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概况】
许昌市,河南省辖地级市,古称许州,别称莲城、许都、魏都、汉魏故都,位于河南省中部,东邻周口市,南界漯河市,西交平顶山市,北接郑州市,东北与开封市毗邻,总面积4979平方千米。全市辖2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许昌市常住人口438.3万人。
许昌市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许昌古文化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许昌是河南省政府批复确定的中原城市群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交通和物流枢纽城市、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汉魏历史文化名城。许昌市区距省会郑州80千米,距新郑国际机场50千米,国道311、地方铁路横穿东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国道107纵贯南北;是豫中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行政区划】
许昌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2个县级市:
魏都区 面积69.24平方千米,人口
66.53万人。邮政编码461000。
建安区 面积1352平方千米,人口
84万人。邮政编码461100。县人民政府驻许昌长葛推进区。
禹州市 面积1472平方千米,人口136.69万人。邮政编码461670。
长葛市 面积
650平方千米,人口 71万人。邮政编码461500。
鄢陵县 面积
866平方千米,人口 72万人。邮政编码461200。县人民政府驻安陵镇。
襄城县 面积
920平方千米,人口 83万人。邮政编码461700。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历史沿革】
帝尧时期,许昌古称“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
夏朝,曾建都阳翟(今许昌禹州市)。
商朝,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建安区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西周,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城邑有:历(今禹州市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许(今建安区张潘乡古城村一带)、鄢(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等。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建安区)、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新朝,颍川郡改为左队,阳翟县改为颍川县,鄢陵县改为左亭并入许县。许县、颍阴、长社、颍川等县属左队。
东汉时期,建安元年八月(196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献帝,迁都许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汉朝末代都城。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建安区、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隋,改许州为颍川郡,辖14县,颍川(今禹县)、长葛、许昌、强(今鄢陵陶城)、鄢陵、襄城诸县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鄢陵、长葛、阳翟,许昌诸县属许州。天宝元年(742年),许州改称颍川郡,属河南道。长社(今魏都区)、长葛、阳翟、许昌、鄢陵诸县属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
五代,后梁改许州为许州匡国军。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称许州忠武军。
北宋初,改许州忠武军为许州,隶京西北路。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北路。大观四年(1110年)称许州,隶京西路。
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
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民国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鄢陵县直属河南省。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辟了禹密新、禹郏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禹密新办事处和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了水西抗日根据地,建立鄢扶县抗日民主政府;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7日,中原野战军一部和豫皖苏军区第五军分区部队解放许昌。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今魏都区),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扶沟、西华、商水、平顶山市等县市;至年底,先后成立许昌县、许西县、沙北县、长洧县、鄢陵县临时人民政府与许昌市人民民主政府。许昌、鄢陵、长洧属豫皖苏边区行政公署五专署;许西、沙北、禹县属豫西行政公署五专区。
1954年10月,临汝县改隶洛阳专区管辖。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入周口专区。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1982年11月,复划入平顶山市。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1986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许昌地区撤销,升为地级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襄城县、郏县划归平顶山市。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县划归漯河市。1988年6月25日,禹县改为禹州市。1993年12月14日,长葛县改为长葛市。1997年8月25日,襄城县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市。2016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许昌县,设立许昌市建安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总面积4979平方千米。东邻周口市,南界漯河市,西交平顶山市,北接郑州市,东北与开封市毗邻。
地形地貌
许昌市西部为低山丘陵,最高海拔1150米;东部为淮海平原西缘,最低海拔5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地貌景观呈东西向分带,按地貌成因及形态组合,可分为平原、山地和岗地三大类。
气候特征
许昌市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全市四季气候总的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历年年平均气温在14.3℃~14.6℃之间,魏都区最高为14.6℃(与城市效应有关)。最暖年是1961年,年平均气温为15.4℃~15.9℃。最冷年为1984年,年平均气温为13.4℃~13.7℃。暖、冷年相差2℃~2.2℃。年极端最高气温44℃,发生在1966年7月19日(鄢陵县),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7.4℃,在1955年1月6日(今魏都区)。最热月在7月,平均气温为27.2℃~27.4℃;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为0℃~0.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许昌市共有高等院校4所,职业中等技术学校24所,普通高中46所,普通初中196所,小学766所,幼儿园1099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高等学校在校生9.07万人,职业中等技术学校在校生4.24万人,高中在校生11.72万人,初中在校生21.01万人,小学在校生39.82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68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507人。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
文化事业
许昌市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8个。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4处。共有43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医疗卫生
许昌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563个,其中医院120个,乡镇卫生院77个,村卫生室3336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7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3551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754人,注册护士15310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0525张,其中医院22957张,乡镇卫生院5758张。
【交通状况】
许昌交通便利,市区距省会郑州80千米,距新郑国际机场50千米。以京港澳、盐洛、兰南、许广、郑栾、安罗6条高速公路为支撑的“米”字形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截至2022年末,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81.3千米,密度5.3/百平方千米,实现了各县(市、区)10分钟上高速的目标。围绕“郑许一体、空港对接、北扩东延、组团互通”,全市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达1205.3千米,其中国道6条357.6千米,省道为17条847.7千米,公路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开启“川”字形高铁时代。许昌市境内现有京广、孟平、三洋等3条国家干线客货运铁路穿境而过,郑许市域铁路即将运行通车。郑万高铁、郑合高铁与京广高铁在许昌形成“川”字形高铁,使许昌“搭上”高铁快车,勾勒出许昌高速发展的壮丽轮廓。
公路
京港澳高速公路距郑州国际机场40千米,107国道贯穿南北,311国道横穿东西,“米”字型高速公路网(许昌至北京、许昌至港澳、许昌至南阳、许昌至开封、许昌至洛阳、许昌至亳州)已经构成,一体化交通网络方便快捷。
铁路
高速铁路:京广高铁(已通车)、郑万高铁(郑渝高铁,已通车)、郑阜高铁(郑合高铁,已通车)
货运铁路:京广铁路、孟平铁路、平禹铁路
主要车站:许昌站、许昌东站、长葛北站、禹州站、许昌北站、鄢陵站
轨道交通:许昌轨道交通郑许线
【风景名胜】
◆灞陵桥
许昌灞陵桥景区又名关公辞曹处,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许昌市许继大道西段七号,是集休闲、娱乐、游览于一体的文物景区。灞陵桥景区由三国胜迹灞陵桥(又名八里桥)、许昌关帝庙及古典园林建筑组成。占地162亩,景区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文物古迹游》三国战略旅游线上的著名景区。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曹操俘关羽至许都,礼之甚厚。但关羽不忘旧主,挂印封金,辞曹归刘。曹操率部将追至灞陵桥,赐酒赠袍。羽疑其有诈,立马桥上,以刀挑袍,拜揖而去,开始了千里走单骑、过关斩将的千古壮举。桥西关帝庙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为河南省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古建筑群,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保存有三进院九殿一阁清代建筑,呈中轴线对称布局。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青石小桥、山门、仪门、拜殿、汉寿亭侯大殿、春秋阁等。仪门前甬道两侧有钟楼和鼓楼。拜殿和春秋阁前两侧分别有东西配殿、东西厢房,形成三个完整的院落。整体建筑布局严谨,结构完整,红墙灰瓦,雕梁画栋,古朴典雅,许昌关帝庙将曹操与关羽同殿供奉,形成了“天下关庙皆贬曹,许昌关庙独奉曹”的独特文化现象。
◆神垕古镇
“神火照天烧,瑰宝临天下”的火艺之都神垕,地处禹州市西南,是中原灵脉所在,三面环山,中为盆地。早在夏商时期,这里的先民就从事农耕和冶陶。再后,唐宋以降,神垕古镇更成为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中国北方陶瓷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
神垕因陶瓷而兴盛,因钧瓷而名扬。早在1979年,禹州和神垕就被河南省确定为十八条旅游线路之一;2016年,成功入选国家236条国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2016年以来,以“神垕,出彩的中国”、“中国彩.神垕镇”为口号,以生命、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理念,对神垕老街进行大规模保护性开发,推进神垕老街、建业钧都新天地、钧瓷文化主题公园、肖河老街段综合治理、龙山大道停车场等项目建设,重现古镇古朴厚重的古风古貌,再现庙宇、官署、茶楼、客栈、作坊等原有布局,恢复敬祭窑神、开窑仪式、赛“擂铜器”、唱“对台戏”等民俗表演,努力把神垕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特色小镇。2018年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曹魏古城
曹魏古城坐落于许昌市魏都区,魏都区地处许昌中心城区,位于中原之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距离省会郑州仅80公里,新郑国际机场40公里,交通便利。项目总面积3.9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坐落于护城河内,面积1.87平方公里,按照国家“5A级”景区的标准打造,集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商业服务、特色居住等诸多功能为一体。
许昌三国文化底蕴浓厚,东汉未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奉天子以令不臣”,雄踞许昌25年,这里成为当时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221年,曹丕废汉立魏,“魏都”自此始名,成为曹魏文化发源地,享有“三国文化之乡”的美誉。《三国演义》120回中有52回发生、演绎在许昌。
◆大鸿寨景区
大鸿寨景区位于禹州市鸠山镇境内,地处许昌禹州、郑州登封、平顶山汝州三市交界的重要地带。景区总面积36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鸿寨地质地貌类型丰富,生态类型多样,名胜古迹遍布,集自然山、水、洞、林、石、潭、瀑于一体,最高峰卧佛山海拔1156米,为禹州乃至于河南许昌地区最高峰,雄峙中原。
大鸿寨以远离尘世喧嚣的幽邃环境和郁郁葱葱的山体植被秀绝中州。四时景物,处处醉人,加之以更为丰富、珍贵的药用生物资源,使大鸿寨成为健康养生、浪漫度假的绝佳胜地。大鸿寨更因在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两大文化创始而辉煌。在这里,黄帝重臣大鸿氏发明创造了中国传统医学中的运气学与中国传统占星术、堪舆学;魏晋时期,这里又培育出华夏历史上第一位出家僧人、第一位西行求法僧人朱士行。吉祥福瑞气象,使大鸿寨成为集自然清奇与性灵圣境于一体的福地、秘境!
◆许昌春秋楼(关宅) 文庙景区
许昌春秋楼(关宅)、文庙景区位于许昌市中心。始建年代久远,历朝均有修葺,是一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春秋楼古建筑群,历史上曾以关公宅、武安王庙、关王庙、“两院英风”庙、关夫子祠及关帝庙称之。《三国志·蜀书》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相传,关羽下邳兵败后,为保刘备的甘、糜二位夫人,“土山三约”之后暂且归附曹操来到许昌。曹操赐其府宅一处。羽避其嫌,将一宅分为两院,二位皇嫂住内院,自己住外院。院中有一楼,关羽在此秉烛达旦夜读《春秋》,而得名“春秋楼”,又名“大节亭”。是关公“忠、义”文化的发祥地。自清代雍正年间列为“五大关庙”之一。
◆曹丞相府
曹丞相府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是曹操处理军国大事的地方,奠定曹魏霸业的屯田令和求贤令都在这里诞生。
据史料记载,曹操于建安年间迎汉献帝于许昌,进位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加九锡,封魏王。后曹丕篡汉,曹氏府第由相府而王府,复又演变为皇宫。
整个景区由曹丞相府、魏武帝游园、周边旅游商业街区等部分构成。总投资2.3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曹丞相府由府门、求贤堂、七步阁、议事堂等组成的汉代仿古建筑群,是许昌市三国文化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曹魏故都的标志性景观。
◆春秋楼
许昌春秋楼位于河南省许昌市文庙前街,面朝春秋广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一万五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远古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新石器时代的灵井文化遗址、石固文化遗址;夏代的钧台和禹王锁蛟井;三国时期遗址、遗迹;唐宋时期的钧官窑遗址和古建筑;明、清的塔寺宗庙等。纵观许昌历史文化,在国际国内最有影响的当推三国文化。
春秋楼创建自元至元年(公元1271年)间,曾经元、明、清历代多次修葺,建筑规模逐步完善。据记载,原来的外院有山门、钟鼓楼、春秋楼、中殿、后殿;内院有关帝三代祠、昭烈皇后祠、问安亭和部分配套建筑,占地面积约二十余亩。后毁于战争兵火,只残留春秋楼一座。
【三国胜迹】
国内其它地方三国真迹遗存不多,许昌著名的三国遗迹遗址却有80多处,或与三国史实有关,或与三国人物有关,或与三国传闻有关。许昌遗留下不少著名的石刻碑碣,如记录汉魏更迭的“三绝碑”,蔡邕真迹《尹宙碑》和画圣吴道子为关羽造像的《勒马挺风图》等。许昌历来人杰地灵,贤臣名士层出不穷。曹操周围的谋士文人、悍将勇夫,属许昌籍的就有30多位,如郭嘉、荀攸、荀彧等。郭沫若先生曾诗云: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为了使三国旅游更好的开发,使许昌的三国故事更有说头开头许昌还特意规划了《魏都风情区》!
魏都风情区项目位于我市老城区,为东、南、北护城河及西湖公园与湖滨路所围合的区域。该区域用地结构不合理、功能布局混乱、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地域特色,严重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形象的提升。为此,市委市政府2007年初提出了关于打造1.8平方公里魏都风情区的美好构思,希望通过该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加大对老城区的改造力度,强化城市功能、完善配套设施、突出文化特色,倾力打造一个全面反映古城风貌,延续历史文脉的魏都风情区。北京大学北达天工城市规划设计院在认真走访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历近一年时间编制了该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多次组织文化、旅游、艺术、建筑等方面的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对魏都风情区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思路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在不断吸纳各方意见的同时,经过多次的专题论证和修改完善。该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于今年2月27日经第二次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审议原则通过,同时,会议提出了要进一步吸纳各方意见、深化完善方案的要求。因此,该规划的最后确定仍需一个继续修改完善的过程。
魏都风情区规划是对区域格局、功能、建筑风格的整体性、宏观性控制,许多地方尚待研究、细化。目前,该规划已在规划局网站上公示,目的就是为了让市民更好的去了解规划、参与规划,进一步的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希望社会各界人士献言献策,使规划方案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实现既保护老城格局,又体现
“古韵新风”;既注重历史文脉的保护与传承,又能激发老城活力,增强老城魅力;既完善城市功能,又提升城市品位的规划目标。
|