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西麓。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74公里,东距固原市63公里,北距宁夏银川市391公里,总面积3130平方公里。西吉县辖4镇15乡,常住人口为315827人,县政府驻地吉强镇。
西吉县于民国31年(1942年)10月10日建制立县,是宁夏人口第一大县,少数民族聚居县,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西吉县还是红色革命圣地,毛泽东夜宿单家集,红军长征胜利会师将台堡,1996年江泽民同志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纪念碑”亲笔题词。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火石寨丹霞地貌风景区”、国家级地震堰塞湖遗址党家岔震湖。是中国首个“文学之乡”,也是华夏古钱币收藏第一县。
【行政区划】
西吉县辖4个镇、15个乡:
镇:吉强镇、兴隆镇、平峰镇、将台堡镇
乡:新营乡、红耀乡、田坪乡、马建乡、震湖乡、兴平乡、西滩乡、王民乡、什字乡、马莲乡、硝河乡、偏城乡、沙沟乡、白崖乡、火石寨乡
【建置沿革】
夏商,为“雍州之城”。 秦朝,属北地郡,汉武帝分北地郡置安定郡,现西吉县地域属安定郡。 三国,今县境南部属曹魏雍州安定郡,西北部被羌胡占领。两晋时仍属安定郡。 隋朝,先属原州,后属平凉郡。 唐朝,属原州。 北宋,属秦凤路,天禧元年(1017年)在今将台乡火家集置羊牧隆城,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隆德寨。金时升隆德寨为隆德县,今县境东、南及西南部属其管辖,县属德顺州。今县境西北部属西夏的西安州。 元朝,至元年间,隆德县迁治于今隆德县城,今县境西南部属其管辖,隶陕西行中书省静宁州,今县境东北部属开城府。 明朝,属陕西布政使司关西道平凉府固原州隆德县管辖。县境沐家营一带为朱元璋养子黔宁王沐英牧地,新营、旧营一带为朱元璋十四子朱模牧地。 清朝,初属陕西,后归甘肃省,属固原、海原、隆德三县辖地。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硝河城置州判,属固原直隶州。 民国初期,属泾源道,后改属陇东行政公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民国三十年(1941年),固海地区三次爆发回民起义,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其统治,于民国31年(1942年)设置西吉县,以境内席芨滩演化得名,当时属甘肃省陇东专区,驻穆家营。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0月10日,建制立西吉县。 1950年05月,西吉县改属平凉专区。 1953年09月,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成立,西吉属其管辖。 1955年,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置为固原回族自治州。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西吉县归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专区(后改固原地区为固原市)。 2017年2月8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固原市西吉县将台乡将撤乡建镇,命名为“将台堡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东与固原市原州区接壤,距固原市63公里,与隆德、甘肃静宁县毗连,距隆德县91公里,距静宁县73公里,南至陕西西安市450公里,西与甘肃会宁为邻,距会宁县132公里,西离甘肃兰州市272公里,北同海原县相依,北去银川391公里。县境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74公里,总面积313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西吉县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属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主要有葫芦河川道平原区、西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东北部土石山区三个地貌类型,地势南低,北、东、西渐次增高,海拔1688—2633米。
气候 西吉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5.3℃,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7—9月。
水文 西吉县境内有葫芦河、清水河、祖厉河三条水系,均属季节性河流。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西吉县各级各类学校360所。其中:幼儿园164所(其中民办幼儿园17所),普通小学167所(含 67个教学点,1所特殊教育),初级中学26所(含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全县年末专任教师4964人(不含特岗)。其中:幼儿园36人,普通小学2468人,普通中学2232人,职业高中228人。年末在校学生78723人。 其中:学前教育12529人(含民办幼儿园2860人),普通小学生34132人(含特教学生89人),初中学生18211人(含特教学生24人),普通高中学生9415人,职业高中学生4436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7.06%,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3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63%,小学六年巩固率和初中三年巩固率均为100%。
文化事业 西吉县文化和旅游系统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共举办文艺演出325场,有县级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9个,村级文化室295个,社区文化室8个,农家书屋295个。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2万册,借阅人次15.672万人次。有博物馆1处,馆藏文物4087件(可移动文物),其中国家级二级文物127件。 不可移动文物全县定级23 处,其中7处为区级保护单位,14处为县级保护单位。年末全县有线电视实际用户5189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剧场、影剧院1个,广场文艺演出35场次,放映电影3572场。全年共完成新闻358期(档),播出新闻358条,摄制各类专题节目12部、微剧15部。全县共有旅游景点5个,其中,4A级旅游景点2个,3A级旅游景点1个。
医疗卫生 西吉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55个。其中:公立医院2所,民营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19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村卫生室296个、个体诊所28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13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85人、护士1225人、药剂师86人、技师5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886人。公立医院实有病床数768张,私立医院实有病床数373张。孕产妇死亡率0,婴儿死亡率3.58‰(1周岁以内),其中新生儿死亡率2.95‰(28 天以内),传染病发病率269.176/10万。全年总诊疗856664人次,入院人数 55924人。
【风景名胜】
西吉县钱币博物馆
西吉县钱币博物馆始建于1996年,是中国第一座县级博物馆。博物馆大楼建筑面积1122平方米,开设五个大型展厅,陈列展出古钱币、历史文物、民族文物、将军题词展,展室平面400余平方米。收藏有古币藏品达20万枚(件),陈列展品3500余枚(件),因此被誉为华夏古钱币收藏第一县。其中,收藏的凤凰文化起源代表物——刻有凤凰图案的玉琮、西夏铜头盔、从麦加流至西吉的袖珍古兰经等均具有研究和考古价值。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园
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碑是为纪念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22日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于1996年10月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修建的。纪念碑座落在将台堡内东侧,碑高22.5米,碑的正面镶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16字,背面是中共西吉县委、政府撰写的碑文,碑的顶部雕有三尊红军头像,象征红军三大丰力会师,碑身下部浮雕8组代表中国革命胜利的图案。
西吉震湖
西吉震湖位于西吉县城西南约32公里处的震湖乡党家岔村,是1920年宁夏海原8、9级大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也是世界第二大地震湖。西吉震湖形状狭长,原湖水面积约80平方公里,现有水面东西宽60米,南北长约3110米,总面积达186万平方米,平均水深约12米,最深处达27米,蓄水量1120万立方米。 党家岔堰塞湖是高原地区最大的地震堰塞湖,也是宁夏最大的堰塞湖。
火石寨
西吉火石寨,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最壮美的丹霞地貌群,专家称其为“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西吉县城北15公里的火石寨乡境内,东距固原须弥山景区28公里,方圆100平方公里,其中著名的有扫竹岭、石寺山、照壁山等景观。
战国秦长城
固原境内的秦长城,经过西吉、原州(区)和彭阳两县一区,由甘肃静宁县进入西吉,途经原州(区)、彭阳等地,取东北方向进入甘肃省镇原县武沟乡,全长大约200余千米。保存较好段长城残高2-10米,基宽8-10米,墙体敌台残高5-20米,台面外凸,间距200米。固原秦长城采取复线修筑设防,这种独特形式是全国罕见的。
【历史文化】
民族风情 西吉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回族的风俗文化,因其民族的形成特点,既有对阿拉伯风俗的传承,也有对其他民族风俗的汲取,在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上恪守与保留了民族个性的原则性以及入乡随俗的灵活性。
民族习俗 服饰:西吉回族男子一般常戴平顶无沿白帽或黑帽,大多数喜欢戴白帽;回族妇女一般多穿白色,月白色蓝、黑色右衽大襟衣裳、大裆裤子。老年妇女大多用布带束扎裤角。青年妇女和姑娘喜欢穿较艳丽的花衣裳、裤子;同时还爱穿自己绣的花缠腰、肚兜兜。回族已婚妇女,头发都要按照风俗习惯,收拢挽起,不让外露。妇女除包头外,还佩带“盖头”。“盖头”一般分绿、黑、白三种颜色,少女和年轻媳妇戴绿色,中年妇女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 饮食:牛羊肉是西吉回族的主要肉食品。回族只吃经阿訇、满拉或有经学知识、会宰牲者宰的牛、羊、骆驼、兔子等反刍动物和鸡、鸭、鹅。禁忌猪、马、骡、驴等不反刍动物及一切凶禽猛兽和任何自死动物的肉,不食用任何动物的血液。西吉回族的馓子、麻花(用面粉经过加工后的油炸食品)是待客、送礼、过节的传统食品。 忌讳:西吉回族有许多忌讳。忌用一只手瓣馍馍,囫囵吞食馒头或烙饼;忌蹲在炕上、板凳上就餐;晚辈坐下与长者说话时,忌跷“二郎腿”;为客人倒茶后,茶壶嘴一定要向外放,不能把壶嘴对客人。回族家中忌用任何管弦乐器吹拉弹唱。忌在挂有阿文字画或藏放经典房内吸烟。
【地方特产】
西吉西芹 西芹又称洋芹、美芹,伞形科植物,是从欧洲引进的芹菜品种。西吉西芹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病性强,抽苔晚,分枝少等优点,叶柄实心黄绿色腹沟浅,柔嫩多汁,粗纤维极少,光泽品质脆嫩,生食及炒、腌等口感好。因此“西吉西芹”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西吉马铃薯 西吉马铃薯产自六盘山西麓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因特殊的气候和土壤环境,马铃薯个大、外形规则、皮薄肉嫩、口感好、品质优良。是西吉马铃薯生长得天独厚的优势。2007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20万亩,继续位居全国种植面积第一县。
【荣誉称号】
2004年2月,西吉县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2011年,西吉县先后荣获首个“中国文学之乡”、“中国西芹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级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2017年6月,西吉县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2019年3月,西吉县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4月,西吉县入选2020中国健康产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西吉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9月29日,西吉县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11月16日,西吉县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研究,正式批复同意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11月,西吉县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西吉县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7月,西吉县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2021年8月27日,西吉县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9月2日,西吉县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23年1月,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