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涟水源头。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3′-112°2′,纬27°27′-28°2′。东毗娄底、双峰,南接邵东、新邵,西邻新化、冷水江,北连安化、宁乡。东西最大宽度40千米,南北最大长度65千米。总面积1895平方千米。总人口113万人(2008年)。市人民政府驻蓝田街道,邮编:417100。代码:431382。区号:0738。拼音:Lianyuan Shi。
涟源市鸟瞰图
涟源地处湖南的几何中心,具有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湘黔线和国道207线交汇处,正在修建的二广高速和娄新高速在涟源东交汇,涟源将成为湖南的交通枢纽,还有正在改扩建二级标准的国道207,省道210及正在规划中的沪昆高铁涟源段将为涟源经济发展带来巨大人气和财气。
行政区划
涟源市辖1个街道、15个镇、4个乡:
街道:蓝田街道
镇:六亩塘镇、石马山镇、安平镇、湄江镇、伏口镇、桥头河镇、七星街镇、杨市镇、枫坪镇、斗笠山镇、水洞底镇、白马镇、茅塘镇、荷塘镇、金石镇
乡:三甲乡、龙塘乡、古塘乡、渡头塘乡
历史沿革
涟源城区蓝田是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镇。早在明清时期,就是连结湘中、湘西的重要商埠。制锅、造纸、印染等手工业闻名遐迩。抗战时期,国立师范大学等十多所大中学校迁入蓝田,一时文化教育、商业贸易之盛,使这座古镇赢得了“小南京”的美誉,蓝田成了当时中国南方文化教育的中心。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就是在此执教时以蓝田为背景创作的。正是由于这样深厚文化基因的孕育,涟源文化教育长盛不衰,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人才辈出。涟源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文化市”、“全国先进体育市”称号,并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原分属邵阳、安化、新化、湘乡地,1952年析上述四县置蓝田县。同年,因与陕西蓝田县重名,而更名为涟源县,以地处涟水源头而得名。1961年析置出娄底市。1987年涟源撤县设市,目前隶属于地级娄底市。
湄江国家地质风景区
地理气候
涟源地处雪峰山东南麓,全市地形多为丘陵和山地,年平均气温16℃,降水量1328毫米。农业主产水稻、甘薯、柑橘、茶叶和猪、牛、羊畜养等。
境内最高峰龙山岳坪峰上有建于唐代的药王庙,是湖南省的重要古迹。另外还有七星寨、湄江、红水岭等风景名胜。北部湄江风景秀丽,堪称三湘一秀;南部龙山被称为“天下药山”、“植物王国”、“天然氧吧”;白马湖风光秀丽,被誉为“湘中明珠”。
自然资源
涟源境内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煤矿之乡”、“建材之乡”和“有色金属之乡”之美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锑、铜、铅锌、硅石等40余种,其中煤炭储量4.36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市之一。涟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如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漂流胜地——飞水涯,人在画中游——湄江国家级地质公园,湖中之岛,气势磅礴的白马水库,民风淳朴,古韵犹存的杨市古镇等。湄江风景区以其神奇的地质地貌、奇山、秀水、妙洞组合的自然风光成为三湘一秀。
涟源体育馆
经济发展
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5.64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亿元,同比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46.87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35.07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结构22.4:44.4:33.2。工业完成增加值42.93亿元,增长18.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6%。
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涟源今后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涟源在工业上已形成了采掘、机械、建材、冶金、制药、化工、食品加工、日用产品生产八大体系。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提升,一批以现代企业管理和高新技术为特征的外向型企业迅速崛起。农业通过大力优化结构,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逐步构建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产业化体系。第三产业不断壮大,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品牌专卖、特许加盟、货运仓储和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已成为涟源商业的主流。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三次产业三驾马车齐驰并进,将涟源经济带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