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地处湖南中部,位于湖南省“五区一廊”战略要冲,辖7个乡,15个镇,总人口115.6万人万人(2008年),总面积2512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湘潭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从文、资源优势,被定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县。经过不懈的努力,全县已建成初具规模的集贸市场和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优越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了各路客商来县投资。
湘潭县以汉族为主,26个少数民族零星杂居,总人口114.1万人,全县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54人。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罗亦农以及一代世界文化名匠齐白石、吕骥等人。
行政区划
湘潭县辖15个镇、7个乡:
镇:易俗河镇、梅林桥镇、谭家山镇、中路铺镇、茶恩寺镇、河口镇、射埠镇、花石镇、青山桥镇、石鼓镇、姜畲镇、云湖桥镇、石潭镇、杨嘉桥镇、乌石镇
乡:响塘乡、响水乡、分水乡、排头乡、龙口乡、锦石乡、白石乡
历史沿革
以昭山下湘江中传说中的深潭——昭潭得名。战国时期,县域属楚国。隶长沙郡。境内已使用铁制工具生产,饮食具“饭稻羹鱼”特点。秦灭楚,置临湘县,今县地属临湘县,隶长沙郡。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8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三八师第四一三团进驻湘潭县委率干部百余人抵城,宣布湘潭和平解放。县域隶长沙专区(1952年,长沙和专署改名湘潭专区,县域隶湘潭专区)。13日,中共湘潭工委与中共湘潭县委合并。22日,县人民政府成立,接管旧政权。
地理位置
湘潭县地处湘中偏东、湘江西岸,位于东经112°25′~113°03′,北纬27°20′~28°05′,地跨涟水、涓江、靳江流域,为湖南省湘潭市辖县,属于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县域地图呈狮状,巨口张向长株潭。面积2512.98平方公里,约为五山一水二分半田,一分半道路和庄园。东至梅林桥镇杨梅坳,南至茶恩寺镇斗茅坳,西南至石鼓镇洴塘,北至响塘乡狮子山。与湘潭市区以湘江为界,县、市区域似犬牙交错,又与宁乡县、望城县、长沙县、韶山市、湘乡市、双峰县、衡东县、株洲县、株洲市天元区、湘潭市岳塘区、雨湖区水陆相连。
湘潭县位于长江中游平原与江南丘陵的交错地带,西靠雪峰古陆北东缘,东滨湘江,涟、涓两水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其境,地貌轮廓为西北、西南、东南三面高,中部和东北部低。最高为西南的昌山,海拔755.1米,最低为湘江沿岸原九华的万家塘,海拔33.2米,相对高差为721.9米,地势比降为10%,造成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四种地貌俱备,以平原、岗地为主。其中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39.54%。岗地占35.21%。丘陵占18.61%。山地占6.64%。县境属湘中丘陵,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群山绵延,昌山为县境最高峰,海拨755.1米,系南岳七十二峰之一。西部乌石峰凌空耸峙,海拨437米,有“乌飞将近月,石乱欲撑天”之势。东南部晓霞山脉绵延南北50公里,云集天马山、紫荆山、琵琶山、晓霞山四座高峰。北部仙女山,海拨311米,层峦叠翠,秀色一方。县境中部沿涓水、北部沿涟水形成肥沃的河谷平原,东北由湘江、涓水、涟水汇注,形成富饶的湘潭盆地。
气候特征
湘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按日平均气温10℃~22℃为春、秋季,大于22℃为夏季,小于10℃为冬季划分,境内四季分明。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为春季,天气变化无常,多低温阴雨。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夏季,气温高,雨量多,9月中旬至11月中旬为秋季,晴朗少雨,昼夜温差大。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中旬为冬季,气候寒冷,有霜、雪和冰冻。全年冬、夏时间长,春秋两季短,暑热期长,严寒期短,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光、温、水的地域差异小,灾害性天气较多,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性。
全县多年的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6.7~18.3℃之间。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一般在5℃左右。1991年极端低温为-12.1℃。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在30℃左右,极端高温达41.2℃,冬夏温差24~25℃。年最低温度一般在-2℃~-8℃之间,年最高温度一般在39~40℃之间。
自然资源
已探明矿产30余种,谓为锰矿之乡。有植物数百种,动物145种。主产稻谷、生猪、鲜鱼、蔬菜、茶叶、水果、湘莲,有“中国湘莲之乡”之称。“花石寸三莲”旧为宫廷贡品,生猪、九华红菜苔、、石潭香菇、羊鹿茶、湘莲、竹木畅销全国。锰粉、海泡石、磷等矿产,远销海内外。
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锰、铅磷、石膏、海泡石、矽砂、石灰石、铁、金、高岭土、白云石和矿泉水等。
县域内属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带,按植被区系划分,属华中偏东亚系。过去对天然值被利用不当,致使现在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次生植被的组成主要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等;人工植被的组成主要有用材林、油茶经济林及沼泽性水性水生植物等群落,地貌形态多样致使植被各具特色。县境内里野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名目较多,主要有林木类、竹类、药用植物类,花卉类等百个品种。
县境内野生动物属亚热带林灌丛草地农田动物群,常见的野生动物有鼠、野兔等6个种;禽类有麻雀,野鸡等22个种;鳞类有鲤、鲢等40多个种;介类有龟、蟹等6个种;昆虫类有蜘蛛,蝉等46个种;无脊椎类有蜗牛,蚯蚓等6个种,脊椎爬行类有眼镜蛇,水蛇等14个种;两栖类有泥蛙,泽蛙等5个种。
基础设施
近几年来,湘潭县委、县政府顺应改革开放形势,以县城搬迁、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彭总诞辰百周年纪念工程建设为契机,立足两个转变,着眼开放带动,狠抓投资环境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回忆引资步伐。三年来投入20多亿元用于县城开发、小城镇、交通、能源、邮电、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县已建成初具规模的集贸市场和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优越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了各路客商来县投资。
境内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107、302国道、长潭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天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湘江横贯境内,京广、湘黔铁路横跨东西南北。全县物产资源丰富,并蕴藏着大量的海泡石、煤、锰、矽砂等矿产资源,自古以来,农、工、商、贸鼎盛,素有“天下第一壮县”、“湘中明珠”之美称。自此,全县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县财政年收入近2亿元。农业稳步发展,已初步建成粮、猪、渔、禽、莲、茶、林、果、蚕、药十大商品生产基地。粮食、生猪、渔业生产跻身全国百强县先烈,湘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了“中国湘莲之乡”的光荣称号。
经济发展
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GDP)1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43.5亿元,增长26.0%;第三产业增加值42.8亿元,增长11.6%;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1206元。
工业乡镇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实现工业年总产值27.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08亿元,形成了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冶金、矿产开发四大支柱产业,传统名牌产品湘莲系列、湘绣、芙蓉牌酱油、立德粉、水泵、钾钠水玻璃等走俏国际国内市场。
近年来,全县共引进资金6.5亿元,其中外资企业12家,总投资14800万元,内资企业108家,工业企业32家,工商企业1000余家,引进总投资5.8亿元,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始形成,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崛起在湘江之滨,带动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更快发展。
晓霞山
旅游资源
县域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土地肥沃,植物茂盛,数十里山川相趣,雄奇与精微,恢宏与质朴浑然一体,形成了众多山、隐山、花石水库、上石坝水库等,不但风景秀丽,还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和人文景观。同时,就地理位置而言,湘潭县是全省五大旅游区的中心点位置,即东有长沙、南有衡山、西有武陵源、北有岳阳、中有韶山,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加之,有革命纪念地,彭德怀故居乌石、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故居等名胜,旅游资源丰富。
晓霞山
晓霞山位于湘潭县南部,是南岳72峰之一,山脉逶迤,南至天马山,北抵天子坟山,擎天耸立,气势磅礴。晓霞山峦嶂中有三峰,凹凸匀称排列,形如笔架,故又名笔架山。山高海拔451.3米。其间林谷深邃,小竹丛生,素饶竹笋,故亦称饶笋山。
铜梁山
铜梁山位于湘潭县石鼓镇境内,山脉海拔700多米,地势极为偏僻,正好处于湘潭县与双峰县的交界之处。铜梁山名称由来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在双峰县井字镇与湘潭县、湘乡市交界处,有一座大山叫昌山。主峰灵应峰海拔755.1米,是南岳72峰之一。在主峰与鹰尖石之间,横卧着一条长达2公里的一字形平脊岭,当地人叫它“一字大脊”。相传有一仙人挑着两个大小不一的箩筐,掌灯时分就来到了大山脚下的花山村。热情好客的花山人见了这位外来客人,格外欢喜,他们以美酒佳肴相陪,不知不觉已到鸡鸣。仙人突然想起师父“鸡鸣前一定要翻过大山”的教诲,趱告辞,挑起担子飞也似的上山去。可是,送客的花山人一会儿便发现,那人的担子搁在了山顶,扁担成了一条“一字脊”,两个箩筐便成了一字脊两端的“峦柱”,形似一个巨大的铜梁。因此,铜梁山这个美名便叫开了。
湘江
湘江,长江中游南岸重要支流。又称湘水。主源海洋河,源出广西临桂县海洋坪的龙门界,于全州附近,汇灌江和罗江,北流入湖南省,经17县市,在湘阴濠河口分为东西两支,至芦林潭又汇合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主要支流有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蒸水、涟水等。多年平均入湖水量713亿立方米。湘江支流众多,部分支流水土流失较重。
风土人情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龙舟忙。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划龙舟、吃粽子、悬白艾、菖蒲、戴香草驱五毒的端午节,在花石是一个隆重的节日。
每年端午,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幼都会涌到花石镇的涓水河畔。细伢子在看龙的人堆里挤进窜出,他们的装扮传递着节日气息,头上戴 菖蒲 ,耳上夹艾蒿 ,衣襟上挂香包,额上用雄黄酒写着一个“王”字。还有那新婚不久回娘家的小俩口,挑担箩筐还挤着看热闹,箩筐里的拜节礼也很有端午特色:几包薄荷酥,几十个粽子、包子、盐鸭蛋,还有几把蒲扇。红男绿女,鼓乐喧天,泛舟逐浪,热闹景象比过年更胜。
花石划龙舟,一说是为了纪念楚大夫屈原。屈原高洁的品格和殉道的操守,从古至今赢得了三湘人民的无穷敬仰。花石人民每年端午都要在屈原熟悉的湘江上竞渡龙舟,还要包粽子、吃粽子,以炽烈、虔诚的方式表达对这位如同“日月”悬天的伟大爱国者的永恒纪念。二说是为了“迎夏至”、“避恶日”——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初五是不祥的日子。要通过声势浩大的龙舟竞赛,使天上水中的神龙心神感应而大娱大悦,从而焕发神性,恪守神职,保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稼渔丰成。同时,也使人们自身秉赋龙性,像龙那样强悍矫健,进而怯邪弥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