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2月19日北京电 12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联合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公布了50个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据悉,此次公布的50个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将通过1-3年的建设期,分批次验收、择优遴选命名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发挥融合发展示范区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
融合发展示范区作为推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关部门介绍,本次入选的50个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产业融合基本条件较为扎实,建立健全融合发展工作体制机制,统筹本地区财政、发改、宣传、商务、金融等相关部门,为推进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次公布的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各有特色。具体表现在:
一是依托资源禀赋助力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黄山市黟县-屯溪区-歙县、南平市武夷山市、桂林市阳朔县、酒泉市敦煌市等地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自然资源丰富,在传统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旅游产业链各环节,发挥旅游的载体和渠道作用,让文化更加鲜活,旅游更有内涵。
二是依托优势产业做好“+文化”“+旅游”文章。唐山市迁安市、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广州市荔湾区等地工业发展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在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同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提升文化和旅游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
三是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苏州市姑苏区、成都市青羊区-郫都区-都江堰市、西安市曲江新区等地打破传统文化、旅游资源界限,发展旅游演艺、中国式主题公园、文化节庆会展旅游等品牌项目,通过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进一步带动传统融合业态转型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和旅游需求。
四是积极培育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郑州市中牟县等地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特色和资源禀赋条件,积极培育海洋文旅、新型旅游演艺等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通过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推动产业融合特色化、多样化、差异化发展。
(伍策 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