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 >> 湘潭市 >> 乡镇介绍 >> 射埠镇 |
射埠镇 |
射埠镇位于湘潭县腹部地带,涓水中游,与河口、梅林桥、谭家山、中路铺、锦石、乌石、花石、石潭八乡镇毗邻。镇区面积3.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7034 人,潭花、韶井公路在此交汇,交通便利。境内盛产茶油,为有名的“茶油之乡”,矿产丰富,蕴藏着铁矿石、石灰石、黄金、矽砂等矿产资源,是湘潭县面积第二大,人口第二多的大乡大镇。 全镇现有耕地面积66382.75亩,其中水田62099.5亩,旱土4283.25亩,山地面积12.96万亩。现有规模企业5家。现有学校29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5所,小学22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基层党支部70个,党员2240人。 目前,镇属及驻镇有以下单位:党政办、司法所、综治办、民政所、企业办、财政所、计育办、经管站、统计站、审计站、有线台、文化站、督查室、信访办、农技站、林业站、水管站、韶灌站、畜牧站、工会、团委、妇联、中心卫生院、中心派出所、法庭、交管站、农机站、供电所、工商所、税务所、邮电局、电信局、新华书店、水文站、呤江管理所、劳动保障站、县八中、联校、信用社、农行营业所等单位。 行政区划 镇辖5个管区,射埠、湾塘、新塘、坝塘、张公、大烟塘、上春、众星、雨华、金岭、合霞、高丰、园湖、莜里、荷花、白水、旺冲、余加、铁江、碧水、新燎、杉山、群台、仙凤、桥梁、泉江、船形、板桥、杉仙、团山、谷塘、泉井、月塘冲、合力、洪湖、鹿鸣、新桥、柴塘、峡山、来仪、桂花、高泉、方上桥、大栗塘、霞塘、方伦、长延、池子、巨鱼、见龙5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面积170.96平方公里,总人口63169人,其中农业人口61460人,非农业人口1709人。 历史沿革 1988年,射埠区由锦石乡、碧泉乡、射埠乡、旺冲乡、方上桥乡、继述桥乡、土桥乡七个乡组成,区公所设在旺冲管区鹤霞村境内。1994年5月,撤销旺冲乡、射埠乡,组建射埠镇,从此结束射埠有区无镇的历史。1995年5月,撤区并乡建镇,由射埠镇、方上桥乡、继述桥乡、土桥乡组建射埠镇,镇政府设在原区公所,由此射埠镇成为全县人口第二、面积第二的大乡大镇。同年8月,成立潭花居委会、韶井居委会,射埠镇辖50个村,两个居委会,行政区划一直沿用。 自然资源 射埠镇内蕴藏有丰富的石灰石,主要集中在镇域西北部,以方上桥管区见龙、高泉等村最为集中,现已开采利用,方上桥水泥厂为县内大型企业,所产水泥省内有名。高泉村蕴藏有铁矿,正在招商开发过程中。船形村发现有砂金矿,另镇域内有丰富的海泡石资源。 新世纪,新起点,射埠党委、人大、政府一班人围绕五年再造一个新射埠的总体经济发展目标,重点狠抓了招商引资、城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经济概况 建镇以来,在历任射埠镇党政班子的带领下,射埠人民利用优势人力、物力资源,深化改革,发展农业生产,引进外资,射埠镇经济得以快速发展。1995年,射埠镇完成国税、地税和财政收入分别为157.6万元95.7万元和231.7万元;农业总产值1.01亿元,农业增加值0.62亿元,人平纯收入仅为952元;乡镇企业总产值为30205.8万元,乡镇企业增加值为10231万元,年创利税740万元。至2001年,射埠镇完成国税、地税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67.5万元、129万元和296.125万元,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和人平纯收入达到1.213亿元、0.75亿元和1380元,而到2005年底,镇工业总产值完成18200万元,农业总产值完成22600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完成13600万元;射埠镇人均纯收入3158元,比上年增长646元;实现财政总收入606万元。 自2000年开始,射埠镇射埠新街全面动工建设,至2002年末,共投1200资万元,新建门面350个,硬化城区道路4.5公里,铺设排污管道3000米。镇区人口由2000年的不足0.7万人增加至1.4万人,镇区面积由原来的1.2平方公里增至2.3平方公里。至05年末,建成投资240万元,日产2500吨的自来水厂已通水;城区公路由119盏路灯亮化,沿线安装11台IC卡电话;可用15年的大型垃圾填埋场也已建成,随着中石化加油站、菜市场等项目全面完工,射埠镇实现了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 科技教育 湘潭县八中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校位于射埠镇,座落在涓江之滨,潭花公路与韶井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生活方便。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学校设施配套齐全,有一栋两千多平方米的集办公和图书阅览、仪器、电教、电脑、实验各室于一体的五层教学综合楼,有两间标的电脑室;语间室和多媒体室,设备正在逐步完善;有教学大数、学生宿舍楼和三栋教职工宿舍楼,拥有标准的体育运动场地;文化长廊和校园美化工程正在建设中。湘潭县八中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全校有93名教职员工,高级教师4人,中级教师35人,省市级骨干教师3人,是求学求知的理想之地,这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高等院校学生和造就了许多社会各界精英,学校声名远播,誉满三湘西水。 射 特色产业 茶叶是射埠镇的传统产业,经过几十年,射埠镇的茶叶产量和产值大幅度增加。茶叶收入已占射埠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进一步壮大射埠镇茶叶产业,促使其向规模化、良种化、优质化、机械化和品牌化的方向发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现特制定《射埠镇茶叶产业五年规划(2006-2010年)》,内容如下: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积极落实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射埠镇的茶叶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大力提高茶叶产业的附加值,增加茶叶总收入,使茶叶产业真正成为射埠镇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名牌产业和富民产业,使射埠镇农民真正能依茶脱贫、靠茶致富。射埠镇茶业产业发展目标任务是:经射埠镇广大干部群众5年的共同努力,以船形茶场为骨干基地推进茶叶产业项目建设,到2010年,实现“一超两翻翻”的目标,即,茶园面积超3000亩,茶叶总产量和总产值分别比2005年翻1.5翻。射埠镇新改造低产茶园1000亩,新建无公害茶园800亩。茶叶总产量达145吨,茶叶总产值实现2900万元,茶业加工企业实现盈利870万元,年利税达1300万元,可解决1000余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年劳动力570多万元,通过企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继续扩大和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茶叶生产,最终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射埠镇位于湖南省湘潭县中部,总面积171.00平方公里,人口6.3万,山林面积12860亩,油茶面积60180亩,占山林面积将近一半。60180亩油茶分布在射埠镇5个管区50个自然村,最多的村有油茶3000亩,最少的村也在500亩以上,是湘潭县的主要茶油产地。早在民国初年湘潭县的油脂出口南亚诸国,主要是指茶油出口。当时茶油是山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支柱,“家有一山茶,代代有钱花”是当时对山农的写照。解放后的1951年到1955年是射埠发展油茶的最好时期,经过土改的农民分到山地,营造油茶林的积极性高,掀起了开山造油茶的高潮。1955年的农业合作化,由农业合作社集体组织劳力开荒造油茶又是一个高潮。这两个时期共造油茶林两万亩至三万亩之间。1958年,当时东风人民公社鹿鸣大队是湘潭地区的先进产茶油单位,全大队1400亩油茶,亩产茶油30斤以上。以后的大跃进以及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虽对油茶培植管理有所忽视,但对油茶的保护意识还是很强的,不准任何人伐油茶林烧炭便是体现。这个时期的油茶产量在徘徊中有所下降,亩产茶油在14斤至16斤之间。1961年以后国家对农村人民公社核算单位进行了调整,以生产队为单位核算后,对油茶的垦复培植积极性大大提高,基本实行了三年大垦复一次,每年除杂一次,这个时期茶油产量上升,亩产茶油在18斤至20斤之间。油茶树的特性是,适应性强、耐性超群,它具有梭罗、蟠桃树的耐力,可说是百折不挠、树杆坚韧、叶茂、四季常青、常年花果不落。即使被杂林灌木荆刺封杀,隐蔽在阴暗角落里,它仍叶青枝韧,默默的顽强的活着,这就是油茶的特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消费层次的提高,对茶油食用价值认识的提升,茶油市价逐年攀升。市场价格原产地在10元左右,加工包装以后可达20元以上,效益极其明显。射埠镇党委、政府乘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冬风,发动射埠镇群众对油茶进行全面垦复、低改,并无偿提供技术指导。现已制订中长期发展目标:油茶产油量达到亩产30斤,由2000年左右的总产3310担达到18000担,产量翻五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