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位于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脉东麓,毗邻鄂、渝、黔三省市,是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首府,被誉为武陵山区的明珠城市。市辖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人口29.43万。枝柳铁路纵贯南北,209、319国道相互交汇。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市境古秦属黔中郡,宋置镇溪砦,明设镇溪军民千户所,清有乾州厅,民国初改乾县为乾城县,1953年更名吉首县,1982年撤县建市,历经两千余年。在这块古老而又年轻、朴拙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养育了明代苗族哲学家、教育家吴鹤;光绪年间,在家乡募兵到闽、台抗法的陕甘总督杨岳斌;率兵抗击八国联军、保卫大沽口,以身殉职的天津总兵罗荣光;民国期间,热心苗区教育,潜心研究苗族问题的著名学者石启贵;中国当代画马四杰之一国画大师张一尊等一大批民族英才。
行政区划
吉首市辖4个街道、5个镇、9个乡:
街道:石家冲街道、峒河街道、乾州街道、红旗门街道
镇:矮寨镇、马颈坳镇、河溪镇、双塘镇、丹青镇
乡:吉首乡、万溶江乡、寨阳乡、已略乡、太坪乡、白岩乡、排绸乡、排吼乡、社塘坡乡
历史沿革
吉首,史称镇溪所,是我国西南门户重镇,有千余年的文明历史。市地秦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宋朝时为军事防地。
嘉靖31年,设乾哨和强虎哨。清康熙43年,设乾州厅。民国元年,设乾城县。
1949年11月5日,乾城县和平解放。在当地“所里”的苗语汉谐音改名为吉首县。 1982年8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自然资源
吉首市境地貌以中低山、低山地貌为主,中低山和低山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0%;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与东南地势高差为824.6米;地势以山地为主。
吉首山脉呈北东、北北东带状平行排列;灰岩广布,岩溶地貌发育,由于温润气候的影响,可溶性碳酸盐岩受到强烈的溶蚀,形成独特的孤峰、峰丛、溶洞、地下河等岩溶地貌;地处武陵山脉中段,山峰耸立,最高峰位于矮寨镇西南部,形似莲台而得名莲台峰,主峰海拔964.5米,为全市最高点,最低点为河溪镇新建村欧化溪,海拔142米。
吉首境内较大的溪河有峒河等81条,总长620公里,组成复聚合状水系,均属武水支流。常年水量27.52亿立方米,地下水蕴藏量6861.1万立方米/年。
吉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目前已探明开发价植高的矿种有磷、钒、石灰石、重晶石、矿泉水、含钾页岩、硅酸盐钾、黄铁矿等。
物产中桐油、茶叶、烟叶、生姜、苎麻、桠柑、猕猴桃、药材等在湘鄂黔渝享有盛誉。酒鬼酒、湘泉酒、老爹猕猴桃汁、果王素、水冲石砚、金银花饰品、乾州板鸭、河溪香醋等名优产品蜚名中外。
经济发展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为621077万元,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584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05123万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380370元,增长13.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22609元,同比增加2615元。
建市20年来,吉首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写下了吉首历史辉煌的一页。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9.45亿元,财政总收入1.45亿元。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果、畜、烟、菜等四大支柱产业。
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已建成以轻纺、医药、绿色食品、建材、冶化为支柱,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经济体系,涌现出一批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随着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乾州新区开发的顺利推进,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平台正在形成。
基础设施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区面积由建市之初的4.5平方公里扩大到1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5万人发展到17.45万人。城区日供水能力达10万吨,供电实现了大小电网联营并网。道路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通达、对外交往日益便捷。大容量长途数字传输器、程控电话网、移动电话网等现代通信工程相继建成。文化、宾馆、娱乐等服务产业兴旺发达。对外开放全面深化。吉首是全国、全省民族自治州地方改革开放试点市、试验区,为四省市边区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商贸重镇,市场建设兴旺发达,民营经济快速增长,城乡贸易日益活跃。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民族教育空前发展,“两基”目标顺利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水平逐步提高,文化艺术不断繁荣。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3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67元,农村贫困人口由12.8万下降到0.5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加,达到12.58亿元。人均住宅面积城市达18.6平方米,农村26.3平方米。
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吉首地区拥有学校179所,其中大学3所,职业中专13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4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93所,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98588人,其中,小学生26137人,初中生13918人,高中生7276人,职业中专生18659人,大学生32435人(含研究生、成人、网络等学生),特殊学校16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5%,毕业率为99.6%,初中阶段升学率为76.1%。全市共有1257人参加高考,普通高考录取新生857人,录取率68.18%。本科批次共录取268人。2009年落实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156.3万元,受助学生2214人;落实普通高中救助金34万元,受助学生351人;落实贫困大学新生助学金46.8万元,受助学生187人。全年投入600多万元改善办学条件,完成5所合格学校建设。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公转住房扫尾工作,共修建住房132套,面积7920平方米,为15所农村学校585名农村教师解决了安居难题。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年内实施科技项目3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5项,州级5项,市级21项,投入科技项目经费560万元,项目实施完成率9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1亿元,利税总额6300万元。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4项。完成国家专利申请量90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40件,外观设计42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33项,合同成交额473万元;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18项次,新品种29个;完成农业适用技术培训180期,技术培训1万人次。
旅游资源
山川绮丽,风情独特。吉首南联凤凰城,北接张家界,为湖南西部旅游黄金线的中心,已成为西南地区新兴的旅游热点。境内山峰林立,溪河纵横,溶洞广布,有全国落差最大的流纱瀑布,有蔚为壮观的矮寨坡公路天险,集自然风光与民俗于一身的德夯苗寨,是湖南省十大重点旅游景区。
吉首市德夯距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西郊20公里处,属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形成了许多断崖、石壁、瀑布、原始森林。区内溪河交错,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自然风光秀丽迷人。
自矮寨镇沿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诗情。九龙溪穿寨而过,四周山色清幽,悬崖如削。过石拱桥可登盘古峰,峰高400余米,山巅有大、小两峰,顶宽约5公顷多,为盘根错节的原始森林,四周绝壁,站立峰顶,方圆景色尽收眼底。
德夯, 苗语为“美丽的峡谷”。由于山势跌宕,绝壁高 耸,峰林重叠,形成了许多断崖、石壁、峰林、瀑布、原始森林。区内溪河交错,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丰富的 动植物资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迷人。
德夯居住着一寨苗族,他们讲苗语、穿苗服,以歌为媒,自由恋爱。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田养蚕,纺纱织布,手工织品巧夺天工。
德夯风景名胜区,民俗风情十分古老纯朴,德夯风景区开展的民俗旅游项目有苗家做客、拦门对歌、敬酒、苗家跳歌晚会、歌舞会、苗族鼓舞、灯火送客等三十多个旅游项目。 德夯风景区,1987年元月一日正式开。
风土人情
明世宗三十三年(公元1555年),由于朝政腐败,防务废驰,沿海空虚,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断大肆骚扰。朝廷虽曾多次派军抗倭,终因将怯兵弱, 加上内奸与倭寇勾结,每与敌战,一触即溃。尚书张经上秦朝廷,说湘鄂西一带土家族人,机智善战,若能调征士兵前往平倭,胜利指日可待。明世宗准奏,于是颁诏令,派经略使胡宗宪督办此事。永定卫茅岗土司覃尧之与儿子覃承坤及桑植司向鹤峰、永顺司彭翼南、溶美司田世爵等奉旨率士兵三千出征。
时正值年关。“麻雀儿也有个三十夜”,可军令如山,圣令难违,覃尧之深知这一去难返,决定与亲人过最后一个年。于是下令:“做子饭,切坨子肉,斟大碗酒,提前一天过年再开跋!” 过年后,土家兵奔赴前线,与各地士兵并肩作战,终于收得被倭寇侵占的国土,将倭寇拒于国门之外 。世宗钦赐匾额,上书“东南战功土家族合家团聚过年,有其独特习俗:若腊月大则二十九过年;月小则二十八过。土家族把提前一天过年称为过“赶年”。
有《长乐县志》曰:“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将士,除夕,倭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过“赶年”,是土家人民最值得骄傲的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