于县境南部九疑山,使这里成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素有“中华第一古陵”之称。东与新田县 蓝山县 郴州嘉禾县、南与江华县、西与道县、北与祁阳县接壤。
行政区划
宁远县辖12个镇、1个乡、4个民族乡:
镇:舜陵镇、天堂镇、水市镇、湾井镇、冷水镇、太平镇、禾亭镇、仁和镇、中和镇、柏家坪镇、清水桥镇、鲤溪镇
乡:保安乡、九疑瑶族乡、荒塘瑶族乡、棉花坪瑶族乡、桐木漯瑶族乡
历史沿革
秦代,今宁远县境内设有舂陵、泠道二县,是为建县之始。西汉时,今宁远境内设营道、泠道二县和舂陵侯国,属零陵郡。初元四年(前45),舂陵侯国并入泠道县。新莽王朝时,改泠道县为泠陵县,改营道县为九疑亭。东汉建武元年(25),恢复泠道、营道县名。三国吴凤凰元年(272),析泠道县置舂阳县。晋永和年间,改舂阳县为舂陵县。隋开皇九年(589),舂陵、泠道并入营道县。大业十三年(617),肖铣改营道县为梁兴县。唐武德四年(621),改梁兴县为唐兴县,长寿二年(705)改为武盛县,神龙元年(724)复为唐兴县。天宝元年(724),改唐兴县为延唐县,五代后梁改为延昌县,后唐复为延唐县。后晋天福七年(942),改延唐县为延熹县。 宋乾德元年(965),改延熹县为宁远县。
2000年,宁远县辖12个镇、5个乡。总人口738259人。2000年末,宁远县辖12镇、5乡,698村(居)委会,总人口77.42万。 2004年,宁远县辖12个镇、1个乡、4个民族乡。
地理环境
宁远县位于湖南南部,萌渚岭北麓,南有九疑山,北倚阳明山,东连新田、嘉禾、蓝山,南接江华,西邻道县、双牌,北界祁阳金洞林场。地处东经110°42′~112°27′,北纬25°11′~26°08′之间。南北长104.7千米,东西宽52.2千米,总面积2526平方千米。
境内四面环山,最高海拔1959.2米,最低海拔165米。山丘面积占全县面积的63%。 境内四面环山。南耸九疑山,北枕阳胆山,西都岭,东亘雾云山。县域形似舟形盆地,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之比大体47﹕15﹕16﹕20﹕2。
九嶷山、三分石、婆婆石、癞子山等,其中九嶷山主峰畚箕窝海拔高达1959.2米。
自然资源
宁远,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山地面积广,土地类型多,土质好,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适宜于多种动、植物和一长,开发潜力大。
宁远县有山地280万亩,占总面积的74%;农业较发达,盛产粮食、烤烟、茶叶、荸荠、油茶、红瓜子、水果等,是湖南省三大烤烟主产县之一。待开发的土地资源70亩,森林衷情蓄积量167万平方立米,是广东省用材林基地县之一。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有水杉、银杏、九嶷杉、南方铁竹、红豆杉等50余种,野生动物猴、穿山甲、娃娃鱼、大头龟、锦鸡等为湖南所罕见;茶油、桐油、生猪、灰鸡、肉兔及茶叶、香菇、干辣椒、蔗糖、红瓜子、竹制品为传统出口产品;黄芪、当归、杜仲、黄柏、厚朴、九嶷香草等药用植物久负盛名;木耳、银耳、石耳等多种食用菌饮誉中外。
宁远县境内长度在5公里以上,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60多条,水电开发前景看好。水、电供应充足,县城建有一座日供水20万吨的自来水厂,正在加紧建设一座日供水40万吨的自来水厂,建有22万伏变电站一座,11万伏变电站4座。
宁远县的矿产资源品种多、矿点多,现已发现能聚集成矿可被利用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物20余种,以石灰岩、锑、铅锌、铀矿为主的矿产资源丰富。可建设大型水泥厂和实施规模开采。主要矿藏有铝、锌、锑、铜、水晶、高岭土等,其中大理石、石灰石遍及全县,高岭土储量大,品位高,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6.8万千瓦。
经济概况
宁远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业和林业渔业共同发展的县。
宁远县现已完成生产总值24565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2521万元,同比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58152万元,同比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94977万元,同比增长9.7%。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38:23:39,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农业,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民营工业独占鳌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3041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35107万元,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工业完成产值22212万元,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87934万元。
宁远县全年茶叶产量143吨,水果产量57780吨。村及村以下采伐木材5.19万立方米,,采伐竹村18.8万根。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出售和自宰家禽展。当年出栏肉猪76万头,,当年出售和自宰的牛1.15万头。当年肉类总产量66297吨。生猪年末存栏50.7万头,牛年末存栏5.35万头。水产品总量12402吨。
基础设施
宁远区位优越,设施完善。距长沙、广州均在400公里以内,二广高速建成后,去广州将缩短三小时,可朝发午至;厦蓉高速建成后,距永州零陵机场100公里,距湘南“门户”郴州120公里,距国际旅游名城广西桂林180公里,车程均在2小时以内。县内邮电通讯便捷,开通了国际国内的用户电报、传真、长途直拨、计算机国际互联网多媒体和国际邮件特快专递业务,移动通讯覆盖全境。宁远水、电供应充足,县城建有一座日供水20万吨的自来水厂,正在加紧建设一座日供水40万吨的自来水厂;建有22万伏变电站一座,11万伏变电站4座,电力充足,价格实惠。服务设施完善,目前已有2个三星级涉外宾馆;建有2个大型工业园区,园内设施齐全,管理规范。宁远接纳大投资、大项目、大发展的基础条件已完全具备。
教育状况
宁远自古教育发达,素称“文献之邦”。据史志记载,唐朝以前,境内就有书院、社学、义塾,湖南10名状元中宁远独占其二。目前,全县有公立学校655所,中小学教师6119人,在校学生119226人,学校占地5212.8亩,总建筑面积89.6万平方米。
旅游资源
宁远县历史悠久,风光秀丽。上古时期,中华民族始祖“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南巡至此,开启教化,并葬于县境南部九疑山,使这里成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夏朝时为纪念舜帝而建的舜帝陵,为“中华第一古陵”,历代君王祭祀不断,1999年修复一新后更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祭祖朝拜的圣地;九疑山是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最早公布的六大风景名胜区和十大旅游区之一,司马迁、李白、杜甫、徐霞客等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大量歌咏九疑山诗词墨宝,一代伟人毛泽东一曲脍炙人口的“九疑山上白云飞”,更使九疑山蜚声中外,催人神往。宁远文庙是全国第二大孔庙,1997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土人情
宁远人主食以大米为主。50年代以前,贫苦农民主粮不足,多以红薯杂粮度日,有“红薯半年粮”之说。早餐吃蒸红薯,称之“圆猪圆羊”;中餐吃薯丝掺米饭,称之“芝麻裹糖”;晚餐吃煨红薯,称之“吹吹打打”。80年代后,稻谷产量剧增,大米真正成为主食。饮食爱好,四乡大同小异,西乡人爱吃打粑粑,北乡人爱吃粽粑。城镇居民早餐多食米粉或面条。
宁远菜肴有四大特点。一是辣椒。城乡家家都制有剁辣椒,餐餐桌上有辣椒。俗说:“进了宁远界,没有辣椒不成菜”o二是油炸品。有油炸豆腐片、排散、油炸鱼等。三是酸咸菜。习惯把季节蔬菜酸制成干湿咸酸菜,尤以东乡为重。四是腊味。进入冬季,家家都要凉闵吹或熏制腊肉。除猪肉外,还有鸡、鸭、鱼、狗肉等,山区尤甚。炒血鸭、焖狗肉、馅豆腐,为宁远三大传统名菜;色、香、味俱佳,为喜庆节日筵席必备佳肴。
宁远人喜饮家酿酒,以红薯酒为普遍,有“宁远红薯酒,农民家家有”之说县北一带喜用糯米酿酒,再掺烧酒浸泡,谓之“拖缸酒”,香甜可口,有“西路粑粑北路酒”之说。全县各地寒冬时期喜喝热酒,爱劝酒猜拳。东南部山区习惯用饭碗饮酒喝茶宁远人喝茶,四乡有别。县境东部喜喝浓茶。太平、下坠、岭头源、云潭、保安一带,清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茶,习惯用腌菜送饮。亲友进门,先以茶招待。尤其是妇女,日饮3—4次,早茶、午茶、晚茶和夜茶。禾亭一带喜用沙罐熬茶,以黄豆、花生、糖果送茶。县境南北,平时喝井水,很少喝茶,来了客人,亦多以井水相待,故有“南路并水东路茶”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