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实为两省四县(区)边缘地区组成的老名新县,属陕西省汉中市(地级)辖县。1996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区并乡,将原来县辖的9区、10镇、58乡合并为19镇、19乡;2001年11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乡镇,全县辖18镇、12乡。乡镇以下行政村501个,村以下村民组3805个。2002年4月,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14个。
南郑县城区地图
行政区划
南郑县辖18个镇、12个乡:
镇:城关镇、圣水镇、大河坎镇、协税镇、梁山镇、阳春镇、高台镇、新集镇、濂水镇、黄官镇、青树镇、红庙镇、牟家坝镇、法镇镇、湘水镇、小南海镇、碑坝镇、元坝镇
乡:胡家营乡、歇马乡、郭滩乡、忍水乡、两河乡、塘口乡、喜神乡、高家岭乡、西河乡、福成乡、白玉乡、魏家桥乡
建制沿革
南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考古工作者在县境北部的梁山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遗址遗物证实,南郑地区早在数十万年前即有古人类生息繁衍;原始公社时期,已有较发达的农牧业、手工业。南郑是汉水流域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社会从古到今各个时期的承载、延续踪迹都可以在这找到。
民国17年(1928年),撤销汉中道,南郑县直属省辖。20世纪30年代初,南郑县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之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12月6日,南郑县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随即将南郑分置为南郑县与南郑市。南郑县迁治与汉中城东的十八里铺,除汉中城及郊区归南郑市外,其余集镇和乡村仍由南郑县辖领。
1954年底,将四川省通江县的碑坝区划归南郑县。1958年底撤销南郑县,辖区并入汉中市。1961年9月县市分设,划汉江以南原南郑县辖的冷水、汉山、红庙、南海、碑坝五区及原褒城县辖的高台、新集、黄官三区和原黎坪中心区的部分区域为南郑新政区。
山河堰风景区
地理位置
南郑县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南部,地处东经106°30ˊ-- 107°22ˊ,北纬 32°24ˊ-- 33°7ˊ之间。县域南部与四川省通江县、旺仓县接壤,边界长度分别为48.7公里、94.2公里、15.8公里;西与陕西省宁强县、勉县为邻,边界长度分别为37公里、83公里;东与城固县、西乡县毗连,边界长度分别为79.3公里和39公里;北与汉中市汉台区隔江想望,边界长度为40公里,县界总长度围437公里。县境东西最长直线距离83公里,南北79公里,全县总面积2823平方公里。东北距汉中城12公里,距陕西省省会西安390公里(经佛坪、周至县)。有跨省公路汉中~南江路穿城而过;距汉中火车站13公里,距汉中飞机场10公里。
地形地貌
南郑在陕西的地貌分区中,属陕南山地的组成部分。境内横 东西的米仓山构成地貌骨架,汉江环绕东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县域由北向南依次为平原区(属汉中平原一部分)、低山丘陵区(属大巴山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中山区(属米仓-大巴山构造剥蚀中山的一部分)。三种主要地貌的面积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11.8%、22.5% 、65.7%。全县最低处是圣水镇东部的汉江河滩,海拔484米;最高点在南部碑坝镇与四川省交界的铁船山,海拔2468米;相对高度差1984米。
河流水文
本县主要河流有9条,除汉江过境外,以米仓山主脊为界,北坡有濂水河、冷水河、漾水河汇入汉江;南坡有西流河、碑坝河、后河、长潭河、焦家河汇入四川省嘉陵江。河流总长度365.4公里。有10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支流65条,总长886公里。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46公里。河流年径流深835.14毫米,径流总量多年平均为2352亿立方米,年内分布以7---10月最高,占全年的53.7%;5、6月径流量仅占全年的16%,造成部分区域夏季水稻插秧时用水困难。
气象要素
2002年是温度最高的一年,冬无严寒,夏季酷热,冬、夏、秋气温持续偏高,全年平均气温15.1 ,较常年偏高0.9 ,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年。
矿产资源
全县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储量较大,品味较高。现已发现的矿产资源24种,矿产地139处。已经过不同程度的勘查,有探明基础储量及资源量的矿产10种,矿产地24处,矿产资源中,金属类8种:铁、钛、钒、铜、铅、锌、镍、钴;非金属类16种:白云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玄武岩、长石、黄铁矿、磷、石灰石、高岭土、砖瓦粘土、大理石、花岗岩、水晶、重晶石、煤、矿泉水等。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碑坝地区,非金属矿分布在浅山丘陵地区。矿藏中,石灰石、花岗岩、石英砂石、白云岩、高岭土等,在汉中占有重要位置,尤以分布在上、下梁山的石灰石储量大,达12613万吨,且品位高,易开采。硅矿储量约1000万吨。铁矿882万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按1990年不变价)估算约754亿元。目前除已经或初步开采的14种矿产外,其余尚待开发利用。
生物资源
南郑地处南北过渡地段,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繁衍。人工栽培植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洋芋、红薯、油菜、烟叶、花生等。蔬菜主要有萝卜、白菜、番茄、黄瓜、苦瓜、茄子、山药、瓜类等34种。此外,水生经济作物如莲藕、遍布河塘。野生植物以乔灌木、中药材、花、草为主。已知乔灌木57科、164种,主要有油松、巴山松、马尾松、漆类,杉、柏、椿、竹等;还有油桐、油茶、茶叶、柑、桔、棕榈、楠竹等亚热带树种;药用树种主要有杜仲、厚朴、樟类;珍稀树种主要有冷杉、银杏、粗榧、鹅掌楸等约14科、18种。中草药用植物品种多、品质好、数量多,计有661中,已开发169种。大宗药材主要有杜仲、天麻、黄姜、乌药、党参、元胡、栀子、细辛、金银花等,贵重药材有麝香、熊胆、牛黄、黄连等。其中党参、天麻、何首乌、绞股蓝等分布广、出产多,为传统出口药材。全县林业用地18万余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1.18%,活立木总储量1188万立方米。全县草地近3.26万公顷,可利用面积3.06万公顷,已利用2.3万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75%,其中300亩以上的大块草场33块。草地植物多达56科、600多种,可用作饲草者500多种。
动物资源
已发现兽类5目、11科、18种鸟类9目、22科、81种;两栖爬行动物雷3目、7科、14种。
水资源
全县河流密布,水量丰盈。水资源总量24.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3.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527立方米,比全车人均2685立方米高55%;耕地每公顷占有79707立方米,均高于陕西省及全国人均占有数。
南郑县南湖
旅游资源
南湖公园:位于汉中西南17公里的南郑县汉山脚下。湖水迂回于七山八沟之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亭立榭卧为一处幽美的游览胜地南湖,即原强家湾水库,始建于1954年,该区方圆4公里。近年来省、地、县投资近500万元,将南湖初步建成为以山水自然景观见长的公园。 景区青山常绿、河流密布、风光绮丽。"青山碧水,松涛竹海,鸟语花香"是南湖独特的自然美景,南湖有陕西第一湖之赞誉,是汉中灵山秀水的集中体现者。2003年完成了景区整体绿化:罗汉岛、大坝、主要景点及道路两旁独具匠心的绿化方案,表现出了极好的效果。景区不但环境优美,而且生态保护良好,为各类植物、鸟类、兽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野生植物近千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动物近百种,在湖面、林间随处可见鸟雀飞舞。登揽月楼,可观赏全湖风景。景区山势优美,由七沟八梁、六十八个山岭组成了风景区的主要框架。景区绿树成荫、四季长青,松、柏、竹、杉、桂、茶树等遍布山坡,与碧绿的湖水相呼应,形成了青山抱碧水,碧水绕青山的自然美景。
红寺湖风景区: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陕西汉中市西南25公里处的南郑县红寺湖风景区是汉中境内最大的生态旅游区,二南公路和青黄公路分别经过库区的首尾,筹建中的西汉高速公路距景区15公里,交通便捷。景区面积540多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240多万平方米,林地面积300多万平方米。有鸳鸯、白鹭、锦鸡、鱼、虾等20余种野生动物,松、杉、枫、楠竹、茶树、油茶等近20余种植物。她以其山水交融、植被丰茂、珍禽栖息、乡情浓郁的自然风光形成了水域、自然、人文三类景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
山河堰:位于山青水秀的褒毂口,是刘邦驻军汉中时,由萧何和曹参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原灌溉南郑、褒城两县部分地区,现在使用的褒惠渠基本上是沿山河堰旧线修筑的。其堰头有三处,可截住褒河水用于灌溉农田,在历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在山河堰上仍可寻找到汉代的遗迹。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汉中市西南部,南郑县元坝镇境内,距离汉中市区65公里,是以森林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及现代人文景观为主体,集山景、林景、石景、水景、气候景观和田园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森林公园。黎坪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4万公顷,景区平均海拔1500米,森林覆盖率达88.2%,经权威机构评估资源资产总价值约60亿元人民币。现已探明的精品景点160余处,面积9403公顷,共划分为黄杨河、黎坪、石马山、冷坝四大景区,为南郑县最新开发的也是最有潜在价值的旅游景区。南郑地处秦岭、巴山之间。跌宕起伏的山川地势,温暖湿润的海陆气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南秦巴山地自然风竟和湖光山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