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六盘山东北麓,黄土高原中西部。东邻彭阳县,南接泾源县,西连西吉县,北靠海原县、同心县,东北、西南分别与甘肃环县、隆德县毗壤,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2739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7个镇、4个乡。原州区常住人口47.4万人。
原州区,境内平均海拔1750米,年均降雨300~550毫米,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是宁夏首个“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全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和牛羊肉生产基地,享有“中国冷凉蔬菜之乡”“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美誉。
【行政区划】
原州区辖3个街道、7个镇、4个乡:
街道:北塬街道、古雁街道、南关街道
镇:三营镇、开城镇、张易镇、彭堡镇、头营镇、官厅镇、黄铎堡镇
乡:中河乡、河川乡、炭山乡、寨科乡
【建置沿革】
秦惠王取乌氏之戎,建乌氏县。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灭义渠戎,建朝那县,乌氏、朝那皆属北地郡。 汉初,沿秦旧制。元鼎三年(前114年),析北地郡置安定郡,郡治高平(今原州)。永初五年(111年),因羌族起义,安定郡寄理美阳(今陕西省武功县境)。永建四年(129年),还治高平。永和六年(141年),复徙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县)。 三国,属曹魏雍州安定郡。建安十六年(211年),郡治迁临泾(今甘肃镇原县南)。 西晋,仍属安定郡,郡治临泾。十六国时,前赵分安定郡部分地及增设陇东郡,以高平设朔州牧,领陇东、安定郡。北魏太延二年(436年),置高平镇:道光五年(524年),改高平镇为原州,并置高平郡,倚设高平县,治所高平。北周设原州总管府,领高平、长城二郡。 隋开皇二年(582年),废长城郡;三年,废高平郡。大业三年(607年),原州改平凉郡,郡治平高。大业六年(610年),废原州总管府,置牧监。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平凉郡为原州,属关内道。贞观五年(631年),于原州置中都督府。天宝六年(742年),改原州为平凉郡,乾元元年(758年),平凉郡复改原州。大历元年(766年),吐蕃攻占平高,原州治所迁灵台百里城,后迁平凉及临泾。 五代,仍为吐蕃所占。 宋至道三年(997年),以故原州城设镇戎军,属陕西路。咸平六年(1003年),置彭阳城、陇干城。庆历初年,镇戎军改属渭州隶泾源路。绍圣四年(1097年),置平夏城。大观二年(1108年),以平夏城置怀德军。 元废镇戎。至元九年(1272年),在开远堡设立陕西行中书省开成府路,至治三年(1323年)降开成府为州。 明,降开城州为县,设固原巡检司属陕西布政司平凉府。景泰二年(1451年),修古原州废城设固原守御千户所。成化二年(1466年),开城县迁固原千户所,五年千户所升固原卫。旋增三边总制府。弘治十五年(1502年),设固原州、卫,均属陕西都指挥使。 清顺治初,固原州属陕西省平凉府,不久改固原道。连同三边总制府,固原卫均驻固原城。康熙初年,迁镇、设平凉道,治固原。雍正初废固原卫,乾隆初固原设平、庆、泾道,同治年旋改为平、庆、泾、固、化道、移治平凉。同治十三年(1874年),固原设直隶州,领硝河北判。 民国初,固原州属甘肃省泾原道,后属陇东行政公署。民国三年,废固原州设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在固原设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专员公署撤销。 1949年,固原县属甘肃平凉专区。 1953年,西吉、海原、固原建立西海固回族自治区。 1955年,改为固原回族自治州。 1958年,西吉、海原、固原、隆德、泾源5县归固原专区,属宁夏回族自治区。 1983年,固原县析置彭阳县。 2002年,改固原地区为固原市,固原县为原州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原州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西部,位于六盘山北麓。西北与海原县、西吉县相邻,东南和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及甘肃省的环县相接,土地总面积2739平方公里。
地势地貌 原州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西部,地势南高北低,西南为六盘山山地,东北为黄土丘陵,中部为清水河河谷冲积平原。 境内主要山峰有:六盘山、香炉山、马东山、禅塔山、须弥山、黄峁山、东岳山、程儿山、云雾山、炭山等。
气候 原州区气候属内陆暖温带半干旱区。由于地处内陆中纬度地带,全年大部分时间受高压空西北风的环流影响,受青藏高原大气团的控制,境内降水少、蒸发量大,干燥度较高,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四季气候分明。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差异性大,春季和夏初雨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6.8℃,无霜期120—14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300-550毫米之间,自南向北递减,降水量大多集中在7—9月,平均蒸发量1200—1800毫米,一年四季晴天多,阴天少,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间2250—2700小时,昼夜温差大,在10—20℃之间。
水文 原州区地表水分三系:清水河系、泾河系、渭河系。其中,清水河系包括清水河、冬至河、中河;泾河系包括颉河、茹河;渭河系包括张易河。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清水河谷平原及南部山区,东北丘陵地下水贫乏,埋藏深。水质南部好,北部差。
【交通运输】
原州区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省会城市的三角中心,101省道、312国道交汇于此,福银高速公路、宝中电气化铁路纵贯南北,固原支线机场已通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原州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9所。其中: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10所(含民办2所),九年一贯制2所,小学160所,幼儿园100所(含民办57所),特殊教育1所,职业教育1所。另有教学点10个。中小学共有教职工5596人,其中专任教师5558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11817人,其中:幼儿园在园儿童19064人,小学在校学生50537人,初中在校学生24484人,高中在校学生13649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97人,职业教育在校学生3886人。
医疗卫生 原州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06个(含村卫生室),实有床位3399张,卫生技术人员4386人,其中:执业医生1349人,注册护士3267人。新生儿死亡率2.3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41%,传染病发病率317.61/10万。
【历史文化】
剪纸 固原回汉族人民非常喜爱、且沿袭了很久的民间手工艺品,多为妇女剪制。剪纸多在冬季农闲时进行,到了春节贴窗花、做花灯时达到高潮。
方棋 西海固叫“下方”。劳作的农民,在田间地头,叉开手指,横竖四次各七道,便可划出“方棋”盘来,一方用小石头,土块,另一方则用小树枝作棋子。
【风景名胜】
须弥山石窟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须弥山南麓一百多米处,总称“须弥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是梵文,意为金山,该窟初建于北魏年代,以后历代均有扩建,迄今仍保留有20多个洞穴。 须弥山石窟为佛教石窟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固原西北55千米寺口子河(古称石门水)北麓的山峰上,须弥山属六盘山脉,山基以紫色砂岩,砂烁岩及页岩组成,海拔2003米,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山中流水,风景秀丽。是宁夏著名景区之一。石窟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继续营造,以后各代修葺重妆,成为原州(今固原)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1982年,须弥山石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固原古雁岭城市森林公园
固原古雁岭城市森林公园,地处固原市新老城区中间地带,紧邻固原市行政中心。西至古雁街,南至萧关路,北至古雁岭北路,东至规划路,以古雁岭山脉为界分为一期和二期工程,以景观绿化、登山步道、景观灌溉、游园广场硬化等工程为主,还在古雁岭中部建设了古雁塔。
固原清水河国家湿地公园
固原清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固原市第一个获得国家试点的湿地公园,北达沈家河水库大坝,西面以清水河水体外延200米范围为界,东接宝中铁路,湿地公园。2011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固原清水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726公顷,是干旱化区域内典型河流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和生物资源的“储源地”,是濒危、稀有水禽类的“中转站”,是固原市城北重要的灌溉及防洪区。
沈家河水库
沈家河水库,始建于1958年,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清水河上,距离固原市城区约10公里,有效库容2300万立方米。2016年,固原市开始了沈家河水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引进清水河水源、开挖地下水,形成200万亩湿地。
赫光纪念馆
赫光纪念馆,位于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村村委会院内,建于2010年。纪念馆正中是赫光烈士的雕像,背景为中国共产党党旗。纪念馆主要陈设赫光烈士的生平事迹,分追寻真理、发动兵变、创建政权、壮烈殉难四个部分,图文并茂地再现了赫光烈士革命历程。
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市,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为典型草原植被地带,是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80年代初期在中国西部建立最早、保护最完整的本氏针茅草原自然保护区,为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基地。 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固原城东北45千米处,主峰海拔2128米,山基由白云岩、红色砂砾组成,土壤为地灰褐土和淡黑垆土,生长草甸植被。1982年,固原在云雾山建立了面积达4000公顷的草原自然保护区,1995年被列为省(区)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中国黄土高原建立的第一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植物51科131属182种,动物40科74属80种,益虫14科28种,蜘蛛5科7种。保护区所保护的对象就是这些草原植被及其生态系统,包括气候、土壤、昆虫等。
固原博物馆
固原博物馆,是国家文物局1998年确定的全国70个重点博物馆之一,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筹建于1983年,1988年9月25日落成开放。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馆内收藏文物2万余件,时间跨度自远古至明清,具有显著的完整性,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3件(组),国宝级文物3件。藏品以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系青铜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时期丝路文物最具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北周鎏金银瓶、凸钉玻璃碗为国之瑰宝,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依据。
【地方特产】
馓子 馓子,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食品。以糯米粉或是面粉搓成细绳,挽曲如环,入油锅炸成金黄色,香酥无比,为南北之通食。《名义考》云:“绳而食之,曰环饼,又曰寒具,即今馓子。”俗语有"点心香。
炒糊饽 炒糊饽,是一道西北地方著名小吃,流行于宁夏银川、吴忠等地。特点是制作方便,配菜丰富,香、辣,嚼起来很有口感。“糊饽”是一种用烙饼切成饼条的俗称,又称“糊饽子”。而所谓炒糊饽,其实通俗的说,就是将这种烙饼切成条状,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
搅团 搅团,为西北一特色吃食,陕甘宁尤好吃。搅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可以说是农家的救命饭。搅团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水围城,一种是漂鱼儿。主要包括玉米搅团和洋芋搅团。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当地回汉群众最喜爱的传统吃法。 选用不足一岁,没有吃过青草的壮羊羔,按部位卸成八件:四条腿四件、身体四件,共八件。洗净后放入白水锅中,文火煮一两小时。肉熟后,每人拿一件,抹上食盐后就可食用。羊羔肉味鲜而嫩,没有膻味,是待客的上等佳肴。 也可选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羯羊,剁为大块,先用冷水浸泡,洗净血水后下入锅中,放少量盐面、花椒、姜等极少几种调料,以除膻味而保鲜嫩。食用时,根据喜好配以不同调汁,手抓蘸食。
【荣誉称号】
2011年8月,原州区被中国特色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正式授予“中国(西部)冷凉蔬菜之乡”。 2017年9月,原州区荣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区)。 2017年12月26日,原州区获评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2019年1月25日,原州区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2020年6月30日,原州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9月26日,中国诗歌学会授予原州区“中国诗歌之乡”的称号。 2020年9月29日,原州区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11月,原州区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0年12月22日,原州区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14日,原州区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2021年1月18日,原州区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1年6月21日,原州区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8月27日,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9月8日,原州区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11月15日,原州区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1年12月,原州区被水利部认定为2021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